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還有沒有機會從底層逆襲?那些從底層殺出來的狠人,都做對了啥?
今天聊的內容會有點暗黑,因為有一些逆襲思路,會跟你從小接受的觀念完全相反。
如果你是第一次聽,可能會接受不了;但如果你真的想聽一點對你有用的大實話,不妨先看完視頻,再決定,要不要在評論區(qū)罵我。
先說結論。
普通人還能不能從底層逆襲?能,但會很難。為啥很難?不是像大家說的那樣:普通人沒錢、沒資源,沒人脈,不容易起步。
而是,普通人很難打破文化屬性套在靈魂深處的枷鎖。
只要你是中國人,不管你有沒有讀過書、有沒有看過儒家經(jīng)典,骨子里都刻著儒家的痕跡,可以說,中國人的底層文化屬性,就是儒家文化。
但注意啊,儒家對于底層人的教育,本質上是弱者教育和貧窮教育。
在階層面前,教你順從,君君臣臣即為天道,你不能反抗;在利益面前,教你不爭,君子矜而不爭,謙讓就是本分;在道德面前,教你仁義,溫良恭儉讓,必須學會忍讓。
總之,孔融必須讓梨;搶,就是不對的。
但是在商業(yè)世界里,所有的成功,都跟搶有關系,比方說:搶占市場、搶先一步;誰要堅持儒家那一套,走謙卑路線,可能連本來屬于你的機會都會被別人搶走。
我們把時間往回拉一拉:為啥儒家在春秋戰(zhàn)國受人鄙視,而到了漢朝卻備受推崇?說白了,不就是儒家只適合盛世安民,不適合亂世突圍嗎?
可問題是:普通人要想從底層逆襲,就必須要打破穩(wěn)定;自己手里沒飯碗,就要想辦法從別人嘴里搶食吃??赡切┦刂痫埻氲娜?,當然不樂意,肯定會拼命打壓,這個過程,就是標準的大爭之世,也許表面上大家都風平浪靜,但背地里刀光劍影,隨時準備拼命。
大爭之世,儒家玩不轉,還是得法家出馬;秦朝時的商鞅變法,就是法家?guī)颓貒诖鬆幹?,一統(tǒng)天下。
商鞅變法的內容很復雜,涉及了到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國家的方方面面。
但基本思想只有一條:多種地、多生孩子、多打仗,其他的全是扯淡。
比如,商鞅認為詩書禮樂這些儒家文化都是垃圾,除了讓老百姓好逸惡勞,滿腦子胡思亂想,沒啥好處,還影響打仗、干活。
所以直接把儒家講了幾百年的修善、誠信、仁義這些經(jīng)典思想,給廢了,還特意起了個名字叫六虱,也就是六種臭蟲,讓人光聽名字就覺得惡心。
其實個人也是一樣。普通人想逆襲,就一條:拼了命的掙錢,而且為了掙錢,啥“禮義廉恥”,啥面子不面子的,統(tǒng)統(tǒng)先放到一邊兒,有機會就去爭、就去搶。
我這么說,你肯定會想:我爭也爭了、搶也搶了,可就是搶不到啊。
我相信你也曾經(jīng)努力過,但還是被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屬性束縛了,根本沒有放開手腳。
不信的話,你回答一個老掉牙的問題:你媽跟你媳婦同時掉進水里了,你先救誰?
如果站在儒家角度:一等人忠臣孝子,孝大于天,當然先救老媽。
如果站在實際角度:誰離得近救誰,這樣存活率最高。
如果站在利益角度:先救媳婦兒,后救媽。
因為老媽年紀大了,就算你救了她,她活下來了,往后的日子里,周圍鄰居難免指指點點:你看,他兒子是孝順,救了媽;但倆娃卻沒了媽,好好地一個家,就這么毀了;你說,你老媽會活的開心嗎?
有個詞叫郁郁而終,是不是說的就是這個感覺?
當然了,對你也有好處。落了個大孝子的名聲,但除了這個名聲,啥實際的好處都沒有。
聽起來是不是覺得,話雖然沒錯,但情感上還是沒法接受;都說了這是文化屬性的枷鎖,既然是枷鎖,就沒那么容易掙脫。
那么,如何才能掙脫呢?只要想明白、搞清楚它們之間的先后順序。
人的一生有三個重要關系:事業(yè)關系、家庭關系、情感關系。
給它們排個序,你會怎么排?
我問過很多人:大多數(shù)人是家庭第一,情感第二,事業(yè)第三;少數(shù)人是家庭第一,事業(yè)第二,情感第三。
而那些賺了大錢的,嘴上也說家庭第一,但心里想的往往是:事業(yè)第一,家庭第二,情感無所謂。
我之前有個客戶,他們公司的員工,如果家里有人生病,比如爺爺生病了,想請假回家,他一般不會批準。
而且他會反問員工:你回去有啥用?是能把錢帶回去,給你爺爺治病嗎?還是你回去了,你爺爺病就好了?
話雖然說的不近人情,但你仔細琢磨,成年人最大的體面,難道不是賺錢養(yǎng)家嗎?天天把家庭掛在嘴邊的,是真的為了家庭,還是以家庭為借口,逃避殘酷的市場競爭?
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成年人的世界,誰不是身不由己啊!沒有人想不孝順。但真正的孝順,是拼盡全力,讓孩子有好的教育、讓父母安享晚年、讓家族興旺發(fā)達。
一個能從底層逆襲的人,首先要控制自己情緒,不被情緒影響,不被周圍的關系影響。
話既然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不妨再說的透徹一點。成年人的世界,維持任何一段關系,靠的不是情感,而是利益。
千萬別跟我說,你們夫妻情深,情比金堅,你破產(chǎn)一個試試?這種大難來時各自飛的例子不用我多說,滿大街都是。當然,你可能會說:也有破產(chǎn)后不離不棄的。
有,當然有!但這種小概率事件,你覺得世界上會有多少,你覺得會是你嗎?
話挑明了,道理也就通了。既然真相是主宰世界的利益,你想從底層逆襲,接下來就要考慮,能給別人帶來啥利益。
我見過靠嘴皮子起家的,比如羅永浩;見過靠筆桿子起家的,比如吳曉波;也見過靠顏值起家的,比如我自己。
支點就是你的一技之長,別人能用到你的地方,能幫你賺錢的抓手。
大街上為啥有那么多聰明的窮光蛋?他們看起來見識不錯,能力也不錯,可就是賺不到錢。
而有些沒文化的裝修工,哼哧哼哧干幾年,也能在大城市買了房;有的人稍微活絡點的,當個小包工頭,可能房子都不止一套。
聰明的窮光蛋缺啥?缺的就是支點。
那么,普通人咋找到自己的支點呢?
核心一句話:順著天賦做事,重復成功套路。
我每次說這句話,很多人都會反駁,我也沒啥天賦啊,更沒有啥成功經(jīng)歷啊。
思考一個問題:是你沒有天賦,還是你的天賦被欲望給埋沒了?
儒家把人分成三等:生知安行,學知利行,困知勉行。多數(shù)人,既沒有生知安行的天賦,也沒有學知利行的覺悟,最多在困難中逼著自己前行。
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你有多大的潛力。
這就是董明珠說的:自逼為王、他逼為臣、不逼為奴。
說到這兒,普通人最大的悲哀來了啊,沒有人愿意逼自己。因為越是底層的人,身上的動物性就越強,越是被最低級的欲望驅動,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不想走出舒適區(qū),不想挑戰(zhàn)有難度的事情,永遠三分鐘熱度。
這些被動物性驅使的人:連自己的人生都掌控不了,還談啥逆襲之后掌控世界呢?
當然了,欲望這事兒,誰都有,大佬和普通人的區(qū)別是:不是大佬能克制住欲望,而是大佬升級了欲望。
低級欲望,通過短暫的放縱就能滿足,刷刷短視頻、吃吃零食、跟小姑娘聊聊天兒,就挺容易開心的。
高級欲望,就有點痛苦了,需要堅持自律,比如學習、讀書、健身、認真工作…….等等。
頂級欲望,可就不只是痛苦那么簡單了,多數(shù)時候需要煎熬。
看到這里,把視頻暫停一下,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是誰?我要往那里去?為此我要做出什么樣的改變?
很顯然,這三個問題,不可能短時間內完成,搞不好需要一輩子,如果你一輩子只為一個目標,你還會放縱自己嗎?
說的有些大了啊,普通人也想不了那么多,但不管你的欲望有多大;只要想從底層逆襲,一定會有一段非常難熬的日子。
創(chuàng)業(yè)路上都不容易,王健林為了貸款幾天幾夜不睡覺,開會的時候直接暈倒。任正非為了搞研發(fā),逼的差點跳樓。
逆襲最難的就是這部分,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有結果。逆襲的過程就像一條緩慢向上的波浪線,低谷比高潮多太多了。
而天賦就是你在高壓下逼出來的求生手段,找到了天賦,人生有了支點,然后就要通過大量的刻意練習,重復成功的套路,把支點放大,推著自己往前走。
人生邊界分成三種:能力邊界、資源邊界和認知邊界。
比方說,我朋友最開始是干廣告安裝的,主要給街上的店鋪裝門頭。
后來,一次機緣巧合接了一個政府的小項目,這個項目其實他有一部分還做不了,但為了搭上這層關系,就硬著頭皮接了,然后就找人幫忙,再加上自己琢磨,最后也把活干完了。相當于升級了自己的能力邊界。
然后,他又借著這個活的機會,跟政府這方面的人搭上了關系,沒事各種請客吃飯,具體想干啥你都懂,我就不細說了。
接觸多了,有些活也會讓他繼續(xù)做,資源邊界也算是打開了。而且在接觸的過程中。個人認知也會得到提升,畢竟: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進入高端圈子,不管是信息、認知還是思維,對他來說,都是學習的機會。
認知提升了,想法變了,能力也跟著提升;能力大了,干的活好了,活就會越來越多。
人生從此進入了一個螺旋向上的正循環(huán)。
而一切的起點,就是一次小的機會,擴大了人生的邊界。
打破底層文化屬性帶來的枷鎖,找到人生逆襲的支點,最后抓住一切機會擴大人生邊界。這就是普通人從底層逆襲的整個過程。
你可能會想,這個過程聽起來好漫長啊,我都已經(jīng)三十好幾了,是不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是不是應該認命了?
朋友,永遠記住下面這句話:
勝負未分,你我皆有可能;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去他媽的老天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