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上海,不敢去京城,有時候開會,不得不去,我也不敢去圓明園遺址,于心不忍??!可以這樣說,圓明園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痛。
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的皇家美麗園林,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風景百余處,建筑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1860年10月,圓明園遭到英法聯(lián)軍的洗劫和焚毀,它仿佛是一個象征,是近代中國人的屈辱象征。
幾代的中國人都希望看到圓明園被毀前的樣子。不久之前,在英國蘇富比拍賣會上,英國攝影家費利斯比特拍攝于1860年的幾張,英法聯(lián)軍攻破前北京的照片,引起藏家的廣泛關注,疑似圓明園被燒毀前的照片首次被發(fā)現(xiàn),引起巨大轟動。(照片源自網(wǎng)絡)
我也不管它轟動不轟動,這是中華民族一道巨大的傷口。我們的任務是記錄,立此存照。曾經(jīng)的“萬園之園”,并飾以各種文化瑰寶。如今只是一片廢墟——燒焦的磚石堆、植物叢生的湖泊、還有散落著些許石頭的草坪。這里已經(jīng)成為政府資助的“愛國主義教育”項目之一。2012年我去倫敦,參觀過許多英人的博物館,雖然沒有看到圓明園文物的實物,但對于英人大大小小博物館展示的各種文物,老實說,我當時的心態(tài)是很復雜的,我羨慕人類創(chuàng)造的各種藝術珍品,然而作為一個中國人,內(nèi)心的悲憤與感慨也是百感交集。
19世紀中葉,大清帝國一年創(chuàng)造的財富是世界的三分之一,可是在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的鐵蹄踏進北京,強盜闖進圓明園,放火焚燒,大肆搶劫。英法兩國為迫使中國統(tǒng)治者進一步擴大對西方的開放程度,加強西方對中國的影響,在鴉片戰(zhàn)爭結束之際再次派出軍隊。英國方面第八世埃爾金伯爵任指揮官,他出身于英帝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家族之一。據(jù)說就是這個埃爾金伯爵的后代,如今還訴說了不少“理由”,遭到中國人的斷然拒絕。強盜有幫手,騙子有屏風,難道搶劫和打掠還需要理由嗎?誠如搶救與保護圓明園文物的中國學者王道成所說,“他們這樣說是為了給他們的行為找依據(jù),為了保持他們所謂的道德制高點?!?/span>
歷史學家胡繩曾經(jīng)說過:“在近代中國前面擺著兩個問題:即一、如何擺脫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和壓迫,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二、如何使中國近代化。這兩個問題是密切相關的?!比绾蜗嚓P?他解釋:“因為落后,所以挨打;因為不斷挨打,所以更落后。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焙K的話是對中國近代歷史的經(jīng)驗總結,很有道理。
應當承認,中國比以往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她還不是一個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挨打”的危險還是存在。為了改變落后的面貌,中國還要走過漫長而曲折的道路。提高綜合國力,使中國真正強大起來,是中國人民當前的奮斗目標。在我們堅持不畏強暴并保持民族尊嚴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還應該清醒地意識到,落后仍然是我們民族的最大憂患。
下圖據(jù)說是英國首次曝光圓明園燒毀前照片且引發(fā)轟動,特貼在這里,立此存照。
封面題圖是英國攝影家費利斯比特,在1860年北京被攻陷前拍攝。據(jù)專家推斷應為圓明園舊景。照片在英國蘇富比拍賣行,以20萬英鎊上拍。也立此存照。
2016年5月7日于滬上五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