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宰相 張九齡 同時也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作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那首《 望月懷遠 》了。其中名句“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更是廣泛傳誦??赡苁悄鞘自姽獠侍?,我們特別容易忽略他的其他優(yōu)秀創(chuàng)作,尤其是一篇短短20字的小詩。
賦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這首詩是賦得體。賦得體指的是以古人成句為題或為句,來進行詩詞創(chuàng)作。詩歌中的“自君之出矣”,就是古人成句,是樂府詩雜曲歌辭名。
簡單點說,就是詩人想練筆,通過抓鬮之類的辦法,抽中了那個 樂府歌辭 名,于是既以它為題,又以它為首句,來寫一首詩。
結(jié)果,就寫下來這首不遜色于《望月懷遠》的名作。同《 望月懷遠 》一樣,本詩內(nèi)容也與月有關,而且都是“睹月”思人。
之, 結(jié)構助詞 ,有語法意義,沒有實際意義;出,離開;殘機,殘壞的織布機。本詩大意是說,自從心上人離開之后,主人公愁悶不已,再沒有心思織布,只是日夜思念,難以自拔。
詩歌最后兩句化虛為實,以月亮由盈逐漸轉(zhuǎn)虧來擬態(tài)主人公身體及心理的變化,表現(xiàn)隨著時間推進主人公受到愈加濃烈的相思之苦。對比“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本詩更多了幾分生活氣息和兒女情態(tài),可謂各具特色。
除了這兩首關于“月”的詩歌,張九齡還有一首創(chuàng)作,筆者也很喜歡:
秋夕望月清迥江城月,流光萬里同。所思如夢里,相望在庭中。 皎潔青苔露,蕭條黃葉風。含情不得語,頻使桂華空。
在 張九齡 筆下,思念不管如何濃烈,似乎都會探出溫暖的觸角,在流暢清麗的語言中,帶來美好的詩意,給人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