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
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趙頊繼位。新皇帝當太子時就喜歡讀《韓非子》,對法家富國強兵的主張非常感興趣;他還讀過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很贊賞他的治國理財思想,于是下詔給王安石,不要在家窩著了,出來做官吧。
宋神宗趙頊畫像
年輕的皇帝敢想敢干,熙寧元年(1068)九月,他任用王安石為翰林學士兼侍講,隨時咨詢變法事宜。王安石隨后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闡釋宋初百余年間太平無事的原因,揭示故步自封的危害,指出現在危機四伏的社會原因,就吏治、教育、科舉、農業(yè)、財政、軍事諸方面的改革拿出了自己的主張。
王安石形象
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曾公亮說:"上與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意思是神宗皇帝跟王安石心思如此一致,就像穿一條褲子,這是天意??!熙寧二年(1069)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即副宰相,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正式啟動變法程序。
王安石是個急脾氣,雷厲風行,重大改革政策如漏壺里的沙子一般,從條例司汩汩而出。七月,頒布淮浙江湖六路均輸法;九月,頒布青苗法;十一月,頒布農田水利條約。這些新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發(fā)展,基本改變了大宋"積貧"的局面。
王安石形象
但反對變法的聲音也不絕于耳。這年十一月,司馬光向神宗匯報《資治通鑒》的編撰進展,故意提起 "蕭規(guī)曹隨"故事,漢初孝惠帝時期,丞相曹參不改變前任蕭何制定的所有法令,"得守成之道",人民得以豐衣足食。變法急先鋒呂惠卿用大量的歷史事實予以辯駁,說法律都是根據形勢變化而變化的,文景之治的出現,并非曹參延續(xù)蕭何之法的結果。司馬光除在某些細節(jié)上強詞奪理之外,基本默然認輸。變法派不僅在實務上取得重要成果,理論上也取得了重大勝利。
呂惠卿形象
熙寧三年(1070)大年初一,火紅的太陽剛出山,朝霞布滿半邊天。王安石步出家門,左瞧瞧,右看看,家家戶戶都已經摘下門上的舊桃符,換上了新桃符。燦爛的陽光下,人們點燃了新年的爆竹,聲音彼伏此起,裝點出一個喜慶熱鬧的新年。
爆竹聲中一歲除
王安石滿面笑容,胸中洋溢著勝利的喜悅。這是推行新法后的第一個元日,好兆頭??!他邊走邊看,邊看邊想,回到書房后,揮筆寫下了一首七絕《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取材于寫桃符的民間習俗,抓住了過年的典型細節(jié):燃放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字里行間透露出王安石對革除時弊、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及樂觀情緒,抒發(fā)了他春風得意的心情。"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他借這首詩告訴人們,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然而,接下來的全是糟心事,王安石的好心情沒能持續(xù)很久。二月二十六日,司馬光寫信給他,指出責他"用心太過"、"自信太厚",王安石不以為意,禮貌性地回了一封信。但司馬光不依不饒,又連寫兩封信,列舉新法的弊端,指責青苗法讓縣官掌握了農民生計大權,容易滋生腐敗,比平民放貸收息危害更大。王安石回信,對司馬光強加給他的五個罪名逐一進行反駁,并批評士大夫階層的因循守舊,表明他堅持變法的決心。
王安石與司馬光
韓琦是"慶歷新政"的參加者之一,骨子里是傾向于改革的,卻也認為青苗法不妥:"官放息錢,與初抑兼并、濟困乏之意絕相違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重重壓力之下,神宗有些動搖,想暫時中止青苗法。王安石將韓琦的奏疏拿到條例司,讓寫作班子仔細研究,逐條批駁,并公布于天下。但神宗仍然認為應該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不要斷然否定韓琦、司馬光的建議。
韓琦形象
王安石氣壞了,覺得宋神宗不夠堅定,不足以成大事,遂稱病在家,繼而請求辭官歸隱。參知政事韓絳規(guī)勸王安石不要走,神宗也下詔挽留。王安石慷慨激昂,歷數朝廷內外諸官互相勾結的罪狀,苦口婆心勸神宗不畏流俗,心懷天下,將改革進行到底。
開弓沒有回頭箭,宋神宗下定了決心,不再動搖。他拜王安石為中書門下平章事、史館大學士,也就是宰相,放手讓王安石去搞改革。王安石滿血歸來,立即頒布"保甲法",并著手對反對派進行大清洗,以清除改革的阻力。
王安石畫像
蘇軾上《議學校貢舉狀》,說貢舉之法不能輕易更改。神宗覺得有道理,當天就接見蘇軾,準備讓蘇東坡修中書條例。王安石竭力阻攔,并力薦呂惠卿擔當此任。神宗實在太喜歡蘇軾了,又想讓蘇軾修起居注。王安石趕緊想辦法制止,說蘇軾不是"可獎之人",必須像調教"惡馬"那樣,減少口糧,用鞭子抽,蘇軾才服貼可用。蘇軾只好主動要求離京,去杭州做通判。
王安石與蘇軾
四月,禮部侍郎范鎮(zhèn)直言王安石"進拒諫之計"、"用殘民之術"。王安石氣得手都發(fā)顫,親自起草詔書,痛斥范鎮(zhèn),迫使他提前退休。司馬光憤然上疏,為范鎮(zhèn)鳴不平,誓與范鎮(zhèn)共進退,請求外任西京留司御史臺。
司馬光飄然而去
歐陽修主政青州,拒不執(zhí)行青苗法,還給神宗上疏,要求立即中止青苗法。宋神宗不予理會,還有意疏遠他,歐陽修于是上書要求提前退休。歐陽修是王安石的伯樂,并給予他很多提攜,但改革大計當前,王安石已經顧不得師生情誼了,說歐陽修"在一郡則壞一郡,在朝廷則壞朝廷,留之何用!"力促宋神宗批準歐陽修退休。
歐陽修形象
保甲法是將鄉(xiāng)村民戶加以編制,十家為一保,民戶家有兩丁以上抽一丁為保丁,農閑時集中,接受軍事訓練。目的在于加強農村統治,維護農村治安,又能建立全國性的軍事儲備。然而,在實際施行過程中,"上下官吏無毫發(fā)愛百姓意",保正、保長、巡檢隨意指使保丁干活,嚴重影響家庭農業(yè)生產;保丁還經常遭受嚴重的欺凌與勒索,甚至遭到殘酷的體罰。
古代軍隊訓練情形
熙寧四年(1071),開封百姓為逃避保甲,出現自斷手腕現象,知府韓維趕緊向朝廷報告,陳述保甲法之不可行。但王安石認為施行新政,士大夫尚且爭議紛紛,百姓更容易受到蠱惑,出現一點問題在所難免。王安石希望"春風送暖入屠蘇",看到的是"千門萬門曈曈日",其實洶涌的暗流已在民間聚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