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youku.com/v_show/id_XNDg1NDQ2MDEy.html
蹲丹田功是心意拳之根本和一切功法、手法、身法、步法的基礎(chǔ),也是該拳所獨特的訓(xùn)煉方法及標(biāo)志性的特征。首先蹲的講究很多,先自然并步站立,全身從頭到腳放松寧心靜氣為要。然后曲膝下蹲,膝下蹲時膝尖不能過腳尖,再講胯要包胯,或叫微裹胯,然后尾閭微向前兜起,后腰命門處凸出,腰胯呈突出的園形,丹田就含在中間了,再下一步是包肩也叫肩下墜塌,翻肘手自然下翻垂在大腿上,胸要內(nèi)含微向后吸后背自然突出呈圓形狀,最后頭部自然放松,下巴微向前伸一點使頸椎骨節(jié)節(jié)放松就行。姿勢擺對后再調(diào)正呼吸。這個樁體現(xiàn)了雞腿、龍身、熊腰、鷹膀、猴背、虎豹頭這六勢之含義都在這一勢的身法中也。
蹲丹田樁按要求擺正后就要調(diào)正呼吸為要了,為鼻吸鼻呼純?nèi)巫匀?,為順式呼吸。心定神寧,神寧覺相,覺相覺明,息息入丹,觀竅聽息為要。好似老母雞抱蛋一樣,輕松寧靜為要。如覺困,憋,脹,不穩(wěn)心亂時可緩緩起立站直呼氣為要,如稍修正后再如前下蹲規(guī)矩要求如前。這和其他樁功要求一樣,要先熬肢體關(guān),再熬心理關(guān),要用笨辦法辦事,傻又傻的心態(tài)去站樁才行。
拳譜曰:將靈心守定寶座,念茲在茲,用去不分,以凝其神。再由此境入兩儀境,兩儀者即陰陽也。呼為陽吸為陰,宜將長呼吸短呼吸都氣貫丹田,貫氣之法由鼻吸氣入腹用意送之丹田,呼時亦是將氣送出鼻外。其最注意者呼吸之時,用氣而不用力,久之,由勉強成自然矣。其氣之出入不緩不急,勿忘而綿綿若存,用之不盡,達運氣之上乘矣。一束一吸陰面氣下落,一展一呼陽氣上升。
這是對練通人講的,或者小孩練而啥也不需講的人行,對于半路改學(xué)蹲丹田的人那必須從基礎(chǔ)底子上來。上面那些沒必要講了。對于十八以下人練戴家樁,本身年青人骨軟筋柔按規(guī)矩幾月就能做到位了,可練過到的拳而且歲數(shù)起過二十幾歲的習(xí)武人或再大些年令的人學(xué),骨硬筋僵難一下適應(yīng)做到位,所以教蹲樁時就要有區(qū)別的教,循序漸進的改慢慢合規(guī)矩才能入門,不能教人一慨而論,分類對待才行。
蹲丹田不要強求意守.只要按要領(lǐng)蹲著即可,要蹲夠時間.蹲著蹲著東西就進去了.最重要的是松開.松開了渾身才能通了.內(nèi)里的東西才能出來.要常蹲,有時間就蹲.越養(yǎng)越足.真正下三四年功夫,可以負責(zé)任的講,接手之間人出去沒有問題.確實是法簡效宏.但你要能耐著性子蹲.
大家只講了蹲丹田,搬丹田.其實常練的還有坐丹田,睡丹田.坐丹田要把腿放開才行.練時五心向天.是道家靜坐功法.睡丹田躺著的時候練.這樣可以時時養(yǎng)著丹田.
所謂丹田養(yǎng)就常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
首先蹲:要先站自然勢,然后全身心從上到腳下想放松,心歸靜念。心意內(nèi)視收回協(xié)調(diào)身體各部放松,抻開等內(nèi)心準備工作,心亂時多協(xié)調(diào)幾次。然后慢慢曲膝下蹲,同時雙手從小腹處外翻向下插伸開貼放在膝上面處,按要求肘要和肘相靠住為準。屈膝下蹲時要收臀凸命門處,裹胯時尾閭微向前上托起一些就行,同時胸間內(nèi)含向后貼,后脊背自然鼓園,再同時脊椎骨放松的同時下巴稍向前放伸出些就行。眼平視前方某一點處,這樣蹲著時注意鼻尖、膝尖、腳尖相對齊為好。[注:膝蓋千萬不要超過腳尖為準]因為膝尖起過腳尖,受力雙腿就有前傾之弊,時間長了有毛病。下蹲時心中想到要三心相疊,就是頂心、中心[腰胯十字中心、也為丹田虛無中心處]腳心三心相對應(yīng)為好。蹲好外形肢體整飾后再講內(nèi)中丹田處放松,寬胸實腹為要,心亂可念拳訣:心定神寧、神寧心安、心安清靜、清靜無物、無物氣行、氣行絕象、絕象則覺明、覺明乃神氣相通,萬象歸根,合成一氣。息息在茲、念念在茲。
蹲丹田注意幾點:蹲丹時必須強調(diào)三尖相對,膝蓋不能超過腳尖。一超出容易把勁撅到膝蓋上,膝蓋內(nèi)放不松后勁下不到腳廠。而且不是一開始蹲就認為越低越好,而要從自然本能站蹲姿勢中找見內(nèi)勁意后使身體四肢軟、松、柔后自然下蹲扎下根的感覺才對,找對勁了功夫有了,姿勢也就能蹲下去了,可不能違背三尖相對的規(guī)則。最重要是尾閭一定要做到內(nèi)收而微向前托之勁,可勁不可太大了,要自然為好的。蹲時肩膀外翻時要有下垂勁,再確實要放松前題下做到,膀一翻垂肘自然相并手自然下插放膝上了,呼吸要自然順暢為要,不要努力、不要有斷氣之意,息息歸丹也。心境意識與呼吸為一體的初步功夫要做好
最后注意兩胯一定內(nèi)裹,兩大腿根相并緊,胯內(nèi)裹合勁道能下放到腳底,臀部和后大腿的筋肉放松后勁力自然會垂下到腳心了,胯真開后勁就下去后,肛門旁的兩塊肌肉一松,能活動了也就為開了尾閭這個關(guān)有苗頭了,外形似裹而內(nèi)是開松矣,緊記以上的感受都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一步一步做到后才有真感受的,才能進入內(nèi)勁范疇的。拳經(jīng)講:提起臀部、氣貫四梢。兩腿繚繞、臀部肉交,低則勢散,故宜稍高。
總之蹲丹田關(guān)鍵一條是,上述各種規(guī)矩要領(lǐng)做到后,再把這些規(guī)矩的潛意識再全忘掉,精神意識平靜下來,找見你自己的無中生有的感覺后[功境感覺每個人不同,但一般出不了心意拳綱中的口決講解的境界中]身體就好像大氣團包圍住自己一樣,融匯在假想的渾元一體中了。這是一種武練法。還有一種文練法,能輔助蹲丹田功的,就是平時把心意拳中關(guān)于練樁的囗決、要領(lǐng)等都背熟或背108遍后忘了,這些方法都能在腦潛意識中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
以下原作者夾尾真人博客
蹲猴是一個太好太好的基本功,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沒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視。我覺得所有練內(nèi)家拳的,都應(yīng)該嘗試一下蹲猴。河北形意拳,始于李洛能,郭云深、車永宏、劉奇蘭等都是李洛能的徒弟。而李洛能的功夫就是從山西戴家學(xué)來的。蹲猴是戴氏心意拳的基本功。僅此一點,就不應(yīng)忽視蹲猴。
我個人的體會,蹲猴對后腰的好處巨大,我沒受過蹲猴的真?zhèn)鳎褪亲约合咕?,但仍然覺得好處巨大。昨天我在網(wǎng)上向戴氏心意拳的傳人請教,他告訴我蹲猴的爆發(fā)力是不能自己練的,爆發(fā)力是練把拙力甩出身體之外。我過去只聽過如何輕柔、如何放松的去掉拙力,第一次聽說爆發(fā)力也是去掉拙力的方法。于是乎,想到少林拳,古代少林拳高手輩出,絕不是傻練出來的,看來爆發(fā)力真的是去拙力的方法。
我把自己練蹲猴的視頻傳給了他,他只看了幾秒,立刻告訴我展身不對,我是用拙力在展身。我今天按照他說的試了試,確實,不用拙力了,反而有股子爆發(fā)力在醞釀。我就是不敢練爆發(fā)力。只敢練慢的。現(xiàn)在每天早上練一個小時的蹲猴,到后來順了之后,感覺自己像一只海豚一樣,四肢都歸在身體里了。
這么一個好功法,卻乏人問津,太可惜了。
拳術(shù)在于練,在于悟。
體悟的東西往往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特別是關(guān)于呼吸,意識,感覺等東西,在不同階段都會所不同。
本來沒打算寫的,想想還是記下來吧,對錯姑且不論。
關(guān)于蹲猴提煉一點前面一篇的要點,再補充一點東西,。
最近一直在試驗---于生活中留意調(diào)和“心意呼吸身形”,有意識地將蹲猴的心意呼吸融于坐臥中。
坐臥之中的蹲猴要領(lǐng)都是用的意動,幾乎外不露形。
以丹田為水泵,為動力源頭,為運動起始點,進行呼吸。
吸氣,微仰面,上翻丹田。----仰面抬頭,抽天氣下降;上翻丹田,吸地氣上升。天地之氣歸于丹田。
呼氣,頭領(lǐng),下沉丹田。----頭領(lǐng),氣沖九天;下沉丹田,氣下九幽。身體融于天地間。
關(guān)于練法,是養(yǎng),是放。
在于呼氣意念----養(yǎng),是輕柔的頭領(lǐng),氣下沉;放,是頭頂,腳釘。
蹲猴的呼吸意念比較有意思。
單純一個吸氣動作,配合的意氣行走分有三段,有輕,有重,有虛,有實;呼氣也一樣。
從鼻到大椎經(jīng)脊柱到丹田為第一段,從丹田到腳為第二段,從丹田經(jīng)胸前到鼻為第三段。
微仰面吸氣,氣由鼻下貫脊柱入丹田,上翻丹田(丹田找鼻尖)接通第三段,氣到鼻,合著外進之氣再走第一段,第一段的吸入氣息得以加強。第三段路線仿佛就是一條正反饋回路,將吸氣無限放大。它自己的氣息確是輕靈的。由此,吸氣,第一段氣最重,第二段從腳下吸入丹田,次之;第三段最輕靈。
頭領(lǐng)呼氣,氣由丹田,一支經(jīng)第一段氣往上走,一支經(jīng)第二段氣往下沉;由頭領(lǐng)空胸沉丹田,第三段路線忽然聚集一支下沉腳底,與第三段氣行產(chǎn)生共振。
由此,呼氣,第二段氣最重,第一段次之;第三段始終最輕靈。
注意第三段路線,我感覺鼻尖和丹田的關(guān)系很重要,仿佛鼻尖跟丹田之間連接著一條線,這條線可伸可縮。
最近忽然感覺,多練練吸氣很清爽。
關(guān)于“自我”,“本我”和“超我”。
我始終認為,練拳練的就是“超我”,通過“超我”去調(diào)動心意呼吸,去調(diào)動氣力身形。強大“超我”,去叫醒“本我”,改造“自我”;“本我”是先天,“自我”是后天。通過“超我”融合先天后天。
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看清“自我”;看清“本我”;看清自己的身形;看清自己的呼吸;看清自己的心意;看清他人的心意;看清周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湖一海,一鳥一獸;看清周圍的一人一事;看清萬物的脈動;看清日月星辰的流轉(zhuǎn);看清因果的輪回.......什么在看?-----“超我”
這讓我想到了傳說中的丹道,修道結(jié)丹,出陽神而神游太虛。描述的陽神與“超我”確實有幾分相似之處,人說以武入道,難道就是這個道?
玄學(xué),玄學(xué)太玄虛,離我們太遠。
最后說明一點,我覺得應(yīng)該定義清楚一些東西,我所說的行氣或氣沿路線走等,是指身形動作只要做到位了,在不同區(qū)域自然產(chǎn)生的一股類似氣流(或水流)的東西,意念只要看著它,感受它就可以了,盡量少用意念去導(dǎo)引它。否則,就變得像氣功導(dǎo)引,像純粹的靜功導(dǎo)引了。
我所走的路子是,以身形呼吸為驅(qū)動,心意看著,感知它的存在,感知它的運動就可以了,最終以達到舒暢自然為主。 至少前期是這樣,后面的路,我還不知道,走一步是一步咯
百度了一下關(guān)于本我、自我與超我。我不太贊同這個翻譯后的說法,中國翻譯過來的東西往往跟原來的東西差異很大,可能是由于語言跟思想觀念的原因吧。
“在心理動力學(xué)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xué)家弗洛伊德之結(jié)構(gòu)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關(guān)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guān)系?!氨疚摇保ㄍ耆珴撘庾R)代表欲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zé)處理現(xiàn)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nèi)在的道德判斷?!?div style="height:15px;">
內(nèi)家拳,之所以為內(nèi),指運動方式由內(nèi)動帶動外動。
內(nèi)為軀干,外為四肢,軀干帶動四肢運動。
內(nèi)為心,外為身,心意調(diào)動身形。用心意通過呼吸綿綿若存地去調(diào)整身形;調(diào)到身體像個流轉(zhuǎn)著氣的氣球般,懸浮著。就可以感覺到身心像合在了一起。
拳術(shù)修行,煉的就是身心合一。身和心的連接處在呼吸,從呼吸入手,呼吸合上身形動作,進而達到身心合一。
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應(yīng)該感覺得到心意呼吸身形,三者同在;久而久之,該淡的自然淡掉,留下一絲愉悅,留下一片開闊。這就是行止坐臥皆不離拳,練的就是心意功夫。
心意拳可以說是最早成型的內(nèi)家拳,后來的內(nèi)家拳多多少少總參考了些心意的東西。
所以,對于學(xué)內(nèi)家拳的人來說,多了解一下心意拳的東西,可能會有不小的收獲。
特別是戴氏心意的蹲猴,外形上看,就一起一落,一束一展。這其實就是不出步的“熊鷹合演”--心意拳的核心
;戴家人稱其為萬式之母。
真是這樣嗎?
先看兩張圖
一個是太極拳的九曲珠,是魏樹人老先生在[楊氏太極拳術(shù)述真]一書中最后一篇“內(nèi)功勁法”,最后一頁所論述的。太極拳強調(diào)“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
一個是八盤掌(八卦掌)的九宮歸一訣,任志誠的[陰陽八盤掌]開篇就是這幅圖。強調(diào)八盤掌要練到九宮歸一。
兩圖一對比就知道,太極拳的九曲珠就是八卦掌的九宮歸一訣,即使略有不同,也只是不同流派的不同人的表達方式不同,理解方式不同。
再回過頭看看蹲猴,你就明白了,戴家拳先人夠直接,上來就練這個!先簡化了,練腿和身體的七星,七星練好了,腿腳再動起來,再加上手的兩星,九星齊備!戴家拳見效快,可見一斑。
再多說一句,其實剛開始的時候,腿和身體的七星,可以先不管第四顆和第六顆,簡化為五星,等五星有東西了再加上。由五星,到七星,再到九星,逐層深入。
以上為形,為身。蹲猴束身時的脊柱,跟豹子奔跑時的脊柱很像,都是要求弓脊柱。
關(guān)于蹲猴的呼吸,三皇玉訣里有這么一段話:
黃帝曰:人發(fā)殺機,天地反覆,何也?廣成子曰:人發(fā)殺機者,去六欲七情,靜則靜於情意,動則動於神機。內(nèi)用神炁,上下相合,守於神者,陽炁也。頭圓象天,足方象地,天地反覆乃陰陽升降,人之反覆,呼吸徹於蒂耳。一吸天炁下降,一呼地炁上升,吸者天炁,呼者地炁,我之真炁相接也。人能下運地炁至天上,故曰人發(fā)殺機,天地反覆也。
這段話講的就是蹲猴,。蹲猴也叫天地陰陽翻。
練蹲猴的時候,吸氣下蹲,全身塌縮,天氣下降,地氣上升,自己的真炁接天地之氣,合而流轉(zhuǎn);展身呼氣,地氣降,天氣升,自身融于天地中,有開天辟地之勢,殺機現(xiàn)!
這說的還是有點玄乎,有點像拳意,感覺落不到實處;
關(guān)于呼吸,還是再細化一下:“人能下運地炁至天上”,如何運? 吸氣!抬頭吸氣。
蹲猴有個要點:面微仰,講的就是這個。要微仰,其實神意到了就可以了。
這也是“熊經(jīng)鳥伸”里的“鳥伸”:
“鳥伸”就是“抬頭”“吸氣”。
鳥平時都是縮著脖子的。海鷗抬頭,是從喉頭,拉任脈,把氣血抽上去,也就是吸氣。鴿子走路,是用頭把腳抬起來的。抬頭,就是吸氣,可以讓人精神一振。
吸氣猛烈,常人也有體會,不過是在“極端”時刻。 俗話說, “倒吸一口涼氣”?!暗埂弊中稳莸梅浅YN切,吸氣是從腳面開始的。吸氣,真息,感覺是涼的,整個任脈,從腳面,小腿,大腿正面,喉頭,鼻孔,眼睛,都是涼的。
鳥伸,就是大周天。關(guān)鍵在喉頭?!昂眍^永不拋,問盡天下英雄”。降喉,也就是把任脈,督脈連通了。鳥平時,脖子都是彎曲的,縮的。這就是降喉。降喉,相當(dāng)于把任脈繃緊,然后,一抬頭,腳底之濁氣,全部被拉上來,周身一片清涼,然后督脈之氣,自然下降,一片溫暖。
至此,呼吸就清楚了,蹲猴的呼吸要領(lǐng)在頭領(lǐng)。
抬頭吸氣。仿佛前面蓋著一張網(wǎng),以臉為起點,往上提(這似乎就是氣聚口鼻),地之氣就沿任脈被抽上來了;天之氣沿督脈往下降。同時小腹往上翻,合著腳下抽上來的氣往上走;到鼻,隨著鼻吸氣,從腦后下往下走脊柱下行,(這時感覺仿佛是脖子后面在吸,脖子和后腦交界點在吸),進而自行周流不息。
吸至不能再吸時,再一停頓---“定”,也是常說的五蘊皆空,閉五行;這時會感覺到仿佛很多很細很細的泡泡,從身體里連成線連成片地往上冒,(像倒啤酒時,酒里歡竄著的泡泡),從鼻孔出去;呼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接著再吸。氣息綿綿若存,意氣行如云煙,周流不息;最后周身云騰霧起。就是薛顛所說的體呼吸。整個人像抱著個蛋,也像在蛋中(“似老母雞抱蛋”這是戴氏蹲猴蹲丹田里提到的)。
這個海豚的神態(tài)也很像;如嬰兒一般懸浮。難怪這樁也叫嬰兒樁。這樣蹲猴抱丹而睡,也不錯。
收功,起身,如小雞破蛋探頭而出,清爽,神清氣爽!這是養(yǎng)人的練法。
這就是蹲丹田。人講久蹲不起。
其實,開始不能蹲太久,抗不住的,蹲蹲就起,蹲蹲就起。
蹲,起---動力來源于丹田。丹田一翻,渾身俱束;丹田一翻,渾身俱展。
如圖,蹲猴的周天行氣路線很特別,當(dāng)練通了鼻子到大椎這條路后,會感覺好像鼻子就是脊椎的頂點,吸氣就是從鼻子這個頂點,將氣吸入整條脊椎,吸到丹田;并且脊柱會隨著呼吸微微的伸縮。
我感覺,呼吸時氣走這條路線特別舒服(要配合微抬頭,翻丹田);對于初學(xué)者來說,最好不要去走那些復(fù)雜奇特的行氣路線。
技擊的練法:
吸氣,縮成一團,展身呼氣,背一展,胸一空。氣分兩股,一股沿背,往上冒;一股沿胸往下,沉到腳底。這一展,像忽然長了翅膀,鷹擊長空。展也是鳥起飛時的那一瞬間。練空了,感覺就像從一大氣球中,撐爆出來,這是不是開天辟地!撐向四面八方,好像不止上下兩個方向。
或干脆一呼一吸,一伸一縮就好了。
實戰(zhàn)應(yīng)該就一縮一伸,呼吸也不知道去哪了,甚至不知道什么在伸縮,就本能潛意識在動。這應(yīng)該是忘我的境界,忘我才能一往無前,一往無前是氣勢在行;氣隨勢行,就像水隨勢行一樣。
心意搏斗,有一種原始的瘋狂:沖開自我,放出本我,超我超然的看著;像是放出了一頭猛獸,或是神魔,超我要管得住它。
自我是后天,本我是先天,超我…
蹲猴是雙重,為養(yǎng),為練。有東西之后,保持蹲猴束式,一條腿支撐,一條腿伸出,展身,往前搬出,就是搬丹田。由此,向技擊進發(fā)。這是戴家拳的大概路子。
寶鼎的形意比較直接,可能也省略了些東西。
心意拳養(yǎng)生,開啟于“鳥伸”,成于“鳥伸”。心意拳始于豎勁,一起一落,就是鳥類走路-----頭一縮一抬。
太極拳的養(yǎng)生則來自于“熊經(jīng)” 。
薛顛說,熊形,攪海。
“海”是人的下腹部。熊經(jīng),就是把人的下腹部,骨盆,腰,小腹,包括大腿根,當(dāng)成一個水缸,左右搖晃。
熊經(jīng),最補人! 晃一會,命門就會發(fā)熱。練熊經(jīng)鳥伸,都必須慢。大水缸里的水,自然地,按重力的速度,蕩。
太極十三式的步伐:進、退、顧、盼、定。就是前后左右晃蕩,就是很好的熊經(jīng)。
如何晃?
魏樹人的[楊氏太極拳術(shù)述真]有寫
楊氏太極的步:左右兩腳分開,左腳到右腳之間,分五個點,人的重心在二四兩個點上來回晃。
楊氏太極的意象:以鐘喻身。人的胸腹腰挎就是一個鐘身。鐘錘在人身中脈從上垂到鐘口,配合二四點步伐,鐘錘前后左右晃蕩,撞鐘身發(fā)聲。因此太極發(fā)勁很雄渾,如洪鐘,聲波滾滾;似錘,開石裂金。
太極的很多式都以錘命名,就是這個道理。我喜歡以雄厚的剛勁來看太極,這樣才有熊的氣勢,雖然這樣比較片面:太極的勁有極剛,有極柔,進而能剛?cè)嵯酀?div style="height:15px;">
關(guān)于單換掌,補充一種比較有意思的說法:鷹搏斗三時,都是想繞到對方后背去,躲開對方的爪子,下自己的爪子。所以鷹都是全身跟著爪子走,不斷翻滾旋轉(zhuǎn)。單換掌練的就是這個本能。
我打籃球時。就喜歡輕微的蹲著猴,左右晃,晃到左邊,左腿獨立支撐,右腳輕點地,晃到右邊,右腿獨立支撐,晃單重的熊形;投籃就是展身;再加上八盤掌的陰陽擺扣步,左右旋轉(zhuǎn)。狀態(tài)好的話,那是酣暢淋漓。
我平常就是有意識的做做神意上的“抬頭吸氣翻丹田”,用丹田這個水泵,將氣從鼻子吸入整條脊椎,吸到丹田,接著定住丹田,緩緩?fù)職狻M獠宦缎?。有空就蹲蹲猴,晃晃太極的動樁,練練鷹翻式,走走擺扣步,轉(zhuǎn)一轉(zhuǎn),純粹當(dāng)健身運動;沒空就算了。
首先,得感謝那位不留名的網(wǎng)友,他提醒我去看一看陰陽八盤掌。確實好,我仔細看過之后,在練功中體會,發(fā)現(xiàn)和我所學(xué)的八卦掌完全是相同的,彼此印證的東西很多,很多時候我練的順了,會自發(fā)的做出類似八盤掌的動作。非常感謝這位網(wǎng)友,他不肯告訴我他的博客或聯(lián)系方式,真是遺憾。估計這位是真正練功的人。
今天練蹲猴,感到了涌泉和鼻子根是通著的,按照西醫(yī)的標(biāo)準,我的鼻子沒有任何病,我也不覺得有病,今天氣到了鼻根,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鼻子是堵的,到了中午,它自己開了,那叫一個舒服!原來呼吸順暢這么舒服??!鼻根開了,束身時和涌泉一起吸氣,展身時一起呼氣,氣在周身小小的轉(zhuǎn)轉(zhuǎn),從沒有這么舒服的感覺!練完蹲猴練轉(zhuǎn)圈,頭一次有了轉(zhuǎn)圈的時候帶著氣轉(zhuǎn)的感覺。
原來看電視上釋德建師傅的紀錄片,他說少林的醫(yī)學(xué),治病先治鼻子,人生病很多是鼻子的病,鼻子有問題,氣就不暢,當(dāng)時覺得新鮮,現(xiàn)在才明白!不練功,就不會明白傳統(tǒng)醫(yī)學(xué)。
我也找到那本書了,有機會一定嘗試練連猴蹲式,誠如你講的八卦是有基本功的,我們的老師會,但是我不是徒弟,所以不會,據(jù)說我老師的師兄弟們,基本功24式功架和四正四隅練習(xí)腰部的基本功,這兩樣好象只有兩三個人會,基本功啊,有的也是練了7.8年的,如果不練基本功不會達到很高的境界。,只會練習(xí)一些套路,蒙人的,武術(shù)就是這樣,得真?zhèn)鞯臎]有幾個人。
一聲長嘆!我是拿蹲猴當(dāng)基本功練,確實對我的腰部提高特別明顯。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無奈!以后你如果知道了怎么練基本功,一定告訴我?。?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