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百家號作者:專注歷史評論
首先來說一說玄武門事變的誘因:秦王府勢力是在李淵的刻意支持與暗地默許雙重條件下,一步步擴大到讓太子集團心驚膽寒的地步。看看直至玄武門前夕,秦王李世民的主要官職和權力:尚書令,統(tǒng)領尚書??;陜東大行臺,節(jié)制蒲州、河北諸道總管及東討諸府兵;天策上將,可自行開府辦公;另有少量鑄錢權;其余兼任或非實權官職不計。僅現(xiàn)有的這幾項,換誰是太子都夜不能寐。
李建成雖說不是什么經(jīng)天緯地之才,但的確把政務處理的井井有條,個人品德方面也沒什么明顯劣跡。即使李世民想誣陷李建成,但這些方面真沒什么辦法。最多也就是史書中改改類似父皇本意于我,或者太子多次加害而不得不出手自保一類。按照正常情況下,李建成繼位后,雖然未必能夠有貞觀之貌,但也是一守成之君。但是,偏偏出了個李世民,而且權利隱隱有遠超太子之勢。就算李建成相信李淵無另立太子之意,但也不得不擔憂萬一哪天父皇往生極樂,自己是不是能鎮(zhèn)住李世民。
個人是無法理解李淵的制衡之術的,就算是為了限制太子集團勢力膨脹,也用不著把李世民抬得這么高吧。軍民財權一把抓,東宮卻只能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里畫圈圈。只能說,李淵太相信自己的統(tǒng)治力,同時又太小看李世民的行動力。等到玄武門兵變,李淵才發(fā)現(xiàn)李世民的權力已經(jīng)達到不僅宮外長安城的布防,連宮內(nèi)禁軍都被掌控了。
想來李淵一定讀過戰(zhàn)國趙武靈王的故事,一代霸主晚年沒有好好配合兒子的兵變,最后被幽禁餓死。當李建成、李元吉死于兵變之中的消息傳至內(nèi)宮之時,我想李淵就應該做好打算,絕不做趙武靈王!畢竟李淵不想走趙武靈王的后路,但李世民不介意做下趙何。
有人說李世民改史書是為了爭功。在我看來,唐太宗將唐朝在貞觀年間建立成一個幾乎無敵世間的超級帝國,文治武功不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至少也堪比漢武,沒必要為了那點功勞而改史,不值得。真正讓他下定決心的,還是玄武門兵變。無論這件事如何渲染,說到底還是在先皇和太子均健在的時候行使的非常之舉,撕開外面光鮮亮麗的外皮,是那丑陋不堪的叛亂、逼宮,這是他心里的一根刺。雖然沒人提,但依然會時不時刺痛他。更深一層是這種事情可一不可再,如果后世子孫人人都來次玄武門兵變,這大唐王朝經(jīng)得起幾次折騰。
所以,李世民要讓玄武門兵變合理化!要告訴世人自己繼位正當!更要警戒后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