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來說吳起這個人,他是戰(zhàn)國初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的代表人物,這個人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善于治兵、用兵,曹操評價吳起是這么說的:“在魏秦人不敢問東,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這充分的表明了吳起的軍事才能,吳起在魏國的時候秦國不敢向東面進攻,在楚國的時候,趙魏韓不敢有動楚國的想法,哪個國家的軍隊到了吳起的手里作戰(zhàn)能力都會翻倍,除了指揮得當外,士兵個個被吳起管理的不怕死。想想看,客觀上嚴格訓練、有正確的戰(zhàn)略指導,主觀上又能發(fā)動將士的主觀能動性、個個勇猛善戰(zhàn),這就是一支王牌軍隊。
吳起善于用權(quán),正是因為他通透人性,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
一、人性“不患寡,而患不均”:
以人趨利避害的本性,法家推崇法制。現(xiàn)實是不公平的,而人們的主觀理想追求公平;要想做一個大部分人支持的領(lǐng)導者就要學會平衡,把自己的權(quán)力關(guān)進制度的籠子里,獎罰的事領(lǐng)導者說了不算,制度說了算,賞罰分明、賞罰平等了,本著趨利避害的本性,下屬們就會為了得到獎勵去立功,為了不被處罰而敬畏制度。可以看到那些失敗的領(lǐng)導者,總拿自己的個人喜惡去獎罰,有功的不獎勵,有罪的不處罰,今天這樣說,明天又那樣說,沒有一個固定的章法;下面的人會想我立功了不獎勵我豈不是很虧,我違法了給領(lǐng)導送點禮他就不罰我了,這個組織就是混亂的,長期下去就會養(yǎng)出一大群偽君子、投機主義者。
二、人心都是肉長的,每個人都需要安全感
儒家講究仁道,這在吳起身上也能看到。有一次,一個士兵身上長了膿瘡,作為三軍的統(tǒng)帥吳起居然親自用嘴為士兵吸膿血,全軍上下都十分感動,而這個士兵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時候卻哭了,請大家注意,不是感動地哭了,而是悲傷地哭泣,所有人都感到很意外,有人就問這個母親說:'你的兒子就是個小小的士兵,將軍親自為他吸膿瘡,說明你的兒子受到了將軍的愛戴,也是你家的福氣,你怎么反而哭呢,這位母親接著哭訴著說,這可不是愛我的兒子啊,這分明是讓我的兒子為他賣命啊,當初吳將軍也是這樣為我丈夫吸過膿血,結(jié)果打仗時候,孩子的父親格外拼命,沖鋒于陣前,最后終于戰(zhàn)死于沙場,現(xiàn)在將軍又這樣對我的兒子,將來我兒子也活不長了。
人心都是肉長的,想想看假如你是那個士兵,或者你親眼看到一個長官為一個小兵用嘴吸膿血,你是什么感觸?
權(quán)力來源于下面人的擁護,人性首先忠誠的是自己的利益,他們并不關(guān)心上面那把椅子上坐的是誰,而是關(guān)心坐在那把椅子上的人能夠帶給他什么;如果下面的人都不希望坐在椅子上的那位離開,他們就會效忠,現(xiàn)任越好,下一任讓他們越不安。反之,現(xiàn)任越不好,他們對下一任越充滿期望。
三、人都有自尊心、愛面子
兵家講究詭詐之術(shù),吳起最擅長了。“激將法”這個詞大家都聽過,吳起也擅長用這一招,公元前389年,爆發(fā)陰晉之戰(zhàn),秦國起兵50萬大軍討伐魏國西河郡,而魏國可以調(diào)動的軍隊非常少,形勢非常危急。怎么辦?這個時候吳起做了三方面的準備:首先他請魏武侯以國君的身份主持慶功國宴,在宴會上,他讓立上功者坐在前排,用的餐具是金的銀的,銅的這些貴重的餐具,吃的東西是豬牛羊三牲皆全,這是有規(guī)格的一種禮儀,然后立功次者,坐在中排,用的貴重餐具減少;沒有功勞的人坐在后面,不能用貴重餐具,就是要造成這樣一種強烈的反差。其次,宴會結(jié)束以后,他在宴會廳的大門之外,要論功賞賜這些有功勞的將士家屬,父母妻子兒女;第三件事是,吳起請示國君派五萬沒有立過功的將士交給他來指揮、來迎戰(zhàn),在與秦軍交戰(zhàn)中,吳起率領(lǐng)的五萬將士個個勇猛沖鋒,真正做到了以一當十,五萬人把秦軍五十萬打的落花流水,此次戰(zhàn)役是非常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戰(zhàn)役。
“兵者,詭道也!”吳起作為兵家的代表人物,用權(quán)之術(shù)講究的是實實虛虛、虛虛實實、虛實結(jié)合,不實不足以取信于人,不虛不足以制服他人。
此書收錄中國古今兵書,文白對照、深入解讀著名軍事家“用兵之道”的奧秘,上至戰(zhàn)國時期,下至民國時期。共292頁,35.2萬字,16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