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兒童早期閱讀,早期閱讀的重要性如何?
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感到困惑:孩子不識字,怎么能閱讀呢?其實,嬰幼兒閱讀與學齡階段的閱讀大有區(qū)別。那么,什么是早期閱讀呢?對于年幼的兒童來說,只要是與閱讀活動有關的任何行為,都可以算作閱讀。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書;會看畫面,能從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將之串聯(lián)起來琿解故事情節(jié),讀懂圖書;會用口語講述面面內容,或聽老師念圖書文字等等。
綜合而言,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主要包括:
1、能夠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機和閱讀興趣;
2、是提高孩子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
3、是孩子智慧發(fā)展的鑰匙;
4、能開發(fā)今后學習所需的閱讀預備技巧;
5、有利于兒童的健康發(fā)展。
兒童早期閱讀為什么要盡早開展?
0—6歲的嬰幼兒時期,是人的生命起跑線,也是人的智慧潛能開發(fā)的關鍵期。
美國教育機構1998年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的學習能力在入學之前就已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因此,兒童的早期教育至關重要。早期閱讀則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0~3歲是培養(yǎng)兒童閱讀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3—6歲則更側重于提高兒童的閱讀和學習的能力。美國心理學家多年研究“天才發(fā)生學”,研究成果表明:44'70左有的天才男童和4670左右的天才女童在5歲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閱讀了。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呢?
第一、要培養(yǎng)幼兒對書的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對書的興趣,那么閱讀就成了空談。應該從幼兒時期,也就是從幾個月開始,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對書本、掛圖產(chǎn)生興趣。家長要在家里營造一種讀書的氛圍,陪孩子一起讀書,念書給孩子聽,哪怕孩子還很小,也要經(jīng)常帶他去圖書館、書店逛逛,翻翻書,讓他感受閱讀的氛圍。
第二、從習慣培養(yǎng)入手,注意幼兒閱讀方法的指導
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人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人為主”,所以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而且幼年時期形成的習慣也比較牢固,不易改變。專家們普遍認為閱讀是伴隨幼兒一生成長的活動,所以對幼兒早期閱讀的教育,應站到終身教育的高度予以重視。
第三、科學選購圖書
一本好書,給孩子的教育啟蒙有著重大的影響。從小看圖讀書是開發(fā)智力拘重要手段。通過看圖書,可以培養(yǎng)嬰幼兒視、聽覺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和提高其觀察力和理解力;還能訓練語言、豐富詞匯。給嬰幼兒選購圖書應根據(jù)其理解能力和興趣,選擇一些以圖畫為主,文字簡潔流暢的圖書。
第四、在閱讀中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閱讀過程中設置問題,引發(fā)幼兒的興趣。我們通過“導讀引入”和“定向設疑”使幼兒對問題情景產(chǎn)生興趣,從而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多向的提問把普通的故事變?yōu)樽層變河袃热菘上?,也有話可說的故事,這使幼兒的思維處于激奮狀態(tài),使他們喜歡表達,敢于表達,這樣,孩子才樂于參加,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不同年齡的兒童應該選擇怎樣的圖書呢?
1歲以內。應選擇彩色的圖片,每張圖片一個內容,以便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也有利于認識不同的事物,如一條狗、一個蘋果、一只杯子等。利用畫片讓他們認識一些眼前看不到的東西,在看畫片或圖書時,家長要說出畫面上物體的缶稱,或看小動物畫片時模仿那種動物的叫聲,讓孩子跟著學好發(fā)音。
1~2歲。應選擇有大幅圖畫的書,內容能反映他們比較熟悉的事物,如房屋、日常生活用品、動物、玩具等,畫面應簡單,色彩要鮮艷。以后逐漸增加畫片中的物品或景色,如樹、花等。圖畫型的兒歌要有重復的句子,最好能押韻,能適應他們聽與學。
2~3歲。應選擇那些反映事物細節(jié)較多、包含較多故事內容的畫書;簡短有趣的,能反映他們所熟悉的事物或簡單的虛構故事書;含有韻律的,可以教孩子跟著念的兒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喜歡有聲響的,特別是有各種動物和車輛的聲音的故事書。
成人在講解時,可以將故事簡化,一幅畫用不多的語言講清楚。在講述的過程中讓孩子看著圖書,并找出圖中的事物,或讓他們重復自己喜愛的、熟悉的句子。
3~4歲。應選擇能反映新鮮事物,有更多細節(jié)和動作的書;反映家庭以外的故事,尤其是具有游戲性質的,有關動物的故事,以及能表現(xiàn)和他一樣大的孩子的生活的故事。一本故事書可以反復講述,他們每次都會從中學到新的東西。還應鼓勵孩子在成人講述的過程中插話和復述、提問故事內容。
如何從睡前故事開始培養(yǎng)早期閱讀的良好習慣?
有的寶寶到了睡覺時間,似乎仍有使不完的勁,精力充沛得讓媽媽沒法安生。對此,建議媽媽們睡前給寶寶講講故事。別小看這短短的講故事時間,它不僅能讓孩子安靜入睡,而且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對孩子的智力發(fā)展也有明顯促進作用。
同時,睡前講故事的時間也是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睡前講故事能加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使孩子產(chǎn)生一種安全感,這對兒童感情的發(fā)展非常重要。對于稍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在講故事的同時,還要仔細觀察他們的反應,敏銳地捕捉他們的興奮點,培養(yǎng)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啟發(fā)和誘導孩子,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達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好好珍惜一天之中最后一段“親子時光”吧,當美妙的童話故事伴隨著寶寶進入甜甜的夢鄉(xiāng)時,媽媽就可以親吻—下寶寶的額頭,輕聲道一句“晚安,寶貝"T。
Tips:專家建議,由于幼兒年齡特點的局限,他們對閱讀材料的感知理解是低層次的,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但指導不等于代替,引導不等于灌輸。為此,家長應在兒童閱讀的過程中,與他一起討論畫面的內容,設計一些啟發(fā)式的提問。如:狐貍想了什么辦法玩球?后來怎樣了呢?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等等。讓幼兒自己進行探索、想象、講述、表達?!昂傆媚_踢皮球,狐貍用頭來頂球:狐貍把球拿到店里補擔采;狐貍叫別的小動物借給他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