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來,雖然與親戚相隔不遠,但未能好好相聚,平時均以視頻的形式略表惦念之情。每逢我去探望,他們總是忙里忙外,張羅著給我做好吃的,雖然都是些家常菜,但每次我吃得均不亦樂乎。
許久沒見面,并且計劃十一要出游,所以大家抽時間提前過十五。親人相聚,總有聊不完的話題,每每提到吃以及做法,我總是眉飛色舞的,我發(fā)現(xiàn)大家都開始注重營養(yǎng)健康,注重養(yǎng)生,并且使用公筷,總共10個菜,4道涼菜,6道熱菜,正好十全十美。
{小感}:這是家人的拿手菜,清蒸、垮燉的方式都做過,還是下面這種做法最喜歡。
做法:小平魚去頭去腮,去除內(nèi)臟,清洗干凈,瀝干水分,打2個雞蛋,裹勻在平魚上,下鍋煎至兩面呈金黃色;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蔥花爆香,再放入平魚,調(diào)好的醬汁,加開水,放適量姜蒜片,2小片大料,中火,燉至湯汁收干即可;豆豉、醬油均有一定咸度,不用放鹽。
{小感}:看似外表略干,是先做完放久的緣故,實則鮮香入味。
做法:雞翅根涼水下鍋,焯水,熱鍋涼油,下入蔥姜爆香,倒入雞翅根翻炒,加入適量的醬油、白酒、白糖、鹽、香葉,燉至軟爛,收汁即可。
{小感}:從小就喜歡吃燒茄子,家人做的最是喜歡,咸甜適中,不油膩。
做法:茄子去皮,切滾刀塊,放鹽腌制片刻,攥去水分,下鍋煎至金黃色;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蔥花爆香,倒入茄子,加糖、鹽翻炒均勻,最后撒上蒜末,少許油炸的小癟子花生米。
第4道,家常焦溜丸子
{小感}:這是我隨便起的名字,家人的拿手菜,老北京人對稻香村有很深的執(zhí)念,熟食中有一款素丸子,家人覺得味道多年未變,還是那個味兒,除了白嘴吃,時常澆點汁兒或者燉一下。
大概做法:調(diào)醬汁,醬油、米醋、白糖或者冰糖、粉芡,放入鍋中燒開,倒入素丸子,燉一會兒,出鍋。拿起一個丸子,黏稠湯汁像是拔絲那般黏連不斷,甚是好看。
{小感}:這道菜很清爽,西紅柿炒雞蛋的老做法,加入有機菜花,味美可口。
做法:先將菜花焯水,西紅柿燙后去皮、切塊,雞蛋炒好后盛出,鍋中加少許油,放入蔥花爆香,倒入西紅柿炒至出汁,加入菜花,翻炒片刻,再倒入雞蛋,加鹽炒勻,最后淋香油,出鍋即可。
做法:熱鍋涼油,大蒜爆香,倒入圓白菜,加少許醬油,最后加鹽,沿鍋邊淋少許米醋,炒勻出鍋。
{小感}:這道涼拌菜主要在麻醬的調(diào)制上,使用芝麻醬、花生醬,也就是常說的'二八醬',雖然調(diào)制的比例不那么準確,但是味道還是不錯的。
做法:豇豆切條狀,鍋中放鹽焯熟,撒上蒜末,油炸小癟子花生米,吃的時候再澆上調(diào)好的麻醬拌勻即可。
做法:鍋中燒開水,放少許鹽,將西藍花焯水,時間不宜過長,瀝干水分后,加些黑加侖,油炸的小癟子花生米,適量鹽、香油拌勻即可。
這10道菜都是很普通的家常菜,今日出鏡率高的點綴品是:小癟子花生米,家人提前炸了些出來,沒放太多油,與煎制相似,我邊聊天邊吃,屬于入口不驚艷,卻耐嚼,甚香。做飯最大的樂趣,就是相同的家常菜,每個家庭的制作方法卻大不相同,均有屬于自己的味道,也是最喜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