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人結(jié)婚之風(fēng)俗儀式
金筠泉
【自我簡介及前宮】筆者生于1899年
,滿族,姓愛新覺羅,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之子和碩武肅親王(名豪格)之后的第十代,曾祖(名敬孰)號不入八分輔國公,降等承襲。祖父(名恒訓(xùn))是輔國將軍,父親(名盛昆)是鎮(zhèn)國將軍,官至御史
。先伯諱盛呈,字伯羲,曾作過庶吉士、
國子監(jiān)祭酒,甚有文名。啟功先生是當(dāng)年花園博家兄弟的序二大人的曾孫,比我晚兩倍,稱我為太夫人。他的姑祖母是博大大人之女,是先夫蘇字我的二嫂
。先夫是鑲白旗兀扎拉氏,滿族人,
生前供職于上海海關(guān),上海第一屆政協(xié)委員。我自幼喜書畫舊詩,只略窺門徑
,著有《綠華仙館詩稿》。
1981年赴美探望長子時曾參加了伊利諾州畫展,畫墨梅一幅,僥幸得頭獎,并刊登美國報(bào)紙。均為自談而已。
回憶過去親身經(jīng)歷及聽先人言滿洲人結(jié)婚之風(fēng)俗儀式,偶與友人談及一二,皆認(rèn)為新奇有趣,樂于聽聞,要求略寫梗概
,以供欣賞,但事隔多年,雖盡可能回憶寫出,亦難免掛一漏萬?;蛴胁淮_不詳之處,尚望知者不吝教言、并按事實(shí)代為改正是幸。
說媒
滿洲人家女孩多數(shù)與兄弟同入家塾讀書,兼習(xí)珠算。彼時尚未立學(xué)校,坦家庭
亦不愿叫女孩出外讀書,到六、七歲就請家庭教師。習(xí)珠算,為的是將來可作主婦管家。到了十五、六歲,如生的略為端正,書念的好,就不斷有人來說媒。
如父官略大,則防指婚之事。宗室同族不能互相結(jié)婚。覺羅是紅帶子,是遠(yuǎn)祖未同入關(guān)的,或因獲罪不準(zhǔn)系黃帶子,叫挑帶子,也不能互相結(jié)婚,還不能選后妃宮女,因皆是同族。只有八旗人家,只要不是同一滿洲姓氏,皆可互相結(jié)婚,又可以與宗室覺羅結(jié)婚。還有漢軍和內(nèi)
務(wù)府,宗室一般也不愿與之結(jié)婚。但是在內(nèi)務(wù)府作事的人家,都極豪富。因在帝制時,如遇“大婚禮”(皇帝結(jié)婚),“萬壽
”(帝后生日),或“國服,(皇帝家有喪事),皆由內(nèi)務(wù)府備辦一切。一請撥銀,就是幾萬兩,其中自然大有好處。因此宗室滿洲八旗人家,羨其豪富,亦愿與之通婚了
。
所有說媒的資格,有以下幾種:
1指婚,在慈禧太后時,
要是她知道或看見過作官的人家姑娘
,她就要“指婚”,就是兩家都不愿意或年貌不相當(dāng),也要遵旨,并且能當(dāng)著雙方當(dāng)事人的面,說:你倆人都愿意吧,就得回答說愿意,還要叩頭謝恩。如我的九姑母死得早,遺有一子,在十幾歲時承襲他父親的公爵,西后就將醇王之女,光緒之胞妹,指與這公爵為婚。年齡相差較多,男方二十歲,女方才十四五歲,只好等待成年結(jié)婚。公爵因年歲已長,就與一侍女戀愛,;’在那時本無所謂,不料被該女得知,因思想負(fù)擔(dān)太重,競成神經(jīng)病,拖了三四年才奉旨成婚,稱為公福晉,貌極端麗,
溫和知禮,琴瑟甚調(diào)。那個侍女分派另一院,侍奉公爵未出嫁的老姑母,早已置之度外。不料有一次,福晉在老姑姑處遇見此侍女,她又觸及前事,大發(fā)神經(jīng),打人自打,語無倫次。從此時發(fā)時愈,后數(shù)年生一女,即不再發(fā)病,不久即死。其所生女神經(jīng)亦不正常此皆西后所造成的惡果
2女仆、滿族人家,有少數(shù)互相彎轉(zhuǎn)沾點(diǎn)親戚,有的知道誰家姑娘與誰家兒子
,年茂相仿,就譴仆婦探問口氣,是否有憊
,一或由仆婦嚼劫麟往滋合公J夸張雙方如何的好,說成了,她可得賞。總是由男方先同意,然后再說動女家。甚室有先將男方照片送至女家的,女家是決不會出照片的。女家這時就滿處打聽,如男方的家世、經(jīng)濟(jì)、人口,最重要的是本人學(xué)問人品等。如姑娘快到二十歲,就要注意,怕年歲大了,要做續(xù)弦。說媒的不定多少家,挑撿起來不定幾年,如最后決定一家,認(rèn)為滿意,先要過門戶帖,男家
可有一線希望,但仍不敢過于希望成功
。,過門戶帖男家用大紅紙封,內(nèi)裝紅單帖,_仁寫本人的上三代的姓名、官職,
由媒人送到女家后,要供在堂佛、稱堂各三天。在此期間內(nèi)如無不吉利事發(fā)生,再與打聽過的相符獷就同樣將女家的門戶帖送到男家,當(dāng)然也同樣請示吉利,如皆能滿意,然后過“生辰八字帖”,是雙方當(dāng)事人的生辰年月日時。也是男方先送到女家。如女家能出八字帖時,
已有幾分肯定,雙方還要經(jīng)過算命、合婚,都圓滿吉利,然后男方再請大媒。媒人必須是有資格的官太太,有丈夫兒女的全福人。再定日相親。以大致如此,
但事實(shí)上都較之更為麻煩。
相親
以前俗稱“相看”。如雙方家長都未見過本人,必須由媒人傳話約定在某一地點(diǎn)先看男方,不能叫本人知道,叫“偷相”
。女家的至親家族到約定地點(diǎn),看過男家本人后,大家如認(rèn)為可以,再定日看女方本人,更不能叫知道。男方雖亦約請親族,但女方先期普告,不可人多,恐防姑娘知道此時男方已備好“小定”,如認(rèn)為滿意,就請全福太太到女家放“小定,?!?/p>
放小定,可以說就是一件信物,甲一個一尺多長方形五面玻璃盒,紅錦糊底和四周,
面上紅油漆雙喜字,四周漆“萬福流云”,
盒底里面糊紅綢`,中放一對紅綢荷包,用扣珠銹成葫蘆萬字,取子孫萬代之意。荷包內(nèi)各放小金如意一柄,兩荷包當(dāng)中系一墜,有翡翠,白玉、紅玉等,均為貴重物品,以示珍視,女家保存起來,等到迎娶送嫁妝時,再“同送回。放“小定”就算定了婚。雙方家長,對兒女婚姻雖如此鄭重繁儀,卻嚴(yán)守秘密,不叫定婚的本人知道絲毫消息,天家瞞~人是容易的事于此可見,完全包辦婚姻。當(dāng)然他們也有理由,在結(jié)婚前既恐本人知道,有些不愿之處,致生疑慮,又恐知道一些,認(rèn)為滿意,致生想望?;蛴胁恍?對方夭折,而致有殉情者。為父母者,也是聽說過,這類情況,做為前車之鑒,即如筆者,在十五六歲時,就有多人來說媒。當(dāng)然完全不叫我知道。書案有一大抽屜,長期鎖著,不開。有一次父母皆出門,鑰匙忘在桌上
,我一時好奇,拿鑰匙試試,不料竟打開了
,見有很多半大男孩子的照像片,嚇得我沒敢再多看一眼。忙又銷好抽屜,鑰匙放在原處,自己趕緊走到旁的房間,表示并無此事之意。從此我心里像系了一個疙瘩,從前沒有想到,
原來我自己將來也要有此一段經(jīng)過,真是前途茫茫,如待罪之囚,絕對不敢向父母言及,只有整天躲在內(nèi)書房,看書習(xí)字
,以自寬艇其實(shí)這都沒用。到我二十一歲結(jié)婚后,才知道底細(xì),原來在我十七歲時,父母即接受七姑母家定禮,對象是我第三表兄,比我大一歲廠那時他在稅務(wù)專門學(xué)校肄業(yè),我父母很喜歡他好學(xué)上進(jìn)。因我姑母在世時無所出,三十歲時就代娶側(cè)室,生了五女三男。我姑母曾說,將來要為她家最小的兒子要這侄女
那時都很小。后來我姑父放了外任,在杭州我十歲生日,他家竟派人來京,送了一份厚禮屯附帶說媒,我母以我年小而推辭。后數(shù)年姑父姑母都去世,他全家回京,照常以親戚往來。我大表姐巳出嫁。他家又來說媒,我母仍以年幼而推辭,說等都長大成人,說定了就辦喜事,以免妨礙走親戚。其實(shí)我母是嫌他家人口多。不料在清帝退位后,光緒帝所遺之瑾妃,要將他侄女,’t旨婚”,因如接受,必
須進(jìn)內(nèi)謝思(那時溥儀尚未出宮),不能不叫本人知道,但本人聽說,大表示反對
,說既巳退位,怎能還用專制手段,如必相迫,當(dāng)出走遠(yuǎn)地。我繼姑母鬧的手足無措,急求人來求我母,說如肯重申前議,必須急早定妥,對那邊“指婚”,可以說早以定下親,即可推卻無事。我母體弱,此時正在病中,我父也以我的婚事為一樁心事,他又很喜愛他這外甥,就對來人說,如果能成事實(shí),彼此既是至親,都知道詳細(xì)
,也不用“過門戶帖”、“八字帖”、“相親”
等手續(xù),到很省事。來人認(rèn)為已是應(yīng)允
,說那么就叫他們予備,’放小定”了。我母說:“等我病好了再商量”。來人去后
,我母大報(bào)怨我父,說你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太簡單了。我父說:“可是要怎樣麻煩才算對?”次日大表姐又來相求,說她最小的弟弟如何如何的好,說的我母也活了心,再一次應(yīng)允,才定了吉日,由大表姐來放了“小定”,她就算是大媒。這就是我的婚姻史(滿族皇族男人對父母和長輩人姑舅岳父母是請“雙腿安”。就是左腿一跪,右腿往下一扣,趕緊跟著起來
,非??於`便,非至親是單腿安,八旗請單腿,(俗叫打千)。到了1920年,先夫在稅務(wù)學(xué)校畢業(yè),供職海關(guān)總署。是年八月結(jié)婚,經(jīng)過四年,照原來一樣走親戚,雙方當(dāng)事人竟毫無所知。因舊家庭禮教甚嚴(yán),內(nèi)外隔絕,男客來了在外書房接待
,如有女長輩,要進(jìn)內(nèi)請安畢,仍出去在外書房待茶飯。所以在定婚后、結(jié)婚前,
已算年長,雙方相見機(jī)會很少。更有意思的是先夫與先兄同學(xué),在許多同學(xué)中,
雖有知者,皆不漏一言。因曾經(jīng)囑過,如一說明,即不叫他們在一處游玩,那時人皆肯服從長輩,所以都不敢說。我的婚
姻全屬舊式,幸尚極和睦,亦是徽幸。
放大定在同治、光緒年間,還有“放大定
”一節(jié)。是在“放小定”后擇一吉日,請四位全福太太,到女家,姑娘坐在床上,由四位太太將如意一柄,放在姑娘身上,然后大家道喜。因如此就不能不叫姑娘本人知道,而且每位太太都要帶男女仆從、車馬夫等,都要賞“道喜錢”。擺筵席坐坐不吃,也要賞錢,真是浪費(fèi)。后來為了省錢,又不愿叫姑娘知道,就將此節(jié)免去,將如意改在過禮時送到女家。聽說漢族人家,不用如意,是由四位全福太太帶衣服首飾,給姑娘穿上衣服,帶上滿頭首飾〔叫插帶〕。然后要姑娘給四位太太叩頭道事。
過禮
在迎娶前二三個月,擇吉日送到女家,
第一樣就是“如意”。講究的,有家傳整身翡翠、或整身白玉制成的,普通的是紅木三鑲翠和玉制成,都是外罩五面玻璃匣,看作非常鄭重。也有長輩壽日呈遞“如意”者。
禮盒(也叫“食盒”)是一層層的長方木盒,
內(nèi)裝衣物,兩邊有木杠,用二人抬著。此類家俱,喜轎輔可租用,講究的要十抬八抬,或六抬四抬不等,內(nèi)中所裝,頭一臺就是“如意”。其次是新婦帶的“頭面”當(dāng)時所謂“花錮”,現(xiàn)已失傳。其次是衣服,被褥,棉花,都是沒做成的原料。還有玻璃匣裝的小銀錠,叫作“針線銀子”,意思是叫女家用此銀代做婚服,為是新婦穿用合適。最后是一斤一個上印大紅雙喜字的大饅頭一百個,最后一輛小廠車,裝著小豬、小羊鵝酒每樣二至八對。豬羊鵝都是活的。后來減省不用豬羊但至少雙鵝酒和大饅頭必須有。女家得此,只有送人,也用小廠車?yán)椭粮骷矣H友,可隨便多留少留,一般只留下大饅頭數(shù)個,多半糟塌,不能吃。其中還有一個小饅頭,外再包一層,蒸的也不熟。此項(xiàng)物品,皆由蒸鍋鋪承做。其它豬、羊雖也有留的,但如留此等物,將來必須大填箱,就是結(jié)婚時要多送姑娘禮物,多半是至親,如姑、舅、姨等才肯,絕不會完全送出。最后只好送到祖墳瑩地,交給看墳的鄉(xiāng)下人,說是代收養(yǎng),還要給他錢。日久是他自吃,或賣了,也就不管了
。到了宣統(tǒng)年間,過禮已無豬羊,如按舊
制,只有鵝酒和少數(shù)禮盒而已。
迎婆
雙方家長口頭定好(請星卜家選定)喜期
,多由媒人傳說,于某年月日時,寫好
“通書”,送交女家。這“通書”有一尺多長
,半尺多寬,大紅厚紙,描金龍鳳,又叫“龍鳳帖”。內(nèi)容多半頌揚(yáng)詞藻,四六排偶,
稱贊聘定之女如何賢淑、美麗,婚后定然琴瑟和好,最后才是寫明迎娶日期時辰。女家從此忙于予備嫁妝,說起來是無盡無休,但要看經(jīng)濟(jì)狀況,有的過于要面子,幾至傾家敗產(chǎn),太不值得。在這籌備嫁妝時,必將待嫁姑娘送往近親,如姑
、姨、舅家,或近族伯叔母處暫住,以免在家諸多不便,等到諸事齊備,喜期臨近
,才將姑娘接回,告知所有一切,姑娘必大哭,父母及兄嫂其他人等,必多方相勸,曉以大義,不要叫父母著急,真有飲食不進(jìn)
,愜愜欲絕者,近親友還有請吃所謂“上轎飯”的,或有送食品相慰的。嫁妝(木器
,用繩梆在二木杠上,二人抬一件)有一百二十抬、一百抬、八十抬、六十抬等,
包括木器(木器用繩梆在二木杠上,二人抬一件)講究的用紅木,也有用次一點(diǎn)的木料。男家新房多半是兩明間,一里間,
大柜、頂柜放在外間,像一座小山,占了一面墻。條案放在外間迎面,桌放在條案前。衣架連三屜桌放在里屋,上面擺
放四木匣,另四茶幾,四椅四凳,都有坐墊
,同床上慢帳、坐墊、靠枕、門簾同是一色大紅緞子。還有繡五彩花的窗簾
,是紅綢的。最早王府嫁女還有車、馬
、床帳(帳蓬),后來當(dāng)然是沒有了。再就是陳設(shè),大座鐘擺大條案上。一邊大磁膽瓶,上插繡花套的雞毛撣子,一掛麒麟送子,孔雀帶眼翎等。一邊是大磁果盤,要擺上一百個大蘋果,用紅繩網(wǎng)上,要壘高起來,與大膽瓶一樣高。那時專有作這手藝的,三樣中間要加二人磁帽筒
,“如意”放在桌上,磁茶盤、茶壺、碗、
磁蓋碗等都放在茶幾上,這些磁器都是
一色花樣。一支舊式香油燈,燈碗里放上棉線捻,女家添上蜂蜜,到男家再添香油,取其和好如“蜜里調(diào)油”之意,一送到就點(diǎn)上。一對一尺多長大雙喜字紅蠟
,由新郎入房時燃至次晨,男家派年長有資格的女仆,在外間坐守,名叫“看蠟燈花的”,其實(shí)是防新人有意外事。
送嫁妝
吉期前一日,女家請親族長輩二人,叫安妝老爺,二位高級女仆,穿禮服,坐車,隨嫁妝至男家,看在新房擺好嫁妝,到兮婆前交代一切。男家稱“謝要”,送女仆禮物,不能賞錢。在同光年間,有在夜間子
、丑、寅三時迎娶,后皆在日間午時以后。先由作大媒的男人(稱“媒老爺”
)帶領(lǐng)新郎到女家給女方父母叩頭,
叫“謝親”,又叫“謝妝”,叩完頭不坐就走。然后八位娶親老爺先來,女家院內(nèi)喜棚下,先擺好四桌干鮮果品。一桌坐二位女家,有二位男客相陪。另備下二個小碗.小碟、二雙筷子,用紅繩系好,放在桌上,由來人拿去.彼此不言.叫“偷子孫碗”,也是坐一下就走娶親太太頭帶花細(xì)身穿大紅衣外罩大紅披風(fēng)到女家也是坐一下給姑娘蓋上蓋頭,帶上紅絨“劉海戲金蟾大上頭花”就走。因這謝親與娶親的、和“官轎”同時出發(fā),“官轎”到門
,就出不去了,趕快回去,等待還有任務(wù)。
滿人不用繡花轎,一色大紅氈轎面,叫“官轎”。滿份執(zhí)事,八面大鼓、大鑼,八個大喇叭,八支大紅雙喜字,牛角燈、用高竿舉著,夜間必須點(diǎn)亮。八人抬轎,到門鼓樂停止,由院撤桿,搭至屋內(nèi)。送親太太和陪嫁仆婦,稱作“陪奉”,要全福人,忌未婚女、婿婦、孕婦和三個屬相,每年不同,這些人都不能在新人旁,男女兩家一樣。新人上了轎,仍搭至院中,穿上橋桿
,轎夫抬走。如,有親兄、或弟、在兩旁扶轎桿出門,到街上才上車。隨后送親
的八位“老爺”和“送親太太”也上車。那時多半是四輪馬車,因用的太多,自家有也不夠用,只好租用,在前是方車或橋車,當(dāng)然都比轎車走的快,都是先到等候
。男家在一早就將租定的轎車放在門外,叫亮轎。講究的要頭水獷新制成的轎,、發(fā)轎前,要用鏡子把轎內(nèi)外都照到
,然后用銅盤燒上藏香,放在轎內(nèi)薰透,扣好轎簾,到女家上轎時才能開:娶回來后到門前由新郎用去`了箭頭的箭對轎射三支箭,下面放一炭盆,燒紅了炭、轎由炭盆上經(jīng)過,都是避邪祛崇,迷信風(fēng)俗。這時大樂停止。換了笙管笛簫細(xì)樂,到拜完天地停止。轎也搭入新房,娶親太太拿一大蘋果,送到新婦口邊,叫她咬
一口,含在口里,是平安不空口意思。再拿一紅漆木瓶,內(nèi)裝金銀珠寶、五谷雜糧,紅細(xì)札口,稱“寶瓶”,叫新人抱在懷內(nèi)
,攙扶下轎。先拜天地,然后坐在床上。
新郎抓下蓋頭(也有用稱桿挑的),頭花摘下后插在窗前墻上。然后用兩杯酒各換吃一口,坐在地上吃“阿叉鳥蜜”,不知譯作何詞,應(yīng)當(dāng)是全羊蒸熟,后改用羊腿,旁有二小碗飯和炒的肉絲,
由娶送親太太用小刀割下兩片羊肉,每人喂一片,再將肉絲和飯每人喂一口,都不能下咽。然后吃“子孫悖悖”,是女家包來的餃子,男家代煮半熟,韭菜或藕作餡,取其“佳偶長久”之意,也每人喂一口
,窗外有人問:“生不生?”,屋內(nèi)有人代答:
“生里”是生兒女之意。二位新人將這些東西都吐出來,用紅紙包上,放在床邊。此時娶送親太太皆退出,由男家全福人鋪床。次晨約五點(diǎn),由外間看蠟燭花的女仆叫出新郎,到他原住處梳洗。新婦由女仆給妝扮,頭戴花錮如帽形,四周滿貼珠翠花錮,皆作鳳形,每個鳳口皆掛上串串長珠前面是各色小花組成兩支大花,伸到新婦面部之外,上面也滿綴長珠
,形成新婦頭上四回皆如珠簾,身穿下擺有很高立水(五彩色抖紋組成)、上身繡八個大團(tuán)花長褂,雖是青色地,但露出很少,兩袖長“哇杭”(滿語譯音,就是馬蹄袖)蓋上手。裝扮好了,叫來新郎對坐床上,全福人“倒寶瓶”,將寶瓶內(nèi)金銀雜糧等,倒在兩新人懷內(nèi)衣襟上,同時要說:
“左金右銀,兒女成群”,然后再收入寶瓶
,放在床上。接著“擺園飯”,將短腿園桌放在床上二新人面前,擺上一桌酒席,
由全福人給二新人各喂一口酒、一口菜,說:“天長地久!”如喂魚則說:“吉慶有余”,喂一口饅頭,說:“白頭到老!”等吉祥話。新婦起身下床,“叫下地”,由兩仆婦攙著,懷抱一捆細(xì)木條,叫“抱柴”,又叫“抱財(cái)”是燒火主中饋之意。先到佛堂,有人代上香,二新人一同叩頭,叫“磕雙禮”。次到祠堂,也有人代上香,按神主牌位行禮,再到堂上給公婆父母行禮,次與長輩兄嫂姐等行禮。
比新人
年齡小的互相見禮,叫“分大小”。然后下人參見請安道喜,要發(fā)賞錢。長輩對新婦有見面禮,多半首飾。行禮畢,新婦娘家要來四位太太叫“吃酒”多半是姑、
姨、嫂等,但必有新婦之母在內(nèi)“開箱
對于男家一家人皆有禮物必有一厘叫針命
分男用女用,有九件,七件,五件不等,多半是扇套、荷包、表套、料方、手巾,男多用眼睛套、搬指套,女用多掛鏡、香袋等,不必細(xì)敘
,皆是紅緞繡花,
也有淡紅湖的,或堆花的,滿人拿這針帶又叫活計(jì),當(dāng)作官禮,
無論是作壽,鄭重的禮節(jié),都要有一匣活計(jì)、穿宮服時男人掛在腰帶上后就一點(diǎn)用處沒有了,只送來送去,串百家門。如這開箱每人有,按身份大小
,最高位份必九件,其次七件,用五件就很少,講究的有尺頭,就是衣料,或鞋抵
。男家的至親,
也都有開箱禮
。送上禮,新婦都要請安。然后“擺筵席”,在院內(nèi)喜棚下擺四桌摧席,請女家來的四位太太上坐,男家另請四位太太在旁相陪,叫“陪籠席”。斟上酒,新郎按桌叩頭,業(yè)不真吃,就起席發(fā)賞封錢,再到
新房坐一下就走。每位必帶二用人,連坐來的車都要發(fā)賞錢?;亻T有有四天回門或天回門。是日晚
,女家來人接回門,新婦人仍如下地那天,所有的長輩和年長的平輩,都要叩頭。同來接的人回到娘家,必與父母親人談述經(jīng)過,后半夜稍休息。次早新郎自己來到
,又?jǐn)[酒席,二新人上坐,親友夾菜敬酒,說吉祥話,也不真吃,坐一下就發(fā)賞錢
,所有發(fā)賞錢的
,都是大紅紙印雙喜字大封套
。然后請新郎
另用飯,有男客相陪,這回是真吃,飯畢就走。
女家另派人送回新婦,又要送八盒,講究的是燒豬、鴨,喜家饅頭,再加果品點(diǎn)心。以后是
“單九”,(“第九天
”)、“雙九”(十二天、十五天),女家輪流來看,叫“認(rèn)親”。來前先送八盒,就是通知要有人來了,男家好予備招待。最后是“對月”,到一月,女家先送八盒,來人接住家,
由公婆分派,有六日、·八日、十日不等。走前新婦仍按人叩頭,到指定日期(總要早一日)
回來后,仍要送八盒,新婦仍技人叩頭,至此又告一小段落。在這個月內(nèi),要
“拜客”由婆母帶二新人,到近親族家,如舅、姨、姑、本族伯叔家,再一次
“叩雙禮”。遠(yuǎn)親
族就帶新婦一人去叩頭。都是自己帶拜墊
。以后如新婦每月住幾天家
,來去都要送八
盒,所謂八盒,內(nèi)中多半是四樣滿洲悖悖、薩其馬、鑲餅之類甜點(diǎn)心,四樣干鮮果品,也有送菜肴的。挑這八盒,都是另用人,用繩綱起
,一頭四盒,用扁擔(dān)挑,多遠(yuǎn)都是步下走,送到得賞錢不少。總之,滿人舊式結(jié)婚完全是奢侈浪費(fèi),有些生意人仗此發(fā)財(cái),如大飯莊,從前都叫什么“富貴堂
”、“福壽堂”等,
接受這種買賣,
他有一種伙友叫“茶坊”,有茶坊頭目帶領(lǐng)一切,都仗他們調(diào)動,得賞也多分潤。還有“喜轎輔”、出租喜轎
、食盒、抬嫁
妝的欄桿桌,穿杠等,獲利不少。所用的搬佚、抬運(yùn)人等
,也由喜轎鋪找
,也有組織,他跟頭目相約,要多少人都有,卻是臨時養(yǎng)一班無專業(yè)的人,在那時也算一樁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