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四大名著改為七大名著的話,《聊齋志異》能夠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是本寫鬼怪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很多關于花妖狐媚和人的戀愛,比如現(xiàn)在大家熟知的寧采臣和聶小倩之間的人鬼之戀。《聊齋志異》之所以將筆墨放在鬼怪身上,去描述那些荒誕之事,是因為蒲松齡生活在一個荒誕的年代,經(jīng)歷了那些荒誕的事,這才寫下這荒誕的文章。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他生于1640年6月5日,死于1715年2月25日,是濟南府淄川蒲家莊人。蒲氏不是名門望族,但也有鼓勵讀書的傳統(tǒng)。蒲松齡的父親叫蒲槃,從小就學習經(jīng)史子集,無奈科舉不利,只好棄儒經(jīng)商,也賺了不少錢。可是蒲松齡出生的時候,當時正是明清之際的戰(zhàn)亂,天災人禍不斷,蒲槃不斷接濟村民,家道也逐漸衰落。
點擊加載圖片
蒲松齡
蒲松齡的出生就有一層凄涼落寞的色彩,父親蒲槃夢到一個病病歪歪的的和尚,和尚踉踉蹌蹌地走進自己懷孕妻子的臥室,沒有出來。待夢醒的時候,嬰兒就呱呱墜地。嬰兒胸前有塊銅錢大的青痣,蒲槃想起那和尚胸前貼的膏藥和這痣位置大小一模一樣,因此他懷疑自己的孩子是那病和尚轉世。小的時候蒲松齡身體柔柔弱弱,經(jīng)常生?。婚L大后,他靠筆墨謀生的樣子就像那拿缽化齋的僧人。蒲松齡自己也經(jīng)常琢磨,自己是不是那病和尚轉世。
蒲槃在鄉(xiāng)里很有威信,蒲家莊里發(fā)生沖突的話,常找他主持公道,他處理的結果能讓雙方滿意,蒲松齡很敬重這樣的父親。蒲槃自己無奈經(jīng)商,只能把金榜題名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尤其是聰慧的三兒子蒲松齡,是他覺得最有希望的人。盡管家里每況愈下,蒲槃依舊竭盡所能地滿足兒子們讀書的需要,所以蒲松齡能躊躇滿志地走上求仕之路。
順治十五年(1658),這是蒲松齡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縣府道的考試中,他連奪三個第一,考中秀才,當時他才19歲。蒲松齡對主持道試的施閏章十分感激,后來在寫書時,他主動將施閏章的斷案故事成就寫入《聊齋志異·胭脂》篇中。中秀才后,蒲松齡選擇了在淄川清幽青云寺苦讀,這也就不難想象聊齋很多故事都發(fā)生在寺廟里了,也怪不得最著名的人鬼之戀在那荒郊野寺之中。
點擊加載圖片
青云寺
順治十七年(1660)的鄉(xiāng)試,蒲松齡在科考路上初嘗敗績。康熙二年(1663),鄉(xiāng)試,未中??滴跷迥辏?666),鄉(xiāng)試,未中。落第之后,盡管心情沉重,蒲松齡依舊在科舉道路上掙扎。可是后來多次參加鄉(xiāng)試,依舊是未中。根據(jù)前人記載,蒲松齡參加的鄉(xiāng)試中,他的文章只有一次被送到主考官的面前。
兄弟分家,蒲松齡需要照顧自己的妻子和兒女,再加上父親去世,要贍養(yǎng)自己的老母,秀才發(fā)的錢根本不夠,他選擇了去做私塾老師。做塾師有多苦,蒲松齡寫出了“但有一線路,不做孩子王”,教書先生和奴仆無異了。正如果戈里說的:“我近年所寫的一切都是我的心史?!绷凝S中有不少故事是以教書先生為主角的,蒲松齡正是將其代入自身。
蒲松齡很早就開始寫鬼怪故事了,他的好友還勸說過記敘神怪故事沒有什么好處,科舉才是正途。
科舉實在是無望后,40歲的蒲松齡只好撿起了鬼怪故事,寫起了聊齋志異。
點擊加載圖片
蒲松齡手稿
《聊齋志異》491篇短篇小說,寫的有蒲松齡自己的荒誕,有別人的荒誕,也是現(xiàn)實的荒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