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正本清源,將過去古傳古法習練步驟之第一步——十三勢功法傳播以來,受到了很多太極拳愛好者的關(guān)注。大家也越來越能夠認識到,練太極拳如果不知道十三勢,不練十三勢,就好似現(xiàn)代人不知道5G時代的到來,那就落伍了。下面再詳細說一說這個古代傳下來的十三勢,以饗眾多愛好者們的求知之心。
該勢為無極,九宮為中央戊己土。它以內(nèi)氣下沉,其根在腳,巋然不動為能。貴在無形無相,訣為松,穩(wěn),通,空,散。 如“起式”、“十字手”等式。
該勁屬陽,五行屬南方丙丁火。十二地支配的是巳、午、未,練的是十二柔勁中的金針柔勁,木漂勁,水流勁。在步法使用上有弓箭步,逼步,連枝步三種衍生變化。如“摟膝拗步”,“手揮琵琶”。
該勁屬陰,五行屬北方壬癸水。十二地支配的是亥、子、丑,練的是十二柔勁中的絲纏勁,綿軟勁,磁吸勁。在步法使用上有坐步,跳步,撤步三種衍生變化。如“倒攆猴”,“下勢”,“抱虎歸山”。
該勁屬陰屬陽,五行為西方庚辛金、東方甲乙木。 十二地支配的是寅、卯、辰,申、酉、戌,練的是十二柔勁中的球滾勁,輪轉(zhuǎn)勁,平準勁;膠黏勁,金柔勁,籮地蹦豆勁。在步法使用上有碾步,斂步,斜步三種衍生變化。如“野馬分鬃”,“云手”,“斜飛式”。
該勁屬陽,八卦為乾。分別隸屬手少陽三焦經(jīng)和手陽明大腸經(jīng)。其之所以稱之為電閃勁。因取義雷電閃爍之隱顯犀利。比喻該勁隱顯難測,出沒無蹤。
李氏太極八大勢之“採勢”用法是也。在招式上如“單鞭勾手”,“手揮琵琶”等等都是此勁對應之拳姿。練習這些拳招的時候感到內(nèi)里空洞無物,就是因為缺乏在“採勢”功法上的單獨練習之故。所以,欲要練拳不空,必須要練“採功”。
該勁屬陽,八卦屬離。分別隸屬督脈和足少陽膽經(jīng)。它以開弓放箭之情,比喻一觸彼身,剛發(fā)之勁又冷又疾,又疾又利,穿前透后,猝不及防。
李氏太極八大勢之“挒勢”用法是也。在招式上如“玉女穿梭”,“抱虎歸山”等等都是此勁對應之拳姿。練習這些拳招的時候感到內(nèi)里空洞無物,就是因為缺乏在“挒勢”功法上的單獨練習之故。所以,欲要練拳不空,必須要練“挒功”。
該勁屬陽,八卦屬巽。分別隸屬手太陽小腸經(jīng)和經(jīng)外奇穴。它以開炮突發(fā)之情,比喻見機而使,一觸即發(fā);神注氣壯勁整,貴在重使 如“扇通背”等式之剛發(fā)。
李氏太極八大勢之“肘勢”用法是也。在招式上如“肘底看捶”,“倒攆猴”等等都是此勁對應之拳姿。練習這些拳招的時候感到內(nèi)里空洞無物,就是因為缺乏在“肘勢”功法上的單獨練習之故。所以,欲要練拳不空,必須要練“肘功”。
該勁屬陰,八卦屬震。分別隸屬任脈和經(jīng)外奇穴。它以驚雷開天辟地之情,霹靂震天破字之勢,比喻聲力合爆,神意重使,就地近發(fā),要促,要重,要烈。
李氏太極八大勢之“靠勢”用法是也。在招式上如“野馬分鬃”,“斜飛式”等等都是此勁對應之拳姿。練習這些拳招的時候感到內(nèi)里空洞無物,就是因為缺乏在“靠勢”功法上的單獨練習之故。所以,欲要練拳不空,必須要練“靠功”。
十三勢是我?guī)熽悜c國在世之時傳之于我的。言明此功乃過去練太極拳師徒授受之必備,為武當山張三豐祖師所創(chuàng)。后由武當派后裔王宗岳先師承傳并留有“十三勢”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多篇譜文。其譜文所涉及內(nèi)容無一處拳法招式之名稱,實乃內(nèi)功心法,核心機理是也??捎糜谌魏稳g(shù)之習練中。
過去有“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之說。指的就是練拳當中沒有內(nèi)功心法,練到終老也不得其中三味,白練一生。所以,決定練拳質(zhì)量與高度的并不是會多少套拳,每天練多少遍拳。而是拳里有沒有內(nèi)功心法貫穿于從始到終。故先賢有言:“有理恭習開智慧,悖理癡戀老亦非。”
在太極拳整個演變的過程中,亦有先賢逐漸將“十三勢功法”參入到拳法當中而直接在學拳之時兼顧練功。但這里有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前提就是,每一拳式當中必須要把十三勢的功法明確了,了解了,練到了才行,否則就是一個空架子。因此,過去學拳都是一個式子沒問題了才教下一個式子,而不像今天這樣很快就學完一套拳。這個沒問題了,指的就是十三勢的功法在每一個招式里都能做到了。
這種學法實際是對資質(zhì)頗高的徒弟而言才行(過去的太極拳都是師徒授受,一般人是不教的。)。因此,不是說傳下來的拳不行,而是拳里那些涉及到十三勢功法的東西你知道不知道,練到?jīng)]練到?
楊澄甫先生對家傳拳法進行改編后的定型架:楊式八十五式的命名就是暗含其意的。八,指的是八門;五,指的是五步。八門五步合到一起就是十三勢。他頗有道家古風般的借用隱喻來提醒后人,并點明無論怎么改編和任何太極拳的練法都是不能離開十三勢功法的。因為,在沒有“楊八五”之前,練楊家各種拳套的人也出功夫,其它任何太極拳流派的招式也不一樣,仍然出功夫。這都意味練出太極拳的功夫和多少個式子是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這是他的智慧與慈悲的所在,可惜傳到現(xiàn)在,教的人都已經(jīng)搞不清楚了,更何況學習的人!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很多教拳的人是不敢,也不能承認十三勢的。因為,他教的拳里從來都沒有講過,他也說不清楚,也沒有得到過這部功法,那么,他如果承認了就意味著自己沒有得到正宗的傳承。雖然,虛榮心是人類在所難免的普遍現(xiàn)象,但欲蓋彌彰卻苦了,甚至毀了大部分學太極拳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