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皮影戲是河北省的漢族傳統(tǒng)戲劇,主要流傳于河北省南部的皮影藝術形式。冀南皮影劇目豐富,演唱沒有文本,完全靠口傳心授方式傳承,對白口語化,通俗易懂,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演出時以板胡、二胡、悶笛等樂器伴奏。2006年入選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相傳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皮影的制作工藝正在從曾經(jīng)的娛樂為主,欣賞為輔向現(xiàn)如今以欣賞為主,娛樂為輔緩慢過渡。將來的皮影更強調(diào)與突出其靜態(tài)的藝術價值,通過場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豐富的色彩等,展示著它獨特的魅力。
圖文來源網(wǎng)絡
邯鄲影像整理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