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魅力源于真誠
白居易曾說過:"動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熾熱真誠的情感能使"快者掀髯,憤者扼腕,悲者掩泣,羨者色飛"。
講話如果只追求外表漂亮,缺乏真摯的感情,開出的也只能是無果之花,雖然能欺騙別人的耳朵,卻永遠不能欺騙別人的心。著名演說家李燕杰說:"在演說和一切藝術(shù)活動中,唯有真誠,才能使人怒;唯有真誠,才能使人憐;唯有真誠,才能使人信服。"若要使人動心,就必須要先使自己動情。
動人心弦?
說話不是敲擊鑼鼓,而是敲擊人們的"心鈴"。"心鈴"是最精密的樂器。因此,成功的人總是能用真摯的情感、竭誠的態(tài)度擊響人們的"心鈴",刺激之、感化之、振奮之、激勵之、慰藉之。對真善美,熱情謳歌;對假惡丑,無情鞭撻。讓喜怒哀樂,溢于言表;使黑白貶褒,涇渭分明。用自己的心去彈撥他人之心,用自己的靈魂去感染他人的靈魂,使聽者聞其言,知其聲,見其心。
如果你能用得體的語言表達你的真誠,你就能很容易贏得對方的信任,與對方建立起信賴關(guān)系,對方也可能因此喜歡你說的話,并因此答應(yīng)你提出的要求。能夠打動人心的話語,才可稱得上是"金口玉言",一字千金。
這個真實的故事在大學(xué)里流傳得非常廣:有一位老師寫了一本有關(guān)“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書,出版社沒有給他稿費,而是讓他自行推銷一千冊作為報酬。對那位老師來說,這遠比講課要難得多。
為了把書推銷出去,他在黨校學(xué)員隊里搞了一次演講,他說:“……當(dāng)老師的在這里推銷自己寫的書,總不免有些尷尬。不過,如今作者也很難,寫了書,還得賣書。出版社一下壓給了我一千冊,稿費一文沒有,所以我不推銷不行。這本書寫得怎樣,我自己不好評說。不過有兩點可以保證:第一,這本書是我用三年時間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結(jié)晶;第二,書的內(nèi)容決不是東拼西湊抄下來的,是我自己長期思考的見解。前不久,這本書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評為社科類圖書的二等獎,這是獲獎證書。說實話,對于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搞推銷比寫書還覺得難,只是硬著頭皮來找大家?guī)兔Α2贿^,買不買完全自愿,決不強迫。如果覺得這本書對你有用,你又有財力就買一本,算是幫我一個忙。謝謝。”
這位老師的演講一下子產(chǎn)生了良好效果,一次就賣掉了300多冊。這位老師不是專職的推銷員,但是卻獲得了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成功在于他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的真誠,從而贏得了聽眾的信賴。這表明,在講話中學(xué)會表達真誠要比單純追求流暢和精采更重要。
想到這個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某天去商場買電器的親身經(jīng)歷。當(dāng)我走進一家電器商店后,一臺音色清純透亮,低音渾厚震撼力強的音響便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時,一位男售貨員熱情地迎上來,滿臉的職業(yè)微笑,開始主動地向我介紹這種新產(chǎn)品。他的介紹很專業(yè),語言很流暢,從性能優(yōu)勢到結(jié)構(gòu)特點,從價格比,到售后服務(wù),都娓娓道來,還進行了演示。
剛開始,他的熱情而熟練的介紹感動了我,令我對產(chǎn)品產(chǎn)生幾分好感。正當(dāng)我要問他一些什么時,他卻還在連珠炮似地講著,我怎么樣都插不上嘴。他不管我懂還是不懂,也不管我的反應(yīng)怎么樣,反正就在我面前喋喋不休地講下去,好像我不掏出錢他就不會甘休。
我的心里開始有幾分不悅了。當(dāng)聽到他褒揚自己的品牌而貶低其他品牌時,我開始對他的動機產(chǎn)生了疑問:如此夸夸其談后,產(chǎn)品性能是否果真高超?頓時,這種疑慮把先前產(chǎn)生的好感一掃而光。要不是出于禮貌,我早就走開了。正好這時來了一位顧客,我便乘機“逃”出了商店,把售貨員因為白費了口舌而表露出的幾分失望和怨憤拋在了身后。
我一直在思考,這位售貨員絕對是一位訓(xùn)練有素且內(nèi)行的推銷員,但卻又是一個不懂得說話奧妙的推銷員。為什么他那滔滔不絕的介紹反而撲滅了顧客的購買欲望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
無數(shù)事實證明,說話的魅力并不在于說得多么流暢,多么滔滔不絕,而在于是否善于表達真誠!最能推銷產(chǎn)品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懸河的人,而是善于表達真誠的人。如果你能夠用得體的話語表達出你的真誠時,你就贏得了對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際之間的信賴關(guān)系,對方也可能由信賴你這個人從而喜歡你說的話,進而喜歡你的產(chǎn)品。
不但推銷員講話要表露真誠,我們?nèi)粘I钪械恼f話也是同樣道理。背得很熟,講得最順暢的演講并不是好的演講。雖然滔滔不色、一瀉千里的演講非常流暢優(yōu)美,但是一旦缺少誠意,就極容易失去吸引力,變得跟一束沒有生命力的絹花那樣,非常美麗卻不能鮮活動人,失卻魅力。
所以,要想演講得好的演講者,也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把你的真誠注入到演講之中,懂得怎樣把自己的心意傳遞給對方。只有當(dāng)聽眾感受到演講者的誠意時,他們才會打開心門,接收演講者演講的內(nèi)容,進而令彼此之間產(chǎn)生并實現(xiàn)溝通和共鳴。
寥寥數(shù)語動人心
說話是一個傳遞信息的過程,所以要提高自己的說話水平,增添自己的說話魅力,并不完全在于說話本人能否準(zhǔn)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還在于你所表達的思想、信息能否為聽眾所接受并產(chǎn)生共鳴。也就是說,要將話說好,關(guān)鍵還在于如何撥動聽者的心弦。
在生活中,有些人長篇大論甚至慷慨激昂,可就是難以提起聽者的精神;而有些人僅僅寥寥數(shù)語,卻擲地有聲,產(chǎn)生魔力?這是為何呢?
很簡單,因為后者能了解人們的內(nèi)心需要,能設(shè)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為對方著想。因此他們的話總是充滿真誠,也更容易打動人心。
真誠的語言雖然是樸實無華的,但卻是最感人的。
情深,才可驚心動魄。語言真誠,即使幾句簡單的話,也能引起聽眾的強烈共鳴。
1991年11月,中國電影的最高獎"金雞獎"與"百花獎"在北京同時揭曉。著名演員李雪健因主演《焦裕祿》的主角焦裕祿而同獲兩個大獎的"最佳男主角"。李雪健在獲獎后致答謝詞時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
在這里,李雪健雖然只說了不到三十字的獲獎感言,但卻非常具有感染力,言語中既歌頌了焦裕祿的高尚品質(zhì),又體現(xiàn)了自己謙虛的品質(zhì),淳樸實在,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日本著名的推銷員原一平說過:"做人做生意都一樣,第一要訣是誠實。誠實就像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樹木也就沒了生命。"
原一平自身的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原一平年輕時,曾在一家機器公司當(dāng)推銷員。有一次他在半個月內(nèi)就做成了三十位顧客的生意。然而不久,他卻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所賣的機器比其他公司所生產(chǎn)的同樣性能的機器價錢要貴。他想:若是客戶知道了一定覺得我騙他們,從而對我的信用產(chǎn)生懷疑。
為了妥善解決問題,原一平便帶著合約書和訂單,逐戶拜訪客戶,如實向客戶說明情況,并請客戶重新考慮選擇。這種誠實的做法使每位客戶都很受感動。結(jié)果,三十人中沒有一個解除合約,反而成了更加忠實的消費者。
做生意的規(guī)律是,只要你的一個產(chǎn)品有問題,你的全部產(chǎn)品就都會遭受懷疑。說話也是一樣,只要你十句話中有一句是謊言,你的全部話語就都會遭受質(zhì)疑。一個人種下什么,就會收獲什么。種下欺騙,收獲的也不會是真誠;而種下真誠,收獲的就一定是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