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者補之,實則瀉之。因而解郁散結、補虛益損是中醫(yī)治療老年性癡呆的根本方法,在治療中采用分證論治,對癥用藥的原則。
肝腎虧損證
治法:滋補肝腎,安神定志。
方藥:左歸丸加安神定志丸。生地、熟地、當歸、枸杞、龜甲(先煎)、阿膠(烊化)、丹參、白芍、炒酸棗仁、柏子仁、茯苓、石菖蒲、遠志、生龍骨(先煎)、生牡蠣(先煎)、珍珠母(先煎)。
加減:血壓偏高,頭暈耳鳴者,加磁石、杜仲、懷牛膝;大便秘結、口干口渴咽燥者,加肉蓯蓉、天花粉;陰虛內熱者,加牡丹皮、地骨皮、知母、黃柏、青蒿。
中成藥:六味地黃丸。
脾腎兩虛證
治法:補腎健脾,益氣生精。
方藥:還少丹。熟地黃、枸杞、山茱萸、肉蓯蓉、遠志、巴戟天、小茴香、杜仲、懷牛膝、茯苓、山藥、大棗、五味子、石菖蒲。
加減:氣虛明顯者,氣虛、乏力、自汗、倦怠,加黃芪、黨參、陳皮;陽虛明顯者,加淫羊藿、補骨脂;形體消瘦、骨肉痿弱,精血虧虛者,加鹿角膠、龜甲膠。
中成藥:益智健脾膠囊。
痰濁蒙竅證
治法:健脾化濁,豁痰開竅。
方藥:洗心湯加減。黨參、半夏、陳皮、附子、茯神、棗仁、炙甘草。
加減:脾虛明顯者重用黨參、茯苓,加黃芪、白術、山藥、麥芽、砂仁;頭重如裹、哭笑無常、喃喃自語、口多涎沫者重用陳皮、半夏,加膽南星、萊菔子、佩蘭、白豆蔻、全瓜蔞、貝母;肝郁化火,灼傷肝血心液,癥見心煩躁動,言語顛倒,歌笑不休,或喜食炭灰,加用當歸、白芍、丹參、麥冬、天花粉、柏子仁。
中成藥:華佗再造丸。
瘀血內阻證
治法:活血化瘀,開竅醒腦。
方藥:通竅活血湯。麝香、桃仁、紅花、赤芍、川芎、蔥白、生姜、郁金、石菖蒲。
加減:瘀血日久,血虛明顯者,重用熟地、當歸,加用雞血藤、阿膠、鱉甲、首烏、紫河車;久病瘀血化熱,加鉤藤、菊花、夏枯草、竹茹。
中成藥:復方丹參片。
心肝火旺證
治法:清熱瀉火,鎮(zhèn)靜安神。
方藥:黃連解毒湯。黃芩、黃連、黃柏、大黃、梔子、生地黃、龍膽草、竹葉、牡丹皮等。
加減:鎮(zhèn)靜安神加用磁石、生龍骨、生牡蠣、郁金、酸棗仁、遠志等;肝郁化火癥見頭暈面紅目赤,口干口苦明顯者,重用龍膽草瀉肝膽實火;大便秘結,急躁易怒,多言,歌笑不休,穢潔不分者,可用礞石滾痰丸加減瀉火逐痰;夜寐不安者,加夜交藤、茯神、酸棗仁養(yǎng)心安神。
中成藥:天麻鉤藤顆粒劑。
氣滯血瘀證
治法:活血化瘀,開竅醒腦。
方藥:通竅活血湯。麝香、桃仁、紅花、赤芍、川芎、蔥白、生姜、郁金、石菖蒲。
加減:開竅醒神加用遠志;如久病氣血不足,加當歸、生地黃、黨參、黃芪以補血益氣;如久病瘀血化熱,致肝胃火逆,癥見頭痛、嘔惡,加鉤藤、菊花、夏枯草、竹茹等清肝和胃;肝郁氣滯者,加柴胡、枳實、香附以疏肝理氣行血。
中成藥:銀杏葉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