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兩位藏家的精品青花關(guān)公周倉紋花瓶、青花壽桃紋大花瓶,都是值得收藏的青花瓷。
清三代瓷器的鑒賞,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區(qū)分年代:
康熙瓷,如棒槌瓶、金鐘杯、觀音尊、笠式碗、鳳尾尊、馬蹄尊等,是康熙特有的造型。藏家要牢記其標準器式,凡后仿者,在造型上多少能發(fā)現(xiàn)其不一致的地方。另外,瓶、碗、盤、罐等器物底部,能看到明顯的旋紋痕和點點黑疵??滴跗骺谑┘雍鄣陌子?,也是這一時期普遍現(xiàn)象,給人一種厚唇或出邊之感。器物的雙圈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內(nèi)圈底足。
雍正瓷除以仿明永樂、宣德及成化瓷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瓷形有牛頭尊、貫耳瓶、四聯(lián)瓶、燈籠瓶、如意耳桃洗和高圈足枇杷尊等。雍正瓷的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桔皮紋。釉層較厚,呈云霧狀,俗稱“唾沫釉”。官窯及民窯精品碗、盤圈足均呈滾圓的“泥鰍背”,撫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細膩感,偶有旋痕。
乾隆瓷除了部分裝飾風(fēng)格仍沿襲康熙、雍正遺風(fēng)外,有集堆貼、彩繪、鏤孔、色釉等于一器的。制作水平高,精巧秀麗。民窯器大多也很精致。官、民窯器釉面大多數(shù)有桔皮紋,有少數(shù)器物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可看到極明顯的針眼。青花器青色雅麗,果實、葉瓣部位往往用點青法上色,因此有不同深、淺的層次感。如圖2的乾隆青花壽桃紋大花瓶,就有這種明顯的特色。而粉彩器物的器里和足底,多施淺淡閃黃勻凈的豆瓣綠釉。金彩厚實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