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就是以梳頭來健腦養(yǎng)生,這在我國古代就很流行。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常賞月梳發(fā),有詩為證:“羽蟲見月爭翩翻,我亦散發(fā)虛明軒。千梳冷快肌骨醒,風露氣人霜蓬根。”南宋大詩人陸游,每日晨起堅持梳頭,在白發(fā)上梳了再梳,終于梳出了“胎發(fā)茸茸”(黑發(fā)),便吟道:“覺來忽見天窗白,短發(fā)蕭蕭起自梳。”明朝養(yǎng)生學家冷謙(活了150歲),以注重養(yǎng)生而聞名,所著《修齡要旨》一書,提出“十六宜”,第一宜便是“發(fā)宜常梳”。明代《焦氏類林》中寫道:“冬至子夜時,梳頭千二百次,以贊陽氣,五臟流通,為‘神仙梳頭法’。”清朝慈禧太后,更是每日細梳慢理,則年過七旬仍青絲滿頭。 綜上所述,從古人的養(yǎng)生實例中不難看出,梳頭確實可以健腦養(yǎng)生。這是因為,大腦是人體高級神經系統(tǒng)中樞?!鹅`樞.海論》中講:“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于其蓋,下在風府”?!端貑柮}要精微論》中也指出,“頭者,精明之府”,是氣血匯集之處,“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頭面”,同時。腦為奇恒之府,與心、肝、腎、經絡系統(tǒng)關系緊密,有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功效。我們在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感覺,每當疲勞煩悶時,洗頭或梳頭后,就會感到頭腦清醒、全身輕松、精神振奮。原因就在于洗頭或梳頭過程中,頭部的許多穴區(qū)受到梳具或手指的刺激,從而經絡暢達,陰陽調和。使血脈暢通,增強腦細胞的營養(yǎng)供給,延緩大腦衰老。
頂上瑜伽功(也稱梳頭療法)是以經絡全息學說和大腦功能定位學說為理論基礎,使用梳具刺激頭部穴區(qū)和臟腑相對應予頭部體表的全息區(qū),將操作所產生的生物信息,通過經絡和全息的感傳關系,使頭部毛孔開泄,邪氣外排,同時疏通經絡,宣通氣穴,振奮陽氣,補氧祛瘀,調理臟腑,提高肌體抗病能力,加強器官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此法簡單易學,老少適合,男女皆宜。
頂上瑜伽功修煉方法:
選優(yōu)質牛角梳,(因八條陽經全部匯聚于頭部,反觀足底匯聚六條陰經,所以,頭為諸陽之匯,腳為諸陰之匯,據(jù)此,素有頭涼腳熱之說,而牛角恰恰屬陰主涼,故選牛角梳。)梳齒寬度約兩毫米;厚約五毫米;整個梳具的身長一分米左右為宜。這樣既方便手勁的把握,也適合穴位的分布及周邊區(qū)域的配合。(若實在沒有合適的梳子,可以到博士園各個專營店購買特制梳具。持有博士園會員卡的用戶享有優(yōu)惠待遇。)梳理時,可單手握梳,也可雙手左右開工,同時進行。且用力要均勻,配合心平氣和,呼吸舒緩。如用力過猛,會刺傷頭皮,而心不凈神思惘,呼吸無律則方寸始亂。自然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梳理的順序應先從前額的發(fā)際向后梳,然后再朝相反方向。接著,從左、右兩耳的上部分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進行梳理。每次梳頭不少于200次,多多益善,只要時間允許何時都可以進行。
注意事項——梳子的清理:
梳頭用的梳子清潔與否非常重要,有許多頭皮病都是由梳子做媒介傳染的。因為,污垢留在梳子上時間一久,會發(fā)生化學變化,所以,梳子要勤洗。洗梳子的方法是先在肥皂水里浸上一分鐘,然后用舊牙刷擦洗,洗過再用清水沖凈,然后插在桶子或杯子里。如果發(fā)現(xiàn)梳齒彎曲不直,應當另換一把。這里有必要提醒大家,謹防街面上出售的以牛角或牛骨的粉末壓制而成的假冒偽劣產品,這些偽劣產品用后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