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有108個好漢聚義,但并不是所有好漢都上了梁山,如王進。其是九紋龍史進的真正師父,與林沖一樣,得罪權臣高太尉,不得不離開京城,投奔延安府老種經(jīng)略相公,但其沒像林沖那樣落魄,這是為何呢?
先看林沖被逼上梁山的經(jīng)過,林沖是遭遇無妄之災,因其娘子被高衙內(nèi)無端調(diào)戲,結(jié)果被高太尉陷害,發(fā)配滄州,風雪山神廟后,被逼上了梁山,其娘子不屈,隨之病故。從此林沖安心于梁山,為晁蓋和宋江鞍前馬后的拼殺,曾活捉扈三娘,聚義后,梁山還活捉了高太尉,但林沖無任何反應,還跟隨宋江投降了朝廷,征討方臘后,得了中風,在杭州六合寺,休養(yǎng)半年而故,結(jié)束了其悲壯的一生。
反觀王進,盡管也與高太尉有仇,卻能在教授史進武功,報恩后,投奔了封疆大吏,最終與母親安享晚年,兩人的結(jié)局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木旦鳩茲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得罪程度。王進在高俅未發(fā)跡前,其父打了他,兩人其實并沒有深仇大恨,林沖不然,因高衙內(nèi)癡迷其娘子,這個必須要把其死里趕,斷絕其娘子的念頭。
其次家庭因素。王進單身,只有一個老母親,走起比較容易。林沖拖家?guī)Э冢险扇艘彩墙填^,妻子貌美如花,肯定不舍得離開東京這個花花世界。
再次性格問題。王進的父親就是教頭,其深知朝廷當官的難度,知進退。在第一時間得知高俅要動手時,馬上稱病,之后主動帶著母親,逃離京城。林沖就不一樣了,其明知高太尉和衙內(nèi)的惡行,卻沒任何反應,整天跟魯智深喝酒逛街,總指望高衙內(nèi)知難而退,自己還能繼續(xù)仕途,可見其性格不僅被動,還有點幼稚。
最后就是社交問題。當林沖出事時,只有魯智深出手相救,其身邊的好友紛紛離他而去,甚至認為至交的陸謙還參與陷害他,可見其社交能力是有點缺陷的。即便魯智深,在上梁山后,似乎跟林沖也不親密,又稱呼起“林教頭”來。
王進不然,其懂得感恩,母親生病,特意留下了教授史進武功,才安心離開。這種人,肯定有生死之交,那就是延安府老種經(jīng)略相公,使得其有難時,有地方可奔。
綜上,無論得罪程度、家庭問題還是性格社交,都使得王進能進退自如,林沖卻舉目無親,最終被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