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老人經常會講一些俗語,一句俗語就能將人生的經驗濃縮,但多半我們對于俗語的真正含義并不清楚,比如俗語:“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是啥意思?這里就包含了古人的經驗之談。
點擊加載圖片
我們先來解讀俗語的前半句“好男有毛不鞭春”,其中的“好男”意思是指品行優(yōu)質的男人,“毛”是指胡子、強壯。在古代,古人與現(xiàn)代人的喜好不同,現(xiàn)代人通常都喜歡白凈的男生,但是古人覺得長得跟白面書生似的并不好,有胡子才代表了強壯。
那么“鞭春”是啥意思呢?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留下了不少民俗文化,其實“鞭春”是指農村的一種習俗,這個習俗與耕種有關,那就是“打春?!薄?/p>
點擊加載圖片
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習俗,雖然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時代的變更,這些習俗逐漸消失,但在許多農村地區(qū)依舊保留下來,“打春?!本褪寝r村耕種的習俗之一。村民們會用桑木做成牛的骨架,然后在冬至節(jié)后,用泥土塑造成耕牛的形狀。
到了每年的春分時節(jié),村里就會舉行“打春?!钡幕顒?。這用泥土做成的耕牛肚子里還會裝滿食物,當舉行“打春牛”活動時,村民用鞭子打破土制的耕牛,腹中的食物就會散落。
點擊加載圖片
古代經常鬧饑荒,很多農村人并不富裕,甚至有時吃不上飯,所以這時候就會發(fā)生哄搶的現(xiàn)象。因此,古人就認為如果一個男人家中不缺糧錢,是用不著去鞭春的。因此,就有了“好男有毛不鞭春”,告誡后人:品行優(yōu)良且有胡子、強健的男人,是不會去參與鞭春這種活動的。
那么后半句“好女有膘不看燈”就更好理解了。現(xiàn)代人都喜歡楊柳細腰,但是古代,古人更覺得胖胖的女子才好看,這就是“好女有膘”的意思。
點擊加載圖片
“看燈”也是古代的一種習俗,這個習俗是中元節(jié)的一項活動,就是賞燈。由于古代的封建思想,認為女子要在家相夫教子,不能隨意拋頭露面的。
那么每年的中元節(jié),賞燈節(jié)目都在晚上,所以古人就會認為,品行良好的女子是不會在晚上出來看燈的。所以,就有了“好女有膘不看燈”這句俗語。
點擊加載圖片
雖說封建社會已經離我們遠去,但很多老人依舊多多少少還保留著封建思想,現(xiàn)在時代是開放了,社會對人的包容度越來越寬,但是很多俗語依然很實用。畢竟這是古人的經驗之談,一句話就包含了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