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fù)『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 ◆
花開花落終有時,相逢相聚本無意。
在這世上,任何人都左右不了生死,也永遠留不住流逝的時間。
面對這樣的無奈,馮唐說:“既然歲月留不住,坦然面對后半生。”,多么精辟,一語中的!
就像風(fēng)來時我們抓不住風(fēng),陽光普照時我們也存不下一縷光。
如果此時,我們還在埋怨風(fēng)來得太猛,日頭太烈。
又怎能感受到風(fēng)拂過時滿身的愜意,陽光灑在身上暖透心脾。
平靜安和、歲月靜好的日子,不是不存在,而是需要我們放寬心,坦然地去面對。
前半生一地雞毛,后半生和自己握手言和。
陸游有一句詩寫的好:“山窮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很多時候,人生、困難、糟糕的情緒就好似這山窮水復(fù),但坦然待之,總能見到柳暗花明。
劉嬸50來歲,是個很自來熟的人,沒事就愛湊個熱鬧,拉拉家常。
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人,卻不受其他居民待見。
原來,劉嬸在跟別人聊天時,總是滿肚子苦水,說自己以前怎么不好,說家庭怎么不和諧。
剛開始時,和她聊天的人,還會開導(dǎo)下她,后來時間久了,別人見她老是負(fù)能量爆滿,也漸漸不愛跟她說話了。
可見,對過去的事情太耿耿于懷,既會讓自己消極挫敗,陷入死胡同,也會敗光別人對自己的好感。
汪國真在《假如你不夠快樂》里寫道:假如你不夠快樂,也不要把眉頭深鎖。人生本來短暫,為什么還要栽培苦澀。
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季羨林老先生說常想一二就好,如此大家都能落得個清閑。
圈子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珍惜愿意留下的人。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走過半生,現(xiàn)在依然陪伴在身邊的朋友、親人、愛人,都是因為彼此之間有著至深的緣分。
在需要幫助時,高曉松與樸樹的一句“賬號”、一句“還錢”就道出了最仗義的友情。
一百多歲的老母親每逢過年還是會給自己80多歲的女兒發(fā)紅包,讓人感受到了最讓人淚奔的親情。
在黃昏的街頭,牽手散步的老人,又是多么浪漫的愛情。
歲月雖然帶走了我們的時間,但沉淀下來的美好卻越發(fā)的讓人羨慕、開懷。
林語堂說:
“什么是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對很多人來說,還有三兩個知己好友相約飲酒、互訴衷腸。
論幸福的程度,我們比林語堂更甚一籌。縱然生活總有些不快,但坦然面對,那些快樂的事情,也足夠使我們一展愁眉。
老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從未認(rèn)真年輕。
有人說:“老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從未認(rèn)真年輕過。”
雖然時間每分每秒都在流逝,但在生命的每一季,都會出現(xiàn)絕美的風(fēng)景。
蘇軾寫過這樣一首詞: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凈無泥,
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千古流芳如蘇軾,最讓人佩服的不是他的才華,而是他的灑脫。
時間對誰都公平,滿打滿算不過三萬天而已,千年前的蘇軾尚能不懼時間,活在當(dāng)下,我們慕蘇公之灑脫,難道不能學(xué)蘇公之氣節(jié)嗎?
好漢不提當(dāng)年勇,何況還是對過往時間的哀嘆感懷諸如此類的話語。只有活在當(dāng)下,才能不戀過去,不懼未來。
匆匆歲月,悠悠流年,不曾厚待誰,亦不曾薄待誰。既然我們來不及認(rèn)真的年輕,那就不妨選擇認(rèn)真的老去。
世界上有兩件事情不必去后悔,一是早知道,二是沒想到。
早知道的過去,沒想到的未來,都難以掌控。只有把握當(dāng)下的時光,坦然面對,才能守住歲月的美好,不負(fù)韶華。
白落梅說:“以紅塵為道場,以世味為菩提,生一爐緣分的火,煮一壺云水禪心,茶香縈繞的相遇,熏染了無數(shù)重逢?!?/span>
在紅塵的道場,得失坦然,人間最美是釋懷。
花開有時,草木一秋。
愿我們走過半生,依舊能感受到夕陽的無限美好,收獲塵世的幸福。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后半生,或風(fēng)或雨,或晴或雪,愿我們都以一顆快樂的赤子之心,坦然面對;樂而忘憂,何懼老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