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美術出版社《花鳥畫技法問答》;編輯:國畫藝術;插圖:孫其峰作品
相關內容回顧,請點擊:
什么叫筆墨?
筆墨是中國畫區(qū)別其它畫種的富于個性化的藝術語言,屬于中國畫的形式美之一。正如油畫中的明暗與色彩,版畫中的刀法一樣,個性語言越強,其特點也就越突出。所謂筆,是指筆的起落、行停、轉折、提按、收放等法度,如起筆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行筆之中的快慢、轉折、頓挫、起落及散鋒與聚鋒,收筆時的回鋒與露鋒等等。
通常說的“見筆”就是指在造型上留下用筆的“痕跡”,這種“筆”是經(jīng)過精心提煉和高度概括,并能充分表現(xiàn)對象的“筆”。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等,都是最好的例證,做到了筆筆意足筆精。不見筆的畫就是“涂”“抹”和“描”。墨是指墨色的變化,不能死墨一塊,像木刻那樣,而是要有干濕濃淡的墨彩,這樣筆有情,墨有趣,中國畫的特點也就突出了。
執(zhí)筆的方法是什么?
中國畫的執(zhí)筆方法與書法基本相似,如書法中的“拔登法”。一般說執(zhí)筆通??磕粗概c食指把筆夾住,以中指與無名指為右下方與左上方,進一步把筆固定在手中,小指只起輔助作用。但手心一定要空,這樣使起筆來方可運用自如。但作畫的執(zhí)筆不一定像書法那么嚴格,因畫面需要更多的筆法變化,固定一種執(zhí)筆方法是不可取的。執(zhí)筆的關鍵在于能根據(jù)需要靈活自娛地加以變化。怎樣能出效果就可怎樣執(zhí)筆,不必被某種方法所束縛。
筆墨的關系如何?掌握筆墨的關鍵是什么?
筆與墨是不可分割的骨肉關系。墨色的變化是通過運筆來達到的。因此,說筆是筆墨的靈動,筆觸的變化重要于墨色的變化,只有墨色的變化而無筆,則會顯得軟弱無力。相反,有筆而墨色變化較少(當然,沒有墨的變化也不行),畫面仍不失其神韻。如潘天壽的焦墨畫,他的筆法樸實、渾厚,似有千斤之力,而墨則只要大的變化,而不求細小的差異,給人以深沉大方的感覺,表現(xiàn)出畫家心胸的寬闊。如果只有一種筆法,畫面就顯得單調無味了。所以,筆墨重要在筆。
那么掌握筆墨的關鍵是什么?一是筆里所含水分的多少,二是行筆速度的快慢,水分多行筆的速度就應適當快一些,以減少宣紙吸水的時間。相反,如果筆里的水分少,行筆快就容易出現(xiàn)飛白,就要適當放慢行筆的速度,以增加宣紙吸水的時間,這樣就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一筆墨從濕到干方有變化,不要換墨太勤。筆的功力和掌握墨色的變化,還要靠平時的訓練和刻苦的磨煉才能達到。通過水分的多少與用筆的快慢,使筆與墨巧妙配合,以形成不同的藝術效果。如辛辣、渾厚、秀麗、挺拔、粗放、圓潤、秀潔、淡雅、古拙、恬靜等等。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