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好奇“到底是什么”而點進來的你,能猜到常爸想說的是什么嗎?
再給大家一些提示,它在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是,海苔、餅干、面包、堅果等零食包裝里,自加熱米飯,甚至水杯中,藥瓶,衣服口袋里。小小一個袋子,默默為商品保駕護航,消費者打開包裝之日,就是它使命完成之時,所以很多人注意不到它。
是的,它就是今天的主角——干燥劑。
要是問大家對干燥劑了解多少,估計很多人都像這位市民一樣。
嗯,能不能吃是咱老百姓對所有東西的第一反應。
也是,這是它存在的意義。
再然后呢?不知道了。
你可能有些不解,不知道又怎么了?咱老百姓不是專業(yè)人士,何必非要知道一個沒用的干燥劑的成分。
其實,干燥劑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我們要多一點了解,才能避免一些本不該發(fā)生的悲劇。
有些干燥劑包裝袋上會注明“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開袋,注意兒童,防止入口、入眼”等字眼,可惜更多的包裝是要么不寫那么多,要么都是英文日文,再加上干燥劑很常見,每次拆包裝都會跑出來幾個,面對這個真正的有潛在危險的物品,大家平時遇到往往毫無戒備,沒有意識到它的危險性。
因此有很多不把干燥劑當回事的大人小孩,分分鐘就鬧出危險來。
像這位網(wǎng)友,如果哪次忘記把干燥劑撈出來,而是一勺子塞進嘴里,將會怎樣?
有的孩子干脆把零食干燥劑一口倒進嘴里。
有網(wǎng)友小時候不懂事,把旺旺雪餅里的干燥劑加水當牛奶喝,回想起來心有余悸,順便還給我們證明了“石灰的味道確實有點像皮蛋”。
還有操之過急的全家一起喝干燥劑泡水的奇葩事故。
這事還不是一個人干過……
上面都是有驚無險,可下面新聞中的孩子就沒那么幸運了,一時好奇把干燥劑扔進飲料里,干燥劑遇水爆炸,強烈的腐蝕性20分鐘將一只眼球溶化!
上述網(wǎng)友們有的遇到干燥劑只是一場虛驚,有的遇到干燥劑能炸掉眼球,都是干燥劑,怎么差別這么大呢?性能這么不穩(wěn)定,豈不是更防不勝防?
其實,干燥劑有很多種類,市面上常用傳統(tǒng)干燥劑主要分為4種, 生石灰干燥劑、蒙脫石干燥劑、硅膠干燥劑和氯化鈣干燥劑。
這4種干燥劑有的性子烈有的脾氣溫和,保溫杯泡干燥劑水沒事的,是遇到溫和的,而炸傷眼的孩子,就是遇到了最烈的生石灰干燥劑。
生石灰干燥劑主要成分是氧化鈣,能吸收自身重量30%以上的水分,遇水會釋放大量熱量,造成氣體、水體膨脹,空間有限的時候容易引發(fā)爆炸。但是生石灰價格低,容易制取,所以應用普遍。
蒙脫石干燥劑主要成分是天然的硅酸鹽黏土礦物,吸水能力很強,能到自身體積的8—15倍。蒙脫石干燥劑綠色環(huán)保, 無毒無味, 對人體無損害, 且可100%降解, 只是在吸濕時伴有體積膨脹, 在某些條件下不宜使用。
圖注:標有“CLAY”字樣的包裝多屬于蒙脫石干燥劑
硅膠干燥劑主要成分是水合二氧化硅,能吸收自身重量50%的水分,吸濕性能良好。是唯一通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證, 可直接與食品、藥品接觸使用的吸濕劑, 被廣泛應用在食品干燥領(lǐng)域。但硅膠吸濕劑在吸附大量水后易破裂, 再生溫度高, 難降解, 對環(huán)境具有危害性。
圖注:硅膠干燥劑多注明“SILICA GEL”字樣
氯化鈣(或硫酸鈣)干燥劑有很好的吸濕性能, 分工業(yè)純氯化鈣 (吸濕量能達60%) 和無水氯化鈣 (吸濕量能達80%),但是, 由于其自身吸濕后液解而變成溶液, 使其食品包裝領(lǐng)域的應用受到了較大的限制。
這四種干燥劑在吸水的過程中,生石灰干燥劑和氯化鈣干燥劑都發(fā)生了化學變化,而另外兩種只是物理吸附。其中最安全的是硅膠干燥劑,最危險的是生石灰干燥劑。
石灰干燥劑能有多危險?我們自己就不要嘗試了,還是直接來看消防隊做過的實驗。
實驗人員拿一包海苔中的石灰干燥劑,倒入礦泉水瓶中,又加入一些清水,水不多也就半瓶。看到這樣的場景,很多人還會本能地想要把瓶子晃一晃、攪攪勻吧。
生石灰氧化鈣和水反應變成熟石灰氫氧化鈣,會釋放大量的熱。能釋放多少熱量呢?之前有實驗人員測過,反應時燒杯里混合物有70℃!這溫度足可以燙傷皮膚了。
我們再看看剛才的礦泉水瓶現(xiàn)在變成什么樣了。
生石灰和水的反應很劇烈,短短幾秒鐘,礦泉水瓶就被受熱膨脹的空氣撐變形了。
然后,猝不及防地,“嘭!”爆炸!
孩子通常是拿著瓶子玩,一旦爆炸,液體先腐蝕手臉。噴出來速度快,力道強,很容易就濺到眼睛里。而爆炸噴出來的氫氧化鈣懸濁液有很強的腐蝕性。
注意,爆炸還有個前提條件,是空間有限。所以,即使不是瓶子,密閉的空間一樣有危險。像現(xiàn)在比較火的自嗨鍋,自加熱快餐,要加熱這么多飯菜,需要的生石灰份量比干燥劑還多,蓋上飯盒蓋子,就是一個密閉空間。我們不能確定盒蓋留的通氣孔大小是否科學,所以加熱的時候最好無論大人孩子都要遠離。
雖然常爸給大家做了這么多科普比較,但依然不是要給大家傳達“有些干燥劑危險”“有些可以玩”的意思!不管看到哪一種,我們的第一反應一定都是“扔掉”“一定不能吃”,包括也要這么告誡孩子。
如果孩子是把石灰干燥劑放到了嘴里、水里,要立刻用大量清水或者鹽水沖洗皮膚10—15分鐘。如果濺到眼睛里,千萬不要去揉,從眼睛外側(cè)向內(nèi)側(cè)沖洗,然后盡快就醫(yī)。
每次類似的文章發(fā)出,后臺總有人說“常爸以后能不能別發(fā)這些嚇人的東西,當父母本就夠提心吊膽了!”可是,不是我們不說不看不聽,危險就不存在了。常爸寫這類貌似“聳人聽聞”的文章目的不是要讓家長更焦慮,而是在知曉利害后心中有底更加坦然,這才是面對各種小概率危險的正確態(tài)度。
而為了孩子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更需要我們?nèi)鐣说呐?,就干燥劑這件事來說,之前常爸在接觸一家杯子的品牌商時,得知他們已經(jīng)開始用茶葉包干燥劑來代替化學干燥劑了,干燥劑包裝里面是茶葉末,所以就算被孩子不小心打開,也沒有風險。雖然干燥效果不如生石灰干燥劑,但也避免了使用時不注意看,直接往杯子里灌水可能造成的危險。
類似的,材料行業(yè)學者們還有研究用椰子皮、榴蓮果皮、稻殼、淀粉、魔芋粉、凝膠、活性炭、石墨烯、吸水樹脂等等材料做新型干燥劑,爭取便宜、安全、環(huán)保、吸水性好,早日代替危險的生石灰。
但不管怎樣,在安全的新型干燥劑還沒有全面替代生石灰干燥劑之前,我們還是要加強警惕,給孩子整包食物之前,最好扔掉里面的干燥劑。同時,我們要將干燥劑的危險性告訴孩子,避免再出現(xiàn)將干燥劑扔進飲料里炸毀眼睛的悲??!
請將此文轉(zhuǎn)給孩子的主要看護者,共同筑起孩子的安全防線。
參考資料:
段敏等,食品包裝用吸濕劑的研究進展,食品安全質(zhì)量檢測學報[J].2018,9(18),4893-4899.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