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學(xué)術(shù)、激勵創(chuàng)新、鑄造精品、傳播知識
其特征是:
(1)胎體較厚,胎色多種,以紫紅色胎為主,還有灰色、土黃色、黃中帶褐等,胎中有分布均勻的細砂料。胎釉之間往往施一層白色化妝土。
(2)釉色有青釉、青釉褐綠斑、青釉褐綠彩繪等品種,與湖南長沙窯有不少共同點。
(3)南朝時期的器物,常見的有四系壺,壺的四系多為橋形;還有斂口的小杯,高足盤則具有隋代作風(fēng)。唐代器物造型多樣,有碗、壺、罐、洗、盤、瓶等器,不少器物具有四川地區(qū)特色,在其它唐代瓷窯中極少見,如提梁罐,口大于底,罐身成斜線形,在口緣上有弓形提梁,便于提攜。油燈的制作也極別致,碗形燈為夾層,中空,可注水降低油燈的熱度,減少油的過熱揮發(fā),以達到省油的目的。還大量燒制小件雕塑,有動物、雜技傭、胖娃娃等形象,姿態(tài)生動。
(4)裝飾紋樣簡單,除青釉褐綠斑、褐綠彩繪外,點彩較多,有用褐點組成紋飾;或用褐彩點成一圈,中央點綠彩;也有用褐綠兩色間隔排列組成紋飾等。
邛崍窯尖頂繩紋青釉瓶
(1)胎體致密,胎色白中閃黃。釉面光亮,釉色白中帶黃,但有一部分呈灰白色。
(2)產(chǎn)品以碗、盤、碟為主,瓶、罐、洗、盒等品種極少。
(3)裝飾有刻劃花、印花、堆線三種,前二種與定窯風(fēng)格類似。刻劃花以雙魚紋多見 ,還有纏枝牡丹、折枝蓮、蓮瓣及風(fēng)扇形花瓣等。印花紋飾以花鳥為主,如飛鳥銜草、 鳳穿牡丹、鷂鷹穿花、雙雁、魚鴨、鴛鴦戲蓮圖及各種纏枝花、折枝花、朵花紋,鳥類 多為展翅飛行,最大特點是都不畫足。堆線是用瓷漿以筆勾勒出六根線條于碗、碟的內(nèi) 壁,表示六出花瓣,或用六條曲線表示花瓣形。
(4)與定窯的區(qū)別
1.彭縣窯口沿有釉,器內(nèi)和外底粘有砂痕,圈足端或底無釉,產(chǎn)品皆施化妝土。定窯 口沿?zé)o釉,器內(nèi)外光潔平整,圈足內(nèi)有釉。
2.彭縣窯的六出花瓣采用白色瓷漿堆線,較淺;定窯則以起棱線條表示。
3.印花效果彭縣窯顯得有些模糊不清,線條略為呆板;定窯則紋樣清晰流暢。
彭縣窯印花盤
其特征是:
(1)胎色有灰白、紫、淡紅色三種,紫色和淡紅色胎體較粗糙、疏松,瓷化程度較低。
(2)釉色有豆青、米黃、褐青等,除個別器物施釉到底,一般均施半釉,釉層淺薄,釉面有細小開片,有剝釉現(xiàn)象。
(3)產(chǎn)品有壺、盤、碗、杯、罐、缽、硯、爐等。壺為淺盤口,短頸;罐、碗皆斂口;壺、罐的共同特點是鼓腹、平底,肩部橫安橋形系或豎安復(fù)式系。有的盤帶喇叭形高圈足。硯均多見。絕大多數(shù)器物的底足為微內(nèi)凹的圓餅形實足,且邊棱削去;小圓餅形實足碗是青羊?qū)m窯的大宗產(chǎn)品。
(4)裝飾簡樸,主要采用彩繪、模印、刻劃等裝飾方法。紋飾有菊花、蓮瓣、卷草、麥穗、聯(lián)珠紋、圓點紋與凹凸弦紋。彩繪裝飾可分高溫釉上、釉下彩兩種,用褐彩或黃彩繪聯(lián)珠紋等紋飾。
青羊?qū)m窯器
其特征是:
(2)黑瓷品種除純黑外,還有兔毫、玳瑁、油滴等。
(3)產(chǎn)品有碗、盤、瓶、罐、壺、爐、盞、茶托及猴子騎小狗瓷塑等,碗、盤的外壁 多為半釉,足為玉壁底或矮足環(huán)底。較有特色的產(chǎn)品有玉壁底弇口黑釉茶盞及黑釉凸線紋罐。
在今四川大邑,故名。為唐代四川大邑,故名。為唐代四川地區(qū)白瓷產(chǎn)地。 最早見于杜甫《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詩:“大邑?zé)奢p且堅,扣如哀玉綿城傳,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睋?jù)此大邑白瓷碗當(dāng)具胎薄、質(zhì)堅、音脆和釉白如雪等特征,與唐代著名邢窯白瓷極為相似。但窯址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 四川地區(qū)唐代墓葬中也無此窯白瓷出土。
大邑窯白瓷碗
在今四川成都華陽勝利鄉(xiāng)一村,故名。 建于宋代,燒瓷品種有黃釉及黃釉綠彩,遺物以綠色彩繪較多,有黃釉綠彩 大盆,盆里中心刻雙魚紋,兩魚逆水并游,輔以水草,線條自然流暢,有較高水平。
華陽窯黃褐釉彩繪雙魚紋盆底部
華陽窯黃褐釉彩繪雙魚紋盆,宋,高12.5cm,口徑46cm,底徑29.5cm。 盆敞口,寬邊,卷沿,淺身,腹壁斜收,平底。胎體厚重。通體施黃褐色釉。盆里心繪綠色雙游魚,魚身刻劃鱗片,四周襯以水草。 這件器物系四川華陽窯制品,該窯善制黃、綠釉瓷器,刻、劃花紋生動,工藝簡樸,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