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編劇讓·阿努伊曾經(jīng)說過 :
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藝術的目標正是給生活某種形式。
要想進階生活品質(zhì),每個人都應該懂點藝術。
生活中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開心,不如意的時候,藝術可以帶你去另一個空間逃避一下。
藝術家將自己的熱情和靈魂投入到作品上,欣賞藝術的人可以進去“暫時性的置之度外”,從本質(zhì)上講是一場神交或者神游。
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就拿到了打開另一個世界的鑰匙。
藝術也是博雅教育的一部分。
如果說一些科學知識是硬技能,那么藝術這種人文學科,更能幫助我們塑造內(nèi)在的自我。
藝術打開人們的視野,讓人變得寬容,優(yōu)雅,從容。
每個孩子和每個成年人,都需要藝術。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適合自由人”,古希臘倡導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養(yǎng)具有廣博知識和優(yōu)雅氣質(zhì)的人,讓學生擺脫庸俗、喚醒卓異。其所成就的,不是沒有靈魂的專門家,而是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
今天為大家推薦20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藝術紀錄片,你可能沒機會學藝術,沒時間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但相信這些紀錄片,會像是一顆種子,也許是一個畫面,也許是一句話,也許一個觀點,就會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1
〈
Civilisations
〉
BBC推出的《文明》是一部橫跨6大洲、31個國家的史詩般的新系列紀錄片,片中涵蓋了500多件藝術品,對藝術品有著深刻、到位的記錄和解讀。它呈現(xiàn)給觀眾一場近距離接觸無數(shù)非凡的版畫、繪畫、雕塑以及建筑的藝術盛宴。
貝寧青銅器,貝寧王國,公元15-16世紀,BBC紀錄片《文明》影像靜幀
帕提農(nóng)神廟(Parthenon),希臘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絹本畫,51.5×1191.5cm,北宋
文明到底是什么,我們可能并不能準確描述,但我們在文明面前,無疑是渺小的。文明是歷史性的、藝術性的,是值得我們?nèi)ヒ惶骄烤沟穆贸獭?/p> 2 〈 Power of Art 〉
這部紀錄片采用真人演繹、現(xiàn)場還原的方式,配上極其精妙的講解,每一集都超級震撼。
這部片里8位藝術家全是血脈賁張的狂人:卡拉瓦喬、倫勃朗、貝尼尼、大衛(wèi)、梵高、畢加索、羅斯科、透納。這8位大師,幾乎都有一段悲催的歷史,有的是殺人犯,有的自殺,有的家破人亡,有的窮困潦倒。
他們的作品和他們的人生一樣,充滿戲劇張力,乍一看,就能激起人的情緒,或震撼,或緊張,或恐懼,或狂喜。
3
〈
P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
〉
這是BBC 2003年的紀錄片,雖然老了點,但是非常經(jīng)典。介紹的是美術史上不同時段的名作,每個時代選出三幅作品介紹,比如梵高的《向日葵》、羅丹的《吻》,還有維梅爾的《繪畫藝術》,這些歷史上最杰出的藝術作品,背后可能是藝術家最揪心的焦慮和掙扎。
本片共26集,一集講一幅作品。想想看,我們?nèi)ゲ┪镳^,就算親眼看到了名作,能停留個5分鐘嗎?
這部片揭開了這些曠世杰作背后的真相,從創(chuàng)作者講到破壞杰作的人,當然肯定還有作者的八卦、生平、技法等等。
4
〈
Modern Masters
〉
現(xiàn)代藝術真的很難懂好嗎,到底他們的魅力在哪里,對人們現(xiàn)在的生活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看這部片就對了。
安迪·沃霍爾,馬蒂斯,畢加索,達利,這4位20世紀鼎鼎大名的現(xiàn)代藝術大師,帶你走進現(xiàn)代藝術的大門。
片中,主持人Alastair Sooke走訪了四位藝術家們生前的居所、藝廊及博物館,甚至他們最愛的餐廳,展示了他們偉大的藝術貢獻以及驚人的后世影響力。
原來,麥當娜的專輯封面、米菲兔的文具、甚至是你家的沙發(fā)和電話,這些身邊的設計和靈感就來源于這四位大師的創(chuàng)作。看完這部片,你會深深折服于現(xiàn)代藝術的巨大魅力,和藝術帶給我們特別美好、特別感動的時刻。
5
〈
Landmarks of Western Art
〉
在藝術啟蒙中,BBC于2006年推出《西洋藝術史》是難以逾越的高峰,以至于在十余年后的現(xiàn)在,依然是十分經(jīng)典的力作。
這部紀錄片,以時間和流派為線索,介紹了西方藝術的時代背景及演化過程。共分六集:后中古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洛可可及新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印象派及后印象派時期。
它的時間線軸非常清晰,把從后期中世紀直至19世紀晚期的后印象派這一大段最重要的西方美術時期的最主要的藝術家羅列出來了,可以說是作為了解西方藝術史基礎的必看紀錄片之一。
6
〈
The Genius of Design
〉
設計和藝術最大的區(qū)別也許是:設計解決問題。這部紀錄片共5集,分別是《機器之魂》、《民主設計》、《戰(zhàn)爭藍圖》、《革命材料》和《欲望之物》,看看你熟悉的福特汽車、可口可樂、SONY、IKEA等等,它們是如何進入生活、悄悄改變了你身邊的一切的?
7
〈
Adventures in Architecture
〉
我們旅行時,在不同國家最直觀的感受應該就是建筑物的不同。應該有一部紀錄片為帶你走遍世界各地偉大的建筑群,它做到了。通過和主持人周游世界,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地方的建筑是如何反應了人們的意愿和信念的,當世界各地的建筑被戲劇性的羅列在一起時,你更會有驚人的發(fā)現(xiàn)。
8
〈
The Genius of Photography
〉
影像幾乎是我們現(xiàn)在最最流行的信息傳達方式,當手機可以代替相機和攝影機,你還那么容易體會的到“攝影”的魔力嗎?攝影術誕生不到200年,但技術日新月異,形式千變?nèi)f化,通過這套紀錄片你可以了解它的歷史、了解它在不同階段帶給人的時代記憶,更會重新發(fā)現(xiàn)它的魔力。
片中所選的攝影師都是攝影史上鼎鼎大名的,如果你不想看紙質(zhì)的攝影史,那這片是不錯的選擇之一。
9
〈
A History of Art in Three Colours
〉
我們普通人在觀看一幅畫時,看到的可能僅僅是眼前的肖像,但是對畫家和藝術評論家來說,所有的畫作,都可以理解為一系列線條和色彩的組合。
這部紀錄片,便以色彩作為切入角度,講起歷史上很有代表性的3種顏色:
金色、藍色、白色
金色是好比太陽一般的高掛的權力,藍色代表夢幻的顏色,一種引領我們觸及地平線后世界的顏色;白色一度是遠古大理石的貞潔善良之色,卻體現(xiàn)了我們最黑暗的本能……
10
〈
Treasures of the Louvre
〉
已經(jīng)800多歲的盧浮宮,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shù)量已達40萬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應有盡有。
不過,這部紀錄片不是要帶我們走馬觀花地看展品,而是從法國歷史來解讀盧浮宮的珍藏,視角獨特。而承襲了BBC一貫的精良制作,雖然看到的珍藏不算多,但鏡頭感十足,讓人身臨其境。
11
〈
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
〉
這部由Netflix公司出品的一部文化創(chuàng)意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4。紀錄片總共8集,每一集都探訪一位全球頂尖的設計師,涉及插畫、建筑、汽車、攝影、平面、室內(nèi)、場景、球鞋等領域,用詼諧的方式展示了設計師的設計過程,分享這些活躍于世界頂級設計領域舞臺的設計師所持的創(chuàng)意藝術理念。
此片由《連線》雜志的主編 Scott Dadich 創(chuàng)作并擔綱制片。他還邀請來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 Morgan Neville加入制作團隊,使得紀錄片的每一集都擁有獨特的風格,以及電影般沉浸式的氛圍。
12
〈
Art of China
〉
《中國藝術》是一檔英國藝術評論家迪金森( Andrew Graham-Dixon)講述中國古代藝術的藝術紀錄片。共有三集:
第一集:“逝者”的藝術
第二集:縱情自然的古代書畫家
第三集:中西交融的藝術
主持人帶領觀眾,從三星堆的縱目面具,到敦煌的唐朝大佛;從北宋徽宗的瘦金體,到八大山人的書畫,都清晰凸顯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脈絡。
近現(xiàn)代戰(zhàn)爭后,則有徐悲鴻的馬,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以及現(xiàn)代商業(yè)沖擊下的天書,和污染霧霾的墨……
13
〈
Renaissance Revolution
〉
文藝復興昭示著西方藝術史上最輝煌年代的開端,它發(fā)源于中世紀晚期意大利中部的佛羅倫薩,后來擴展至歐洲各國。而在14到16世紀這段時期,西方藝術邁入了新的紀元。
1500年代左右,藝術家開始受到'天才'般的敬重,其中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婓爾、提普及達文西等,都受到宗教等人士的贊助,創(chuàng)作出舉世聞名的作品。這部紀錄片不單純是對文藝復興時期作品的介紹,更為重要的是,它更著重介紹了這場文化運動背后的歷史意義,比如“自由”的概念。
14
〈
Museum Secrets
〉
這部系列紀錄片目前已經(jīng)出了3季,一共22集,每集講述一個特定的博物館,比如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在領略各大博物館的藝術珍品之余,紀錄片還不忘向觀眾介紹藝術創(chuàng)作的知識。比如《梵蒂岡博物館》一集,就介紹了文藝復興時期一種常見的壁畫創(chuàng)作方法“撲粉法”...
15
〈
How Art Made the World
〉
本片穿越十萬年的歷史長河,從現(xiàn)代社會某個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出發(fā),、去尋覓視覺藝術的起源——包括繪畫、人體、電影等奧秘。這不是故事片,但是整個探索藝術起源的過程,就是一場偵查文明奇案的過程。
比如,當你在影院大笑,尖叫或者痛哭的時候,是什么給了你那些復雜的情緒?我們的祖先最初如何產(chǎn)生畫畫的想法?他們是怎樣意識到,一些線、點和顏色的集合是可以描述事物的呢?原來,答案隱藏在非洲的一幅詭異的壁畫里……
此外,藝術還具有獨特的說服力量,從古羅馬的奧古斯塔斯到美國總統(tǒng)布什,你為什么會支持他的統(tǒng)治?為什么會在競選時投他一票?你或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被藝術“愚弄”,那些看上去普通平常的圖畫、音樂,在不知不覺中發(fā)揮著神秘的作用……
16
〈
終わらない人 宮﨑駿
〉
這部片記錄了一代動畫巨匠宮崎駿的日常生活,有他為了《起風了》里面4秒的鏡頭,制作了一年以上,有他訓斥年輕動畫人重視CG技術輕視倫理,也有他在生活中對孤獨和死亡的思考。
不只是他的動畫,他本人身上的匠人精神也能給我們精神營養(yǎng)。
17
〈
Leonardo
〉
達芬奇可謂家喻戶曉,他不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還可以稱作人類歷史上最令人矚目和嘆服的天才。
他是畫家、雕塑家、音樂家、醫(yī)學家、生物學家、科學家、建筑師甚至軍事工程師…在不到七十年的生涯中,他幾乎涉足了當時人類所能想到的各個領域,并且留下了至今仍對人類社會有著巨大啟發(fā)的成果。
部BBC紀錄片影像化的講述了達·芬奇的一生,我們可以了解他的童年、他在不同城市輾轉的遭遇,和于此同時展現(xiàn)出的驚人才華。尤其有趣的是,片中還有不少現(xiàn)代人對達芬奇手稿中秘密的破解,比如潛水服、飛機、坦克車等。我們過去總是傾向于神話達芬奇的天賦,在這里看到他并不平順的一生。
18
〈
Symphony
〉
古典音樂內(nèi)涵深刻,品味高雅,但是確實逼格高。入門的話,本片再合適不過了。
這部片可以說是一個古典音樂的啟蒙節(jié)目單,從交響樂的誕生講到黃金時代,到現(xiàn)代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穿插著歐洲各國以及蘇聯(lián)的歷史。信息量很大,但是脈絡也很清晰,可以讓我們對交響樂300年的史詩有個概覽。
片子里不僅有對樂曲的解讀,還結合了歐洲美麗的風景、烹飪等一些風土人情。也有音樂家們的生平故事,再不然,聽聽音樂也是享受啊。本片出現(xiàn)的所有作品都由著名指揮家馬克·埃爾德爵士擔當指揮,參加演奏的樂團包括啟蒙時代管弦樂團,哈雷交響樂團,BBC交響樂團,統(tǒng)統(tǒng)都是頂級交響樂團。
19
〈
〉
故宮是我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建筑,它的神秘,威嚴還有那么多故事。這幾年,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讓來故宮應聘的人數(shù)激增,《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等國寶的展出引發(fā)“故宮跑”,還有萌萌噠的故宮淘寶。
其實,早在2005年,故宮建院80周年之際,就推出了一部非常好的紀錄片《故宮》。直到2012年,《故宮》依然是中國投資最大、制作最精細的一部國家級紀錄片。
《故宮》一共12集,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故宮如何建成的、如何重建的,這里面有很多不為大眾所知的有趣故事。第二部分,是講故宮的功能和皇帝的生活,也就是所謂的宮廷秘史啦。第三部分,是講故宮的館藏珍品,分成四部分展示,藏瓷、藏玉、藏畫和西洋器具。第四部分,講述故宮博物院的發(fā)展脈絡,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文物南遷的歷史等,有很多故事,非常感人、有趣。
20
〈
〉
文案逆天,國寶美哭。這部大火的央視紀錄片,一集才5分鐘,紀錄片界的泡面番,不管是bgm還是解說詞,都輕松得像段子手賣萌。
但展示的卻是真正的國之重器,比如來自五千年前紅山文化的的玉龍玨,來自六千年前仰韶文化、有著胖胖腿的陶鷹鼎等。
什么是審美,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化,這些大大的命題就是從這些小小的器物,潛移默化傳遞給孩子的。
這是一本普及類的電影圖書,但它不止是我們電影愛好者的必讀書,專業(yè)電影人士也會搶著收藏。
有了這本書,當別人看電影只是看熱鬧時,唯獨你能建立起完整的觀影體系,讓觀影變成你進步的一種方式,能夠自由開聊,旁征博引,把電影變成日常生活中的趣味話題。
無論你是想寫論文、寫影評,還是想把歷史傳承給孩子,亦或僅僅是提高觀影幸福感,這本書都能滿足你,看完它,整個龐大的電影史你都能如數(shù)家珍。
· 本書為法國拉魯拉斯?jié)撔牧ψ鳎伤奈浑娪皩<液狭χ魍瓿?,專業(yè)的角度、引人入勝的語言,剝開電影發(fā)展的清晰脈絡,翻譯精準專業(yè),讓你有看電影一樣的閱讀體驗。
· 書中收錄500多張珍貴電影劇照,囊括耳熟能詳?shù)馁u座佳片和影史上留下難滅痕跡的“無名英雄”讓你一翻開,就能沉溺到最真實的造夢世界里去。
· 全彩印刷,高度還原,內(nèi)容豐富,每一張都是按最高的標準來印制、呈現(xiàn),是電影愛好者不可錯過的一本電影史完全手冊。
訂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