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貢·席勒(1890-1918),
奧地利繪畫巨子,
維也納分離派重要代表,
師承維也納分離派繪畫大師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席勒的作品特色是表現(xiàn)力強烈,
且主題多是自畫像和肖像。
在他的肖像作品中,
人物多是痛苦、無助、不解的受害者,
神經(jīng)質的線條和對比強烈的色彩
營造出詭異而激烈的畫面,
體現(xiàn)出一戰(zhàn)前人們在意識到末日降至,
對自身的不惑與痛苦的掙扎情感。
早熟的天才畫家,為妹妹畫裸體素描
埃貢·席勒1890年生于奧地利,父親阿道夫·席勒是奧地利國家鐵路局的火車站站長,母親瑪莉·席勒則來自波希米亞的捷克克魯姆洛夫。
童年的席勒沉迷于畫小火車,經(jīng)?;ê荛L時間來畫它們,不理解的父親發(fā)現(xiàn)后,竟殘忍地撕掉了他的畫畫本子。學校的美術老師則十分欣賞席勒獨特的藝術天份,并鼓勵他朝藝術界繼續(xù)發(fā)展。
席勒是一個早熟的天才畫家,11歲時除了繪畫和體育,其他成績一塌糊涂,并且還對自己的妹妹產(chǎn)生了一種微妙的情愫。16歲時,他瞞著父母帶著12歲的妹妹乘坐火車來到遠方的一個小城,并在旅館與妹妹共度一夜。之后,他畫出了他妹妹的裸體素描,讓父母大為駭然。
童年的席勒與母親和妹妹
專業(yè)心理治療師利奧波德認為,席勒對少女裸體的迷戀部分源于他與母親的矛盾關系。“我媽媽是一個很奇怪的女人......她一絲一毫都不理解我,也不愛我?!?/span>席勒曾說。
15歲時,席勒的父親死于梅毒,舅舅奧爾成為他的監(jiān)護人。作為監(jiān)護人的舅舅并未在席勒生命里留下太多痕跡,他也是一位火車站的官員,得知外甥不想接任他的工作后,便幫助席勒申請進入維也納美術工藝學校。
師從克里姆特,成維也納分離派代表畫家
1906年,年僅16歲的席勒以最年輕學生身份被維也納美術工藝學校錄取。就讀不到一年,席勒就由學校的多位教職員推薦到維也納當代藝術學院學習油畫和素描,師從維也納分離派創(chuàng)始人、裝飾畫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受克里姆特的影響,席勒的作品開始具有明顯的裝飾風格。
席勒追隨導師克里姆特,一直活躍在藝術運動中心。面對現(xiàn)實世界的絕望,席勒用充滿反叛與強烈的生命意識的創(chuàng)作傳遞著藝術的使命。正如克里姆特組建維也納分離派時在宣言中說的:“我們不懂什么是偉大的藝術,什么是渺小的藝術;不懂什么藝術是供富人欣賞,什么藝術是為窮人所喜愛的。我們只知道藝術是為人們共同享受的一種財富?!?/span>
席勒與導師克里姆特
席勒作品的反叛與時代特征,不僅被賦予在那些裸露糾纏的軀體中,而且在其風景畫中也有所體現(xiàn)。他畫中的風景和房屋總是帶著暗色調的陰沉,即使是艷麗的花卉也只剩凋零的枯槁。
埃貢·席勒 1917年創(chuàng)作的風景畫《干洗房》
埃貢·席勒獨屋(山房)2001.11紐約佳士得 成交價:2241.6萬美元
埃貢·席勒 街車StreetCart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作為席勒藝術之路上的良師,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對席勒十分照顧。他購買或是用自己的作品交換席勒的畫作給他以鼓勵,幫席勒安排模特,為席勒引介買主,還帶席勒加入維也納工坊(一個與維也納分離派有關的藝術家團體)。
1908年,席勒在位于維也納北方約13公里,被稱做“修道院之鎮(zhèn)”的小鎮(zhèn)克洛斯特新堡舉辦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場展覽。1909年,不安于保守學院派觀念的席勒在完成第三年的學業(yè)后毅然離開學校,并創(chuàng)辦了“Neukunstgruppe(新藝術組織)”——一個反對當時相對保守的維也納學院派的藝術家團體。
同年,克里姆特在維也納舉辦“Kunstschau”展覽,并邀請席勒參展。席勒在那里看到了愛德華·蒙克、讓·圖洛普與文森特·梵高等人的作品,受益匪淺。雖然這之后席勒受蒙克、梵高等大師的影響,在色彩和構圖上有所借鑒,但畫面之下的情感基調則完全屬于他的人生和時代。梵高的向日葵濃烈厚重,反映著畫者激情澎湃的內心和對世界仍保有希望的堅決。而席勒的向日葵萎靡枯萎,擁有極端相反的悲憫心境。
另一方面,席勒從克里姆特那里間接學習到的浮世繪風格,也帶給其作品更加廣泛的隱喻性。東方絢麗的色彩元素和春宮圖里對軀體的詮釋,恰好契合了席勒對人像的表達——極致絢爛下的物哀與孤獨。
席勒傳記電影截圖
總的來看,席勒的作品既融合著當時新興的元素,又保留自己的風格和思考,追逐著藝術的自由。正如維也納分離派展廳大樓門上所刻的座右銘:“每個時代都有他的藝術,藝術有他的自由。”
癡迷少女身體,因“誘奸未成年少女”入獄
除了對外部世界的反思,深受弗洛伊德影響的席勒也執(zhí)著于對內在精神的洞悉。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人有生的本能(性本能)與死的本能。而在席勒的畫中,對性的描繪似乎是一種對“生”的詮釋,表情的空洞和肢體的猙獰則是對“死”的感嘆。
離開保守的學院派后,席勒開始接觸人體繪畫。他對少女的身體有一種近乎癡迷的執(zhí)念,這也是他對少女靈魂的向往,他覺得:在紛雜絕望的時代里,唯有少女的身體能透出最純粹的生的能量。雖然席勒畫中女子的姿態(tài)裸露而扭曲,但很難構成“情欲”的形象,裸露的身體只是他表達的載體,人物背后深沉的情感遠大于表面的裸露。
“席勒對于兼具性吸引力和母性的成熟女性感到不安,他常常雇傭紅燈區(qū)女郎作為模特,他所描繪的景物和人物都不是靜態(tài)的,無論什么狀態(tài)都像處在驚恐不安狀態(tài),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脅交織成可怕的陰影,始終籠罩著他的作品?!?/span>一位評論家曾經(jīng)如此解讀席勒。而勒接下來的生活軌跡,則是親身驗證了這些東西。
1911年,席勒與17歲的維拉尼·諾依齊相識。維拉妮與席勒在維也納同居,并擔任他某些知名畫作的模特。因不滿意維也納狹小的城市環(huán)境,席勒和維拉妮曾搬去捷克克魯姆洛夫的小城市居住,也就是席勒母親的家鄉(xiāng)。盡管席勒與當?shù)氐年P系密切,他和維拉妮還是被當?shù)氐木用褛s了出來,原因是當?shù)厝说纳罘绞脚c他們格格不入,尤其是無法容忍席勒雇用數(shù)名十幾歲的少女擔任模特。
隨后,他們搬到了維也納西邊的小鎮(zhèn)紐倫巴赫,并在那里尋找靈感和便宜的工作坊。但是很快,兩人就被當?shù)鼐用褛s出小鎮(zhèn),理由是“二人的生活方式過于放縱”和“雇傭鎮(zhèn)上的未成年少女們做模特”。
1912年,席勒被捕,罪名是“誘奸未成年少女”。警方前往工作坊逮捕席勒的同時,扣押了一百多張被認為是“色情物品”的畫作。庭審現(xiàn)場,法官親自在蠟燭上燒毀了他的一張“色情”畫。最終,席勒被監(jiān)禁20多天,期間他畫了12幅畫,描述了被關在監(jiān)獄牢房中的不適與不快。
受西班牙流感傳染,與孕妻雙雙病逝
席勒與他的妻子Edith Harms
1914年,席勒認識了居住在工作坊對街的漢斯姐妹——愛迪絲·漢斯與艾德蕾·漢斯。1915年,席勒與較活潑、善社交的愛迪絲訂婚,而一直對席勒忠實的維拉妮則被席勒拋棄。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結婚三天的席勒應征入伍。同時,他的展覽還不斷在柏林、蘇黎世、布拉格進行。在軍中,他被要求看守俄國戰(zhàn)俘,在得到允許后他把一個囚禁著的俄羅斯軍官當做模特來畫。
兩年后,席勒終于回到維也納,可以專注于藝術創(chuàng)作。這期間,他畫了大量作品,經(jīng)過戰(zhàn)爭磨煉的他,達到了個人藝術的巔峰期。
1918年,席勒受邀參加維也納分離派在維也納的第49屆展覽。席勒共有50件作品在主廳展出,他還以《最后的晚餐》為靈感設計了展覽的海報,并把自己的肖像放在中央,取代耶穌的位置,對面空缺的作為暗示的人物是恩師克里姆特。
同年,席勒在蘇黎世、布拉格和德累斯頓舉辦了展覽。
1918年秋天,西班牙流行性感冒(人類歷史上第二致命的傳染病)席卷歐洲,也傳染到維也納。懷有六個月身孕的愛迪絲因流感而過世,僅僅三天后,席勒也因流感而病逝,年僅28歲。
透過鏡子,成為自己和模特的觀眾
席勒傳記電影截圖
席勒死后,留下了100多幅自畫像,大部分是通過觀察鏡像完成的。席勒生前曾將一面巨大的全身鏡搬至家中閣樓的畫室,開始了持續(xù)一生的穿透鏡面的凝視——對面部表情、身體結構、女人、孩童,一切。
鏡子在席勒的畫作中充當了一個重要的隱形媒介,通過鏡子,席勒并非單純凝視模特本身,而是跳脫出單一關系,成為自己和模特的觀眾。例如在《在鏡子面前畫著裸體的席勒》中,席勒勾勒了模特的背影,以及鏡中的模特正面和正在繪畫的自己。畫面中省去了實體的鏡子,將現(xiàn)實空間和鏡中虛鏡貫穿。
席勒傳記電影截圖
法國精神醫(yī)生拉康曾提出過一個“鏡像理論”,即鏡像體驗傳達了一種混淆了現(xiàn)實與想象的情景意識,鏡中的“我”與現(xiàn)實的“我”存在意識折射的差異,并非絕對同一。基于此,鏡子和繪畫同樣具有映像和再現(xiàn)的功能。
通過鏡面反射后再創(chuàng)作的人像,具有一種雙重折射下的藝術哲思。線性扭曲和變化之后的肢體和表情是自我意識里再現(xiàn)的“席勒”,一個反映出歐洲20世紀初期時代烙印和個人悲情的特征的“席勒” —— 悲憤、矛盾、張狂又壓抑,自戀又自貶。
短暫的藝術生命,不朽的藝術風格
席勒生在最動蕩的年代,深陷于內在的自我欲望中,目睹著毀滅性的一戰(zhàn)全程,他的欲望和不安同樣真實。席勒用最有穿透力的純粹眼光看待欲望,他的不安也源于此——對規(guī)則與慣例的洞察和被它們不可抗拒的限制。所以他才說,“限制藝術家是一種犯罪,是在謀殺一個萌芽的生命?!?nbsp;
雖然埃貢·席勒的藝術生命十分短暫,但他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處處顯示出個性的桀驁不遜和對繪畫成規(guī)的反抗。他用自己敏銳的直覺,真實地揭露人性的本質,雖然像一個藝術“殉道者”一樣飽嘗苦難和嘲諷,但卻以這種獨特的藝術光輝照亮了歐洲藝壇,成為杰出的現(xiàn)代表現(xiàn)主義畫家。
埃貢·席勒 男人和女擁抱 2010.11紐約佳士得 成交價:736.25萬美元
畫面中,男人用強大的后背保護著女人,他的腫脹的肌肉組織將在偷窺觀察者和她脆弱的裸體之間,形成一個難以穿透和不可侵犯的甲殼。
在席勒的各種畫作中,夸張的造型、大膽放縱的線條與極富個性的色彩成為他顯著的繪畫特征。
在造型上,席勒獨具特色。例如在席勒筆下所塑造的人物,大多都是用直線型簡潔的造型,塑造成修長、夸張、收縮的和起伏感強烈的形體;或者將人物服飾進行變形處理,夸張刻畫服飾的圖案和色彩,使作品獲得強烈的對比效果。正是這種主觀有意的構成,促使席勒藝術獨特面貌的形成。
埃貢·席勒 女人像 PortraitofaWoman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這是一件即興完成的美女畫像,畫中沒有痛苦,沒有憤懣,更沒有扭曲,有的只是隨意。如果不把炭筆也算作是一種顏色的話,整幅畫只使用了一種顏色,也正是這一團紅色,讓整個畫面頓時鮮活起來。
在線條方面,席勒的天賦要高于他的老師克里姆特??死锬诽厣朴谟昧鲿车木€條表現(xiàn)女人的柔美體感。而在席勒的素描人體中,畫家更喜歡主觀地使用線條來強調形體的骨感,表現(xiàn)人體上起伏的結構,用一種極近立體解構主義的形式來捕捉形體。
在色彩運用方面,席勒也有自己鮮明的特色。他的色彩以深色和暖色為主,運用小面積的補色對比,從而產(chǎn)生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給人以不安與苦悶。而且席勒常常使用強烈的紅、黃、黑等色彩進行大面積的平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色彩內在的張力和精神。
責任編輯:子曰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