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心總覺得我們家99.9%的矛盾都能用錢來解決,曾發(fā)誓長大后一定要多賺錢給爸媽用,好讓他們不再為錢而不和。
這么多年,類似于我家這種情況比比皆是,家人也一直在積極地爭取、努力的奮進掙錢中,可仍舊避免不了爭吵,是因為掙的太少了嗎?
你要知道,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到底掙多少算是真正夠用呢?
以前總把矛盾歸結于掙得少花的多。
可是,人到中年,才慢慢懂得,很多家庭總是雞犬不寧并非在于錢的多少,而是在于理解不夠?qū)哟翁汀?/span>
誠然,不可否認,錢能解決很多問題,也會給人帶來幸福。但是對很多家庭來說,或許金錢只是一個導火索,原因說到底還是深藏于家庭成員的理解、尊重和表達之中。
并非有錢了才會幸福。
林語堂曾說過,“幸福人生,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家庭成員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那么一個家庭就會越來越興旺,這個家庭也會越來越幸福。
01
少爭對錯、少苛責
無論窮富,試想下,如果一個家里有個人總是喜歡爭對錯、鉆牛角尖的話,那家庭氛圍會怎么樣呢?我想勢必經(jīng)常烏煙瘴氣、家人不和、鬧的鄰里皆知。
大部分人只看到窮苦家庭里的百事衰,但其實,生活在豪宅中的人未必每天都會風和日麗,很多有錢人的家庭里也藏著無數(shù)的復雜與矛盾。
她們雖住著無比豪華的大房子,但如果無休止地爭吵和責罵,則會讓富裕之家成為孤島,使家里每個人都變得孤獨和無助。
久而久之,家人之間的感情就會變淡,家里的每個人都會變成那個傷人的刺猬。
其實,為了一點小事和家人爭來爭去,事后往往心生懊悔,吵輸了,心里不服氣,爭贏了,卻傷了家人之間的感情。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息事寧人,明白家是存愛的地方,根本就不是說理的地方,那些長期打壓和苛責家人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02
要有凡事優(yōu)先考慮家人的意識
家人之間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遇事有商有量,多多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對方的想法,并及時做出合適的回應。
雖說在家里不像在外,可以卸下社交場合的偽裝和面具,回歸最真實的自我,但是作為家庭成員,但這份自由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對家人的責任與關懷。
而作為家里的一份子,凡事要懂得優(yōu)先考慮家人的感受。
一個家,只要大家都懂得體諒對方,考慮到家人的感受,那么家庭關系自然會變得更加美好,這個家的每個人都能汲取到來自家庭愛的滋養(yǎng)從而獲得能量。
房子大小、錢多錢少不重要,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03
如何正確說話,有效溝通
我發(fā)現(xiàn)很多家庭其實并非沒有愛,只是不太會正確說話和有效溝通,導致本來是為家里著想,但是有時候說出來的話卻很傷人。
比如關心對方的身體,覺得對方習慣不好,一開口“我都說了多少遍了,你是犟驢啊還不改?”,其實本來是為了對方好但這樣語言卻讓人煩躁又生氣。
因為我自己也是個不怎么會溝通的人,所以我經(jīng)常觀察別人的說話方式,我認為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改變說話方式、委婉表達,避免直接否定
其實很多時候,換一種說話,就是換一種活法。
多用好詞好句對身體大有裨益。能說“我來想法子”,就別說“我能怎么辦”;
不妨試著用“我說清了嗎”代替“你聽懂了嗎”;
用“我認為這樣更好,你不妨試試”代替“你按照我說的做吧,你那個法子很笨”。
學會轉(zhuǎn)化自己的情緒
在家里不要帶著壓力和家人說話,不要說話夾槍帶棒,因為人在高壓下一旦喪失自控能力,很有可能就會“客串”一把恐怖分子。
我自己實踐后發(fā)現(xiàn),原來改變說話的方式也能有效控制情緒,人的情緒好了,一切就都順了。
所以,我們在家里一般要積極傾聽、非暴力溝通、盡量避免“張嘴就嚷,抬手就打”的方式。
人到中年,要明白,和睦相處的基礎是理解和溝通,與錢無關。
一個家,不是只有對方掙錢多就值得被尊重和關愛、而掙錢少就被打擊和挖苦。
來自家人真正的愛是我懂你的辛苦,你理解我的不易,我們一起友好相處組建一個家庭。
▽
楊絳先生說:
“不要和父母爭論對錯,父母老了,要孝敬;不要和愛人計較長短,愛人很累,要包容;
不要和孩子發(fā)泄情緒,孩子還小,要教育。幸福的家,少責怪,多包容,少講理,多講愛,少埋怨,多感恩!”
人到中年,慢慢發(fā)現(xiàn),一個家真正的財富和幸福,來自于家庭成員內(nèi)心的平靜、寬容和理解,與金錢無關。
正所謂,家和則萬事興。
金錢永遠只是一個工具,它可以為家庭提供物質(zhì)保障,但不能替代尊重、愛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