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化是建立在氣的運動基礎上的,如果氣不運動,那么它也就不會有化。氣的運動是怎樣的呢?《素問·六微旨大論》中指出:“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沃^氣交?……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主之,萬物由之”。
在天樞之上的,要遵循天的規(guī)則,在天樞之下的要遵循地的規(guī)則。在天地之間,氣交之分的屬于人的規(guī)律。不只是人,萬物都要遵循這個規(guī)律。天樞是什么?樞就是管門開合的軸。天樞呢?是管天氣地氣開合的關鍵部位。下面又說:“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天氣地氣相互作用的動力,就是氣的升降。為什么這樣說呢?“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上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他觀察到大自然氣的升降過程。
地氣上升,升到了一定時候,就要下降,雖然下降了,但還是天氣;天氣下降到一定時候,它又要上升,雖然上升,但還是地氣。所以天氣下降,天之氣就在大地上流行;地氣上升,就升騰到天空而成為天氣。氣的升降,也就是天地相互推動的原因和結果。在《陰陽應象大論》里講的更加清楚:“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這也是氣之升降的結果。
氣的運動不只是量的變化或位置的變化,氣運動的結果還要有生、有化。什么是生化呢?“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事物的發(fā)生或說生出了新事物就叫做化。
一個鈉離子,一個氯離子,一化合生成Nacl。這就叫做化。一個Nacl分子加一個Nacl分子,還是Nacl分子,這不叫化。因為沒新的東西生出來,不能叫做化。事物由小變大,由少變多的變化,叫做變;變到了極點,要再變就變成了化的時候還叫做變。只是量的變,不是質的變。如果生成了新的物質了,就叫做化了。
決定變化而成的新生事物的因素是什么呢?“岐伯曰:夫物之生從于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事物的生就叫化,所以這個生的結果,就取決于化的程度。物之極就叫變,所以這個變的結果怎么樣,也取決于極的狀態(tài)(火候)。如果變的不到火候,就會影響生,生不好,也會影響到變。事物的結果取決于生和化兩個方面。關于“生與化”我們可以舉個不太恰當?shù)睦印?/p>
關于“生與化”我們可以舉個不太恰當?shù)睦印?/p>
比如一個受精卵要成長為胎兒,從受精卵到胎兒出生前這個節(jié)段就是變,它變到了極點了,成熟了,就要出生。一出生有了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就叫化。如果在變的時候不到火候,七個月,八個月,就要生,要化。這個結果肯定會受到影響,新生個體就會瘦弱,生命力就會低一些。甚至有夭折的危險。如果變的成熟了,到極點了再生。這個新生個體就會強壯一些。
氣的運動過程是有時間參與的。就黃帝問的那樣:“有期乎?”岐伯說:“不生不化,靜之期也”。他說不生不化的時候是穩(wěn)定的時期,“黃帝曰:不生化乎?”黃帝又問在穩(wěn)定的時期就沒有生化的存在了嗎?不是這樣的,即是在穩(wěn)定的時候,事物還是在生化著的。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無以生長收化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近遠,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這是岐伯關于氣的升降出入的一段精辟論述。他說,如果出入廢,氣沒有出和入的運動了,這樣神機(神機-------根于內者)就化滅了。也就是人內在的根本生命活動消失了。如果升降息,氣不降不升了,氣立(氣立-----根于外者)就孤危了,也就是人的外在的根本生命活動,必須依賴的外在物質作用于人體的過程沒有依靠了,就危險了。
所以說氣的升降出入,在形的世界里,都是存在的?!捌髡?,生化之宇”,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器是有形的世界。宇: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宇是有形的,所有在生化中占有空間的都是器的層次,都是器。“器散而分之,生化息矣”。這個器,這個物質如果散了,沒有了,生化也就不存在了,就沒有生化了。所以只要是有形的物質都是要有氣的升降出入的。只不過是生化的事物有大有小,時間有快有慢而矣。如果遵守這個規(guī)律,則平安無事,如果違背了這個規(guī)律,災害就要發(fā)生了。
氣運動變化的一個總的原則就是升、降、出、入。在升降出入的基礎上還有開合聚散?!吧笔菤鈴南孪蛏?,從內向外的運動;“降”是氣從上向下,從外向內的運動?!伴_”是指物質的界面向外展;“合”是物質的界面向內圍合;“聚”指氣的聚集,它開始是各組無間疏密程度的聚集,到達一定的程度后,就可以發(fā)生相態(tài)的變化;“聚則成形”的“無形生有形”的變化過程即氣的聚集的變化;“散”指氣的密度的疏散。它可以是物質各組元間的一般稀疏化,也可以是相態(tài)變化的疏散。實體物的“散則成風”的“有形化無形”的變化過程就是氣的相態(tài)變化的疏散。
“出”指一事物的氣外溢外出,它多在開,散的基礎上起作用。“入”是指自身或外在的氣內斂而入,它多在合,聚的基礎上起作用。“化”是通過開合,聚散出入而引起的氣的變化,它是物質性質的改變過程。其實質是物質內部時空結構重新組合整化的過程,化這一運動涉及的范圍較廣,往往引起事物氣的屬性的根本變化,有時也稱為這一過程為混化。在此運動過程中出入是基礎,化是根本。一(開散)出,一(合聚)入,一升一降才能使陰陽的互根互用,相互制約的特性展現(xiàn)出來,才能使陰陽保持在一個平衡范圍,才能使事物按照其自身的規(guī)律新陳代謝或發(fā)展壯大。
化則在開合,聚散,升降出入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定的化的參與。在這個生化的過程中,還會有時間的參與。舉個簡單的例子來比附說明一下氣的這一變化過程。如夏天有一塊—15℃冰塊,把它放在自然環(huán)境中,由于外面的溫度較高,冰塊本身的涼氣要向它周圍擴散,周圍熱的氣要向冰塊內部滲透,這么一出一入,由于冰塊本身的性質,冰塊受熱到0℃(0℃以上)就要化成水。當冰塊全部都達到0℃以上時,冰塊也就全部化成了水,什么時候水的溫度和周圍的溫度一致的時候,水的溫度才會不再變化。從—15℃——0℃這一過程雖然有升降出入的氣的變化,但冰塊本身的形狀,卻沒有發(fā)生變化,這一節(jié)段稱作變。從0℃開始冰要變水時,這一過程就叫做化。冰塊化成水也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而是隨著溫度對其發(fā)揮作用后慢慢的變化的。氣的運動過程是升降出入開合聚散,生成了新的事物,則屬于氣化的范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