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人最易失控
2006年世界杯留給我們一個謎團,齊達內(nèi)為什么會用頭撞向意大利后衛(wèi)馬特拉齊?作為久經(jīng)沙場的老將,難道他不知道這一頭下去的后果?但事情還是發(fā)生了。巴西的環(huán)球電視臺反復播放了當時的畫面,通過讀“唇語”和口形的方式,得出了一個答案,當時馬特拉齊對齊達內(nèi)說的是:“你姐姐是個妓女!”此時你一定知道為什么了吧!
憤怒可以使人的情緒完全失去控制,即使再理智的人也有被憤怒沖昏頭腦的時候??梢哉f,憤怒是一種具有毀滅性的力量。
就拿齊達內(nèi)來說吧,作為優(yōu)秀的職業(yè)球員,他可謂是久經(jīng)沙場,應該說是十分具有比賽經(jīng)驗的。而且踢完這場球他也該退役了,但就在這個時候,憤怒還是讓他失去理智。也許事后我們會說,他為什么不能忍一忍,或把情況向裁判反應?事后他也可能會后悔,畢竟自己是整個球隊的核心主力,畢竟自己要顧全大局。然而,因憤怒而引發(fā)的沖動常使一個人的理智失靈,即憤怒使人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控制力。
中國有句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但話雖這么說,真正能做到又有幾人呢?憤怒總是會讓我們犯一些很低級的錯誤,那么憤怒到底是一種什么情緒呢?什么情況下會使其難以控制?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的強烈愿望受到限制時就可能激發(fā)他的憤怒情緒。在社會生活中,被欺騙、受到侮辱、被干擾、或被強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等都會誘發(fā)憤怒。同時,持續(xù)的痛苦也可能會轉(zhuǎn)化為憤怒。
憤怒是一種可怕情緒,其產(chǎn)生和熄滅往往只在一念間。與其他不良情緒相比,憤怒爆發(fā)猛烈,最難以自控。一個人受到侮辱時產(chǎn)生的憤怒最為激烈,并多以沖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有時憤怒者根本不會做過多思考就采取了發(fā)泄性的行為。
有一個笑話可以說明憤怒的難以自控性:
一個罪犯因殺人被宣判死刑,在審判結(jié)束時,法官問犯人:“你還有什么要說的?”犯人回了他一句:“去你媽的!”法官一聽,勃然大怒,于是訓斥了他十幾分鐘。
法官訓完后,犯人問法官說:“法官大人,你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聽我一句臟話你也會如此動怒;我只有中專學歷,當我看到老婆和別的男人上床,我一氣之下,就把他們殺了。當時我實在太沖動了,以致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p>
先不說憤怒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如憤怒易導致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還會阻礙情感交流,容易使人產(chǎn)生內(nèi)疚、低沉的情緒,破壞人際關(guān)系。單說憤怒對我們生活、工作造成的消極影響,就足以讓我們對憤怒警惕三分。
憤怒是魔鬼。一個人一旦開始憤怒,什么事情都可能發(fā)生,如和朋友大打出手,和老板激烈對抗,對愛人破口大罵,甚至還會鬧出人命。生活中,人們都遇到過讓自己暴跳如雷、大動肝火的事情,不知道此時你將如何處理它們?
脾氣暴烈,愛發(fā)脾氣的人常會陷入各種煩惱之中。對于他們來說,生活會面臨各種糟糕的局面,別人也會對他們處處提防小心,能離他們遠點就遠點。工作中,脾氣不好的人往往處理不好與同事、領(lǐng)導間的關(guān)系,自己也常因人際冷漠而使工作效能降低。
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從小在百般呵護中長大,長大后他們往往有著唯我獨尊的自私心理。什么事情,他們都希望對自己有利,如果稍有不順心就會情緒失控,有時還釀成各種慘劇。所以,他們更應該加強團體合作意識,增加對他人的包容能力。
對于情緒容易失控的人,應該如何提高他們對他人的理解意識,并增強自己的親和力,從而改善自己現(xiàn)狀呢?忍不是最好辦法,因為積蓄在內(nèi)心的情緒不會自動消失,遲早會以更嚴重的形式爆發(fā)出來,而且這種極易傷害身體的情緒不是一個忍字就能解決的。
如之奈何呢?此時逆境生存智慧的作用就是讓自己如何消氣及如何讓憤怒情緒轉(zhuǎn)移。具體辦法如下:
1.學會消氣。持續(xù)的生氣會傷害你的身體。所以,讓自己學會消氣很關(guān)鍵。有涵養(yǎng)的人,不是不生氣,而是會自我排遣,迅速消氣。一般來說,生氣是一種正常情緒反應,不過只有學會不斷消氣才能維持心理平衡。
2.躲避刺激法。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事情都可以使人產(chǎn)生憤怒,當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時要盡量躲開,或暫時回避一下,以免使矛盾激化,這是一種消極的制怒方法。
3.轉(zhuǎn)移刺激法。發(fā)怒時,在大腦皮層有一個較強烈的興奮中心,如果這時你能轉(zhuǎn)移一下目標,就可以減弱或抵消這個興奮中心。比如你可以選擇聽聽音樂、唱唱歌、看看報紙、逗逗孩子等,這樣一來往往怒氣就會煙消云散。
4.釋放法。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別人歧視或侮辱時很容易使人發(fā)怒。如果我們把心中的不滿或意見坦率地講出來,即可泄怒,還可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化解相互之間的誤會?;蛘邔⑿闹械牟豢熘v給自己信得過的朋友。
掌控了情緒,就掌控了一切
美國總統(tǒng)布什曾告誡自己的同僚說:“我們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誰掌控了情緒,誰就能掌控一切?!庇纱丝梢姡瓶刈约旱那榫w給我們帶來的回報有多大。盡管情緒是人們最難控制的東西,但只要方法得當,還是完全可以被自己駕馭的。
我們生活在情緒的海洋中,而我們的情緒有時晴空萬里、平靜無波;有時就像天上的云,變幻莫測,難以捕捉。穩(wěn)定的情緒總會讓我們做起事情來得心應手,而一旦情緒失控,整個人就會像掀起的巨浪,任何理性在其面前都會失去作用。
是人都有情緒,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受情緒影響。有情緒是正常的,它是我們對外面世界正常的心理反應,所以我們可以有情緒,只是不能讓自己成為情緒的奴隸,更不能讓那些消極的情緒左右我們的生活。
情緒是一種充滿微妙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超乎我們想像的影響。一個不能掌控自己情緒的人,不屬于自己,也無法掌控自己。所以,戰(zhàn)勝自己更多的是要我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呢?一個好斗的武士也正在為此事煩惱。后來,他聽說學佛的人都會有非常高的境界,而且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緒,于是他就來到一個寺院,向老禪師請教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老禪師笑而答道:“失控即地獄,自控是天堂。如果你能不憤怒就是天堂,若不能即是地獄。當然,我是禪師可以自控,你不過是一個小丑罷了,應該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p>
武士一聽這話,氣不打一處來,眼睛里充滿了憤怒。老禪師依然微笑,卻閉口不言。武士見狀,惱羞成怒,拔起劍就要刺老禪師。
老禪師答道:“這就是地獄?!?/p>
聽老禪師這么一說,武士驚而頓悟。他把寶劍放回劍鞘,拜謝老禪師的點化。禪師笑道:“這就是天堂。記住,發(fā)怒時,失控前,讓自己保持5分鐘安靜,你的情緒就不會失控了?!?/p>
還一個女士這樣描述自己的情緒: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情緒化很嚴重的人,有時會突然很開心,有時會突然什么話也不想說。我經(jīng)常對男朋友大發(fā)脾氣,哪怕只是因為一點點小事。有時就算是在玩也會突然面無表情,什么也不想做。
她已經(jīng)感覺到自己的不良情緒了,而且還在為此煩惱、迷惑。她說:“我不知道該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現(xiàn)在越來越討厭自己了。”
相信生活中面臨這樣處境的人還有很多,一個人之所以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已經(jīng)形成的性格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外界的過度刺激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如被冷落,被人忽視,被諷刺,被羞辱,被人算計等,這些都會引發(fā)人產(chǎn)生激烈的情緒反應。
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南迪?內(nèi)森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時間處于情緒不佳的狀態(tài)。因此,人們常常需要與那些負面的情緒作斗爭。但有人覺得情緒像看不見的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還有人覺得它是一種很自然的習慣,關(guān)注太多也沒有用,不如順其自然。
我們不能放縱自己的情緒,特別是不良情緒。
事實上,情緒有兩種:消極的和積極的。如一次本該到手的晉升機會失去時,大腦神經(jīng)會立刻刺激身體產(chǎn)生大量起興奮作用的“正腎上腺素”,結(jié)果你怒氣沖沖,坐臥不安,隨時準備找人評評理,或者“討個說法”。
科學家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發(fā)怒和充滿敵意的人很可能患有心臟病,哈佛大學曾調(diào)查了1600名心臟病患者,發(fā)現(xiàn)他們中經(jīng)常焦慮、抑郁和脾氣暴躁者比普通人高三倍。所以,我們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情緒的產(chǎn)生和變化規(guī)律后,情緒就可以掌控了。人生就如同一場情緒管理的游戲,善于管理自己情緒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理性可以控制情緒,只要你能讓自己別急著把壞情緒釋放出來。
冷靜分析,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后,再發(fā)脾氣也不遲。而且這樣可以不讓自己陷入沖動魯莽、簡單輕率的被動局面。
在遇到?jīng)_突、矛盾和不順心的事時,我們要掌握一些處理矛盾的具體方法。在情緒爆發(fā)前,先弄清楚下面的問題:
1.弄清楚引起雙方或一方?jīng)_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找出引起雙方分歧的關(guān)鍵點在哪里;
3.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案可能有哪些;
4.哪些方面是矛盾一方或雙方都難以接受的;
5.哪些解決方式是沖突雙方都能接受的;
6.綜合考慮,然后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一旦情緒失控,怒火會越燒越旺,此時逆境生存智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學會冷靜、理性。只有學會冷靜,自己才不會被情緒左右,才可能成為一個掌控自己的人。
不要回避生活的實質(zhì)
很多人之所以會痛苦、困惑、不快樂,是因為在他們內(nèi)心或外在世界遭遇了未曾預料到的事情。美國詩人溫德爾?貝里說:“也許,當我們不知道該怎么做,真正的工作才會開始,當我們不知道走哪條路,真正的旅程才會展開。”
我想創(chuàng)業(yè),賺大錢,我做到了;我希望自己的婚姻美滿,家庭幸福,我做到了;我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豪華房子,我做到了;我想從事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我做到了;我想擁有足夠多的財富,我也做到了。
很多時候,我們向外表現(xiàn)的自己不一定就是真實的自己。因為人們總是習慣于將自己最優(yōu)秀的方面表現(xiàn)出來,而自己內(nèi)在的真正困惑與迷亂很少有人知曉。不管是無法按捺自己內(nèi)心的驕傲,還是刻意在別人面前自吹自擂,真實的情況只有自己清楚。
不要逃避生活的真相,可能你的婚姻已經(jīng)面臨危機。有時你可能假裝婚姻美滿,直到有一天愛人離開,你才如夢初醒。一份工作每周要花費自己60個小時,盡管自己每天勞累、疲憊,你仍對自己的朋友說,我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你無法忍耐,憤然辭職。
不要自欺欺人地認為,生活越順利,自己就越成功。對每個人來說,重要的是自己在生活中學到了什么,擁有了怎樣的能力。生活中,無論我們?nèi)绾蜗胱屢磺卸季袟l,也不管自己為此如何堅持、努力,總會有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發(fā)生。而且,很多時候,事情并不會朝我們期待的方向發(fā)展。
我們可以拿出很多已經(jīng)獲得的成績平衡自己,甚至從別人眼光中尋求安慰,但是真實的情況是什么樣子呢?也許我們的心已經(jīng)困惑很久了,并悲觀地發(fā)現(xiàn),目前的生活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于是,我們感到驚慌失措、失去方向,甚至已經(jīng)感覺到了恐懼。
我們可以把這種心情埋藏很深,但無論如何不要認為只有自己走上了岔路。因為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面對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暗自懷疑,叫苦不迭。經(jīng)歷迷亂是人生不可避免、無法逃脫的一部分,但迷亂并不等于自己走錯了路。
突如其來的事件總會把我們原有的思維打亂,有時我們會因此陷入苦惱、痛苦、迷茫、無奈之中。而且一些事情的發(fā)生簡直有點不可思議,因為我們覺得這樣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生。我們也從未對它們有所準備,如離婚,受到好朋友的欺騙,做生意賠掉了很多錢,無緣無故遭人誹謗,被同事陷害,患了某種疾病等。
當這樣的事情在自己生活中出現(xiàn)時,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于是,我們開始變得恐懼、悲傷、氣餒、失去控制,而焦慮、反思、苦惱也蜂擁而來,以往的計劃、目標似乎被它們顛覆了。
當我們感到困惑、挫折、混亂,甚至陷入危機時,我們應當如何?佩瑪?丘卓說:“當我們無法承受眼前發(fā)生的事情,當壓力大到快受不了,這就是最珍貴的機會?!彼?,我們無須煩惱,坦然接受它,需要做的事情努力去做就是了。
生活中發(fā)生一些讓人迷亂的出乎意料的事情是很正常的。而且在一個不熟悉的狀態(tài)中,探索本身也是一件非常有益自我完善的事情。在這種狀態(tài)中,即使自己表現(xiàn)得力不從心也沒有什么,因為只要堅持下去自己很快就會對它熟悉起來。如果你總是習慣于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未必就對自己有好處,也許在反反復復中我們根本學不到任何東西。
有時,我們要敢于質(zhì)問自己“為什么”,如“我為什么會走到這一步?”“我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等等。敢于質(zhì)問自己不是軟弱的表現(xiàn),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清楚地認清自我,辨別自己所處的狀態(tài)。
除非我們愿意放棄追求更完整的自己,甘心在虛假的人生表層自我麻木。對于一個追求更為完整自己的人來說,他們會在不斷的質(zhì)問中得到智慧,使自己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這個質(zhì)問的過程中,我們會逐漸建立起更自覺、更真實可信的生活。
在理想與現(xiàn)實間迷失
一個人本想在墻上掛一幅畫,當把釘子釘進墻里后才發(fā)現(xiàn),釘子太小,根本掛不住。于是他只能先找一個小木楔子代替。木楔子找到了發(fā)現(xiàn)太大,他又忙去找斧子,斧子找到了,他又感覺斧子使起來不順手,于是又去找鋸子。找到最后,他居然忘記自己要干什么了。
現(xiàn)實中的我們是否也忘記了開始?每天我們都在不停地忙碌著,追求、奮斗、堅持、忍耐,有時你會在一個晚上突然反問自己: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在為什么而忙碌,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會被這個問題困擾,即使費盡心力也想不出個所以然。這常常使很多人陷入自我失控的強烈感覺中。物質(zhì)占有越來越多,孤單感卻越來越強烈;生活越來越方便,但屬于自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少;學位越來越高,但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差……
無可奈何下,我們只能從記憶的塵土中扒出曾有過的理想。然而曾經(jīng)為它有過的怦然心動,精神亢奮再也尋找不到。本想重新找回方向,做信念的支撐,卻發(fā)現(xiàn)我們的精神已經(jīng)變得麻木。返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追求的時間太長了,時間讓我們看不清來時的路。
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失控時,每天的忙忙碌碌也就開始變得機械。盡管生活依然在緊張中度過,但失去方向與目標人生突然開始變得頹然。時間變成了碎片,自己的內(nèi)心也充滿恐懼。
如果無法擺脫孤獨的折磨,如果因失去信念和精神寄托而茍延殘喘于空虛之中,如果無法面對現(xiàn)實,分不清什么是夢想,什么是現(xiàn)實,甚至讓自己的心靈在沼澤中漸漸墮落,在抑郁中支離破碎,則說明你正迷失與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
有一個寓言可以很形象地展現(xiàn)我們是如何在理想與現(xiàn)實中迷失的:
有兩個兄弟,家住80層高的摩天大廈上。一天,兄弟兩個人很晚才回家,但這天他們恰好忘記了看通知,樓內(nèi)停電了,兩個人只能爬樓梯上去。
兄弟倆都背著一個沉重的背包爬樓回家,當一鼓作氣爬到20層的時候,倆人都覺得自己的背包太沉了。兄弟倆商量一下,決定把背包存在20樓,等明天來電了再回頭去取。卸下了背包,兩個人都覺得輕松了很多,于是說說笑笑地繼續(xù)爬樓。
到了40層的時候,兩個人開始相互抱怨、指責對方為什么沒有看看通知。就這樣吵吵鬧鬧,兩個人爬到了60層。此時,兩個人已經(jīng)疲憊不堪了,吵鬧也終于停止了。于是,兩個人都沉默著繼續(xù)爬樓。
當他們終于爬完剩下的20層,來到家門口時,兩個人相互看了一下,一件重要的東西——房門的鑰匙,忘在20樓的背包里了。
其實,回頭想想,我們的一生不就像在爬樓梯嗎!20歲時,我們意氣風發(fā),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心中裝滿了抱負、愿望。然而,隨著我們對社會規(guī)則的認同,簡單的生活已經(jīng)開始使我們感到疲憊不堪,還是把夢想、愿望放一放吧,等到以后衣食無憂了,有社會地位了,再回過頭來撿起夢想也不遲。
此時,理想與現(xiàn)實開始發(fā)生碰撞。是堅持夢想,還是面對現(xiàn)實?這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問題。生命中每個人的存在可以有多種不同形態(tài),有自己喜歡的,也有十分討厭的。在社會壓力下,物質(zhì)往往會戰(zhàn)勝精神,而利益的誘惑多會使夢想隕落。
一個男人為了給愛人和孩子提供更充足的物質(zhì),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可能會放棄自己喜歡的工作而進入掙錢更多的行業(yè)。有時即使自己并不喜歡這份工作,他也會咬咬牙選擇它。就這樣,他進入了另一個生活狀態(tài)。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開始在心頭爭斗,他也因此常陷入痛苦與迷失之中。
商場如戰(zhàn)場,在殘酷的商業(yè)競爭中,純潔的理想隨著現(xiàn)實的爭斗而日漸面目全非。于是,我們內(nèi)心越來越焦慮,抱怨也開始多起來。付出太多,回報太少,似乎命運辜負了自己,內(nèi)心就是在這樣一種狀態(tài)中,晃晃悠悠地來到了40歲。
過了不惑之年,生命中所有意氣風發(fā)的東西都成為過去。此時人走向了生命最沉重的狀態(tài),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處理。生活變得繁雜而瑣碎,而身心卻越發(fā)頹廢和疲憊了。
好不容易到了60歲,這是一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年齡。晚年的時光是美好的,內(nèi)心趨于平靜,抱怨也少了很多。當我們來到生命終點時,突然悵然若失,在理想與現(xiàn)實間迷失多年的自己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東西留在20歲的行囊中了。
人生是條不歸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學會珍惜寶貴的時光,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迷失中走出來。如何不讓自己在生命的長河中迷失方向,失去失控呢?此時逆境生存智慧的作用是幫我們清晰人生目標,明確自己想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
有句話可以點醒我們迷失的人生:“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币馑际?,一個人能夠知其所止,至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當意志有了定力以后,心才能漸漸靜下來,而不至于妄動;心不妄動了,自己才能安于處境,隨遇而安;一個可以隨遇而安的人,才會擺脫理想與現(xiàn)實的紛擾,而專心致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理想是一種心理渴求,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為它付出努力,為它沉下心來。在理想與現(xiàn)實中迷失的人,常常把理想當作一句空洞的口號,自己每天碌碌無為,甚至把大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瑣事上,卻從不愿靜下心來認真為自己的理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理想一個個破滅,而自己只能在現(xiàn)實中沉淪、迷失,甚至認為自己真的一無是處了。就這樣,時間開始打發(fā)自己,自己也跟著時間茫茫然旋轉(zhuǎn)。
如果你還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中,不妨讓自己拋開生活中的紛擾,靜下心來,專心致志于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或為理想執(zhí)著努力。當把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理想時,你會過得充實和快樂,會發(fā)現(xiàn)自己每天的生活如此有意義。
主動是駕馭,被動是驅(qū)使
你是你自己,卻不一定能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己。我們一直存在著,且感受著外在變化,但我們不一定能意識到自己真正屬于誰。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不受自我支配,無法主宰自己。不能完全屬于自己的人則只能被命運驅(qū)使。做真實的自己,我們就會變得主動,可以駕馭自己。
近來CCTV10頻道播出了“動物謀略大揭秘”。對于大自然選擇的結(jié)晶,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之道。動物們的生存謀略可謂是千奇百怪,變化多端,有的精通善變偽裝術(shù),有的善于運用金蟬脫殼的逃跑術(shù),有的則是善用群體圍獵的捕捉術(shù)。在殘酷的競爭中,每種動物的生存謀略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其高超的生存本領(lǐng)令人拍案叫絕。
因為生存的殘酷,所以它們只能適應這種生存環(huán)境。然而也正是這種殘酷,它們的身體及捕獵、繁衍方式都變得極具特色。動物的生活內(nèi)容是生存,保持種族繁衍,所以無論它們怎么演化,都只能使自己的身體更適合在大自然生存。它們擺脫的是自己身體的局限,駕馭的是百試不爽的生存謀略。
人和動物不同。
與動物身體相比,人恐怕是最難適應大自然生存法則的了。人類的嗅覺、聽覺、視覺和動物比起來,真可謂天上地下。我們沒有鋒利的牙齒,沒有發(fā)達的四肢,沒有飛馳的速度,沒有堅硬的外殼。然而,我們卻成了整個地球的統(tǒng)治者。
我們也是動物,但我們卻明顯不同于其他動物。這個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呢?
動物是自私的,它們的改變只局限在自身,無論它們的身體變得多么具有生存力,但它們也同時被自身束縛了。人類則不同,我們是從改變身外的生存環(huán)境開始的。因兩種改變方式的不同,我們被大自然賦予了更高級的智慧。
盡管我們身體基因中仍然保留著和動物一樣的生存野性,但我們已經(jīng)在大自然中開辟出一塊可以感受大自然本身的人類文明。我們發(fā)現(xiàn)了大自然最深處的秘密,于是我們在整個地球的生存狀態(tài)變得越來越優(yōu)越。
我們的需求隨著認知發(fā)展而不斷深化,人類的欲望已不再僅僅滿足于低級卻又必需的物質(zhì)需求。上個世紀,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了關(guān)于人類本身的“需要的五個層次說”,其內(nèi)容如下:
1.基本的需要:對于食物和衣物的需要,以抵御饑餓和寒冷。
2.安全的需要:對居住在一個可以感到安全的地方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與他人分享興趣、愛好和交友的需要。
4.獲得尊重的需要:要求別人贊揚和認可的需要。
5.充分發(fā)揮能力、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與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的需要。
從這個需求學說,我們可以看出人類的高級需求應該是自我實現(xiàn)與自我超越。也就是說,人類更多的價值被鎖定在這一需求上。感知生命,獲得自我超越,實現(xiàn)精神理想,使人類徹底成為地球的生存智者。
智慧讓人類擁有了無窮的力量,以至我們的生存狀態(tài)越來越好。我們不用像動物那樣費盡心力就能享受食之不盡的美食,安全舒服的生活。我們可以把游山玩水看作提高情趣、放松身心的休閑,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感知整個世界發(fā)展的脈搏。
然而過分的擁有,讓我們在無邊的享受中變得迷茫。時間默默地流逝著,而我們的內(nèi)心開始有些惶惶不安,失去生存壓力后的精神也日漸枯萎。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明中,我們欲盡其極地讓身體享受著存在的快樂。
作為天生具有思考能力的我們,在貪婪的物質(zhì)占有和享受中不得不去思索,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感覺自己像被一種無形的手驅(qū)使著,自己也漸漸迷失在奢侈、貪婪的物質(zhì)享受中。
在這種失控的人生狀態(tài)中,任何快樂都是短暫的,任何滿足都會因變得理所應當而不知珍惜。面對這樣的人生,這樣的自己,我們選擇主動駕馭,還是被動驅(qū)使?
此時,逆境生存智慧的作用就是告訴你,認識你自己,才能主動駕馭自己;做真實的自己,才能避免被驅(qū)使。
于丹教授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的眼睛都有向外發(fā)現(xiàn)和向內(nèi)觀看的能力。向往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無比遼闊的世界,向內(nèi)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無比深邃的內(nèi)心。”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地審視自己,這是使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的一個重要條件。
特別是在這個流行時尚的時代,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墜入一種潮流的驅(qū)使之中。所以,如今的我們更需要問一下自己:“我認識自己嗎?”
“認識你自己”是為了更好地做真實的自己。那么,怎樣才能做真實的自己呢?為了找到“真實的自己”,你必須認真思考并回答這五個問題:
1.我是誰?
2.我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我為什么要去做?
4.我現(xiàn)在正在做什么?
5.我為什么這樣做?
知道“我是誰”的人是真正認識自己的人,只有認清了自己,才不使人生失控。
“我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是要我們清楚自己的學業(yè)、職業(yè)和事業(yè)是什么。
“我為什么要去做”,是讓我們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只有明白生活的目的和價值,在各種誘惑面前才不至于迷惘、不知所措。
“我現(xiàn)在正在做什么”,就是讓我們審視自己當下的行為是不是符合自己實現(xiàn)人生目標的需要。
“我為什么這樣做”,就是讓我們反思自己當下的行為,如果發(fā)現(xiàn)偏離自己的人生軌道,就要及時拉回到正確方向上來。
在墜落中長出翅膀
每個人都是一只可以飛向長天的鷹,盡管我們已經(jīng)將這一事實忘記,但與生俱來的能力不會因此消失掉。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狀況越來越糟糕,如同被扔進了萬丈深淵,耳邊風聲四起。失落與絕望中,你奮力一搏,墜落中的身體開始平衡,一對翅膀?qū)⒆约赫取?/p>
人生沒有失敗,只是暫時沒有成功;生命沒有墜落,因為即使墜落,信念也可以讓自己在墜落中長出翅膀。
成敗可以掌握,一切都在我們的堅持中。年輕時,史泰龍、周星馳、侯勇都是跑龍?zhí)椎?,后來一次機會讓史泰龍成了美國“自我超越、頑強拼搏、個人奮斗”的精神象征,一部片酬也高達3000萬美元;周星馳也是在電影界的底層混了很多年,而一部《大話西游》讓他紅遍了大江南北;侯勇也一樣,一部電視劇《大染坊》讓他走進了千家萬戶。
人生不會墜落,只要我們還在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著??系禄觳偷昀习迨巧降率可闲?,他65歲開始創(chuàng)業(yè)。起初他只是向人推銷自己的炸雞秘方,目的就是賺點小錢。沒想到,實驗了1029次都沒有把自己的炸雞秘方賣出去。最后,他被逼無奈,只得橫下心來,自己創(chuàng)業(yè)。這就是流傳至今的肯德基神話。
生命是平等的,呈現(xiàn)在每個生命面前的世界也都是平的。請相信,每個人都是一只可以飛向長天的鷹,每個人都有在無際天空翱翔的潛能。只是沒有人可以在原點一飛沖天。
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我們用它在黑夜中找到黎明。艱難困苦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就算在失控中墜落,只要不灰心、不放棄,我們就能浴火重生。
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錯一子而亂全局。人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縱橫交錯、互為因果,而將各個環(huán)節(jié)均衡協(xié)調(diào),和諧一體,使人生達到均衡狀態(tài)則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必須以種種失控為代價,在千回百轉(zhuǎn)的曲折中方能將一切有機協(xié)調(diào)、和諧完美。
在墜落中長出翅膀,我們的生命將變得更加頑強。
想向前跳得更遠,向后退幾步就會變得理所當然,退是在積蓄更大的能量。想飛得更高,就必需忍受墜落的磨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從苦寒來。想獲得更高的成就,想抵達更高的境界,就不要懼怕墜落。
失控算什么,墜落又如何?那一切只不過是生命的熔爐,在那里,我們心中藏有的恐懼、畏縮、軟弱、自卑將熔化殆盡;在那里承受生命的鑄煉,我們的生命將變得更加堅強。
人生失控了,我們開始苦苦思索:如何從目前所在的位置走向另一個地方;如何沿著看不見盡頭的道路前進;如何越過恐懼、懊悔、悲傷、困惑的溝壑,離開黑暗,找到出去的路;如何在死路中尋找希望。
在墜落中我們不斷追問,開始燃起駕馭的渴望。我該走這條路,還是那條路?我該開這扇門,還是那扇門?我該拋下這部分的自我、這種生活方式、這個人,還是帶著一起走?我該更新我的現(xiàn)實,還是整個脫離它,重新開始?當我們走到所知一切的邊緣,必須在兩個信念中選擇一個;相信必有土地在腳下,或是相信必有翅膀能飛翔。
每個生命都難免墜落。當我們經(jīng)歷危機、挑戰(zhàn)、自我懷疑時,特別渴望有人可以給自己指出正確的方向,告訴自己問題的答案。這個時候,我們就像一堆沒有自我的碎片,頭腦中亂糟糟的,并開始懷念過去,想擁抱自己曾經(jīng)的影子。
當生命墜落時,內(nèi)心的潛能是推動我們前行的力量。很多時候,我們的意識會隱隱約約感覺它的存在,然而我們不敢相信,甚至認為自己哪里出了問題,以致更為迷亂,簡直有種要崩潰的感覺。
相信潛能的呼喚吧!印度詩人卡比爾說:“我的內(nèi)心,聽我說,最偉大的靈,這位導師,就在附近,醒來吧,醒來吧!跑到他腳前,此刻他就站在你頭頂附近。你已經(jīng)沉睡幾億年。今晨何不醒來?”
在墜落中我們漸漸覺醒,此時有一種巨大的力量進入我們心中,在里面涌動。似曾熟悉,卻又似乎很久沒有感受到它的存在了。也許我們從沒有感受過這種力量,此時我們更容易令自己困惑不安。于是,內(nèi)心的焦慮越來越嚴重,甚至開始有點惴惴不安了。
如果它已在我們內(nèi)心涌現(xiàn),請不要質(zhì)疑它、拒絕它。欣然接受它吧,因為此時的我們已經(jīng)開始覺醒了。慢慢熟悉它,習慣它,這樣我們混亂的心靈系統(tǒng)就會漸漸恢復平靜,不安的感覺也會漸漸消退。一切就像在墜落中長出了翅膀,我們會感覺到生命在向上飛翔,會體驗到新層次的滿足、成就感、創(chuàng)造力。
我們不要讓自己停留在這種感覺中,覺醒后需要馬上付出行動。就像一個受傷的人,已經(jīng)感覺到疼痛了,如果對傷口進行酒精消毒,疼痛會加劇。不要因此而否定行動的必要性,痛苦不一定代表做錯了,有時它意味著你做對了。
有個農(nóng)夫喝醉了酒,在回家的路上,他醉倒在一叢荊棘上。當他還沒有醒來時,就不會察覺身體被荊棘刺傷的疼痛。但是,當他慢慢從醉酒中逐漸醒來,會發(fā)覺自己從頭到腳都劇烈地疼痛。
然而,當他想爬起來離開荊棘時,身體的疼痛加劇了。即使稍稍挪動,也會疼痛難忍。此時,他是掙扎著站起來,還是繼續(xù)躺下來,一動也不動呢?
這很容易回答。但對那些在失控中覺醒的人來說,就未必如此容易了。從一種失控的不良狀態(tài)中走出來,會讓我們感受到更大的壓力。與覺醒相比,行動起來似乎顯得更難。當把覺醒融入行動,我們要忍耐住內(nèi)心產(chǎn)生種種不適、不安、騷動。
就像剛剛做完手術(shù)的牙齒,手術(shù)過后,感覺不舒服、疼痛都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疼痛說明你在復原。當知道這些后,我們心中的憂慮就會漸漸消失。這是一種積極的信號,昭示著我們的康復。
總結(jié):感謝那些失控
一石激起千層浪,石是我們內(nèi)心的欲望,激發(fā)我們向外探求、尋找,千層浪是我們?nèi)松鷱钠胶獾绞Ш庠俚狡胶獾囊粋€延伸過程。有所求就有失控的可能,我們不能因懼怕失控而故步自封,或徘徊不前,也不要因為陷入失控而手足無措,緊張焦慮。一個懂得在失控中調(diào)整自己的人,才會成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人。
溜冰場熱鬧非凡,兩個想學溜冰的人整裝待發(fā)。
第一個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扶著欄桿小心翼翼,他知道自己一旦松手,一切都將失控,能不能在失控中駕馭自己,完全是個未知數(shù)。
他艱難地試著邁出這一步,可每次腳剛抬起來,手剛準備松開欄桿,卻又退了回來。身邊的朋友鼓勵他說,沒事兒的,害怕是學不會溜冰的。
他還是有些擔心,但是卻大膽地將腳邁了出去。搖搖晃晃的他心急如焚,望著別人的瀟灑自如,看著自己如幼兒般爬行,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沖動。
他來到一個下坡的地方,展開雙臂,順勢而下,剛嘗到滑行之趣,就一屁股蹲在了地上。目光、笑聲向他涌來,他惱羞成怒、怒火中燒,從溜冰場爬了出來。
朋友勸他說:“摔倒沒什么的,每個學溜冰的人都會失控,不經(jīng)歷失控怎么會掌握平衡?”不管朋友們怎么鼓勵,他已經(jīng)下決心放棄不學了。
第二個人沉著冷靜,先是扶著欄桿熟悉一下溜冰的感覺,然后緩緩將手松開,展開雙臂,小心地向前移動。盡管他非常小心謹慎,還是在走出沒多遠的地方摔倒了。
他沒有像第一個人那樣情緒失控,而是想了一下剛剛為什么摔倒,找到原因后,他爬了起來,繼續(xù)前進。這次明顯比上次強了很多,但走了沒多遠卻又摔倒了。
摔倒了,想一想,然后爬起來繼續(xù)前進,再次摔倒,再次爬起來。十幾次后,他已經(jīng)基本上可以駕馭自己了。
相信這樣的經(jīng)歷,學過溜冰的人都深有體會。你學會溜冰了嗎?還是曾經(jīng)學過,卻像第一個人那樣退了出來?學不會溜冰沒什么,它只不過是一個娛樂活動,不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太大影響,而面對人生的失控我們是怎么做的呢?
有的人懼怕失控,在他們看來失去控制簡直是人生最糟糕的狀態(tài)。不能駕馭自己,還要經(jīng)受他人的嘲笑,想一想都覺得恐怖萬分,又怎么會讓自己陷入其中呢。對于失控,很多人心有余悸,卻又不得不面對向自己涌來的痛苦與矛盾。看著他人一步步跌宕前行,不斷提升和飛躍,他們心有不甘,甚至討厭自己的平庸。他們不愿碌碌無為,更不想浪費大好時光,然而卻不能逃脫自我失控的痛苦。
真的是失控了嗎?僅僅是失控嗎?那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狀態(tài)罷了,失控中只要我們的心不亂,心態(tài)積極,懂得思考和尋找,就一定能在失控狀態(tài)中再次駕馭自己。
史玉柱是“最著名的成功者”“最著名的失敗者”“最著名的東山再起者”。他和他的巨人集團是迄今為止唯一經(jīng)歷了大起——大落——又大起這樣一個完整過程的著名企業(yè)和企業(yè)家。
他和他的企業(yè)是中國企業(yè)起死回生的活標本,這樣典型的案例即使在世界經(jīng)濟的歷史長河中也不多見,對它的解剖理應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各國MBA課堂上的經(jīng)典教案,成為一切創(chuàng)業(yè)者、成功者、失敗者、研究者、學習者、關(guān)心者、歷史記錄者們探索的對象。
憑著腦白金的戰(zhàn)略與策略,失控中巨人跌倒了,反思中巨人又站了起來。他用了區(qū)區(qū)50萬元啟動資金,在短短兩三年內(nèi)一躍而成為中國保健品行業(yè)新一代盟主。是什么成就了史玉柱,成就了他的企業(yè)?秘密不在他處,就在史玉柱這個人身上,因為他是一個懂得如何在失控中駕馭自己的人。
在他人看來,倒下的巨人如同跌入了地獄,失敗、壓力隨之而來,榮譽、地位化為烏有,沒有人能再相信一個倒下的巨人能夠再站起來。然而,他卻沒有為此悲觀、失望,而是積極、樂觀,為下一次崛起摩拳擦掌。
巨人倒下了,但倒下后他看到的不是地獄,而是天堂,因為他還年輕,因為他沒有因此而丟掉自信和積極的心態(tài),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突然醒悟。于是,他揮手和昨天說再見,第二天醒來,陽光依然那么明亮。
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控也是人生的常態(tài)。除非我們甘于現(xiàn)狀,平凡一生,否則失控就在所難免。不經(jīng)歷失控,我們就很難獲得新的突破,駕馭更強大的自己,迎來更輝煌的成功。每個人都需要自我超越,都需要駕馭更大的平衡。每個人的能力多是在失控中得到鍛煉的,在理想與現(xiàn)實中迷失了自己,醒來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更了不起的自己,在生命墜落中我們長出了翅膀,于是飛得更高、更遠。
有所期待和欲求就必然有失控的可能,我們不能因懼怕失控而故步自封,或徘徊不前,也不要因為陷入失控而手足無措,緊張焦慮。一個懂得在失控中調(diào)整自己的人,才會成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人。
我們渴望自我提升、不斷進步,這是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的欲望。一石激起千層浪,石是我們內(nèi)心的欲望,激發(fā)我們向外探求、尋找,千層浪是我們?nèi)松鷱钠胶獾绞Ш庠俚狡胶獾囊粋€延伸過程。因為要穿越千層浪,所以我們要在失控中學會高超的自我駕馭本領(lǐng)。
學會感謝那些失控吧,接受它才能使自己敢于踏浪前行,不斷自我提升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