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各地演講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家長問我關于親子關系的問題。
▼
-“為什么我的孩子總是叛逆?”
-“我明明是為孩子好,孩子卻總是跟我反著來。”
-“小時候,孩子很黏我的,現(xiàn)在回家就把房門一關?!?/p>
……
然而當我問到:
-“你們平時在家時怎么和孩子相處的?”
-“你是什么類型的家長呢?”
大部分家長都無法準確地回答出來。
其實親子間關系如何,和家長的教育類型是分不開關系的,作為家長,你知道自己屬于那種養(yǎng)育類型嗎?
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人類發(fā)展學院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曾經(jīng)就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和對孩子的要求這兩個條件,將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分為四種類型:專制型家長、放縱型家長、權威型家長和忽視型家長。
忽視孩子的情感,對孩子要求高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為《少年派》的電視劇,一個小段落讓很多人都直呼“仿佛有人在通過屏幕窺探我的生活!”
《少年派》中由閆妮扮演的母親王勝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頗具“虎媽”風范,讓很多網(wǎng)友覺得好像看見了自己的媽媽。而自己家的親子關系,也如同電視劇中也一般。
女兒林妙妙在一次考試中,
考了全班倒數(shù)第一名,
回家之后就要面臨
來自老媽的狂風暴雨。
媽媽先是說女兒交的朋友不好,
不能帶動她學習,
然后開始對女兒的頭發(fā)挑挑揀揀,
最后還不允許女兒參加課外活動。
稱學生的第一任務是學習,
其他的都要建立在學習好的基礎上。
考得好了,
或許家長會給你一些春風般的溫暖,
但大多時候,是對孩子的打擊,
防止孩子因為一點“小成績”就飄飄然。
考得差了,
孩子從交友到興趣愛好,
都是媽媽批評的對象。
像媽媽王勝男一樣的家長,常常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當孩子不能滿足家長的期望或是出現(xiàn)不當?shù)男袨闀r,也將面對更為嚴厲的責罰,在這種親子關系下,孩子很難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溫暖。
國外曾有研究人員對631個小學學齡兒童的父母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專制型家長的孩子,會更加容易出現(xiàn)反抗的行為,家長越是嚴厲,孩子越是容易叛逆,也更加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
重視孩子情感,對孩子要求極低
前幾天有這樣一則新聞,在高鐵上,一個小男孩不斷地踢前座的靠背,坐在小男孩前面的女士跟小男孩的家人溝通。結果小男孩的家長不但沒有對自己孩子的行為進行約束,反而開始辱罵前座的女士。
男孩的媽媽更是詛咒道:
“你生孩子是殘疾!”
像這個男孩的父母就是典型的放縱型家長,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毫無原則可言,關注孩子的每一個小需要,但是卻疏于管教。
在這種養(yǎng)育類型下成長的孩子,對自己缺乏約束,自控能力不強,喜歡放縱自己的脾氣,也容易對父母缺少尊敬心理。
給孩子適當關心,進行一定約束
前一段時間,黃磊和女兒多多上了熱搜,原因是多多染了一頭紫色的頭發(fā)。讓很多人感慨這一家的教育模式:孩子成長得很優(yōu)秀,家長也適度滿足孩子的需求。
在許多家長看來,黃磊的兩個女兒,多多和多妹小小年紀就這么愛美,家長更應該對孩子多加約束,可事實上孩子愛美真的有錯嗎?
相信大家小的時候都有這樣的童年回憶
幻想自己是電視劇中的主角,披個床單仿佛就成為了大俠,
男孩子或許悄悄用過爸爸的刮胡刀,
女孩子也可能偷偷用過媽媽的化妝品。
誰都喜歡美麗的事物,孩子愛美其實無需壓制。更多的應該是給孩子一些民主的權利,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
這也并不意味著父母對孩子的放縱,多多學習成績優(yōu)秀,雙語皆優(yōu),還自己設計衣服帶妹妹走秀,前幾日還獲得了鋼琴比賽的一等獎。背后雖有父母的身影,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孩子自身的優(yōu)秀。
在這種民主且有約束的成長環(huán)境下,孩子也會表現(xiàn)出活躍的思維,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做事有主見。
對孩子不管不問
有這樣一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
▼
萌娃哭著控訴爸爸一給她講故事就睡覺,
而媽媽就在一旁拍視頻。
孩子非常傷心地說:
“你們不要我,我就去姥姥家?!?/p>
沒想到父母不僅沒有安慰她,
反而被逗得哈哈大笑稱:“你去吧?!?/p>
最后小女孩傷心大哭,
“為什么我一個人這么孤單?!?/p>
忽視型家長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忽視孩子的情感,除此之外讓他們也甚少對孩子進行管教。
電影《何以為家》中,小男主的父母一直不斷地生孩子,但是從不照顧他們,也不管教他們,當小男主的妹妹第一次來月經(jīng)時,他們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告訴爸爸媽媽,而是隱瞞下這件事情。
因為告訴了家長,得來的不會是家人對妹妹的關心,而是父母將妹妹作為商品嫁給別人。
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家長與孩子間的親子關系也會變得冷漠,孩子對自己的生活也會缺乏熱情,很少會為別人考慮。
近年來,我們都越發(fā)關注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但在思考這些時,家長是否有審視過自己,給孩子的是一種怎樣的原生家庭呢?
當我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時,
有沒有忽視過孩子情感上的需求,
將自己變成一個專制型的家長?
當我們滿足孩子的要求時,
有沒有過于溺愛ta,
從而降低了規(guī)則的底線,
成為了放縱型家長?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不可能只是單一的一個類型。
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家長,在養(yǎng)孩子的道路上,誰也不敢說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對的,但我們想要養(yǎng)育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審視自己,了解自己的養(yǎng)育類型,才能養(yǎng)育出更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