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985”成高?!柏毟环炙畮X”
旨在為建設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學而設的“211”“985”工程,是在近20年前以行政計劃手段配置教育資源的結果。
“211工程”、“985工程”分別是國家在上個世紀末先后提出的高校重點建設工程,前者是指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目前總共有112所高校進入“211”;后者是在“211”范圍內進一步甄選世界一流大學,僅有39所高?!吧习瘛薄?85”。
兩個工程不僅給高校劃出了“三六九等”,更決定了大學的“貧富”——它的背后就是教育經費撥款。高校對“211”“985”的角逐,說白了就是對專項經費的爭奪。這筆可觀的經費既有國家撥款又是省級配套,入圍與否對高校的發(fā)展是天壤之別。
這從各級政府財政撥款占高??蒲薪涃M的比重中可見一斑。2013年,作為“211”“985”序列的清華大學科研總經費最多,為39.31億元,財政撥款為27.75億元,占了70.6%,而非“211”“985”的高??蒲薪涃M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學,4.6億元中僅有26.1%為財政撥款,約1.2億元,兩者科研經費所獲的財政支持相差23倍多。
表面上,“211”評審主要指標有學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師資、研究生規(guī)模等,實際上卻受很多與“辦學水平”無關的因素影響,如經濟實力、學科地位,以及行政思維中的平衡主義、貪大求全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哪個地區(qū)的經濟實力強,爭“211”的可能性就大得多,最典型的就是江蘇。其他經濟實力相對弱的省市,“211”評選就受到影響。
為突擊上馬 學生被拉搞“接待”
在湖南的“211”工程大學中,目前已有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和國防科大4所。同樣位于湖南的湘潭大學,是該省教育部共建大學、唯一沒有經過大規(guī)模合并的老牌綜合性全國重點院校,在武書連2013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中,綜合實力位居第79位,然而,它卻至今沒能評上“211”。
另一方面,一些教育水平、科研能力、學科建設都非常一般的高校,出于搞地區(qū)平衡的行政需要,“分果果”一樣均在“211”之列。
為了能上馬“211”、符合各項指標,不少高校采取了“運動式”突擊戰(zhàn):上馬基建項目、增加學科專業(yè)、招兵買馬“挖”老師。
據一些當年評“211”的在校生回憶,“那時候學校要評‘211’,到處是美化工程,一些從來沒有的專業(yè)突然冒出來,學生、老師甚至沒幾個,我們學生會干部都被拉去搞各種‘接待’”。
“惡性競爭”手段也相當普遍。儲朝暉說,有一些學校為了評上“211”“985”,從其他高校“挖”了很多師資。
我們是否還需要“211”“985”
一些教育專家指出,近20年前制定的“211”“985”工程,與現今的中國高校發(fā)展現狀并不太完全適應。比較明顯的一個弊端就是爭搶經費、加劇教育不公。
一些高校即便有了“入圍”資格,也需要“跑部錢進”拿項目。廣東省政府督學鐘院生說,專項資金不是采取公開競爭的分配方式,完全依靠行政手段、長官意志,專家依據上報材料評審,封閉運行,有尋租空間,所以很多高校在北京設了“資金辦”,“跑部進京”爭經費。
另外,由于有“211”“985”的存在,導致一些招聘單位以此作為“門檻”設限招聘大學畢業(yè)生,導致很多非“211”“985”高校的畢業(yè)生難以獲得公平的競爭機會,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生就業(yè)難。
教育專家指出,有比較濃重的行政干預色彩的“211”“985”,現今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阻礙中國高校在一個公平環(huán)境中良性競爭、協(xié)同發(fā)展的“負能量”。在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歷史上已經基本完成使命的“211”“985”,未來如何調整和改革,值得期待。
聲音
爭議背后是高校改革之問
記者調查發(fā)現,人們不滿的并不是“211”“985”學校本身,而是背后隱藏著的高校改革之問。
人們質疑的,其實是近20年前的一個行政決策,在現今的實際工作所衍生出的弊端——以行政手段來劃分學校等級,強化了高校領導政治級別等行政化色彩,并產生就業(yè)歧視、擇校、教育不均衡等不良導向。
經過了近20年的歷程,“211”“985”工程這種依靠行政手段配置資源的方式產生了很多弊端。原來一些很強勢的學校專業(yè)學科,不少被削弱了,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生態(tài)。因為它更多是依靠行政的力量來左右,而不是依照學術的自然發(fā)展和分層。這樣一來,高校就更加強化了對行政權力的依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棄對高水平學術的追求。
在“211”“985”工程的影響下,高等教育體系內還是國家主導科研設置,在高校內部具體實施,與產業(yè)、社會、經濟大部門橫向聯(lián)系不夠,與十八大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精神已不相符合,改革早已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