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你需要知道的5個「肥胖」常識|為什么一吃就胖?減肥怎么這么難?……


          本文約 2600 字,閱讀約需 4.5分鐘

           太長不看 


          • 真吃不胖的人并不存在,但進(jìn)食相同熱量,有人囤積成脂肪,也有人轉(zhuǎn)!化!為!?。∪?!

          • 易胖的人減肥都是困難模式:“饑餓基因”讓你管不住嘴,“靜止基因”讓你邁不開腿。

          • 肥胖不一定會有健康問題,微胖可能更長壽,接受自己,做個健康快樂的微胖界人士,根本就不用減肥!
          • 需要恢復(fù)正常體重才健康?先試試無損意志減肥法,實在不行還有藥物手術(shù)



          夏天要來了,想減肥的心又熱起來了??梢幌氲健肮茏∽?,邁開腿”這條簡單又有效的減肥建議,那顆想減肥的心幾近崩潰:管得住就不會需要減肥了?。?/span>
           
          為什么你不是怎么都吃不胖的體質(zhì)?
           

          真有吃不胖的人嗎? 

          真吃不胖的人并不存在


          首先,安慰下易胖體質(zhì)的人,并不存在怎么吃都不胖的人
           
          就拿BBC曾做過一個實驗來說,他們找來10位號稱“吃不胖”的人每天吃5000千卡熱量的食物且不運(yùn)動(每天步行不能超過5000步),持續(xù)4周后,每個人都胖了,體重增加5.5%9.5%不等。
           
          所以,只要你攝入的熱量超過身體需求,還不能通過運(yùn)動消耗的話,那就一定會胖!

          實驗結(jié)果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有人確實更不容易胖


          不過,BBC的實驗同時提示我們,有些人確實更不容易胖。同樣攝入超過身體所需的熱量,大家的體重增加程度相差將近2倍。
           
          最神奇的是一位亞裔男性,實驗期間他增加了8%的體重(4.5千克),體型卻沒有什么變化,原來他體脂只增加了2.4%,而基礎(chǔ)代謝率卻增加了30%。
           
          也就是說,同樣吃得多,別人把多余的熱量囤積成脂肪,而他卻轉(zhuǎn)化成了肌肉。這令人羨慕的體質(zhì)啊! 

          實驗結(jié)果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還要考慮現(xiàn)實情況

          另外,無論是節(jié)目還是正式的實驗,很多時候都沒有考慮現(xiàn)實世界的依從性問題。實際上很多人在自由攝食的情況下無法保證如此之多的熱量攝入,自然就更難發(fā)胖。


          易胖的人連減肥都是困難模式 

          沒有不容易發(fā)胖的體質(zhì),那就減肥!不就是管住嘴,邁開腿嘛。
           
          可世界真的是不公平,基因決定你易胖,同時也決定了你連減肥都可能是困難模式。(吐槽:這個內(nèi)在邏輯還挺自洽的……)
           

          “饑餓基因”讓你管不住嘴


          我們大腦的多巴胺系統(tǒng),能根據(jù)能量需求,調(diào)節(jié)食物的激勵價值,餓的時候,食物的激勵價值高,吃東西能帶來獎賞激勵、愉悅感,吃飽了,食物的激勵價值就被調(diào)低,我們就不再想吃了。

          不易胖的人:餓了才吃,飽了就停

          肥胖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FTO基因)是常見肥胖的易感基因,每人體內(nèi)都有,只是有人會生發(fā)生變異。
           
          對FTO基因沒有變異的幸運(yùn)兒來說,他們的進(jìn)食行為是能量需求驅(qū)動的穩(wěn)態(tài)調(diào)節(jié),進(jìn)食是為了補(bǔ)充身體所需的能量。
           
          因此他們只有餓了才會想吃東西,只要吃飽了,再美味的食物,大腦也不會出現(xiàn)“渴求”反應(yīng),自然而然就會停下來。
           

           下丘腦調(diào)控包括進(jìn)食在內(nèi)的多種生命活動,圖片來源文獻(xiàn)[2]

          易胖的你:吃飽了還能再吃點

          對FTO基因發(fā)生變異的人來說,一切都變得困難起來。能量激素的穩(wěn)態(tài)調(diào)節(jié)被打破,進(jìn)食行為變成了享樂性食物攝入(超出身體需要補(bǔ)充的能量)。
           
          大腦對食物特別是高脂肪食物的渴求成為強(qiáng)大的激勵力量,甚至壓倒了來自胃腸的飽腹感信號,這就是為什么你就算吃飽了也還能再吃點,兩餐之間隨時還能再來點小零食。
           
          另外,肥胖基因也可能讓你更偏好高糖高脂的食物,譬如甜點。攜帶一個或兩個風(fēng)險等位基因的人的平均體重會比沒有變異的人重1.2千克3千克。

          “靜止基因”讓你邁不開腿


          2014年一項對肥胖癥和代謝綜合征的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癥患者缺乏運(yùn)動并不是他們主觀上不想動。
           
          位于人類6號染色體長臂的D6S1009位點一直被認(rèn)為與肥胖密切相關(guān),其中SLC35D3基因會參與到多巴胺信號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diào)控,而多巴胺信號主要負(fù)責(zé)運(yùn)動控制、情緒的傳遞等神經(jīng)活動。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突變的SLC35D3會發(fā)生功能異常,最終導(dǎo)致多巴胺信號通路被阻斷,進(jìn)而使得運(yùn)動量和能耗減少,最終引發(fā)肥胖癥和代謝綜合征。

           

          胖,也不全然是壞事 

          基因只是提示你發(fā)胖的風(fēng)險高于常人,但不能決定你就一定超重或肥胖,而且,就算肥胖或超重,也不一定就有健康問題,需要冒著對抗基因的壓力去減肥。
           

          肥胖不代表不健康


          伴隨肥胖而來“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讓肥胖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血管和代謝性疾病。
           
          但多達(dá)45%的肥胖者,他們的血糖、血脂、血壓都處于健康水平,因此他們患病的風(fēng)險并不高。
           
          2021年的一項新研究,在這類健康的肥胖者中確定了62個基因位點,它們與較高的肥胖率和較低的心臟代謝風(fēng)險顯著關(guān),也就是說,這些基因通過幫助維持健康的脂肪組織從而有益于人體。
           
          看起來,肥胖基因也不都是壞分子。


          超重或許更長壽


          有研究表明,跟BMI在正常范圍18.5-24的人群相比,BMI在22.6-27.4區(qū)間的人群死亡風(fēng)險最低,高于或低于該范圍,死于癌癥、心血管病和其他疾病的風(fēng)險都會增加。
           
          來,先計算下自己的BMI(體質(zhì)指數(shù),體重[kg]/身高[m]2,國際標(biāo)準(zhǔn)BMI≥25為超重,BMI≥30為肥胖,而中國標(biāo)準(zhǔn)成人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
           
          如果只是超重,也沒有肥胖相關(guān)的健康問題,你其實不一定要減肥。微胖的你更健康呢。


          躺平任胖?別,你還能搶救一下 

          如果肥胖或超重導(dǎo)致健康問題(糖尿病、心血病疾病等),或者只有擁有苗條的身材你才能快樂,調(diào)節(jié)飲食和運(yùn)動的生活方式干預(yù)確實是首選方案。
           
          或許下面的辦法能讓你的減肥過程不那么艱難。
           

          損耗最小的意志力,減不那么困難的肥


          對有易胖基因的你來說,減肥之所以是困難模式,是因為要動用意志力與基因?qū)?。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飲食控制、運(yùn)動習(xí)慣,變成不需要大腦思考就可以自發(fā)完成的事。
           
          研究者找了375個一年里成功減重13千克的成年人,調(diào)查他們的運(yùn)動習(xí)慣,發(fā)現(xiàn)“自動化”程度越高,運(yùn)動天數(shù)越多。
           
          只是自動化需要一些觸發(fā)線索,比如回家路上的健身房,是地點線索,看到就進(jìn)去健身,每天固定時間,是時間線索,到點就去健身。
           

          他們的運(yùn)動規(guī)律,供你參考:

          1. 每周至少運(yùn)動2天。

          2. 固定運(yùn)動時段,68%的人在同一時間段運(yùn)動。

          3. 早上或許更好,47.8%的人固定在早上運(yùn)動。



          飲食也是一樣,固定每周食譜,不買過分高熱量的食物,每餐只準(zhǔn)備或購買需要的食物量,可能更容易達(dá)到控制飲食的目的。【如何一次做好一周的飯?點這里查看?!?/span>

          另外,研究表明,只是記錄每餐攝入的食物,就能幫助你對抗食欲,減輕體重??梢允褂梦业?strong>飲食日記本小程序。

           

          藥物與手術(shù)治療

           
          對于生活方式干預(yù)無效的肥胖或超重患者,可能就要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接受藥物手術(shù)治療。
           
          目前已經(jīng)上市且安全的減肥藥就是奧利司他了,它通過抑制腸道對油脂的吸收從而達(dá)到減肥的目的。但如果你本身飲食并不偏好高脂肪食物,可能效果就沒有那么好。
           
          嚴(yán)重肥胖的人可以考慮還可以考慮減肥手術(shù)。去年,知名經(jīng)紀(jì)人楊天真就因為難以通過生活方式控制體重以及出現(xiàn)比較嚴(yán)重的糖尿病并發(fā)癥做了切胃手術(shù)。
           
          不過,減肥手術(shù)是有嚴(yán)格適用指征的。根據(jù)《中國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療指南(2019版)》,BMI≥37.5,建議積極手術(shù);32.5≤BMI<37.5,推薦手術(shù);27.5≤ BMI<32.5,經(jīng)改變生活方式和內(nèi)科治療難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項代謝綜合征組分,或存在合并癥,綜合評估后可考慮手術(shù)。
           

          減肥手術(shù)兩種常見術(shù)式示意圖


          胖不是人的“原罪” 

          全球每年有280萬人死于肥胖或超重,肥胖確實已經(jīng)成為世界范圍的一個重要公共健康問題。我們需要從公共衛(wèi)生管理層面加以預(yù)防和干預(yù),但這絕不意味著肥胖的人背負(fù)了“原罪”。
           
          2020 年 3 月 4 日,《自然》子刊《自然醫(yī)學(xué)》發(fā)表了一份重磅國際共識聲明,呼吁全世界停止對肥胖的污名化,禁止基于體重的歧視和不平等。
           


          肥胖是由基因、心理、社會文化、經(jīng)濟(jì)和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導(dǎo)致的,并不由個人意志決定,因此,肥胖也絕不應(yīng)被簡單歸因于某個人饞、懶、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
           
          所以,肥胖或超重的你,停止自責(zé)吧!體重正常的人,更不要歧視別人

          參考文獻(xiàn)


           

          [1] Heymsfield SB, Wadden TA (2017) Mechanisms,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obesity. N Engl J Med 376(15):1492.

          [2] Agatha A.van der Klaauw, I. Sadaf Farooqi. The hunger genes: pathways to obesity. Cell 2015;161:119-132

          [3] Zhang Z, Hao C-J, Li C-G, et al. (2014) Mutation of SLC35D3 Causes Metabolic Syndrome by Impairing Dopamine Signaling in Striatal D1 Neurons. PLoS Genet 10(2): e1004124.

          [4] Schumacher, L. M., Thomas, J. G., Raynor, H. A., Rhodes, R. E., O’Leary, K. C., Wing, R. R. and Bond, D. S. (2019), Relationship of Consistency in Timing of Exercise Performance and Exercise Levels Among Successful Weight Loss Maintainers. Obesity. doi:10.1002/oby.22535

          [5] Lam O. Huang, Alexander Rauch, et al. (2021) Genome-wide discovery of genetic loci that uncouple excess adiposity from its comorbidities. Nature Metabolism volume 3, pages228–243(2021)


          不易胖 vs 吃就胖,你是哪一種?你的朋友又是哪一種?

          歡迎留言區(qū)討論~


          編輯:魚藻

          # 用1周減8公斤的「GM減肥法」真能瘦,但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指南]《2013 ACC/AHA 成人超重及肥胖管理指南》
          意大利聯(lián)合專家共識:兒童肥胖的診斷、治療與預(yù)防(治療部分)
          肥胖,絕不是讓你變丑那么簡單!
          身高體重標(biāo)準(zhǔn)怎么計算
          什么是肥胖臨界值?
          史上最大規(guī)模針對瘦子的研究表明:只吃不長胖是基因決定的,他們在保持體重上更具遺傳優(yōu)勢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