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傷寒論背誦第四天

          傷寒論

          《傷寒論》是一部以外感病為契機論述疾病辨證論治的醫(yī)書。完整的辨證論治體系與豐富的辨證論治思想是其特征。《傷寒論》又是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理法方藥一線相貫、理論與實際緊密相連、成就與影響極大的重要醫(yī)學(xué)著作,為中醫(yī)四大經(jīng)典醫(yī)著之一。

          傷寒第四天 來自青橘醫(yī)話 01:34

          原文


          24、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fēng)池風(fēng)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25、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fā)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26、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27、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28、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主之。

          29、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fù)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diào)胃承氣湯。若重發(fā)汗復(fù)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溫故而知新

          根據(jù)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今天應(yīng)復(fù)習(xí)第二、三天的內(nèi)容

          復(fù)習(xí)請點擊文章鏈接

          傷寒論背誦第二天

          傷寒論背誦第三天

          注釋

          24條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fēng)池風(fēng)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這種事情不常遭遇的,本來他是桂枝湯證,開始吃桂枝湯的時侯啊,不但病沒好,反煩不解。這個桂枝湯證不是不煩,煩得并不厲害,吃了桂枝湯了,汗出身和,應(yīng)該不煩了。而這里反起了相反的作用,反煩而表又不解。這個不是桂枝湯有了毛病,是邪盛氣滯,咱們說肌不和了,在肌肉這一層啊比較實,所以這個藥力受阻,那么這個時侯呢可以用針灸刺風(fēng)池風(fēng)府。輔助治療的這個方法,這也不可不知的。本來這個病人他是桂枝湯證,我們也給他用的桂枝湯,他反出了相反的作用,你要不知道這個作用就不好解決了,知道這個問題,哎!用針灸,刺完風(fēng)池風(fēng)府再用桂枝湯那就得好了。那么這種事在臨床上我一生都沒遭遇到,但是古人這么說就可能會有這種情形,咱們也不可不知的。

          第25條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fā)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這個頭一節(jié)啊,“脈洪大”是錯的,這個講到后頭就知道了,他這應(yīng)該是脈浮,洪大呀改個浮就對了,后頭有。桂枝湯發(fā)汗后外不解,脈浮者還用桂枝湯。這個洪大是錯的。這個洪大是個實熱之像,白虎湯證下邊有啊,恐怕抄寫的時侯他把下面那個脈寫到這里了,這是錯的。脈浮,脈浮他病在表嘛。那么已經(jīng)服過桂枝湯了,服的不合法。我們頭前講桂枝湯啊,就是微服漐漐汗出,要是似汗出者更益佳,大汗流離病必不除嘛,這個就是犯這個(弊)病了。那么吃了桂枝湯,大捂大蓋啊,人出了一身大汗,這個表是不會解的,如果脈浮者可以吃桂枝湯如前方,還像以前服用桂枝湯的方法。

          那么這一段,這里頭也說明一個定法啊,如果是表證我們發(fā)汗后,就是桂枝湯發(fā)汗后表不解還用桂枝湯,那么麻黃湯發(fā)汗后表不解呢可不能用麻黃湯了,也是用桂枝湯,這也是一種定法,所以桂枝湯看起來是一個平穩(wěn)的藥啊,它這個傷津液不重的。那么下之后也是,太陽病不可下之,要是下之后表不解呢,也可以用桂枝湯。那么下也傷津液啊,津液有傷而表不解,那只能用桂枝湯,這桂枝湯我們以前講了既是一個解表去熱,同時呢它也是安中養(yǎng)液,所以那個大汗出之后而表不解脈浮,而仍然可以“服桂枝湯如前法”?!叭粜稳绡?,一日再發(fā)者”,他如果定時發(fā)寒熱,就是瘧疾了,一陣?yán)湟魂嚐岬?,一天啊再發(fā),兩次,那么這個是需要桂枝二麻黃一湯。為什么呢?他這個地方啊,說如果吃完桂枝湯之后大汗出之后,他不出汗了,而是變成瘧疾似的,一天兩次發(fā)寒熱,這個定時發(fā)熱這是桂枝湯證,咱們沒講到這個地方,頭前也有了,桂枝麻黃各半湯咱們也說了,可是他沒有汗,這就是麻黃湯證。

          但是他這一段啊桂枝湯證多,與上面那個是身必癢,那個汗啊吃藥出不來那個樣子,而且面有熱色,那個麻黃湯證啊就要比這個湯證多一點,所以古人這個用藥嚴(yán)的很吶。那么這個形似瘧,他也沒有汗,可是麻黃湯證呢上面那個對著一看就知道了,他比那個少,沒有“身必癢不得小汗出”,那個沒有,其它要出汗的情形沒有,所以這樣子麻黃更少了,所以中醫(yī)這個辨證吶,要拿著這個書看吶嚴(yán)的很,所以這樣才能好病,他用桂枝二麻黃一湯。

          這桂枝二麻黃一這個方劑啊,也是一個極輕極輕的。你看看后頭它那個方子的解釋就知道,他說“本云:桂枝湯二份,麻黃湯一份,合為二升,分再用”。他說本來啊,他是這么一個對藥物的用法,桂枝湯用二份,麻黃湯用一份,共計喝多少呢,共計喝兩升,這個合法呀他古人是這么個辦法。麻黃湯也煎好了,桂枝湯也煎好了,那么隨便拿一個東西也行啊,拿一個匙子也行納,你舀二匙子桂枝湯,舀一匙子麻黃湯,往另一個器皿舀,共計舀兩碗,那么他們倆還是二比一之比,所以呀原來的本云,就是這個方子仲景以前吶,是這么個辦法,就是把這兩個藥方,桂枝湯取二麻黃湯取一,取到二升,然后分成兩份服。那么現(xiàn)在張仲景呢,他就把這個方子啊,藥物合成一方了,將息如前法,將息就是面肉五辛那個禁忌呀什么的,但是這個不要喝稀粥了。根據(jù)藥物的分析啊,他這說桂枝湯取5/12,桂枝湯份量根據(jù)原方的和法啊取5/12,麻黃湯他取的是這底下也有,取的是2/9,這2/9和5/12比啊,也正是2 比1。他這個取法吶藥量更輕了,輕的很了,所以這個方子吃下去并不大出汗,稍捂一捂、蓋一蓋也就是微微的透表而已。

          所以桂枝湯,得的桂枝湯證,服用不合法呀,也容易造成大汗出而病不解,如果這個脈還浮,不是洪大啊,洪大要改它,那么還可以與桂枝湯,像以前的那個飲服法,如果病變成這么一個病,就像瘧疾似的,定時發(fā)寒熱,一天發(fā)兩次,那么這個時侯啊應(yīng)該少發(fā)汗,它用桂枝二麻黃一湯,這一節(jié)的意思是這個意思。

          第26條 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二十六啊,這一段,就沖著這一節(jié)說的。那么服桂枝湯大汗出之后,這個變癥多端啊。那么由于喪失津液,最容易,津液喪失,陽明內(nèi)結(jié),也是常有的事情。二十六呢就說這個,“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你看這才是脈洪大呢,“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它是由于服桂枝湯,這個都不是錯用藥啊,都不是誤治啊,這就說明,這個表證這個期間是桂枝湯證,那么服桂枝湯,服桂枝湯不應(yīng)該大出汗,就是這個護(hù)理人吶沒搞好,大捂大蓋,他是大汗出。這個大汗出啊,這個病絕對不好的,由于喪失津液太厲害,那么反倒造成胃不和這個里熱,所以大煩渴不解。這個“大煩渴不解”,不是表不解了,那么服桂枝湯大汗出后,表沒有了,可這個由于津液喪失,它就動了里熱了。

          “大煩渴不解”,煩躁也厲害,渴得也厲害,這時候脈呢洪大,脈洪大是里熱的情形,所以上邊那個“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是錯的,那么這也看出來了,那個應(yīng)該是脈浮。這個里熱大煩渴,這是白虎加人參湯證。這個白虎湯證啊,不一定渴。脈洪大,身熱有汗,口舌干燥,這就可以是白虎湯證。但是津液太傷,他就要渴了。津液傷他渴的時候啊,你必須加人參兼以健胃。這個要是熱,津液傷了,咱們后世就不這么治了,后世認(rèn)為這個呀,都得滋陰。究竟是胃氣不復(fù),你這個津液不生,尤其它是在白虎湯這個基礎(chǔ)上大量用石膏,更容易影響胃,所以必須加健胃的東西。咱們現(xiàn)在也說呀,這個人參是補氣的,補氣就生津液,它就是起(生津液的作用)。人參這個主治呀,它治心下痞硬啊,就是治這個胃,胃虛有心下痞硬的這種情況,你吃人參就對頭了,后面有的是加人參的這種方劑,那好理解的。一般對這個白虎湯啊,大家都知道這個石膏是個解渴藥,其實它是除熱藥,它不一定渴,主要的這個(治)渴的是人參,這個我們在這個書上就可以看出來,凡是白虎湯沒有一個說渴的,你們看一看就知道了,連《金匱要略》帶這個《傷寒論》,是加人參都是渴,“欲飲水?dāng)?shù)升”啊,“渴欲飲水”啊,象這個“大煩渴”啊,全要加人參,可見這個人參啊,它是有健胃生津的作用,也就后世說的補氣呀,古人這個氣分,在他的書上就是津液。這是這一段,服桂枝湯,由于大汗出,那么上邊說呢,要是脈浮,還在表,可以與桂枝湯,如果“形似瘧”,這個也在表,也在表不過它是桂枝(湯)麻黃(湯)共有的證候。那么定時發(fā)寒熱,這是桂枝湯證,可桂枝湯證呢,它要有汗出的,“時發(fā)熱汗出者桂枝湯主之”,那后頭就有的,這個他不汗出,不汗出呢當(dāng)然有麻黃湯證,由于桂枝湯證明顯,麻黃湯證不明顯,所以它這個麻黃湯少擱,桂枝湯多擱。那么桂枝二麻黃一湯這個方劑,我們要用它,怎么用呢?我們遇到一個病,是桂枝湯證比較多,麻黃湯證比較少,也需要解表,讓他微汗,可以用這個方子,他只能夠得小汗啊??墒欠鹬蠛钩?,還能夠由于津液喪失太多,動了里熱,而為白虎加人參湯證,就是大煩渴,脈洪大,就是我們方才講的這一節(jié)。這個白虎加人參湯這個方劑呢,看后頭就行了,知母、石膏、甘草、粳米。。。。。。。(音頻缺失)。

          但是這個藥確實還得有,煩躁,這個知母去煩躁,那么知母配合石膏,苦寒,加這個石膏更寒了,那么這個胃受不了,所以他要擱粳米、甘草,這兩個藥啊,它都是一個甘藥啊,咱們說甘藥補脾嘛,其實那也不光補脾。它這種甘藥啊,尤其這個粳米,咱們這個一般拿這個大米熬粥呢就知道了,它粘得很,它生一種膠粘質(zhì),那么西醫(yī)說它這個是種粘滑藥了,甘草也是,這個擱到一起煎,我們吃下去,它能把這個胃使它不吸收,在胃里頭,它能夠掛一層這個粘滑藥,就起這個作用的,它能保護(hù)胃,它對這個知母石膏這么個大苦寒的,對胃沒什么毛病,所以古人這個藥配伍得非常有意思,他擱大量的甘藥。那么如果他渴,那么你光用甘草粳米這個藥,也不足以濟事了,你非擱人參。這個人參它是健胃的,那么它配合甘草、粳米,那么這個胃氣才能夠復(fù)健起來。這兩個藥去熱,這三個藥健胃生津嘛,所以這個大煩渴,這個津液虧到這么一個份子上了,你非得加人參不可。

          我們一般用呢,當(dāng)然是,要是不煩渴,只是口舌干燥,人煩躁,脈洪大,也可以使白虎湯,他不渴也可以使,但是那不必加人參。這個藥的這個煎服法,這個書說的還挺好,那么這五味藥,煮米熟,這個米熟了,這個湯也好了。那么這個是這種藥它煎的時間都長,它以水一斗啊,你看那旁的,六七味藥它都是七升,或者六升,唯獨這白虎湯它擱一斗,它就煮長時間。那么米熟了,這個湯也成了,這時候把渣子去了,溫服一升,日三服。所以咱們要是對有石膏配伍的這種方劑,那么也要多用點水,時間要它長一點,咱們現(xiàn)在也常常地把這個石膏單煎,也可以的,先下鍋。

          第27條 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這個太陽病啊,發(fā)熱惡寒說明還在表了,但是熱多寒少,這個熱多寒少啊,它是沖著這個發(fā)熱惡寒說的,不是這個病特別的有壯熱,不是那個樣子,它把這個發(fā)熱惡寒,那么在這個發(fā)熱惡寒的這個情況,熱較比多而寒較比少,不是在這個發(fā)熱惡寒之后另有大熱而惡寒少,不是那個意思。那么這個寒少啊,我們講太陽病,太陽病的惡寒是一個主要的證候啊。這個寒少說明這個表啊,要罷,就要解了。那么這個病呢雖然發(fā)熱惡寒,但是由于熱多寒少,那么這個病啊表欲解,熱不退,恐怕要轉(zhuǎn)成陽明里熱的病,它是這么個意思??墒寝D(zhuǎn)成陽明里熱呢,你看前面白虎湯(26條白虎加人參湯),脈洪大,這個脈微弱。

          微弱在這也是有兩個意思,一方面沖上面說的,雖然發(fā)熱惡寒,但是它寒少,表證欲去了,雖然這個熱較比多,但是脈微弱,這個外邪已去啊,所以沒有多大里熱,這個脈微弱還有一個意思,底下他注了,“此無陽也”,這個“無陽”就是津液,就指津液說的。他這個書上啊,尤其在表證的時候,他常說的無陽都是指這津液,脈微者為亡陽嘛。脈弱,咱們頭前講了,陽浮而陰弱,那個弱就是血少了。總而言之就是氣血俱虛呀,就是津液血液都少啊,所以他說“此無陽也”。“此無陽也”,不指這熱說的,上面明明說的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還此無陽也,還沒有熱,這不是瞎扯嗎。這一句真就有這么注的,這么注就是錯的。這個此無陽也,沒有津液,就是亡失津液?!安豢砂l(fā)汗”,這個發(fā)汗啊,最耗傷津液了,那么唯獨這個津液虛,所以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那么這個表不解怎么辦呢?還發(fā)熱惡寒嘛,那么就稍稍地用桂枝二越婢一湯清肅其表里。這也是個發(fā)汗藥啊,發(fā)汗藥呢但是它不大發(fā)汗。這個越婢湯啊,在這個《傷寒論》里沒有,在《金匱要略》里頭有。它就是麻黃、甘草、大棗、生姜、石膏,這幾個藥就叫越婢湯,那么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就是桂枝湯了,它是桂枝二越婢一。

          這個越婢湯治什么呢?在《金匱》里頭啊《水氣篇》里頭有,它治風(fēng)水。所謂風(fēng)水啊就是全身腫了,脈浮,出汗,身上沒大熱,同那個麻杏石甘湯差不多。麻杏石甘湯不也是嘛,喘而汗出,身無大熱。它這個熱半陷于里了,它這個汗出與桂枝湯的汗出是不一樣的,它這個由里往外,就是蒸而汗出,但是不到陽明病蒸蒸發(fā)熱汗出,不到那個,所以無大熱呢。無大熱啊就是沖著陽明里實說的,真正里實那蒸蒸發(fā)熱啊,那身上熱得很。它這個無大熱,不到那個程度,但是里頭也有熱,所以擱石膏,但是表也有,他擱麻黃。越婢湯這個麻黃用的量大呀,他用六錢。我們要治這個表有水氣,你要是發(fā)水氣,麻黃非重用不可。那么在這個方子里麻黃用量相當(dāng)輕啊,他把這個越婢湯用八分之一。源起這個麻黃用六兩,我們現(xiàn)在用就是六錢,18克,要拿8除呢,不到一錢了,那很輕很輕的了。這個桂枝湯啊,用的是四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也是二倍嗎,所以用桂枝湯用的比較多,但是也特別少。他把這兩個方子合起來用了,合起來用呢,就失去越婢湯的作用了。

          我方才講了,想要發(fā)水氣,麻黃必須重用,那么連一錢也不到,它就不能去水氣了。那么桂枝配伍麻黃啊,我們在臨床上這個藥物配伍的規(guī)律要知道,桂枝配合麻黃出大汗,而石膏配合麻黃呢反倒治汗出。你看這個方子呢,既有桂枝湯加麻黃,可以出點汗,但是又配伍石膏,出汗也不大,所以這個方子它清肅表里啊,它能夠去里熱,因為有石膏的關(guān)系,也能稍稍解外,有微量的麻黃,那么大部分呢還是桂枝湯證。我們結(jié)合這一段就可以看出,桂枝湯證比較多。由于桂枝湯證主要是津液虛,脈微弱,要有表不解,還現(xiàn)桂枝湯證,但又不完全是桂枝湯證,他沒有汗出。你看這一段里頭啊,他說“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并沒有汗出??墒菦]有汗出,又不能大發(fā)汗,因為脈微弱,桂枝湯證明顯,但是麻黃湯證不明顯,所以這個麻黃量特別小,而且他不擱桂枝二麻黃一湯,那個麻黃湯里沒有石膏啊,因為還有熱,所以稍用點石膏,這個石膏量也不重。我們再看看這個分量,擱到一起呀,每一個藥只十八銖,古人這個度量衡啊二十四銖是一兩。那么古人的一兩呢,我們現(xiàn)在開方子就是一錢,古人都是一煎煎三付藥嘛。這個十八銖不到一兩啊,一兩的四分之三。所以這個藥啊,藥量非常的輕。那么吃了這個藥啊,要是表里都有點熱,可以用,但是在這個發(fā)汗藥之中是最輕最輕不過的藥了,所以他擱個“不可發(fā)汗”,這個專指的是麻黃湯了。你說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真正的表證無汗,我們一般常打算用麻黃湯。

          所以這個病啊,“脈微弱,此無陽也”,是萬不能發(fā)汗,不能用麻黃湯。我記得有一個人問過我這一段,說“此無陽不可發(fā)汗”,桂枝二越婢一湯是不是發(fā)汗藥?我說這個不一樣,它有所指,這個書說不可發(fā)汗,都是指的麻黃湯。那么這個地方用麻黃湯就了不得了,那非壞不可。所以說“脈微弱者”,就是亡失津液,這個不能用麻黃湯來大發(fā)汗來,根據(jù)這種病情啊只能夠稍稍地清肅其表里而已,所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湯。我們講到這,咱們講的這幾個方劑都是小發(fā)汗法。咱們頭前講的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和這個桂枝二越婢一湯,這幾個方劑也各有不同。桂枝麻黃各半湯就是桂枝湯與麻黃湯,這兩個證候相合,大致差不了什么,但是不可大發(fā)汗,全是小發(fā)汗法,藥量都特別輕。桂枝二麻黃一湯呢,是桂枝湯證多,而麻黃湯證少,也是小發(fā)汗法,這個方子尤其小發(fā)汗。不但有表證,里頭也有熱,所以熱多寒少,在這個地方你就看出來了,他這個表證要罷了,熱多寒少,有入里之勢,但是這個病非常地輕,脈微弱也就是邪輕的一個問題了,同時啊這個人津液也虛。這個不但麻黃湯用不得,用一般的桂枝湯也是不行的。所以他一方面用桂枝麻黃稍解其表,另一方面用石膏清其里熱,它是這么一個方劑。

          第28條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主之。

          這個桂枝去桂呀,這個桂也可疑,在《醫(yī)宗金鑒》他改芍藥了,我認(rèn)為這是對的。因為他這個表還不解嘛,你把桂枝去了,拿什么解表?所以應(yīng)該桂枝去芍藥,我們經(jīng)常用也是桂枝去芍藥。我認(rèn)為《醫(yī)宗金鑒》還是對的,這個書錯字有的是,象頭前那個脈洪大,那肯定是錯的。這段書主要注重這個“仍”字,他說這個病呀,根本就不是桂枝湯證。他根本就是“頭項強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根本就有這個病,就是這個證候。這個大夫看到這個“頭項強痛,翕翕發(fā)熱”,唉!這個象表證,就給吃了桂枝湯了。這個就是藥不對證了,所以這個病不會解的。他又看到“心下滿,微痛”,心下指著胃說的,又滿脹又疼,象里實,他又給吃瀉藥了,也不對頭,所以他這個服桂枝湯,或又吃了瀉藥了,他這個癥狀一點變,仍“頭項強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他才用這個方劑。

          這個我們在臨床上常遭遇,他如果里有停水,就是小便不利呀,影響表不解,那么里頭脹滿呢,你瀉下也不行,非利小尿不可。這一段就說明這個問題,他由于小便不利,水不下行,他這個里邊呀,他這個是古人的臨床經(jīng)驗看出來,里氣閉塞,他表不會通透的,所以非利小便不可。你無論是發(fā)汗,越發(fā)汗越壞,發(fā)汗激動里邊的水,那辯證多端呀。那么下也不行,所以這里發(fā)汗呀或者下之呀,他這個病是永遠(yuǎn)不變的。那么怎么辦呢?有表證是有表證,你要兼利小便。他“頭項強痛,翕翕發(fā)熱”,他肯定這是表證。所以他用這個桂枝湯去芍藥。這個芍藥這個藥呀,我們頭前講這個桂枝去芍藥,他脈促胸滿,他氣上沖的厲害,這個芍藥不對頭的,他要去芍藥。那么這個小便不利呀,常由氣上沖造成的。這個氣往上沖,它誘導(dǎo)這個小便不往下行,所以利尿藥里常擱桂枝。你要把桂枝去了,這個五苓散都有桂枝,什么苓桂術(shù)甘湯呀。

          那么去芍藥是對的,因為他這個還有表證,所以還用桂枝湯。本來是個中風(fēng)證,所以不汗出,就是因為要通小便,是小便不利的關(guān)系。如果這個人小便要是利,肯定他上邊這個不會“心下滿,微痛”,他就是桂枝湯證。由于小便不利,影響汗不出,那么他氣上沖的厲害,所以“心下滿,微痛”,他這個水往上不往下,那么表證仍然存在“頭項強痛,翕翕發(fā)熱”,主要原因就是小便不利。所以他用桂枝湯把芍藥去了加白術(shù)茯苓以利小便。小便一利,這個桂枝湯就發(fā)生作用了,表就解了,他是這么一個情形。

          我們在臨床上要注意這一點,比如說一個感冒,那隨便吃點發(fā)汗藥就可以了,但是他要是明顯的小便不利,身上發(fā)燒等等的,你要不利小便,他這個表絕對不會解的。那么他該用哪一個解表藥還要用,但是非加利尿藥不可,治這個小便不利才行的,這個很重要很重要的。這個書里頭后頭有的是,就由于里有停飲,不兼去飲,這個表是解不了。下更不行了,后頭很多,我們隨時解釋這個例子。那么這個方子呢,就是桂枝湯去芍藥加白術(shù)茯苓,白術(shù)茯苓這兩個藥都是利小便,利小便,這個利尿藥呀也不都是一樣。你像這個白術(shù)呀、蒼術(shù)也是一樣的,這個藥他是溫性藥,偏于治胃停水,所以“心下滿,微痛”。這個茯苓這個藥呀性最平,那么他這個也是胃有停水,但是他利小便很有力量。胃要是沒有停水,這個術(shù)要少用。他這個溫性,咱們后世也說這個白術(shù)也健脾嗎。他這個健脾啊,胃里頭如果有停水時他有好處。要是胃沒有停水呀,是有壞處,沒有好處。他這個性溫,他這個刺激這個胃呀很容易充血,起碼要達(dá)到發(fā)炎呀?jīng)_血呀這種情況。所以咱們看見這個胃虛呀,就用點術(shù)吧(這是不完全正確的),可是(要注意)胃要是沒有停水,這個術(shù)是不要用的,他主要是要利小便。這個臨床應(yīng)用上有,我們隨時解釋。這個茯苓這個藥呀,在水氣里有個一種神經(jīng)官能證用的機會多,象心跳呀,或者是煩燥呀,所以也治失眠。失眠咱們像是這個酸棗仁湯,擱茯神,茯神茯苓這個作用是一樣的。

          總而言之,茯苓在利尿的過程中,他有治神經(jīng)官能證的機會多。這個白術(shù)呀也是利尿的藥,但是他健胃的作用多,健胃的作用限制于胃有停水。所以我們平時用藥呀也不要把他搞錯了,這個人小便不利,他胃不但沒有停水,上邊還有熱,這個白術(shù)這個藥是不能用的,你看豬苓湯就沒有的。

          第29條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fù)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diào)胃承氣湯。若重發(fā)汗復(fù)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這是頭一段,你看他開始就擱個傷寒,傷寒他應(yīng)該脈浮緊,無汗,反自汗出,這說明他是亡津液了,小便又?jǐn)?shù),即自汗出小便又?jǐn)?shù),他這個書說小便數(shù)就是小便吃緊呀,就是頻數(shù)。這個可以與上邊參著看,小便不利影響自汗出,本來是桂枝湯證,他變成無汗了。

          那么這個小便數(shù),它影響自汗出,雖然是傷寒,他小便數(shù),他也汗出,他有這么一個意思在內(nèi),這個書上沒有明說。這個小便數(shù)說明什么問題呢?大概是胃虛。咱們后世這個醫(yī)書里有呀,所謂上虛不能治下,這是用五行的方法解釋了,胃屬土嘛,土虛不能治水。其實這個有道理,這個胃氣虛衰,人身上哪里都虛衰。就是虛脫那個樣子,脫水那個樣子,小便失去收攝,那主要是因為上邊胃虛。他這個傷寒本來是應(yīng)該無汗,由于津液大量亡失,既自汗出又小便數(shù),所致津液竭于內(nèi),后邊講陽明病就知道了?!白院钩觥保钩龆酁樘^。傷寒沒有汗,發(fā)汗,發(fā)汗使汗出多,也為太過。太過者,陽竭于里,陽也指的津液了,那大便要干,咱們說的脾約證就是這類的。他這種脾約他不要緊,他是虛證,就是雖然十日無大便,無所苦也。所以這個脾約證你不能吃承氣湯了,只能吃些麻仁滋脾什么的。他這個病呀就類似這個情況,他的津液不守,一方面汗自出,一方面小便頻數(shù)。“心煩”呀,有點胃不和的情景了。“微惡寒”,你看他擱個“微惡寒”,這個“微惡寒”呀,他說明這個,他雖然冠個傷寒,這個表要解,我們剛才講了,這個惡寒是太陽病的一個主要征候,所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而惡寒”要加重這個惡寒。如果這個表征,這個惡寒很輕很輕的了,這個表要罷。但是這個心煩,這個里熱要升。什么道理呢?就是因為津液喪失?;蛘叽藷o陽也,不可發(fā)汗,這個更不可發(fā)汗,所以他說,“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這時候你再攻表,再讓它喪失津液,“此誤也”,這是治療的錯誤啊。這是頭一段。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要重視,這個小便數(shù)啊,凡是應(yīng)該發(fā)汗的病,小便數(shù)絕不可以發(fā)汗。這個在《金匱要略》里的《水氣篇》他講過。像我們方才講越婢湯中的那個風(fēng)水,是水氣在表,都可汗出。惟獨小便數(shù)者,他有這么一段,他說:“渴而下利,小便數(shù)者,皆不可發(fā)汗”,這個要注意。這個小便數(shù)呀,大概都是里即虛而津液不守,你再發(fā)汗再亡失津液,這個發(fā)汗最亡失津液了,這是逆治。那么,他這段也就是說明這一點。自汗出雖然像桂枝湯證,脈又浮,但是小便數(shù),這個津液亡失以至腳攣急,而且表證輕微之極了,微惡寒而已呀,這個病在這個時候啊,這個書上后面有,就應(yīng)該這個時候吃芍藥甘草湯,先治腳攣急觀察觀察,你看看這里頭一點熱都沒提,他也不發(fā)熱不什么的,你吃哪路桂枝湯啊,所以根本就是錯誤?!暗弥阖?,咽中干,煩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fù)其陽”,這是第二段。

          這個藥用對了病人好的挺慢,用錯了他立竿見影,馬上就給你個樣看看。不應(yīng)該吃桂枝湯給吃了桂枝湯,吃了桂枝湯馬上四肢逆冷,這是什么道理呀?津液再亡失,同時這個胃也虛,這個津液達(dá)不到四末,這個手腳離心臟都遠(yuǎn)吶,所以血液、津液達(dá)不到這個地方了,他就涼,這個在內(nèi)經(jīng)上有了,它說:“脾為胃行津液”,到腳上腳上能行,到手上手上能握。那么這個因為發(fā)汗津液亡失的太厲害了,遠(yuǎn)處的地方啊,達(dá)不到,所以他厥冷。那么在上邊也失去潤澤,所以嗓子也干,煩躁,吐逆,胃也不和。煩躁,比心煩還加重了,原病只是心煩而已啊,這是又煩又躁,他不能安靜,這都是胃不和的一種表現(xiàn)。而吐逆,這都是胃的關(guān)系了,這吐逆呀,這個病根本一開始胃就虛。胃虛不能治水嘛,所以小便數(shù)。那么,這種錯誤的治療,更喪失津液,胃既有熱,虛呀他胃里頭還有些停水,所以為發(fā)汗藥所刺激,他反倒吐逆,而且這個病還相當(dāng)急迫,手腳逆冷,“得之便厥嘛。把這桂枝湯一吃了,馬上這種情況,所以他說”甘草干姜湯與之“。這個甘草干姜湯以甘草為主了,這個甘草這味藥頭前咱們講過了,它也能夠養(yǎng)液,也能緩急迫。那么,這個病相當(dāng)急迫了。這個干姜呢,干姜甘草擱到一起,就是健胃,治嘔,它這不是吐逆嘛。我們這個理中湯什么的都是由這個甘草干姜湯上來的。甘草、干姜再加人參、白術(shù)就是理中湯啊。

          四逆湯也是啊甘草、干姜加附子就是四逆湯。那么吃甘草干姜湯干什么呢?以復(fù)其陽,這個以復(fù)其陽啊是復(fù)津液,這個不是讓他再發(fā)熱,他根本就熱了,他這個時候胃太虛又有熱,你主要得恢復(fù)胃氣,他這個甘草、干姜啊他是溫中、健胃、緩緊迫的這么一種藥,但是干姜用的量非常輕,這跟我們頭前白虎加人參中講的人參健胃生津液是一個道理。這個時候胃要是不恢復(fù),這個津液是不會恢復(fù)的,所以他用甘草干姜來治療。這個病我想要用專講滋陰救逆的這種辦法一吃一個死,一看這個人,咽比較干,就是津液太虛了,用點滋陰藥,這個不行,他這個胃根本是不好的,也只能夠恢復(fù)胃氣才能夠生津嘛,同時用大量的甘草也是大有道理的。”以復(fù)其陽“不是復(fù)其熱,這個”陽“和我們頭前說的津液是一致的。胃氣恢復(fù),津液充暢,這個四肢自然就溫了?!比糌视?、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他若吃了甘草干姜湯,當(dāng)然嘔逆、煩躁都止了。那么“厥愈、足溫”,四肢也不厥了,他津液一達(dá)到四肢他自然就不厥了,也不涼了。這個時候啊,腳攣急沒好啊,“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這個芍藥啊它是個治攣急的,肚子急痛,小建中湯就是加芍藥了,在桂枝湯里都是大量的用芍藥再加上飴糖啊。這個芍藥就治攣急,拘急痛,咱們說少腹急痛,那也是芍藥證。那么其他的部位發(fā)拘攣呢?芍藥也治。那么再給他芍藥甘草湯,緩他這個攣急,其叫即伸。我說開始就應(yīng)該吃這個藥,開始他這個就是亡失津液,那么由于已經(jīng)到了腳攣急的這個情形。這個芍藥甘草湯這芍藥這個藥啊,它是苦而微寒的這么一味藥,它也能夠?qū)@個,我們桂枝湯里擱芍藥,它與甘藥合之它也是養(yǎng)液的。那么開始用這個藥就沒有這個亂子了,這個時候啊更作芍藥甘草湯,吃這個藥他腳就好了。底下這個看出這個病是有熱了,“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diào)胃承氣湯”。他這個里邊的胃不和不是個重要的,實際上開始心煩,他就是小便數(shù),他是虛,這個不是陽明實結(jié)的那個厲害,經(jīng)過上邊的這種治療,甘草干姜湯、芍藥甘草湯之后一切病都好了。這個人吶還有說胡話,胃氣不和,譫語,這個你也不要多用調(diào)胃承氣湯,只能少少用,以調(diào)其胃氣就好了,所以“少與調(diào)胃承氣湯”。這個用藥啊,不是說一個方子怎么樣,以量來調(diào)治這也是一個方法。比如我們遇到一個病,頭前那幾個方子都是啊,你像麻黃各半湯啊,才剛講的桂枝二越婢一湯啊,這種表邪非常輕,你不要用大劑藥,少少給一點。那么這個調(diào)胃承氣湯,雖然是一個整個方子,要少少給他一點就行,這就是調(diào)其量以適應(yīng)這個疾病。這也是一個方法,不能說我們開個調(diào)胃承氣湯讓你整個還是一回吃那些,那他人就受不了了,他這里頭不是那個實法,雖然譫語,譫語大便就干了,這個大便干是由于亡津液,不要那么攻,所以他說“少與調(diào)胃承氣湯”。底下這個他是反過來說的,他說假若“重發(fā)汗”,就是說咱們給吃這個桂枝湯了,這是假若,沒有這么糊涂的大夫,又自汗出,又小便數(shù),還給人吃麻黃湯,他是假設(shè)說的,假設(shè)這個病,他是亡失津液,這是個主要的,你還大發(fā)其汗,而又加燒針迫急其汗,這個出汗也最輕了,拿燒針刺激他發(fā)大汗。要是這么來呀,這個病它也要四肢逆厥的,但是那不是甘草干姜湯能治療的了,那非陷于陰證不可。這個虛極呀,就要從陽證轉(zhuǎn)變?yōu)殛幾C了,陰寒重證了,那你非用四逆湯才能治療呢。這個是個假設(shè),后面這一段比這解釋得好,我們把方劑再看一看,然后咱們再研究下面這一段。你們看看這個甘草干姜湯,甘草是四兩,干姜才二兩啊,這個干姜大概都用炮姜。這個四兩啊,拿著這個十六兩的秤,應(yīng)該是四錢,啊,這個多了,這個藥分一煎兩劑,他煮取一升五合嘛,分溫再服,勻兩次,勻兩次這個量就大了,古人一兩合現(xiàn)在三錢,十六兩秤,三四一十二,拿二除呢,還六錢啊,所以這甘草,拿十六兩的枰啊就是六錢。那么干姜呢,它是為它(甘草)的一半了,那個六錢,干姜就是三錢了,他以甘草為君藥,為主藥的。這個甘草又緩急迫,配合這個(干姜),所以辛甘并用啊,它配合干姜又是溫中健胃,所以他是主要地扶胃氣,養(yǎng)津液,治這個四肢厥逆。四肢厥逆,沒陷入陰證,陷入陰證非用附子不可,沒到那個程度,所以用甘草干姜湯就可以了。如果你再使他大虛,非陷于陰證不可,只是用甘草干姜湯還不行,你還得加附子,他說這個四逆湯啊就是這個。這個甘草干姜湯應(yīng)用的機會也挺多,它也治小便數(shù),你可知道,所以這個小便數(shù)呀,遺尿呀有用甘草干姜湯的機會,這就是說胃虛不能治下嘛,就是方才所說的這種情況。

          這是個溫中養(yǎng)液的藥。芍藥甘草湯,這個“白”字用不著,擱個“白”字當(dāng)然也行了,旁的書上沒有“白”字。芍藥、甘草各四兩,這個也是大量用甘草。芍藥甘草湯應(yīng)用的機會也挺多,它不止治腳攣急了,也治肚子疼。那么對于這個下肢軟,它也治,所以古人把這個方劑啊又叫做“去杖湯”,去杖就是拐杖那個杖。腳,下肢軟而無力,這個芍藥甘草湯有治療的機會。這個拘攣,我們這段講的拘攣,拘攣更得用它了。下肢拘急,可以用芍藥甘草湯。芍藥主要是緩攣的,緩拘攣的。調(diào)胃承氣湯,大黃、芒硝加甘草。你們看這個地方甘草的作用就知道了。咱們這三個承氣湯啊,大承氣湯是大黃、芒硝、厚樸、枳實;小承氣湯沒有芒硝,就是大黃、厚樸、枳實;調(diào)胃承氣湯有大黃、芒硝,擱個甘草,所以甘草這個藥對胃是有好處的。大黃、芒硝本來是瀉下非常有力了,那么擱上甘草叫調(diào)胃,所以這個甘草看起來呀,起碼有護(hù)胃的作用,保護(hù)胃的作用。就像我們講的白虎湯(的粳米)是一樣的,它是甘味的一種粘滑藥,所以這個瀉下它不重,你要配合厚樸、枳實呀,就是不擱芒硝,這個瀉下也挺重,小承氣湯也比調(diào)胃承氣湯重。因為什么呢?你看它(小承氣湯)沒有甘草,所以古人這個配伍啊從這個方劑中咱們也可以理解。

          甘草呢,據(jù)說也沒有那么大作用,但在臨床上確實(作用很大),所以咱們少氣呀什么的都要用甘草,也許與它這種緩急迫作用也有關(guān)系,從急迫證候也可以解釋得通的。你看攣急也是的,腳,本來平常沒有這個病啊,冷丁就是由于喪失津液,腳發(fā)攣急,這也是一種急迫證候,所以擱個芍藥甘草湯,這個甘草同芍藥量是一邊大的,現(xiàn)在我們用都是六錢了,都是18克了。在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體會這個,這個甘草啊,小便數(shù)用它是對的,大量用也可以的。如果這個人有浮腫,這個甘草啊影響小便不利,你看依著這個前后這個病啊,都挺適應(yīng)的,這個病主要根源就是小便數(shù),他本來是太陽傷寒,不應(yīng)該出汗,由于胃虛不能治水,所以小便頻數(shù),影響他汗出,這個小便數(shù)在這一段是個主要的證候。這幾個方劑都治小便數(shù),甘草干姜湯也是的,這個小便失禁吶、遺尿啊,這個甘草干姜湯都起作用。我們后頭還要講這個苓姜術(shù)甘湯,就是甘草、干姜,再加上苓術(shù),這個也治腰痛,治遺尿,都有用的機會。這個芍藥甘草湯也大量用甘草,所以甘草不利于浮腫啊,要是浮腫啊,用甘草要加小心,影響到小便不利,更使水沒有出路了。他由于小便數(shù)呢,這個甘草要用。但這個病都好了,他和那開始都一樣,就由于心煩,微惡寒,表欲解,而陽明有內(nèi)結(jié)的情形,他多少地有點譫語不愈呀可以給調(diào)胃承氣湯。那么后頭這個四逆湯是假設(shè)的,沒有那么治的,假設(shè)你要是那么治了,那就變成一個陰寒的一種四肢厥冷了,那非用四逆湯不可。

          四逆湯就是甘草干姜湯加附子,在這藥量都輕了,不像上邊用得重。四逆湯在后頭三陰篇當(dāng)中單獨講得最多了。這個干姜與附子擱在一起呀,溫里的作用就大得多了。附子這個藥啊偏于治下,像這個下利呀,那么它是溫下元的,后世說它是入腎了,那也是根據(jù)部位上說的了,它是偏于治下。這個干姜偏于治上,所以嘔吐什么都要用姜,不用附子。可是這兩個藥擱在一起呢,是徹上徹下,無處不溫,所以這個四逆湯必須把這個干姜和附子擱在一起。那么古人也有這么說的,說這個附子啊,有了干姜,它才真熱。那么就是這兩個藥配伍起來,這個溫中回陽的作用才特別大,所以在三陰篇里頭對這個四逆湯我們要著重講的,現(xiàn)在理解到這就行了。在這一段,也不是用它來主要進(jìn)行治療。下邊這一段,這個前后啊,又是像一節(jié),又不像,但是后邊的我認(rèn)為解釋得好,后邊呢就把這個四逆湯抹去了。

          讓中醫(y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版權(quán)聲明:注解來自胡希恕傷寒論講稿。版權(quán)歸相關(guān)權(quán)利人所有,如使用不當(dāng),請與我們聯(lián)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胡希恕講傷寒論(25--41條)
          傷寒論29: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龍骨牡蠣湯、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湯。
          妙解葛根湯方
          倪海廈講傷寒論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上篇(3)
          倪海廈《傷寒論》續(xù)2012-03-06 18:53三一:服「桂枝湯」, 或下之, 仍頭項強痛。翕翕發(fā)熱、無汗, 心下滿, 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主之。
          《傷寒論》太陽病上篇學(xué)習(xí)摘要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