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麻麻覺得你冷。
有一種愛,叫麻麻覺得你餓。
有一種愛,叫麻麻覺得你......
哎,做個寶寶真不容易呀。
做個新手寶媽也是手忙腳亂,寶寶吃少了,長得沒有別人高;吃多了,就怕積食。
4歲的小悅悅過生日,悅麻麻一時高興起來忘乎所以,大魚大肉奶油蛋糕喂了一口又一口。
到了下午小悅悅腹瀉4-5次,大便不成形,晚飯沒有一點兒胃口。
昨天悅麻麻帶著小悅悅到李醫(yī)師的兒童推拿室,李醫(yī)師只給畫了個小太陽就讓小悅悅回家了。這個,能有效嗎?
醫(yī)案
日期:2018年6月24日
居住地:廣州
性別:女
年齡:4
病史綜述:
積食腹瀉4-5次,大便不成形,飲食無胃口。
治療方式:
兒童推拿+五色療法 震艮坤綠 巽兌白 乾坎黃
成效:
第二日只拉一次便便,寶寶精神狀態(tài)恢復良好。
為什么積食會腹瀉?
如果是成人,吃得過多,可能主要表現(xiàn)為嘔吐。
嬰幼兒則不同,他們的胃部功能較弱,食物過量或消化不耐受時嘔吐能力較弱。
單純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可以將過量的奶噴射狀嘔吐出來,這是特例。
如果食物中脂肪、蛋白質(zhì)過多,或者食物量過大,或者食物過硬過黏不容易磨碎,都會導致食物滯留在上消化道,不能順利將食物以糜狀下運。
當腸蠕動不能克服這種滯留的話,腸內(nèi)容物可能發(fā)生反流,大腸內(nèi)的正常菌群也隨之進入本來無菌或者少菌的上部腸道。
這就麻煩了,本來無菌的環(huán)境是缺少免疫控制的,本來是正常菌群的細菌,如大腸桿菌等,在這些部位的寄生、繁殖,會導致局部腸黏膜發(fā)生炎癥反應,充血水腫。
最終這種正常菌群的異常增殖會波及全腸道,大腸也可能發(fā)生相應的病變,未被消化的食糜被直接排出體外(粥樣腹瀉),或者是腸內(nèi)液體直接排出體外(水樣瀉、稀便)。
五色療法這么有效?
當時悅麻麻看著李醫(yī)生只在小悅悅的肚皮上畫了幾筆,不知道那是什么東西。
臨走的時候反復詢問李醫(yī)師,“就這樣?這樣就可以了?”
的確,很多家長看到五色療法的第一反應都是——不可思議,難以置信。
尤其病癥逐漸好轉(zhuǎn)的時候,會有第二個反應——咦?里面加什么藥了?
第三個反應——天哪,把你的筆賣給我吧。
第四個反應——以后孩子生病就畫小太陽,不去醫(yī)院輸液了。
李醫(yī)師說以前都是用傳統(tǒng)的小兒推拿手法,時間一般都是在30分鐘以上,時間最短的也要十幾分鐘。
去年學習了五色療法,在兒科疾病方面,臨床使用效果特別好。甚至有一些病癥使用兒童推拿+五色療法一次治療即可痊愈,大大縮短了治療時間。
同時,李醫(yī)師提到,一開始家長們并不太接受五色療法,不是沒有效果,而是與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大相徑庭,一時間難以轉(zhuǎn)換看病思路,總覺得醫(yī)生治療時間越長越好。
對于兒科臨床而言,小孩子的耐性差,尤其生病期間特別容易哭鬧,這會加重孩子的病情。臨床中治療時間越短,可能對孩子越好。
五色療法寥寥數(shù)筆,一個小太陽,不僅吸引了孩子的興趣,而且讓孩子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得到了治療。
再配合王氏中醫(yī)的兒童推拿技術,強強聯(lián)合。綠色、安全、無痛苦、治療快速的特點,讓家長們逐漸接受五色療法,甚至愛上了五色療法。
什么是五色療法?
在海內(nèi)外,五色療法是最受媽媽和孩子們喜歡的項目,因為無痛、無創(chuàng),而且還輕松。
很多媽媽很好奇,為什么五色療法有那么好的效果。
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五色療法,五色療法的研究依據(jù)源自于《易經(jīng)》與《黃帝內(nèi)經(jīng)》。
五行之間,木火土金水,有著相生與相克的關系,木是能生火的,而火能夠生土,土又能生金,金能生水。
而金克木,火克金,土克水,木克土、水克火。
這些生和克的關系,維持著大自然的平衡。
而在人體的小宇宙里,這些五行的生克關系,影響著我們身體的平衡。
不少媽媽很好奇,為什么要在孩子的腹部或者手掌上畫五色療法,我們來看看腹部和手掌上,人體的臟腑與五行的對應關系到底是什么?
我們來看看《易經(jīng)》和《黃帝內(nèi)經(jīng)》是如何來分析人體的五行和臟腑的關系。
木行,對應的是人體的肝和膽;
火行,對應的是人體的心臟、小腸,還有三焦;
土行,對應的是人體的脾胃;
金行,對應的是人體的肺、大腸;
水行,對應的是人體的腎、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