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jiān)這個詞是從明朝才開始有的,因為當時宮內共有二十四個官職,都是某某監(jiān),所以把閹人統(tǒng)一稱為太監(jiān)。明朝時期太監(jiān)權利極大,甚至專門成立了兩個機構--東廠和西廠。但是你肯定不知道,最早的時候,皇宮內是沒有太監(jiān)的,在宮內供職的都是正常的男性。戰(zhàn)國時期,秦王嬴政的母親,還跟侍奉她的嫪毐私通,閹人顯然是沒辦法跟女人私通的,可見那個時候宮內的男性并不是閹人。
太監(jiān)最早稱宦官,宦官中的宦也不是指閹人,而是致仕的意思。起初的宦官是求學的人,相當于公務員, 而這一部分人中有一部分進了皇宮做了對應的官職。我們現在也說官宦人家,也是這個意思,指的政府機構的工作人員。一直到了光武帝時期,宮內才用閹人。當初用閹人主要并非是怕宮內的男性行男女之事。主要是入宮為官的這些人容易結黨,再利用自己的裙帶關系提攜自己家中的人,給統(tǒng)治帶來了極大的混亂。于是宮內的男人統(tǒng)一換成閹人,這些人沒有家眷,一生都在宮中,統(tǒng)治者不用擔心出現結黨營私的問題。
然而到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早期,宦官由于接近統(tǒng)治階級核心,還是形成了龐大的實力。曹操父親的養(yǎng)父曹騰,是大長秋,皇上也稱他為"阿父",朝中重臣,多受其提點,可謂權傾朝野。當時京城有八位校尉,校尉是能夠親自帶兵的最大的軍職,其中蹇碩為八校尉之首,統(tǒng)領其他七位校尉,位高權重。
宦官經理唐宋元三朝,并未掀起太大的波瀾。然而到了明朝,宦官再一次走上了歷史舞臺。由于明朝的文官勢力過于龐大,武官也基本都被朱元璋清洗的差不多了,皇帝不得不扶持宦官實力來跟文官抗衡。于是也就出現了我們在電影電視劇里經??吹降臇|廠西廠這兩個機構。明朝的宦官王振甚至還慫恿皇帝明英宗朱祁鎮(zhèn)北征瓦剌,最終導致了明朝最屈辱的一次戰(zhàn)爭--土木堡之變。整個明朝被宦官攪合成了一鍋粥。
清朝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高峰,制度相對完善,婦氏不得干政,宦官在政治上也沒有任何的特權。要說有名的人,那就是中國三大內家拳之一的八卦陣創(chuàng)始人是一個閹人,但是卻成為了一代宗師。宦官的歷史從漢朝光武帝開始,也到此為止了。各位讀者還知道歷史上有關太監(jiān)的有意思的事兒么
歡迎關注我的自媒體"智壹書房",專門分享歷史的故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