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
(前206年-公元25年)
楚漢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勝利者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漢初在諸多制度上承襲了秦制,又實行了輕徭薄賦的政策。到漢武帝時,進一步采取各方面的措施,加強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如執(zhí)行推恩令、“中朝”制、刺史制、鹽鐵專賣、均輸平準(zhǔn)及“獨尊儒術(shù)”等政策。西漢后期,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最終導(dǎo)致王莽改制和綠林、赤眉大起義。
西漢時期,社會經(jīng)濟穩(wěn)步發(fā)展,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及商業(yè)領(lǐng)域均取得明顯進步。在征討匈奴的同時,張騫出使西域,擴大了對外交往,絲綢之路隨之產(chǎn)生。而以“昭君出塞”為標(biāo)志,漢中央與周邊民族的關(guān)系也在繼續(xù)得到發(fā)展。
西漢時期,儒學(xué)獲得了獨尊地位;司馬遷在史學(xué)上做出杰出貢獻;文學(xué)、藝術(shù)和科學(xué)技術(shù)領(lǐng)域成就輝煌燦爛,影響深遠。
西漢年號表
年號 | 廟號 | 名字 | 即位時間 | 即位年齡 | 在位 年數(shù) | 死時 年齡 | 世系 | 備注 |
高祖 | 劉邦 | BC202 | 55或46 | 12 | 62或53 | 沛縣豐邑人,父劉太公 | BC209起兵,BC206稱漢王,BC202稱帝 | |
孝惠皇帝 | 劉盈 | BE195 | 13或16 | 8 | 21或24 | 高祖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
高皇后 | 呂雉 | BC188 | 9 | 62 | 山陽單父人,高祖皇后 | BC188呂后立少帝,臨朝稱制,旋殺少帝“即位”,“在位”均指臨朝稱制 | ||
前元、后元(此非年號) | 高祖 | 劉恒 | BC180 | 23 | 23 | 46 | 高祖中子 | 高祖十一年立為代王,呂后死,周勃等誅諸呂,迎立代王為帝 |
前元、中元、后元(此非年號) | 孝景皇帝 | 劉啟 | BC157 | 32 | 17 | 48 | 文帝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建元、元光、元朔、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后元 | 世宗 | 劉徹 | BC141 | 16 | 55 | 70 | 景帝中子 | 以皇太子嗣位。“建元”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年號 |
始元、元鳳、元平 | 孝昭皇帝 | 劉弗陵 | BC87 | 18 | 26 | 43 | 武帝曾孫,父史皇孫 | 以皇太子嗣位 |
元平、本始、地節(jié)、元康、神爵、五鳳、甘露、黃龍 | 中宗 | 劉詢 | BC74 | 18 | 26 | 43 | 武帝曾孫,父史皇孫 | 漢武帝之戾太子遭巫蠱之禍,戾太子之孫劉詢株連系獄后遇赦,昭帝死,霍光迎昌邑王劉賀嗣位,旋廢之,迎劉詢 |
初元、永光、建昭、竟寧 | 高宗 | 劉shi | BC48 | 29 | 16 | 44 | 宣帝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竟寧、建始、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元延綏和 | 統(tǒng)宗 | 劉驁 | BC33 | 19 | 27 | 45 | 元帝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綏和、建平、元壽 | 孝哀皇帝 | 劉欣 | BC7 | 19 | 7 | 25 | 元帝庶孫,成帝弟,定陶王劉康子 | 欣三歲嗣父爵定陶王,成帝無子,召以入宮,立為皇太子,后嗣位 |
元壽、元始 | 元宗 | 劉kan | BC1 | 9 | 6 | 15 | 元帝庶孫,中山孝王之子 | 三歲嗣父爵為中山王,哀帝死,無子,太后與王莽使迎立為帝 |
居攝、初始 | 儒子劉嬰 | 5 | 1 | 4 | 21 | 宣帝玄孫,廣戚侯劉顯之子 | 公元5年,王莽弒平帝,立劉嬰,號“儒子 ” |
漢高祖劉邦
(前256~前195)
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縣(今江蘇沛縣)人。謚號高皇帝。劉邦出身農(nóng)家,早年當(dāng)過亭長,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chǎn)。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劉邦在沛縣聚眾響應(yīng)陳勝&吳廣起義,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十月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guān)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歡迎。項羽擊潰秦軍主力后,也引兵入關(guān)。
聽說劉邦已定關(guān)中,項羽大怒,進駐鴻門,欲攻劉邦。劉邦因兵力不敵,聽從張良的意見,親至鴻門,卑辭言好。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統(tǒng)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劉邦不甘心亡秦的勝利果實被項羽獨占,率軍東出,發(fā)動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戰(zhàn)爭前期,劉邦處于劣勢,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fā)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lián)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于反敗為勝。漢王五年冬,劉邦約韓信、彭越等人率軍進圍楚軍于垓下。項羽率部突圍,至烏江自刎。當(dāng)年二月(按西漢前期以十月為歲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后),劉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陽,不久遷至長安,史稱西漢。
劉邦即位后,采取了許多重要措施,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凡民以饑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士兵復(fù)員歸家,豁免其徭役等,繼續(xù)推行秦代按軍功授田宅的制度,規(guī)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并加重租稅等,恢復(fù)殘破的社會經(jīng)濟,穩(wěn)定封建統(tǒng)治秩序。他還剪除異姓諸侯王以加強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國家。他認(rèn)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敗亡,于是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他還接受婁敬強干弱枝的建議,把關(guān)東六國的強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萬口遷徙到關(guān)中定居。
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重新占據(jù)了河南地(今內(nèi)蒙古河套地區(qū))。漢初,匈奴不斷侵?jǐn)_漢的邊郡,高祖六年(前201),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30余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后用陳平計謀,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脫險。此后,劉邦不得不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guān)市,以緩和雙方的關(guān)系。
劉邦年輕時放蕩不羈,鄙視儒生。稱帝以后,他認(rèn)為自己是馬上得天下,《詩》、《書》沒有用處。陸賈說:“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劉邦于是命陸賈著書論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資借鑒。他命蕭何重新制訂律令,即“漢律九章”。劉邦晚年寵愛戚姬及其子趙王如意,疏遠呂后,幾次想廢黜呂后所生的太子劉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對,只好作罷。高祖十二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