【佛曰“空”】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裝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個容器的利用價值在于它的空??帐且环N度量和胸懷,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緣。佛經(jīng)里有“一空萬有”和“真空妙有”的禪理。人生如茶,空杯以對,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裝不完的歡喜和感動.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無常便是有常,無知便可以無畏。萬法皆空,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注定彼此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緣起即滅,緣生已空。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佛說,與你無緣的人,你與他說話再多也是廢話。與你有緣的人,你的存在就能驚醒他所有的感覺。有些人即使在認識數(shù)年之后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間總似有一種隔膜存在,仿佛盛開在彼岸的花朵,遙遙相對,不可觸及。而有些人在出場的一瞬間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后再次辨認。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佛說: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佛說:凡事都是有定數(shù)的,不能強求。佛說:握緊拳頭,你的手里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佛說: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佛說:人就是苦今生修來生。佛說: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人生有四苦:一是看不透??床煌溉穗H中的糾結(jié)、爭斗后的隱傷,喧囂中的平淡、繁華后的寧靜。二是舍不得。舍不得曾經(jīng)的精彩、不逮的歲月,居高時的虛榮、得意處的掌聲。三是輸不起。輸不起一段情感之失,輸不起一截人生之敗。四是放不下。放不下已經(jīng)走遠的人與事,放不下早已塵封的是與非。
自性常清凈,日月常明,只為云覆蓋,上明下暗,不能了見日月星辰。忽遇惠風吹散,卷盡云霧,萬像森羅,一時皆現(xiàn)。世人性凈,猶如清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蓋覆,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識,開真正法,吹卻迷妄,內(nèi)外明徹,于自性中,萬法皆見,一切法在自性,名為清凈法身。
以出世的心態(tài)做人,以入世的心態(tài)做事?!坝芯壖醋o緣去,一任清風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若如此,人生哪里還會有什么煩惱可言?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態(tài)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tài)度去收獲,這就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你想得到什么,就要先把這個給別人。比如,想發(fā)財,就要先把錢財給別人,這是布施;想長壽,就要先把生命給別人,這是放生;想開智慧,就要先把智慧給別人,這是法施……總之,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么,這些最后都會回到你身上,這就是因果規(guī)律。
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國。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yè),有天堂地獄。 --- 達摩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