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畢寶魁的博客
113--桃源行
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更問神仙遂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xiāng)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jīng)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dāng)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云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譯文】
一漁民輕蕩漁舟順著溪流游覽春山觀賞美景不勝收,兩岸桃花交相掩映古渡口。由于一心觀賞綴滿紅花樹色不知行走有多遠,直到溪水盡頭突然遇到有人煙。剛進山口時狹窄彎曲又深邃,出山才突然看見開闊沃野大平川。遠望有一處環(huán)繞大樹如云霧,近看家家戶戶栽有鮮花和翠竹。漁民告訴他們漢朝以來各代之名稱,當(dāng)?shù)鼐用翊┲€是秦代之衣服。多年來他們一直共住武陵源,并在這世外勝境中建起美好之家園。明月高懸松柏翠碧房間特幽靜,天明時太陽破云而出雞鳴狗吠聲音喧。他們突然聽說外客來臨紛紛爭探詢,爭把漁民領(lǐng)到家中打聽外面城邑之新聞。天剛亮?xí)r人們就打開房門自覺來到街巷掃花徑,天黑時漁民樵夫都乘著小船紛紛回家門。當(dāng)初他們?yōu)槎惚軄y才離家,來到桃源仙境就不想再回還。在這深山峽谷之中沒有塵世紛爭事,塵世遙望這里只能看見渺茫之云山。漁民沒有懷疑這是仙境難遇見,凡心未退思念故鄉(xiāng)之家園。出洞自然要隔山和水,但他最終還是打算辭家再來玩。自以為走過的舊路不會迷方向,哪知道當(dāng)時的山峰溝壑已改變。當(dāng)時只記進入深山往遠走,沿著溪流幾經(jīng)轉(zhuǎn)折才能到達云樹掩映的桃花源。春天到來處處流淌桃花水,實在分不清哪里才是仙境桃花源。
【注釋】
[桃源行]屬新樂府辭。 [隈隩]山巖幽深曲折貌。 [旋]立即,忽然。 [攢]聚集。 [武陵源]即桃花源,在今期南省桃源縣境內(nèi)。 [物外]世外。 [房櫳]窗戶,此指房屋。 [俗客]指漁人。因桃源中人以仙境自居,故稱外人為俗客。 [閭巷]街巷。 [漁棒]捕魚和打柴的人。 [世中]即人間。 [靈境]仙境。 [塵心]俗念。
【評析】
本詩是王維十九歲時所作,取材于陶淵明《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而在立意上又別有建樹。在同類題材中,共有三篇最突出,即王維、韓愈和王安石三人的作品。這三人都是重量級文人,故每人所表現(xiàn)的都是其政治理想的折射,這里只談王維,此詩所表達的思想,更多的不是陶詩中那種“秋熟靡王稅”的理想社會,而是追求一種“靈境”、“仙源”的美好愿望。聯(lián)系王維其他詩中的思想,他對于桃花源的理解,更大層面是精神生活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人們相互之間關(guān)系的淳樸和諧,是隱居的好去處,是心靈的樂園。
本詩是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創(chuàng)作題材的作品,喻守真認(rèn)為是對《桃花源記》的翻譯,因此敘事結(jié)構(gòu)上沒有什么變化,這點是可以接受的。即整個事件的經(jīng)過與原文基本一致。但將散文翻譯成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就有很大區(qū)別。本文先將段落層次大致解說一下,然后點明其主要藝術(shù)特點。
從開頭到“近入千家散花竹”八句是引起,交待漁人發(fā)現(xiàn)并進入桃花源的經(jīng)過。值得注意的是“行盡青溪忽值人”是說青溪盡處之后忽然看到人,實際指進入小洞之后。不是先見人然后進洞,這樣與陶淵明原文就不同了。詩歌語言是可以跳越的,這便是詩歌與散文的不同。有人翻譯為“直到溪水的盡頭忽然遇到了行人,于是追隨他悄悄進入幽深隱蔽的山洞”,實際是一種誤解。“樵客初傳漢姓名”到“世中遙望空云山”十四句是主體部分,寫漁人所見桃花源中的生活圖景以及受到熱情款待的情形,交待這些人家的來源和與世隔絕的原因。從“不疑靈境難聞見”到最后十句是第三層,交待漁人沒有認(rèn)識到桃花源是仙境難以再次見到,于是便回家看看,其后再想回去就找不著道路了。
本詩是王維早年作品,已經(jīng)相當(dāng)成熟。詞采絢麗,情致悠閑,意境空靈,音韻和諧,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很高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才氣。全詩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轉(zhuǎn)韻,平仄相間,轉(zhuǎn)換有致。清人王士禎說:“唐宋以來,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詰、韓退之、王介甫三篇。觀退之、介甫二詩,筆力意思甚可喜。及讀摩詰詩,多少自在。二公便努力挽強,不免面紅耳熱,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談》)讀摩詰詩,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強,不免面紅耳熱,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保ā冻乇迸颊劇罚┪谭骄V說得更清楚:“古今詠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極?!保ā妒拊娫挕罚┣宄醺鞔蠹覍ν蹙S詩歌評價都極高,這是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