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哪怕是直系的親屬關系,也要做到男女有別。
尤其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就更應注意類似問題,并給孩子灌輸關于“隱私”的概念。
可正由于這種不在意,才容易導致孩子的性別意識模糊,甚至走向歧途,到最后就算后悔都來不及了。
14歲兒子和媽媽擠一張床,在學校犯錯后被叫家長
花姐今年37歲,有一個14歲的兒子。
花姐年輕時長得很漂亮,但學習不好,沒考上大學就直接工作養(yǎng)家了。
姣好的容貌讓她身邊一直不缺追求者,可最后卻遇人不淑,婚后還遭遇家暴,十分不幸,最后終于忍無可忍,選擇了離婚,獨自帶著兒子謀生活。
花姐離婚時兒子才剛三歲,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為了節(jié)省房租,母子二人只租了一間面積很小的屋子,只夠擺得下一張床。
房間太小,很不方便花姐換衣服時也沒有什么避諱,慢慢的,兒子也習以為常了。就這樣到了孩子14歲,還和花姐擠一張床睡覺。
直到前幾天兒子在學校犯了錯誤,被叫家長,花姐才知道兒子竟然偷看女廁所。
老師的話讓身為媽媽的花姐當場慌了神,但她還是有些質疑,不相信兒子會有如此行為。
可花姐與兒子核實后發(fā)現確有此事,而且兒子對此還是一副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沒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
花姐瞬間變得十分失望和后悔,開始反思自己,在學校老師看來不可饒恕的行為,只有她知道是孩子單純,不清楚男女之間的界限。
孩子的性別界限感很重要,家長別大意
暫且不論花姐兒子究竟為何這么做,但這的確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和后果,就算他再無辜,這種行為也始終是被人唾棄的。
而孩子的性別界限感,是需要家長進行培養(yǎng)的,不要大意了。
界限感有限的家庭中,孩子在隱私方面的意識也較為薄弱,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
孩子終究是個獨立的個體,要想在社會上正常生活下去,必須擁有健全的人格,其中懂得尊重異性就是很重要的一項。
毫不夸張的說,界限感的地位甚至超越了父母與孩子的親情關系。
培養(yǎng)孩子的性別界限感,父母應該這樣做:
1)孩子到了一定年紀后,盡量分房睡覺
有些人說孩子三歲時就可以分房了,還有些人說6歲再分房,眾說紛紜。
實際上,關于分房的時間并沒有具體的標準,主要應該考慮孩子的適應情況。
如果孩子的適應能力和獨立能力很強,就可以稍早一些分房睡覺,相反,孩子若不能適應自己睡,就可以稍晚些。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千萬不可以為了分房而分房,避免傷害孩子的感情。
但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分房睡肯定是必須的。一般來說,當孩子長到六七歲時,大部分都對分房的態(tài)度不排斥,而且還十分希望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空間。
這時父母自然分房睡就可以了,超過這個年紀就有點不正常了。
2)注意培養(yǎng)孩子關于隱私的概念
當寶寶兩歲大的時候,就已經萌發(fā)了性別意識,家長可以適當和寶寶談論有關隱私的話題。
比如給寶寶洗澡或穿衣服時,要告訴孩子,哪些部位是隱私的,不可以給別人看或摸。
但當孩子長大到有能力獨自洗澡的時候,家長就該及時放手了,尤其是異性家長。
當然,家長也要注意在家里的穿著以及舉止言行,和孩子之間保持適當的隱私空間,也是培養(yǎng)性別界限感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