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封建王朝發(fā)展,其中尤為突顯的便是階級制度,從布衣百姓到一國之君隔著十多個大大小小的職位。其中最高的自然就數(shù)皇帝,其次則是皇帝的兄弟一般來說都會被分封各地做王侯。而有些大官或武將則憑其功績來受封。但是在我國歷史上卻有一個最傳奇的封號,他最尊貴無比,但是授封者往往最后都是慘死的命運。
這個封號就是武安君,這個稱呼一般都是為武將所有。最早的時候出自西周,只有歷朝歷代能夠安邦致勝才能居之。其中要論最出名而且年代最久遠的一個武將,自然要數(shù)白起了,白起時候戰(zhàn)國時期杰出的軍事家,更是“兵家”的代表人物。
一生經(jīng)歷大大小小耳朵戰(zhàn)役無數(shù),伊闋之戰(zhàn),大破魏韓聯(lián)軍;伐楚之戰(zhàn),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zhàn),重創(chuàng)趙國主力。為秦國統(tǒng)一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后被封為了武安君。后功高震主,被秦王找了個理由賜死了。
除此之外還有李牧,李牧是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名將,將趙國這艘即將沉入大海的船重新拉上了岸。李牧一位真正的名將,在趙國北部邊境橫掃匈奴的侵犯。更是在宜安之戰(zhàn)中重創(chuàng)了強勢的秦軍。最終被授予了武安君的稱號。
然而在公元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大將王翦的反間計,竟然聽信了讒言奪了李牧的兵權(quán),并將其殺害。趙國最后的支柱坍塌,不久后趙國也跟著亡國了。
第三個則是蘇秦,蘇秦和上面兩位不同,他不是軍事家而是戰(zhàn)國事情著名的謀略家和外交家。提到蘇秦就不得不提另一個人,蘇秦的師父鬼谷子。早點的蘇秦投身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shù)。
后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了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zhàn)略思想,一時風頭無兩,被封為了武安君。后來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卷入政治斗爭中死去。
第四位名將則是項燕,此人更是名門之后,世世代代都是楚國的高級將領(lǐng)。而項燕更是因為有赫赫戰(zhàn)功最終被封為了武安君。
自古便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對于秦國來說楚國一直都是最難啃的那塊骨頭。
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傾國兵力,以王翦為統(tǒng)帥。率60萬大軍勢必攻取楚國,楚國可謂是危亡在即。
不料最后還中了王翦的奸計,在楚國撤軍之際被偷襲了后方,楚軍猝不及防,倉促應戰(zhàn),結(jié)果大敗。項燕在兵敗之后無言見楚王隨即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