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綏芬河老站
綏芬河老站1899年建站,中東鐵路時期稱五站,即從俄羅斯海參崴排序第五站而得名。俄羅斯人一度稱其為“邊境站”。綏芬河站是中東鐵路東部線終點車站,過境與俄羅斯鐵路相連。
綏芬河火車站候車室,建于本世紀初,屬俄羅斯風格新藝術運動建筑,與滿洲里火車站采用統(tǒng)一設計圖紙,作為邊境一等站,裝飾有華麗的雨搭,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地形優(yōu)勢,與環(huán)境和諧共存,形成藝術畫卷。
南北走向,約長40米。西通鐵路站臺,東門臨街,南北二層樓。候車室為鋼鐵拱梁,室內寬敞空闊,多飾幾何浮雕。候車室西側正中門上有陽文漢字“綏芬河”,下是俄文“Пограничная”(邊境)。
站舍墻面強調垂直劃分,壁柱裝飾,女兒墻高低錯落,山墻和窗采用曲線構圖,具有新藝術運動建筑特點。窗楣采用俄式傳統(tǒng)圖形裝飾,色彩采用白色墻面、灰色點綴,體現(xiàn)出莊重典雅氣氛。室內大跨度鋼梁屋架,寬敞明亮;門窗厚重,室內幾何型浮雕;圍鑲黃色木質墻裙,莊重華貴;黑白相間地磚凸顯出俄羅斯建筑特有風采。
該建筑為中東鐵路遺留的唯一的室內最大跨度鋼梁站舍,是中東鐵路的重要歷史見證。當年末代皇帝溥儀等人從蘇聯(lián)的西伯利亞被押解回國時,就是在綏芬河進行的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