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大魚眼草、無喙齒冠草、山羊梅、圓舌粘冠草
來源 為菊科粘冠草屬植物圓舌粘冠草Myriactis nepalensis Less.,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通常粗壯,高達(dá)1米。根莖短,橫走。莖直立,基部徑達(dá)1厘米。自中部或基部分枝,分枝粗壯,斜升。全部莖枝無毛,光滑,或緊接頭狀花序處被稀疏短毛或糠秕狀毛。中部莖葉長(zhǎng)橢圓形或卵狀長(zhǎng)橢圓形,長(zhǎng)4-10厘米,寬2.5-4.5厘米,邊緣有大鋸齒或圓鋸齒,下部沿葉柄下延成具翅的葉柄,柄基擴(kuò)大貼莖;基生葉及莖下部的葉片較大,間或淺裂或深裂,側(cè)裂片1-2對(duì),極少有3對(duì),葉柄長(zhǎng)達(dá)10厘米;上部莖葉漸小,長(zhǎng)橢圓形或長(zhǎng)披針形,漸無柄,基部擴(kuò)大貼莖或耳狀擴(kuò)大抱莖,接花序下部的葉邊緣有小齒或無齒;全部葉上面無毛,下面沿脈有極稀疏的短柔毛。頭狀花序球形或半球形,徑1-1.5厘米,單生莖頂或枝端,多數(shù)頭狀花序排列成疏松的傘房狀或傘房狀圓錐花序。總苞片2-3層,幾等長(zhǎng),外面被微柔毛。邊緣舌狀雌花多層;舌片圓形,長(zhǎng)寬相當(dāng),頂端圓形或微凹;兩性花管狀,檐部寬鐘狀,頂端4齒裂,管部有微柔毛。瘦果壓扁,邊緣脈狀加厚,頂端有粘質(zhì)分泌物。無冠毛?;ü?/span>4-11月。
生境與分布 分布于西藏、四川、貴州、云南及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等省區(qū)。生于海拔1250-3400米的山谷林緣、林下、灌叢中,或近水潮濕地或荒地上。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微辛、涼。消炎,止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