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斗彩又稱逗彩,創(chuàng)燒于明成化時期,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陶瓷裝飾手法。斗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活涂染青花輪廓線內(nèi)的空間,然后再次入小窯經(jīng)過低溫(800℃)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diào),沉穩(wěn)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成化以后斗彩器的生產(chǎn)進入低潮,以纏枝靈芝紋最為典型。嘉靖朝由于五彩器盛行,斗彩器制作不是很多。萬歷時期與嘉靖時期相差不多,另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之瓷器。
◆嘉靖斗彩
嘉靖斗彩器胎薄體輕,瓷質(zhì)堅致細密。釉質(zhì)與其他小件一樣釉面細潤,呈青白、黃白或灰白色。受五彩的影響,嘉靖斗彩色彩變得繁密、濃艷,紅彩鮮艷,黃彩嬌嫩,與成化淡雅之風區(qū)別很大。
◆萬歷斗彩
萬歷時期胎較成化時厚重,彩較成化時濃艷,具有萬歷本朝青花濃艷泛紫的特點,線條也不及成化時纖細。萬歷斗彩器紋飾有折枝花果紋、團蓮紋、團花紋等。斗彩器底均有款識,或為青花雙圈,或為青花雙框六字本朝紀年款,或為“大明成化年制”仿款。
明嘉靖斗彩如意靈芝紋碟
鑒賞:碟撇口,折腹,圈足,足內(nèi)有青花雙方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書款。里心繪環(huán)套如意云頭紋飾,外壁繪七朵靈芝,制作精細,其器型和紋飾色彩均仿造成化斗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