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案由來】
我班有一個女生寢室,因為一些小事發(fā)生矛盾,越積越深,最后導致同學間發(fā)生爭吵并動手。
二、【分析與診斷】
我覺得這種情況并不是個別的,可以說在許多同學身上都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當今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一貫以自我為中心,很少顧及他人,更不懂得關心、幫助、寬容他人。當這些獨生子女碰在一起時,都知道從自身角度出發(fā)去考慮問題,矛盾自然而然就會產(chǎn)生,再加上部分家長過分寵愛自己的孩子,當與別人的孩子發(fā)生矛盾時總是由大人出面解決,忽視了孩子處理矛盾的經(jīng)驗積累。使孩子從小就缺少與同齡人交流的經(jīng)驗和處理矛盾的經(jīng)驗。
同學關系也是一種人際關系,宿舍、班級、學校是一個小型社會,在這個小集體中學會處里好同學關系,將來走上社會才能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適應社會、影響社會。
根據(jù)《人際關系心理學》的學習,影響人際關系的因素主要有:
?。?)交流水平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密切,彼此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互酬水平
心理學家指出:人與人之間的行為具有“互酬性”,即,“你對我怎么樣,我也對你怎么樣”。這里的“酬”不僅包括物質(zhì)方面,也包括情緒情感等心理方面的內(nèi)容。人與人相處中,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關系越是穩(wěn)定密切。有些同學之所以與別的同學處理不好關系,互酬性低,恐怕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表現(xiàn)對同學的需求、困難漠不關心,使人感到你很冷漠。
(3)評價水平
通俗地講,就是你對別人怎么看,以及要求別人怎么看你,評價水平的高低,主要不取決你講別人好話的多少,而在于評價是否真誠和符合實際。
(4)包容水平
人與人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這種差異能否包容也是人際是否協(xié)調(diào)的表現(xiàn),包容水平越高,與他人相處的適應性也就越大,人際關系相當好,反之亦然。
三、【干預措施】
根據(jù)上面四個要素,我找來這位女生并給這位女生以下幾個建議:
1 、加強交流
良好的同學關系全賴互相了解,要達到互相之間彼此了解,就要加強交流,在思想和態(tài)度方面加強溝通,課余時間多搞一些社交活動,如打球、下棋、郊游等,增進了解,友誼。
2 、關心他人
希望得到人的關心是基本需要,你愈關心別人,你在她生活中的必要性將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她也會轉(zhuǎn)而關心你,一但彼此之間互相關心,同學關系也就自然密切了。
3 、寬容別人
“人無完人”,任何人總是有缺點的,也總會做錯事的,這些都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對他人的缺點和錯誤能持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不要計較,別人會很感激并愿意與你交流。
4、完善自我
同學關系緊張的人,大都性格和習慣方面有些毛病,應刻意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和習慣,做到:
1)服飾整潔美觀。2)習慣面帶笑容。3) 注意言談舉止。4) 不要賣弄自己。5)多多幫助別人。6)善于贊美別人。
如果在人際交往中,人人都熱于贊美他人,善于夸獎他人的長處,那么人際間的愉悅度將大大增強,同時注意夸獎別人并不意味著可以毫無顧忌,應遵守兩個原則:第一,贊美應出于真心,所夸獎的內(nèi)容應是對方確實具有或?qū)⒕哂械膬?yōu)良品質(zhì)和特點;第二,夸獎的內(nèi)容應被對方所在意。
5、保持適當?shù)木嚯x
有時我們對某人太好時,她反而不領情,離我們遠遠的。究其原因有兩點:
其一,按互酬水平,你的關心,別人是要回報的,當她覺得自身能力無法回報你的關心時,她只好采取不接受你的關心,疏遠你來維持人際關系的平衡。
其二,任何人內(nèi)心都有自己的一個空間,只有自己擁有,再好的朋友,如果她不想讓你進入而又無法回絕,只好采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因此,人與人之間適當保持距離,為彼此的心靈留下一點空間,讓彼此感覺到都是自由的,才愿意繼續(xù)交往下去。
做好以上幾個方面,相信你一定會處理好同學關系。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
四、【效果與思考】
近一個學期以來,通過走訪該女生所在寢室其她成員及觀察該女生的日常行為并與她多次交流,可以看出該女生與同學的關系明顯改善了,走出了封閉狹隘的自我小天地,她終于發(fā)現(xiàn),和同學交往其實是一件樂事。集體主義意識也增強了,能樂于參加集體活動,對于各項班級工作也完成得較好。她所在寢室多次評上文明寢室流動紅旗,這與該女生的改變是分不開的。
考慮到這個個案在同學中的普遍性,我還特地用一節(jié)課時間給全班同學分析如何處理好同學間關系(當然,對這位女生的事情不能向全班同學公開)。一學期來,我班同學關系融洽,有較強的集體凝聚力,本學期被推薦為縣級先進班級。
同時這個個案也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思考:處于中學時期的學生是否真象我們所認為的無憂無慮、天真浪漫?老師、家長是否應該真正走入學生內(nèi)心世界去指導她、帶領她?讓每個學生的心理癥結得到及時的疏導,我們相信我們正在靠近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