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壺賞析
** 高井欄壺**
高7.5厘米 寬13.8厘米
清 楊彭年制 陳曼生銘
此壺泥色偏黃泛紫,器表砂粒隱現(xiàn),且散布許多細小斑點,是燒結溫度近臨界點所致。造型簡潔,身若井欄,嵌蓋平緩合體,高柱鈕與壺身統(tǒng)一,一彎嘴曲而微妙。把圈大,外扁平,里圓潤,底圓而大。其造型為最早的流線型設計,端把傾注觸覺舒適,屬“曼生壺”式的經(jīng)典之作。壺底鈐“阿曼陀室”印款,把梢有“彭年”小章。壺身銘:“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飲庶幾,永以為好。曼生銘。”
顧景舟大師甚愛此式,并以其為摹本,重新制作。“曼生壺”是由溧陽縣宰陳鴻壽所創(chuàng)導,造型設計上勇于革新,敢于改變過去的繁瑣、守舊,題材狹窄貧乏的局面,造就簡潔、明快、新穎的紫砂壺式,尤其是典雅雋永、耐人尋味的壺銘,留下文化藝術的寶貴作品。
2. 紫砂學堂 砂海拾珠
什么是紫砂壺的“鋪砂裝飾”?
當紫砂壺坯體已成型,尚有一定濕度時,把研磨好的、生或熟的、不同泥色的紫砂顆粒,或鋪、或撒于濕壞表面,再借助工器具將這些顆粒壓嵌進坯體表層,稱作紫砂壺“鋪砂裝飾”。
鋪砂,僅作用于壺表,主要起點級裝飾作用,使燒成器表的砂點和胎質(zhì)色調(diào)形成鮮明對比,并不增加坯體強度、改變收縮率及減少變形、提高成品率。
用于鋪砂的紫砂料,性質(zhì)一般要高于或等于坯體用泥的性質(zhì)。若性質(zhì)較軟,會造成制作時“拖尾”及燒成后因收縮較大而與胎質(zhì)不相融。
3 賞明清紫砂 度最美年華
輕握茶杯, 茶香繚繞, 心境悠遠, 似漫步云端之境
捧一杯香茗, 聽風吟葉語, 歲月靜好, 皆在此刻
4. 人生如茶 且歌且行
茶
素手執(zhí)壺香彌漫,煙凝往事入眉彎。
沉浮煮盡人間味,一盞清澄見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