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六君煎: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dú)獠蛔悖馐茱L(fēng)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證神效。
當(dāng)歸 二錢 熟地 三五錢 陳皮 一錢半 半夏 二錢
茯苓 二錢 炙甘草 一錢
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yuǎn)溫服。如大便不實(shí)而多濕者去當(dāng)歸加山藥。如痰盛氣滯胸脅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陰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細(xì)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熱者加柴胡一二錢。
六安煎:治風(fēng)寒咳嗽及非風(fēng)初感痰滯氣逆等證。
陳皮 一錢半 半夏 二三錢 茯苓 二錢 甘草 一錢
杏仁 一錢,去皮尖,切 白芥子 五七分,老年氣弱者不用
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遠(yuǎn)服。凡外感風(fēng)邪咳嗽而寒氣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細(xì)辛七八分或一錢。若冬月嚴(yán)寒邪甚者加麻黃桂枝亦可。若風(fēng)盛而邪不甚者加防風(fēng)一錢或蘇葉亦可。若頭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荊子皆可。若兼寒熱者加柴胡蘇葉。若風(fēng)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黃芩一二錢,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當(dāng)歸二三錢,老年者尤宜,若氣血不足者,當(dāng)以金水六君煎與此參用。寒風(fēng)初感痰勝而氣不順者加藿香一錢五分,兼脹滿者加厚樸一錢暫開痰氣,然后察其寒熱虛實(shí)而調(diào)補(bǔ)之。若氣虛猝倒及氣平無痰者皆不可用此。
和胃二陳煎:治胃寒生痰惡心嘔吐,胸膈滿悶噯氣。
乾姜 炒一二錢 砂仁 四五分 陳皮 半夏 茯苓 各一錢半
甘草 炙七分
水一盅半煎七分不拘時(shí)溫服。
苓術(shù)二陳煎:治痰飲水氣停蓄心下嘔吐吞酸等證。
豬苓 一錢半 白術(shù) 一二錢 澤瀉 一錢半 陳皮 一錢
半夏 二三錢 茯苓 一錢半 炙甘草 八分 乾姜 炒黃一二錢
水一盅半煎服。如肝腎兼寒者加肉桂一二錢。
和胃飲:治寒濕傷脾,霍亂吐瀉及痰飲水氣,胃脘不清,嘔惡脹滿腹痛等證。此即平胃散之變方也。凡嘔吐等證多有胃氣虛者,一聞蒼術(shù)之氣亦能動(dòng)嘔,故以乾姜代之。
陳皮 厚樸 各一錢半 炮乾姜 一二錢 炙甘草 一錢
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澤瀉之類皆可隨宜增用之。若胸腹有滯而兼時(shí)氣寒熱者加柴胡。
排氣飲:治氣逆食滯脹痛等證。
陳皮 一錢半 木香 七分或一錢 藿香 一錢半 香附 二錢
枳殼 一錢半 澤瀉 二錢 烏藥 二錢 厚樸 一錢
水一盅半煎七分熱服。如食滯者加山楂麥芽各二錢。如寒滯者加焦乾姜吳茱萸肉桂之屬。如氣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檳榔之屬。如嘔而兼痛者加半夏丁香之屬。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如兼疝氣者加荔枝核煨熟搗碎用二三錢。
大和中飲:治飲食留滯積聚等證。
陳皮 一二錢 枳實(shí) 一錢 砂仁 五分 山楂 二錢
麥芽 二錢 厚樸 一錢半 澤瀉 一錢半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遠(yuǎn)溫服。脹甚者加白芥子,胃寒無火或惡心者加炮乾姜一二錢,疼痛者加木香烏藥香附之類,多痰者加半夏。
小和中飲:治胸膈脹悶或婦人胎氣滯滿等證。
陳皮 一錢半 山楂 二錢 茯苓 一錢半 厚樸 一錢半
甘草 五分 扁豆 炒,二錢
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如嘔者加半夏一二錢。如脹滿氣不順者加砂仁七八分。如火郁于上者加焦梔子一二錢。如婦人氣逆血滯者加紫蘇梗香附之屬。如寒滯不行者加乾姜肉桂之屬。
大分清飲:方在寒陣之五。
小分清飲:治小水不利濕滯腫脹不能受補(bǔ)等證,此方主之。
茯苓 二三錢 澤瀉 二三錢 薏仁 二錢 豬苓 二三錢
枳殼 一錢 厚樸 一錢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前服。如陰虛水不能達(dá)者加生地牛膝各二錢。如黃膽者加茵陳二錢。如無內(nèi)熱而寒滯不行者加肉桂一錢。
解肝煎:治暴怒傷肝,氣逆脹滿陰滯等證,如兼肝火者宜用化肝煎。
陳皮 半夏 厚樸 茯苓 各一錢半 砂仁 七分
蘇葉 芍藥 各一錢
水一盅加生姜三五片煎服。如脅肋脹痛加白芥子一錢。如胸膈氣滯加枳殼香附藿香之屬。
二術(shù)煎:治肝強(qiáng)脾弱氣泄?jié)裥沟茸C。
白術(shù) 炒二三錢 蒼術(shù) 米泔浸炒一二錢 芍藥 炒黃二錢 木香 六七分
陳皮 炒一錢半 炙甘草 一錢 茯苓 一二錢 厚樸 姜湯炒一錢
乾姜 炒黃一二錢 澤瀉 炒一錢半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yuǎn)服。
廓清飲:治三焦雍滯胸膈脹滿,氣道不清,小水不利,通身腫脹,或肚腹單脹,氣實(shí)非水,等證。
枳殼 二錢 厚樸 一錢半 大腹皮 一二錢 白芥子 五七分或一二錢
蘿卜子 生搗一錢,如中不甚脹,能食者不必用此 茯苓 連皮用二三錢
澤瀉 二三錢 陳皮 一錢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yuǎn)溫服。如內(nèi)熱多火,小水熱數(shù)者,加梔子木通各一二錢。如身黃小水不利者加茵陳二錢。如肝滯脅痛者加青皮。如氣滯胸腹疼痛者加烏藥香附。如食滯者加山楂麥芽。
掃蟲煎:治諸蟲上攻胸腹作痛。
青皮 一錢 小茴香 炒一錢 檳榔 烏藥 各一錢半
細(xì)榧肉 三錢,敲碎 吳茱萸 一錢 烏梅 二個(gè) 甘草 八分
硃砂 雄黃 各五分,倶為極細(xì)末
將前八味用水一盅半煎八分,去渣,隨入后二味煎三四沸,攪勻徐徐服之。如惡心作嘔加炒乾姜一二錢?;蛳揉⑴H飧僭S俟一茶頃,頓服之更妙。
十香丸:治氣滯寒滯諸痛。
木香 沉香 澤瀉 烏藥 陳皮 丁香 小茴香
香附 酒炒 荔核 煨焦各等分 棗角 微火燒煙盡
為末,酒糊丸,彈子大者磨化服,桐子大者湯引下,頹疝之屬溫酒下。
芍藥枳術(shù)丸:治食積痞滿及小兒腹大脹滿時(shí)常疼痛,脾胃不和等證。此方較之枳術(shù)丸其效如神。
白術(shù) 二兩,麥炒 赤芍藥 二兩,酒炒 枳實(shí) 一兩,面炒 陳皮 一兩
荷葉湯煮黃老米粥為丸,桐子大,米飲或滾白湯任下百余丸。如臓寒加乾姜炒黃者五錢或一二兩。如脾胃氣虛加人參一二兩。
蒼術(shù)丸:治寒濕在脾,泄瀉久不能愈者。
云苓 四兩 白芍 炒黃,四兩 炙甘草 一兩 川椒 去閉口者炒出汗
真茅山蒼術(shù) 八兩,米泔浸一宿切炒,如無即以好白術(shù)代之
破故紙 酒浸二日曬乾炒香,四兩 小茴香 炒,各一兩 厚樸 三兩,姜汁炒
上為末,糯米糊為丸桐子大,每食遠(yuǎn)清湯送下七八十丸。
貝母丸:消痰熱潤(rùn)肺止咳或肺癰肺痿,乃治標(biāo)之妙劑。
貝母一兩為末,用沙糖或蜜和丸,龍眼大,或噙化或嚼服之。若欲劫止久嗽,每貝母一兩宜加百藥煎、硼砂、天竺黃各一錢佐之尤妙,如無百藥煎即醋炒文蛤一錢亦可,或粟殼亦可酌用。若治肺癰宜加白礬一錢同貝母丸服,如前最妙。
括痰丸:治一切停痰積飲吞酸嘔酸,胸脅脹悶疼痛等證。
半夏 制二兩 白芥子 二兩 乾姜 炒黃,一兩 豬苓 二兩
炙甘草 五錢 陳皮 四兩,切碎用鹽二錢入水中拌浸一宿,曬乾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一錢許,滾白湯送下。如胸脅疼痛者加臺(tái)烏藥二兩。
神香散:治胸脅胃脘逆氣難解,疼痛嘔穢脹滿,痰飲膈噎,諸藥不效者,唯此最妙。
丁香 白豆蔻 或砂仁亦可
二味等分為末,清湯調(diào)下五七分,甚者一錢,日數(shù)服不拘。若寒氣作痛者,姜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