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猴蹲式
          //v.youku.com/v_show/id_XNDg1NDQ2MDEy.html
          蹲丹田功是心意拳之根本和一切功法、手法、身法、步法的基礎(chǔ),也是該拳所獨特的訓(xùn)煉方法及標(biāo)志性的特征。首先蹲的講究很多,先自然并步站立,全身從頭到腳放松寧心靜氣為要。然后曲膝下蹲,膝下蹲時膝尖不能過腳尖,再講胯要包胯,或叫微裹胯,然后尾閭微向前兜起,后腰命門處凸出,腰胯呈突出的園形,丹田就含在中間了,再下一步是包肩也叫肩下墜塌,翻肘手自然下翻垂在大腿上,胸要內(nèi)含微向后吸后背自然突出呈圓形狀,最后頭部自然放松,下巴微向前伸一點使頸椎骨節(jié)節(jié)放松就行。姿勢擺對后再調(diào)正呼吸。這個樁體現(xiàn)了雞腿、龍身、熊腰、鷹膀、猴背、虎豹頭這六勢之含義都在這一勢的身法中也。
          蹲丹田樁按要求擺正后就要調(diào)正呼吸為要了,為鼻吸鼻呼純?nèi)巫匀?,為順式呼吸。心定神寧,神寧覺相,覺相覺明,息息入丹,觀竅聽息為要。好似老母雞抱蛋一樣,輕松寧靜為要。如覺困,憋,脹,不穩(wěn)心亂時可緩緩起立站直呼氣為要,如稍修正后再如前下蹲規(guī)矩要求如前。這和其他樁功要求一樣,要先熬肢體關(guān),再熬心理關(guān),要用笨辦法辦事,傻又傻的心態(tài)去站樁才行。
          拳譜曰:將靈心守定寶座,念茲在茲,用去不分,以凝其神。再由此境入兩儀境,兩儀者即陰陽也。呼為陽吸為陰,宜將長呼吸短呼吸都氣貫丹田,貫氣之法由鼻吸氣入腹用意送之丹田,呼時亦是將氣送出鼻外。其最注意者呼吸之時,用氣而不用力,久之,由勉強成自然矣。其氣之出入不緩不急,勿忘而綿綿若存,用之不盡,達運氣之上乘矣。一束一吸陰面氣下落,一展一呼陽氣上升。
          這是對練通人講的,或者小孩練而啥也不需講的人行,對于半路改學(xué)蹲丹田的人那必須從基礎(chǔ)底子上來。上面那些沒必要講了。對于十八以下人練戴家樁,本身年青人骨軟筋柔按規(guī)矩幾月就能做到位了,可練過到的拳而且歲數(shù)起過二十幾歲的習(xí)武人或再大些年令的人學(xué),骨硬筋僵難一下適應(yīng)做到位,所以教蹲樁時就要有區(qū)別的教,循序漸進的改慢慢合規(guī)矩才能入門,不能教人一慨而論,分類對待才行。
          蹲丹田不要強求意守.只要按要領(lǐng)蹲著即可,要蹲夠時間.蹲著蹲著東西就進去了.最重要的是松開.松開了渾身才能通了.內(nèi)里的東西才能出來.要常蹲,有時間就蹲.越養(yǎng)越足.真正下三四年功夫,可以負責(zé)任的講,接手之間人出去沒有問題.確實是法簡效宏.但你要能耐著性子蹲.
          大家只講了蹲丹田,搬丹田.其實常練的還有坐丹田,睡丹田.坐丹田要把腿放開才行.練時五心向天.是道家靜坐功法.睡丹田躺著的時候練.這樣可以時時養(yǎng)著丹田.
          所謂丹田養(yǎng)就常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
          首先蹲:要先站自然勢,然后全身心從上到腳下想放松,心歸靜念。心意內(nèi)視收回協(xié)調(diào)身體各部放松,抻開等內(nèi)心準備工作,心亂時多協(xié)調(diào)幾次。然后慢慢曲膝下蹲,同時雙手從小腹處外翻向下插伸開貼放在膝上面處,按要求肘要和肘相靠住為準。屈膝下蹲時要收臀凸命門處,裹胯時尾閭微向前上托起一些就行,同時胸間內(nèi)含向后貼,后脊背自然鼓園,再同時脊椎骨放松的同時下巴稍向前放伸出些就行。眼平視前方某一點處,這樣蹲著時注意鼻尖、膝尖、腳尖相對齊為好。[注:膝蓋千萬不要超過腳尖為準]因為膝尖起過腳尖,受力雙腿就有前傾之弊,時間長了有毛病。下蹲時心中想到要三心相疊,就是頂心、中心[腰胯十字中心、也為丹田虛無中心處]腳心三心相對應(yīng)為好。蹲好外形肢體整飾后再講內(nèi)中丹田處放松,寬胸實腹為要,心亂可念拳訣:心定神寧、神寧心安、心安清靜、清靜無物、無物氣行、氣行絕象、絕象則覺明、覺明乃神氣相通,萬象歸根,合成一氣。息息在茲、念念在茲。
          蹲丹田注意幾點:蹲丹時必須強調(diào)三尖相對,膝蓋不能超過腳尖。一超出容易把勁撅到膝蓋上,膝蓋內(nèi)放不松后勁下不到腳廠。而且不是一開始蹲就認為越低越好,而要從自然本能站蹲姿勢中找見內(nèi)勁意后使身體四肢軟、松、柔后自然下蹲扎下根的感覺才對,找對勁了功夫有了,姿勢也就能蹲下去了,可不能違背三尖相對的規(guī)則。最重要是尾閭一定要做到內(nèi)收而微向前托之勁,可勁不可太大了,要自然為好的。蹲時肩膀外翻時要有下垂勁,再確實要放松前題下做到,膀一翻垂肘自然相并手自然下插放膝上了,呼吸要自然順暢為要,不要努力、不要有斷氣之意,息息歸丹也。心境意識與呼吸為一體的初步功夫要做好
          最后注意兩胯一定內(nèi)裹,兩大腿根相并緊,胯內(nèi)裹合勁道能下放到腳底,臀部和后大腿的筋肉放松后勁力自然會垂下到腳心了,胯真開后勁就下去后,肛門旁的兩塊肌肉一松,能活動了也就為開了尾閭這個關(guān)有苗頭了,外形似裹而內(nèi)是開松矣,緊記以上的感受都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一步一步做到后才有真感受的,才能進入內(nèi)勁范疇的。拳經(jīng)講:提起臀部、氣貫四梢。兩腿繚繞、臀部肉交,低則勢散,故宜稍高。
          總之蹲丹田關(guān)鍵一條是,上述各種規(guī)矩要領(lǐng)做到后,再把這些規(guī)矩的潛意識再全忘掉,精神意識平靜下來,找見你自己的無中生有的感覺后[功境感覺每個人不同,但一般出不了心意拳綱中的口決講解的境界中]身體就好像大氣團包圍住自己一樣,融匯在假想的渾元一體中了。這是一種武練法。還有一種文練法,能輔助蹲丹田功的,就是平時把心意拳中關(guān)于練樁的囗決、要領(lǐng)等都背熟或背108遍后忘了,這些方法都能在腦潛意識中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
          以下原作者夾尾真人博客
          蹲猴是一個太好太好的基本功,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沒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視。我覺得所有練內(nèi)家拳的,都應(yīng)該嘗試一下蹲猴。河北形意拳,始于李洛能,郭云深、車永宏、劉奇蘭等都是李洛能的徒弟。而李洛能的功夫就是從山西戴家學(xué)來的。蹲猴是戴氏心意拳的基本功。僅此一點,就不應(yīng)忽視蹲猴。
          我個人的體會,蹲猴對后腰的好處巨大,我沒受過蹲猴的真?zhèn)鳎褪亲约合咕?,但仍然覺得好處巨大。昨天我在網(wǎng)上向戴氏心意拳的傳人請教,他告訴我蹲猴的爆發(fā)力是不能自己練的,爆發(fā)力是練把拙力甩出身體之外。我過去只聽過如何輕柔、如何放松的去掉拙力,第一次聽說爆發(fā)力也是去掉拙力的方法。于是乎,想到少林拳,古代少林拳高手輩出,絕不是傻練出來的,看來爆發(fā)力真的是去拙力的方法。
          我把自己練蹲猴的視頻傳給了他,他只看了幾秒,立刻告訴我展身不對,我是用拙力在展身。我今天按照他說的試了試,確實,不用拙力了,反而有股子爆發(fā)力在醞釀。我就是不敢練爆發(fā)力。只敢練慢的。現(xiàn)在每天早上練一個小時的蹲猴,到后來順了之后,感覺自己像一只海豚一樣,四肢都歸在身體里了。
          這么一個好功法,卻乏人問津,太可惜了。
          拳術(shù)在于練,在于悟。
          體悟的東西往往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特別是關(guān)于呼吸,意識,感覺等東西,在不同階段都會所不同。
          本來沒打算寫的,想想還是記下來吧,對錯姑且不論。
          關(guān)于蹲猴提煉一點前面一篇的要點,再補充一點東西,。
          最近一直在試驗---于生活中留意調(diào)和“心意呼吸身形”,有意識地將蹲猴的心意呼吸融于坐臥中。
          坐臥之中的蹲猴要領(lǐng)都是用的意動,幾乎外不露形。
          以丹田為水泵,為動力源頭,為運動起始點,進行呼吸。
          吸氣,微仰面,上翻丹田。----仰面抬頭,抽天氣下降;上翻丹田,吸地氣上升。天地之氣歸于丹田。
          呼氣,頭領(lǐng),下沉丹田。----頭領(lǐng),氣沖九天;下沉丹田,氣下九幽。身體融于天地間。
          關(guān)于練法,是養(yǎng),是放。
          在于呼氣意念----養(yǎng),是輕柔的頭領(lǐng),氣下沉;放,是頭頂,腳釘。
          蹲猴的呼吸意念比較有意思。
          單純一個吸氣動作,配合的意氣行走分有三段,有輕,有重,有虛,有實;呼氣也一樣。
          從鼻到大椎經(jīng)脊柱到丹田為第一段,從丹田到腳為第二段,從丹田經(jīng)胸前到鼻為第三段。
          微仰面吸氣,氣由鼻下貫脊柱入丹田,上翻丹田(丹田找鼻尖)接通第三段,氣到鼻,合著外進之氣再走第一段,第一段的吸入氣息得以加強。第三段路線仿佛就是一條正反饋回路,將吸氣無限放大。它自己的氣息確是輕靈的。由此,吸氣,第一段氣最重,第二段從腳下吸入丹田,次之;第三段最輕靈。
          頭領(lǐng)呼氣,氣由丹田,一支經(jīng)第一段氣往上走,一支經(jīng)第二段氣往下沉;由頭領(lǐng)空胸沉丹田,第三段路線忽然聚集一支下沉腳底,與第三段氣行產(chǎn)生共振。
          由此,呼氣,第二段氣最重,第一段次之;第三段始終最輕靈。
          注意第三段路線,我感覺鼻尖和丹田的關(guān)系很重要,仿佛鼻尖跟丹田之間連接著一條線,這條線可伸可縮。
          最近忽然感覺,多練練吸氣很清爽。
          關(guān)于“自我”,“本我”和“超我”。
          我始終認為,練拳練的就是“超我”,通過“超我”去調(diào)動心意呼吸,去調(diào)動氣力身形。強大“超我”,去叫醒“本我”,改造“自我”;“本我”是先天,“自我”是后天。通過“超我”融合先天后天。
          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看清“自我”;看清“本我”;看清自己的身形;看清自己的呼吸;看清自己的心意;看清他人的心意;看清周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湖一海,一鳥一獸;看清周圍的一人一事;看清萬物的脈動;看清日月星辰的流轉(zhuǎn);看清因果的輪回.......什么在看?-----“超我”
          這讓我想到了傳說中的丹道,修道結(jié)丹,出陽神而神游太虛。描述的陽神與“超我”確實有幾分相似之處,人說以武入道,難道就是這個道?
          玄學(xué),玄學(xué)太玄虛,離我們太遠。
          最后說明一點,我覺得應(yīng)該定義清楚一些東西,我所說的行氣或氣沿路線走等,是指身形動作只要做到位了,在不同區(qū)域自然產(chǎn)生的一股類似氣流(或水流)的東西,意念只要看著它,感受它就可以了,盡量少用意念去導(dǎo)引它。否則,就變得像氣功導(dǎo)引,像純粹的靜功導(dǎo)引了。
          我所走的路子是,以身形呼吸為驅(qū)動,心意看著,感知它的存在,感知它的運動就可以了,最終以達到舒暢自然為主。 至少前期是這樣,后面的路,我還不知道,走一步是一步咯
          百度了一下關(guān)于本我、自我與超我。我不太贊同這個翻譯后的說法,中國翻譯過來的東西往往跟原來的東西差異很大,可能是由于語言跟思想觀念的原因吧。
          “在心理動力學(xué)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xué)家弗洛伊德之結(jié)構(gòu)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關(guān)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guān)系?!氨疚摇保ㄍ耆珴撘庾R)代表欲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zé)處理現(xiàn)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nèi)在的道德判斷?!?div style="height:15px;">
          內(nèi)家拳,之所以為內(nèi),指運動方式由內(nèi)動帶動外動。
          內(nèi)為軀干,外為四肢,軀干帶動四肢運動。
          內(nèi)為心,外為身,心意調(diào)動身形。用心意通過呼吸綿綿若存地去調(diào)整身形;調(diào)到身體像個流轉(zhuǎn)著氣的氣球般,懸浮著。就可以感覺到身心像合在了一起。
          拳術(shù)修行,煉的就是身心合一。身和心的連接處在呼吸,從呼吸入手,呼吸合上身形動作,進而達到身心合一。
          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應(yīng)該感覺得到心意呼吸身形,三者同在;久而久之,該淡的自然淡掉,留下一絲愉悅,留下一片開闊。這就是行止坐臥皆不離拳,練的就是心意功夫。
          心意拳可以說是最早成型的內(nèi)家拳,后來的內(nèi)家拳多多少少總參考了些心意的東西。
          所以,對于學(xué)內(nèi)家拳的人來說,多了解一下心意拳的東西,可能會有不小的收獲。
          特別是戴氏心意的蹲猴,外形上看,就一起一落,一束一展。這其實就是不出步的“熊鷹合演”--心意拳的核心;戴家人稱其為萬式之母。
          真是這樣嗎?
          先看兩張圖
          一個是太極拳的九曲珠,是魏樹人老先生在[楊氏太極拳術(shù)述真]一書中最后一篇“內(nèi)功勁法”,最后一頁所論述的。太極拳強調(diào)“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
          一個是八盤掌(八卦掌)的九宮歸一訣,任志誠的[陰陽八盤掌]開篇就是這幅圖。強調(diào)八盤掌要練到九宮歸一。
          兩圖一對比就知道,太極拳的九曲珠就是八卦掌的九宮歸一訣,即使略有不同,也只是不同流派的不同人的表達方式不同,理解方式不同。
          再回過頭看看蹲猴,你就明白了,戴家拳先人夠直接,上來就練這個!先簡化了,練腿和身體的七星,七星練好了,腿腳再動起來,再加上手的兩星,九星齊備!戴家拳見效快,可見一斑。
          再多說一句,其實剛開始的時候,腿和身體的七星,可以先不管第四顆和第六顆,簡化為五星,等五星有東西了再加上。由五星,到七星,再到九星,逐層深入。
          以上為形,為身。蹲猴束身時的脊柱,跟豹子奔跑時的脊柱很像,都是要求弓脊柱。
          關(guān)于蹲猴的呼吸,三皇玉訣里有這么一段話:
          黃帝曰:人發(fā)殺機,天地反覆,何也?廣成子曰:人發(fā)殺機者,去六欲七情,靜則靜於情意,動則動於神機。內(nèi)用神炁,上下相合,守於神者,陽炁也。頭圓象天,足方象地,天地反覆乃陰陽升降,人之反覆,呼吸徹於蒂耳。一吸天炁下降,一呼地炁上升,吸者天炁,呼者地炁,我之真炁相接也。人能下運地炁至天上,故曰人發(fā)殺機,天地反覆也。
          這段話講的就是蹲猴,。蹲猴也叫天地陰陽翻。
          練蹲猴的時候,吸氣下蹲,全身塌縮,天氣下降,地氣上升,自己的真炁接天地之氣,合而流轉(zhuǎn);展身呼氣,地氣降,天氣升,自身融于天地中,有開天辟地之勢,殺機現(xiàn)!
          這說的還是有點玄乎,有點像拳意,感覺落不到實處;
          關(guān)于呼吸,還是再細化一下:“人能下運地炁至天上”,如何運? 吸氣!抬頭吸氣。
          蹲猴有個要點:面微仰,講的就是這個。要微仰,其實神意到了就可以了。
          這也是“熊經(jīng)鳥伸”里的“鳥伸”:
          “鳥伸”就是“抬頭”“吸氣”。
          鳥平時都是縮著脖子的。海鷗抬頭,是從喉頭,拉任脈,把氣血抽上去,也就是吸氣。鴿子走路,是用頭把腳抬起來的。抬頭,就是吸氣,可以讓人精神一振。
          吸氣猛烈,常人也有體會,不過是在“極端”時刻。 俗話說, “倒吸一口涼氣”?!暗埂弊中稳莸梅浅YN切,吸氣是從腳面開始的。吸氣,真息,感覺是涼的,整個任脈,從腳面,小腿,大腿正面,喉頭,鼻孔,眼睛,都是涼的。
          鳥伸,就是大周天。關(guān)鍵在喉頭?!昂眍^永不拋,問盡天下英雄”。降喉,也就是把任脈,督脈連通了。鳥平時,脖子都是彎曲的,縮的。這就是降喉。降喉,相當(dāng)于把任脈繃緊,然后,一抬頭,腳底之濁氣,全部被拉上來,周身一片清涼,然后督脈之氣,自然下降,一片溫暖。
          至此,呼吸就清楚了,蹲猴的呼吸要領(lǐng)在頭領(lǐng)。
          抬頭吸氣。仿佛前面蓋著一張網(wǎng),以臉為起點,往上提(這似乎就是氣聚口鼻),地之氣就沿任脈被抽上來了;天之氣沿督脈往下降。同時小腹往上翻,合著腳下抽上來的氣往上走;到鼻,隨著鼻吸氣,從腦后下往下走脊柱下行,(這時感覺仿佛是脖子后面在吸,脖子和后腦交界點在吸),進而自行周流不息。
          吸至不能再吸時,再一停頓---“定”,也是常說的五蘊皆空,閉五行;這時會感覺到仿佛很多很細很細的泡泡,從身體里連成線連成片地往上冒,(像倒啤酒時,酒里歡竄著的泡泡),從鼻孔出去;呼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接著再吸。氣息綿綿若存,意氣行如云煙,周流不息;最后周身云騰霧起。就是薛顛所說的體呼吸。整個人像抱著個蛋,也像在蛋中(“似老母雞抱蛋”這是戴氏蹲猴蹲丹田里提到的)。
          這個海豚的神態(tài)也很像;如嬰兒一般懸浮。難怪這樁也叫嬰兒樁。這樣蹲猴抱丹而睡,也不錯。
          收功,起身,如小雞破蛋探頭而出,清爽,神清氣爽!這是養(yǎng)人的練法。
          這就是蹲丹田。人講久蹲不起。
          其實,開始不能蹲太久,抗不住的,蹲蹲就起,蹲蹲就起。
          蹲,起---動力來源于丹田。丹田一翻,渾身俱束;丹田一翻,渾身俱展。
          如圖,蹲猴的周天行氣路線很特別,當(dāng)練通了鼻子到大椎這條路后,會感覺好像鼻子就是脊椎的頂點,吸氣就是從鼻子這個頂點,將氣吸入整條脊椎,吸到丹田;并且脊柱會隨著呼吸微微的伸縮。
          我感覺,呼吸時氣走這條路線特別舒服(要配合微抬頭,翻丹田);對于初學(xué)者來說,最好不要去走那些復(fù)雜奇特的行氣路線。
          技擊的練法:
          吸氣,縮成一團,展身呼氣,背一展,胸一空。氣分兩股,一股沿背,往上冒;一股沿胸往下,沉到腳底。這一展,像忽然長了翅膀,鷹擊長空。展也是鳥起飛時的那一瞬間。練空了,感覺就像從一大氣球中,撐爆出來,這是不是開天辟地!撐向四面八方,好像不止上下兩個方向。
          或干脆一呼一吸,一伸一縮就好了。
          實戰(zhàn)應(yīng)該就一縮一伸,呼吸也不知道去哪了,甚至不知道什么在伸縮,就本能潛意識在動。這應(yīng)該是忘我的境界,忘我才能一往無前,一往無前是氣勢在行;氣隨勢行,就像水隨勢行一樣。
          心意搏斗,有一種原始的瘋狂:沖開自我,放出本我,超我超然的看著;像是放出了一頭猛獸,或是神魔,超我要管得住它。
          自我是后天,本我是先天,超我…
          蹲猴是雙重,為養(yǎng),為練。有東西之后,保持蹲猴束式,一條腿支撐,一條腿伸出,展身,往前搬出,就是搬丹田。由此,向技擊進發(fā)。這是戴家拳的大概路子。
          寶鼎的形意比較直接,可能也省略了些東西。
          心意拳養(yǎng)生,開啟于“鳥伸”,成于“鳥伸”。心意拳始于豎勁,一起一落,就是鳥類走路-----頭一縮一抬。
          太極拳的養(yǎng)生則來自于“熊經(jīng)” 。
          薛顛說,熊形,攪海。
          “海”是人的下腹部。熊經(jīng),就是把人的下腹部,骨盆,腰,小腹,包括大腿根,當(dāng)成一個水缸,左右搖晃。
          熊經(jīng),最補人! 晃一會,命門就會發(fā)熱。練熊經(jīng)鳥伸,都必須慢。大水缸里的水,自然地,按重力的速度,蕩。
          太極十三式的步伐:進、退、顧、盼、定。就是前后左右晃蕩,就是很好的熊經(jīng)。
          如何晃?
          魏樹人的[楊氏太極拳術(shù)述真]有寫
          楊氏太極的步:左右兩腳分開,左腳到右腳之間,分五個點,人的重心在二四兩個點上來回晃。
          楊氏太極的意象:以鐘喻身。人的胸腹腰挎就是一個鐘身。鐘錘在人身中脈從上垂到鐘口,配合二四點步伐,鐘錘前后左右晃蕩,撞鐘身發(fā)聲。因此太極發(fā)勁很雄渾,如洪鐘,聲波滾滾;似錘,開石裂金。
          太極的很多式都以錘命名,就是這個道理。我喜歡以雄厚的剛勁來看太極,這樣才有熊的氣勢,雖然這樣比較片面:太極的勁有極剛,有極柔,進而能剛?cè)嵯酀?div style="height:15px;">
          太極的鐘口在腰胯。撞鐘口發(fā)音波,就是熊經(jīng)的晃水缸,起水波。
          太極拳,以二四點步伐配合熊經(jīng)的意來練。
          只做定步動樁也不錯。
          最后說說八卦掌:
          八卦掌基本功---轉(zhuǎn)掌:勁氣走螺旋,綜合了橫豎兩勁,綜合了熊經(jīng)和鳥伸,綜合了飛禽和走獸,八卦掌是內(nèi)家拳集大成者。
          我比較喜歡八卦掌,可惜我不會八卦掌。只知道八卦掌的養(yǎng)開啟于轉(zhuǎn)掌;技擊開啟于單換掌。
          轉(zhuǎn)掌就是下身蹲猴,上身鷹翻,腳下陰擺陽扣。轉(zhuǎn)到手腳相通,周身一體。
          關(guān)于單換掌,補充一種比較有意思的說法:鷹搏斗三時,都是想繞到對方后背去,躲開對方的爪子,下自己的爪子。所以鷹都是全身跟著爪子走,不斷翻滾旋轉(zhuǎn)。單換掌練的就是這個本能。
          關(guān)于鷹翻。
          任致誠的書里有寫到“第二式:鷹翻式,練時站夾馬式,沉住丹田氣,以右手向左腋下穿,左手順肩向外推,以右肩對左膝為度,左手向右亦然。”
          鷹翻時腹部左右拉伸很明顯,蹲猴翻丹田時腰腹前后運動很明顯。久練這兩式,腹部會逐漸充實,帶脈會拉起。
          我打籃球時。就喜歡輕微的蹲著猴,左右晃,晃到左邊,左腿獨立支撐,右腳輕點地,晃到右邊,右腿獨立支撐,晃單重的熊形;投籃就是展身;再加上八盤掌的陰陽擺扣步,左右旋轉(zhuǎn)。狀態(tài)好的話,那是酣暢淋漓。
          我平常就是有意識的做做神意上的“抬頭吸氣翻丹田”,用丹田這個水泵,將氣從鼻子吸入整條脊椎,吸到丹田,接著定住丹田,緩緩?fù)職狻M獠宦缎?。有空就蹲蹲猴,晃晃太極的動樁,練練鷹翻式,走走擺扣步,轉(zhuǎn)一轉(zhuǎn),純粹當(dāng)健身運動;沒空就算了。
          蹲猴還是自己瞎琢磨的,改過的。其他的更不用說了,也就是皮毛的皮毛。
          以上關(guān)于內(nèi)家拳的理解,只是我個人的片面之言,只是想拼湊個匯總,防止以后想回憶起這些東西的時候忘了。
          寫的有點亂,但細細體會幾遍,應(yīng)該會有所收獲的。
          關(guān)于“熊經(jīng)鳥伸”網(wǎng)上說法很多,我參考的是蘿卜酒“熊經(jīng)鳥伸”“熊經(jīng)”這兩篇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d8fe40101fbwc.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d8fe40101fbwd.html
          首先,得感謝那位不留名的網(wǎng)友,他提醒我去看一看陰陽八盤掌。確實好,我仔細看過之后,在練功中體會,發(fā)現(xiàn)和我所學(xué)的八卦掌完全是相同的,彼此印證的東西很多,很多時候我練的順了,會自發(fā)的做出類似八盤掌的動作。非常感謝這位網(wǎng)友,他不肯告訴我他的博客或聯(lián)系方式,真是遺憾。估計這位是真正練功的人。
          今天練蹲猴,感到了涌泉和鼻子根是通著的,按照西醫(yī)的標(biāo)準,我的鼻子沒有任何病,我也不覺得有病,今天氣到了鼻根,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鼻子是堵的,到了中午,它自己開了,那叫一個舒服!原來呼吸順暢這么舒服??!鼻根開了,束身時和涌泉一起吸氣,展身時一起呼氣,氣在周身小小的轉(zhuǎn)轉(zhuǎn),從沒有這么舒服的感覺!練完蹲猴練轉(zhuǎn)圈,頭一次有了轉(zhuǎn)圈的時候帶著氣轉(zhuǎn)的感覺。
          頭一次,在走圈的時候,身體轉(zhuǎn)過去之后,反而有了氣息上下徹底通透的感覺,比正常姿勢氣還順暢。
          今天一整天,都是在這種舒爽的感覺里度過。
          原來看電視上釋德建師傅的紀錄片,他說少林的醫(yī)學(xué),治病先治鼻子,人生病很多是鼻子的病,鼻子有問題,氣就不暢,當(dāng)時覺得新鮮,現(xiàn)在才明白!不練功,就不會明白傳統(tǒng)醫(yī)學(xué)。
          蕭國書生2012-12-21 20:41:47 [舉報]
          蹲猴勢,怎么練的呀?能具體的說說嗎?
          博主回復(fù):2012-12-22 17:34:32
          網(wǎng)上搜王映海視頻。里面有。還有本書,原傳戴氏心意六合拳。里面有要領(lǐng)?;蛘呖床溉閯游锉寂?,獵豹尤其明顯
          宮派八卦黃馬褂2012-12-21 22:06:50 [舉報]
          我也找到那本書了,有機會一定嘗試練連猴蹲式,誠如你講的八卦是有基本功的,我們的老師會,但是我不是徒弟,所以不會,據(jù)說我老師的師兄弟們,基本功24式功架和四正四隅練習(xí)腰部的基本功,這兩樣好象只有兩三個人會,基本功啊,有的也是練了7.8年的,如果不練基本功不會達到很高的境界。,只會練習(xí)一些套路,蒙人的,武術(shù)就是這樣,得真?zhèn)鞯臎]有幾個人。
          博主回復(fù):2012-12-22 06:09:07
          一聲長嘆!我是拿蹲猴當(dāng)基本功練,確實對我的腰部提高特別明顯。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無奈!以后你如果知道了怎么練基本功,一定告訴我?。?div style="height:15px;">
          新浪網(wǎng)友2012-12-22 12:27:07 [舉報]
          博主的頭像換了?
          老虎張口發(fā)威了!
          好!
          預(yù)示著新的精神狀態(tài)!
          宮派八卦黃馬褂2012-12-22 18:33:55 [舉報]
          一定,我的大師伯講他以前練習(xí)走圈,一棵很好的樹被他走圈時間長了以后,有的樹枝都發(fā)黃了,后來他就換了一棵樹轉(zhuǎn),他講不能走枯樹,過去都是轉(zhuǎn)樹,現(xiàn)在很多的人沒有條件轉(zhuǎn)樹,我想練氣可能和轉(zhuǎn)樹,吸收樹的精華有關(guān)系,有時間問問老頭,我大師伯也講不清。一定要轉(zhuǎn)松樹或者柏樹。
          博主回復(fù):2012-12-22 19:17:17
          老頭說練功時候邊上最好是柏樹。但他不要求轉(zhuǎn)樹,他強調(diào)轉(zhuǎn)的時候守丹田,把全身勁找對了,注意力不要去外面。方法不一樣
          宮派八卦黃馬褂2012-12-22 19:19:54 [舉報]
          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失真?zhèn)?div style="height:15px;">
          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在未失真?zhèn)髦?,是功簡效宏的。但在喪失真?zhèn)骱?,弊端叢生。祁縣老百姓稱之為招邪。我在山西祁縣學(xué)拳時,租住的院子里,同院的一位女孩子,是祁縣名拳師元培少的親外甥女。在祁縣學(xué)拳時,廣泛與當(dāng)?shù)氐男囊猓ㄐ我猓┤瓗熀屠习傩战煌?。驚訝得知:祁縣名拳師元培少晚年得了嚴重的高血壓病和心臟病。戴奎的十大高徒之一岳蘊忠晚年下肢癱瘓,在床上躺了兩年后,在極痛苦中辭世。發(fā)生這兩種情況的人不在少數(shù)。不一一說明。
          經(jīng)丹道界和武術(shù)界高人指點分析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后,得出一點淺見:
          一,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要求鼻尖,膝尖,腳尖三尖要在一條垂直線上。百會,氣海,涌泉要在一條垂直線上。下腭要上抬,頭向后仰。要領(lǐng)為:抱沉肩,裹胯,縮尾,縮頸,后塌腰,猴背出,涵胸,上腹。束勢:天收地出。展勢:地收天出。天者:胸,上腹為內(nèi)天,天庭,頭之額頂為外天。地者:下腹,丹田為內(nèi)陸,地閣,嘴及下巴為外地。哪一地方出的毛?。烤驮陬^仰之處,頭一仰,君可體會壓迫的是何處?此處名之為,玉枕,站的時間越長,積在玉枕的氣血就越多。猛一展身頭頂,積在督脈玉枕下的大量氣血就往大腦行,而人大腦的血管都很細小,長此以往,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病就出來了!??!
          二。武術(shù)要講陰陽虛實,要與易理合。孫公祿堂就評價過: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為雙重樁法,不分陰陽虛實。所以就能從孫公拳學(xué)各功法上和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的功法上比較而出,誰是養(yǎng)生,誰是傷身的。從孫公拳學(xué)的無極,太極,兩儀,三體功法都可見到“坐滿足跟”的功法要求。這就是將陰陽虛實貫徹實施到每一具體之處。
          宮派八卦黃馬褂2012-12-22 19:20:53 [舉報]
          三,關(guān)于戴家拳的發(fā)聲戴家拳的每一發(fā)聲,都是氣往外發(fā),而且舌不頂上腭。舌不頂上腭,直接導(dǎo)致任督二脈的斷流,陰陽二脈之氣不能上傳下達,無法融匯。須知孤陰不長,孤陽不生。人體陰陽不平衡,就會百病叢生。開始上火,氣血上涌。氣往外發(fā)的流弊頗大,絕對是錯誤的。氣往內(nèi)發(fā)才是心意雷聲的真訣和和真義??蓞⒖蠢钪佘幚先思炎鳌瓷性葡檎f虎豹雷音〉另本人所習(xí)的金家功夫雷聲自古以來就是氣往下行,氣往內(nèi)發(fā)的。
          四,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特殊的外型導(dǎo)致下腿承重負壓本身就過大,不分陰陽虛實。而且展身時還得用力蹬,如此練習(xí)?晚年氣血一衰,焉得不癱瘓?
          我愛戴家拳,更愛真?zhèn)鞯膶W(xué)術(shù)。不敢欺世人,故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出。說點真話。有人恨,有人愛。做人但求暗室不欺心,以上所言,我壓在心中已很久。今日說出,一吐塊壘?。?!戴氏心意拳的真?zhèn)饕巡辉谏轿鳎。?!戴氏心意拳的拳史頗多評書演義,甚或在造假?。?!
          博主回復(fù):2012-12-23 12:44:10
          這文章的作者根本是個外行。蹲猴根本就沒有仰頭之類的,展身也不是蹬腿,更不是雙重。太外行了。蹲猴展身的時候是氣往下行的,外行以為氣在往上走。真是傻也!虎豹雷音,難道老虎就不吼,只會肚子里哼哼?老虎吼的時候就不是雷音了?
          我原來博文里寫的下鵲橋、上鵲橋、丹田都是蹲猴的東西。
          不過爆發(fā)力確實不能自己練,不止心意拳任何一門拳術(shù)的爆發(fā)力都不應(yīng)該自己練。
          世上有的人,比如這文章的作者,確實不適合練內(nèi)家拳,就像有的人天生學(xué)不好數(shù)學(xué)或者學(xué)不好外語一樣。腦子不開竅。只會神侃玄學(xué)。
          宮派八卦黃馬褂2012-12-22 19:21:20 [舉報]
          樁功體系:習(xí)練蹲、搬、閘三步樁功為主,達到內(nèi)印外整之境。
          內(nèi)功體系:習(xí)練“天地翻”基礎(chǔ)功到“天地翻轉(zhuǎn)”陰陽勁繼而達到“三七合一”混元功境界。
          基礎(chǔ)功法:以重動、輕動、靈動為階梯訓(xùn)練心意基本手法、腿法,步法
          拳法內(nèi)容:四把、五行拳、三拳、七炮、七膀、閘勢,十大形七小形。
          器械體系:心意棍法(六合棍、三棍、盤龍棍法)扭扣三刀、鐵筷子、蛾媚刺、鐵蛋功(暗器)。師兄對盤根沖空和坐站的射丹田都頗有研究,可以身之七處射力擊人,亦可以身體接手發(fā)人,化打合一。天南師叔來時可看下,也可同時看看戴氏心意拳的丹田功,我?guī)熜值囊桓咦?,練本門形意二十年、戴氏心意十余年,一個蹲起就可發(fā)人。
          博主回復(fù):2012-12-23 12:46:21
          蹲猴就是哺乳動物的奔跑,四條腿的哺乳動物,無論是吃草的還是吃肉的,奔跑的時候都是在練蹲猴。
          篤行2012-12-23 05:32:10 [舉報]
          師兄好,佩服您每天堅持不懈。只是沒有心法,該練的地方練不到,不該長的地方嗖嗖長,那豹子是結(jié)果了。
          博主回復(fù):2012-12-23 12:48:30
          蹲猴練后腰僅是一個例子,當(dāng)然不會只練腰。我練八卦掌的時候腰不開,身體扭不向后面,一練蹲猴,三周就解決了,因此拿這個當(dāng)例子,證明其效果好。我當(dāng)然不會傻到認為蹲猴就是練后腰的。
          新浪網(wǎng)友2012-12-23 17:17:47 [舉報]
          爆發(fā)力不能自己練是什么意思
          博主回復(fù):2012-12-23 19:41:11
          蹲猴的重動,就是猛然起身,練不好就出偏。所以不能自己練。據(jù)說得正好從百會把東西放出去,稍微偏了就歇菜了
          宮派八卦黃馬褂2012-12-23 21:26:02 [舉報]
          上面的文章轉(zhuǎn)載僅供參考,蹲墻功對于松腰很有幫助,不妨一試。
          博主回復(fù):2012-12-24 07:22:01
          以前練過一段時間,把鼻子磨破了,呵呵。有一事求老兄:您手里有真正做到平起平落的視頻嗎?我搜遍網(wǎng)絡(luò),未見一人真的做到平起平落。都是嘴上說,但他自己一轉(zhuǎn)圈,還是亮腳底。如果您有,煩請告知我鏈接,謝謝
          宮派八卦黃馬褂2012-12-24 11:55:53 [舉報]
          老兄 不必拘泥。我想過去武學(xué)道路上必有石頭,前輩師傅為了讓后人體會學(xué)武的艱難和神秘。設(shè)了一些石頭,他自己未必能做到卻讓你做到,可能平起平落就是,所以自己要體悟才行,我們門里講過,必須平起。但是平落就不做嚴格要求,盡量做到就行。我想是有原因的。過去想學(xué)點東西很難得,師傅不能讓你很快學(xué)會,所以有的東西本來很簡單;故意說成復(fù)雜,本來是很復(fù)雜的東西說成簡單,你練去吧,這就是過去很多人練不出來的原因,拿磚頭當(dāng)金磚練,也許他師傅也是這么教他的,八卦的東西,很多的套路都是后人瞎編的,為了應(yīng)付徒弟。
          博主回復(fù):2012-12-24 12:46:58
          平落容易,平起難,一般都是后腿跟上的時候亮腳后心。有平起的視頻嗎?多謝老哥!
          宮派八卦黃馬褂2012-12-24 12:04:55 [舉報]
          八卦真正的東西是內(nèi)動不見形。求的是快。一搭手人沒了,轉(zhuǎn)到身邊了,過去的高手一下子轉(zhuǎn)到身后了,這要求是意到身到,再一個是出掌出拳以及換式時你感覺不到他的身體有何變化,可是另外一只手已經(jīng)到了你的咽喉了,你渾身冒冷汗,比如抖大槍你看不見他的腰部有何轉(zhuǎn)動,可是大槍前面轉(zhuǎn)了好幾個大圈了,這絕不是走圈就能煉成的,必定有其他的配合的功法。和內(nèi)功。
          新浪網(wǎng)友2012-12-26 11:12:57 [舉報]
          您試試在起后腳的時候翹腳趾,找找感覺。
          博主回復(fù):2012-12-26 11:33:26
          老師教的時候就是這么說的,我覺得是在解決表面問題,糊弄事呢
          新浪網(wǎng)友2012-12-29 12:22:38 [舉報]
          博主,建議您看看神虎術(shù)的視頻,他在視頻開頭時候有一些基本功。
          神虎術(shù)沒有爆發(fā)力,一切都是柔緩和柔猛的變化,與虎豹很相似。
          我覺得,您不練蹲猴的爆發(fā)力就對了,猴子也是不用爆發(fā)力的,用的也是多層面柔猛陡然變形束展。
          67767E
          新浪網(wǎng)友2012-12-29 12:28:19 [舉報]
          神虎術(shù)發(fā)力時候用柔猛的對丹田內(nèi)收激撞反彈,所以可以連續(xù)不斷打拿不分家,若在步上則步法渾一身法波浪歸根收入丹田,移動和踢出發(fā)力連續(xù)不斷無停頓不分家。
          這個觀念用在任何內(nèi)家拳上都是秘傳,技術(shù)上恰好可以多角度互相印證。
          67767E
          博主回復(fù):2012-12-31 09:35:40
          謝謝!我在網(wǎng)上找了點神虎術(shù)的視頻,看不懂
          新浪網(wǎng)友2013-01-04 15:34:05 [舉報]
          宮派八卦黃馬褂:你的大師伯講他以前練習(xí)走圈,一棵很好的樹被他走圈時間長了以后,有的樹枝都發(fā)黃了,后來他就換了一棵樹轉(zhuǎn),他講不能走枯樹,過去都是轉(zhuǎn)樹、、、、、、我大師伯也講不清。一定要轉(zhuǎn)松樹或者柏樹。
          告訴你:你大師伯練錯了?。。。。?div style="height:15px;">八卦任我行2013-02-14 02:03:25 [舉報]
          平起很難,有一種說法是不能做到平起,但可以做到起平,具體做法就像上面所說翹腳趾的做法。但更重要的平起是為了區(qū)別走路的蹬腿,腿是由收胯來提起,再邁出去的??梢泽w會一下蹬自行車,腳在車蹬子上始終應(yīng)該是平的。走圈也是這樣,只不過不像蹬車那么大幅度而已。而這時的胯的收放,應(yīng)該就像您所說的動物奔跑。其實騎自行車和走圈倒是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博主回復(fù):2013-02-14 07:35:56
          平起是可以做到的。平起就是單重,絕對的單重才行。而且腿不是收胯提起邁出,是中軸轉(zhuǎn)動的時候帶出去的,所以必然離地很近,貌似趟水。那些人之所以做不到平起,總是抬后腳跟,是因為他有一部分重心在那只腳上,在重心過渡的時候,必然抬后腳跟,自己一試便知。
          八卦任我行2013-02-14 18:44:00 [舉報]
          “有一部分重心在那只腳上,在重心過渡的時候,必然抬后腳跟,”您說的非常到位,而我所說的抬胯并不是邁出去呀,正是您說的中軸轉(zhuǎn)動的時候帶出去的,只是即使是帶出去離地很近,也要抬腳吧?這就需要收胯了,而不是在腳下重心過渡。我所說得騎自行車只是個比喻,實際上這個動作幅度應(yīng)該是看不出來的。收胯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斂臀,和您所說的小腹上翻。這正是您照片上獵豹奔跑時的那種狀態(tài)。這樣骨盆是往前收的,避免凸臀而在腰部斷勁。不知您是不是同意我的看法。
          博主回復(fù):2013-02-14 20:28:02
          沒錯,我就是這個意思。呵呵。
          火龍勇士2013-04-01 23:16:04 [舉報]
          平起: 全部重心在一條腿,收尾椎,左右胯要平,用胯把虛腿從泥里
          拔出來,這樣后腳就是平起
          上善若水2013-06-21 22:59:31 [舉報]
          教拳不教胯  八卦里是不是有夾馬樁,博主說的蹲猴樁再低一些就是太極的蹲墻功了吧?都是松腰胯的 形意大成有降龍樁。
          師傅沒有保守。G師傅和你試手的時候不是已經(jīng)跟你說了嗎,胯和肩松了就能打人。把松胯松肩的基本功堅持練下去,慢慢就理解了。我是新手,這只是我粗淺的理解
          huahua2013-06-29 18:29:52 [舉報]
          猴蹲式是個非常好的功法,見效快。我一直想著有什么方法能很快提升學(xué)生的水平,后來在網(wǎng)上看到戴家心意拳,這幾天把猴蹲式教給學(xué)生,要求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練習(xí),很快,學(xué)生的彈抖爆發(fā)力大大增強。
          四把與六合2013-07-09 20:24:37 [舉報]
          我能平起平落,而是不是翻蹄亮掌
          ----------------------------------
          看到很多網(wǎng)上武友對蹲猴感興趣,所以想寫一篇關(guān)于蹲猴的文章。當(dāng)然由于水平有限,肯定有許多不對之處,希望方家指正。
          很多年以前,我練形意拳,對蹲猴從來沒聽說過。有一次一位師父的朋友到我們練拳的地方去玩,看拳大家練三體式,就講,咱們是練三體式,祁縣不練這個,人家練的是戴隆邦直接傳下來的,我們練的是后來改了的。是練蹲猴猴。并做了一個蹲猴的式子?,F(xiàn)在想起來,這個師父做的蹲猴式可能是看別人練的,未得其傳,蹲得并不對。但從那時開始,我對這種練法就非常感興趣。
          后來我練習(xí)戴家拳后,我?guī)煾笇ξ抑v,咱們叫蹲猴猴,其實這個功法的真名叫乾坤六合混元一氣功。拳譜講,我若學(xué)得混元藝,那怕他人會全功?;煸囍傅镁褪沁@個功法。其實對這句拳譜的真正理解,要在我后來認識田汝文師父后才明白。確實是有了蹲猴的身法,不管對方會千招萬招,什么方法,我只一個束身就全化掉了,一進身一展人就飛出去了。
          戴家的傳人們都講,蹲猴是戴家的先人從武當(dāng)山得到的功法,屬道功,戴家拳譜里充滿了道家理論,就在于此。所以戴家練的和河南心意拳不一樣。主要區(qū)別就是戴家有蹲猴。把心意拳,螳螂拳,少林心意把等東西和蹲猴結(jié)合到一起。
          就蹲猴而言,其核心就練丹田。當(dāng)然也練身法。
          我們看到一般的拳法站樁都要將身子撐開,而蹲猴卻是恰恰相反,要把身子縮住,乃是以縮練展之妙法??s得越緊,發(fā)出來的勁才能越大。這與別家練法正好相反。以縮練展,以收練放。
          更重要的是練丹田,養(yǎng)丹田,丹田為其核心。使丹田充盈。只有丹田氣足了才能一做到一枝動,百葉搖。真正摧動四稍。
          練蹲猴時不能死練,不強調(diào)像其他拳法一樣,一站樁就要站多長時間,而是要留有精力,使身體始終都有彈性,不疲乏。累了就起,或走走。
          其實蹲猴只是丹田功的一種。
          除蹲丹田外,走路時可以練射丹田。坐著時可以練坐丹田。躺著可以練睡丹田。按田汝文老先生的話講做么時候想練都可以練,而且不露外形,別人并看不出你是在練功來。
          這樣我練功的時間就是別人的數(shù)倍,我練一年,會相當(dāng)于別人練三年,五年。出功極快。
          而這種功法不是意守丹田,而是真正丹田要養(yǎng)出來。肚子里會有個球在滾,養(yǎng)足了摧動四稍。發(fā)出強大的無堅不摧的暴發(fā)力來。并且可使勁力非常靈妙好用。丹田一滾,隨化隨發(fā)。拳譜講,要想靈和妙,全憑腰內(nèi)翻即為此意。
          功力的高低我認為主要看你肚子里的那個氣球足不足,滾得好不好,靈不靈。上下左右全能滾。用丹田帶動身體四稍。隨心而動。心意一動,斯拳乃作。是為心意拳。
          蹲猴的最大要點在于松。我練的時候我?guī)煾赋3C业纳碜又v松開,要松開。
          手臂要如同兩條松垂的繩子,一點也不用力,如同掛在那里。肩膀要松開,如同沒有了。
          一些人說戴氏心意拳沒有像其他拳一樣頭頂勁中正。
          關(guān)于頭這里講一下,戴家的頭一方面有調(diào)內(nèi)呼吸的作用。另一方面,頭自然放松,必然是有頭略仰。網(wǎng)友們可以試試,把頭略抬起來,頸部頭部的肌肉全是松著的。如果要是頭頂頂勁,則脖子上的肌肉是緊著的。松不開。稍做體驗便可明白。
          所以我蹲猴時,我?guī)煾敢矔业念^講頭也要松開。不要頂勁。
          按田汝文師父的話講,要如同病了不想動一樣,身上一絲力也不要著。
          只有這樣才能渾身都松了,內(nèi)勁才能真正出來。
          按我?guī)煾傅脑捴v,稍有接觸,人如同受了驚一樣,身子一剎那一哆嗦,涼氣直竄頭頂,汗毛一豎。然后找人去吧。我也不知道我怎么打的他。
          所有這一切,都要松到極點才能做到。所以我?guī)煾附涛覀儠r常講要比太極還要松。
          戴家拳蹲猴對腎氣增強特別明顯。因為腎氣足了,人會越練越精神。
          至于戴家的丹田,不能和那種鼓蕩肚子的丹田等同。所以擔(dān)心是多余的。
          那種鼓蕩肚子的丹田會練得腹堅如鐵,有很多名家因為鼓蕩肚子發(fā)勁,以至很多老年得疝氣。不良于行。
          而這種丹田功屬于道家的正宗功法。完全不會出現(xiàn)上面所述的情況。為先人秘不示人的東西。
          田汝文師父獨得丹田功秘法,在我所見到的人里,沒有一個丹田功比田師父好的。怪不得我?guī)煾敢缓退麆邮志捅蝗映鋈ァ?div style="height:15px;">我過去練其他拳法,一般都是用逆腹式呼吸來加強發(fā)勁。但也有人講不能進份強調(diào)這種逆腹式呼吸摧壓五臟加強腹力來發(fā)勁。不然會出問題。所以過去一直有這樣的觀點,丹田其實與拳法無關(guān),自然最好。
          但后來接觸過一段時間拳擊。是跟一位己故的姓王的師傅學(xué)的。他原來是練傳統(tǒng)武術(shù)的,后來改練拳擊和跤法。當(dāng)我見他的時候,他跟我講,你別玩那個了,玩玩這個,又好用好容易上手。并說其實武術(shù)有的東西拳擊都有。結(jié)果我跟他學(xué)過一段時間拳擊。本來想跟他再學(xué)習(xí)一下快跤,但一直沒有時間去學(xué)。從他那里我認識到,我們一再自豪的整勁,腰胯發(fā)力,其實人家拳擊都有。所以我認為丹田只是一種故弄玄虛的說法。
          并且認為武術(shù)往往流于形式。比如我們練的炮拳,如果真正練對的,手只放在眉上即可,架子很小。但很多人上手架得很高,其實這在拳擊里是完全錯誤的姿勢。拳擊中只是用腰輕輕一帶,手輕輕一抬即可。如果你要真正去實踐,很快就明白這樣才是對的。傳統(tǒng)武術(shù)有的東西其實拳擊里差不多都有,而傳統(tǒng)武術(shù)多定格于格式。比如炮拳,扳手炮等等,傳統(tǒng)武術(shù)都把它定格為格式化來練,和實踐脫節(jié),而拳且卻把它作為一種技法來練,并不認迷信招法。在拳擊里只是一個輕輕的拍擋,擰腰格擋。又實用又好練。從傳統(tǒng)形意拳冠軍被業(yè)余拳擊手打得不知所措,最后拋棄死拳法。改用拳擊方法才勉強勝了對方。其實這樣的結(jié)果我早幾年以前就知道。
          各位可以自己細想一下,有誰的師父比那位武林風(fēng)冠軍的師父更有名。誰下的功夫比那個冠軍更大。你會超過他嗎。
          后來我也對傳統(tǒng)武術(shù)有輕視的看法,但這位王師傅說,傳統(tǒng)武術(shù)也有相當(dāng)厲害的,不管是那種拳法都這樣,但關(guān)鍵是你要練對,得了真?zhèn)?。并講以他這么大的塊頭,曾被七十多歲的任師父扔出去。這可了不得。
          從他那里開始我對戴氏比較感興趣,認識我?guī)煾负?,因為我?guī)煾高^去常和練拳擊散手的年青人玩,幾手就可以放倒對方。我才感到傳統(tǒng)武術(shù)還是有真東西。后來認識田師父后,才明白丹田確實是有的。
          所以我現(xiàn)在的觀點是不管練什么,關(guān)鍵是要得真東西。我覺得我只是認識了戴氏的真東西,其他的是什么樣的,還沒見過??赡苊總€人的機會不同吧。
          拳擊用的是自然呼吸,我沒接觸過用逆腹式呼吸的拳擊,但拳擊要求動作要密切配合呼吸。
          別外傳統(tǒng)武術(shù)特別強調(diào)的放松拳擊也特別強調(diào)。
          二者有共性,但也有較大的區(qū)別。但傳統(tǒng)武術(shù)所共有的整勁,暴發(fā)力,甚至暗勁,粘化。以腰帶動,腰胯發(fā)力,跟步,寸步等等拳擊都有。這需要有機會另開一個帖子講。
          就戴家的丹田而言,我是從田汝文師父那里才算明白,過去我?guī)煾敢仓v丹田,當(dāng)然也是戴家的東西,但還是皮毛。雖然他從田汝文師父那里學(xué)了不少丹田的東西,但有些還是需要功夫的,他也盡力給我們講,有些東西他做不出來,我們總是理解不透。
          后來認識到田師父后才真正明白。
          我個人認為戴家的丹田功中也有類似道家吃氣法的東西。吃氣補丹田。當(dāng)然這是我的看法。
          丹田像一個氣球,越灌越足。如果不得其傳,真不知道會是這樣。
          這不是簡單的順逆腹式呼吸所能說清楚的,明確可以感受到是道功導(dǎo)引的東西。
          等丹田功夫出來了,隨心而動,心意一動,斯拳乃作。有手若無手,制敵如制偶。
          有了丹田,萬法即有。看到有些人講一個劈拳要有多少種練法,多少種用法。這個和丹田功比起來,確實是有很明顯的區(qū)別。有了丹田功,隨手就是拳法,無拳無意。拳即是心,心即是拳。根本不必刻意練那么多招法,用法。隨心而用,那里有什么招法。
          我個人認為這才是最高境界的東西。
          轉(zhuǎn)一個
          蹲猴猴是戴氏心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功法。各支練法大體相同。所謂蹲猴猴不是蹲著不動,而是一蹲一起,身體甚至眼睛也隨著進行陰陽轉(zhuǎn)換,看似很簡單,實際上很精奧!只有下功夫練才能體會出來,言語實難表達!鍛煉時,身體、手或有麻、脹、熱、冷、放電等感覺,均無需害怕,為自然現(xiàn)象。功深者,會通周天。周天都不通,內(nèi)家拳也不會真正練好。由于外形的描述,在各個網(wǎng)站、書籍都有介紹,如下僅提一下要領(lǐng):
          1、蹲下、起來都要慢,不急,特別要注意體會身體卷縮和逐節(jié)展開
          2、蹲時,雙手交疊,至底,始翻轉(zhuǎn)為掌心朝外,此時,雙手肘盡量相合(但不要使勁,要一任自然),頭自然靠于枕骨,不要將頭伸出來(這一點也是初學(xué)者通?。?。另外在此過程中,眼睛要漠視前方,如同哭泣狀
          3、起來時,快到位時,眼睛要逐步瞪起來(為陽)。到位時,雙肩稍稍外展(也不要用力),頭要虛領(lǐng)頂勁,不要用力上頂。
          4、起來后,手自然交疊于小腹即可。
          另外,踩步子實際上就是走步的蹲猴猴。是在踩的時候,保持身法不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zi3egzqk8w/
          戴家拳的蹲猴猴,其實這個功法的真名叫乾坤六合渾圓樁。拳譜講,我若學(xué)得渾圓藝,那怕他人會全功。渾圓藝指得就是這個功法。其實對這句拳譜的真正理解,是在我后來認識田汝文先生后才明白。確實有了蹲猴的身法,不管對方會千招萬招,什么方法,我只一個束身就全化掉了,一進身一人展就飛出去了。
          戴家的傳人們都講,蹲猴是戴家的先人從武當(dāng)山得到的功法,屬道功,戴家拳譜里充滿了道家理論,就在于此。所以戴家練的和河南心意拳不一樣。主要區(qū)別就是戴家有蹲猴。把心意拳,螳螂拳,少林心意把等東西和蹲猴結(jié)合到一起。
          就蹲猴而言,其核心就練丹田。當(dāng)然也練身法。
          我們看到一般的拳法站樁都要將身子撐開,而蹲猴卻是恰恰相反,要把身子縮住,乃是以縮練展之妙法??s得越緊,發(fā)出來的勁才能越大。這與別家練法正好相反。以縮練展,以收練放。
          更重要的是練丹田,養(yǎng)丹田,丹田為其核心。使丹田充盈。只有丹田氣足了才能做到一枝動,百葉搖。真正摧動四稍。
          練蹲猴時不能死練,不強調(diào)像其他拳法一樣,一站樁就要站多長時間,而是要留有精力,使身體始終都有彈性,不疲乏。累了就起,或走走。
          其實蹲猴只是丹田功的一種。 除蹲丹田外,走路時可以練射丹田。坐著時可以練坐丹田。躺著可以練睡丹田。按田汝文老先生的話講什么時候想練都可以練,而且不露外形,別人并看不出你是在練功。 而這種功法不是意守丹田,而是真正丹田要養(yǎng)出來。肚子里會有個球在滾,養(yǎng)足了摧動四稍。發(fā)出強大的無堅不摧的暴發(fā)力來。并且可使勁力非常靈妙好用。丹田一滾,隨化隨發(fā)。拳譜講,要想靈和妙,全憑腰內(nèi)翻;即為此意。功力的高低我認為主要看你肚子里的那個氣球足不足,滾得好不好,靈不靈。上下左右全能滾。用丹田帶動身體四稍。隨心而動。心意一動,斯拳乃作。是為心意拳。
          每天從早上起來,謝寸官就從老屋來到廟里,先幫助田師父將廟里廟外打掃一番,然后就開始練拳。他先稍微活動一番,練一遍軟十盤,將全身的筋骨關(guān)節(jié)撐開,身體微熱之后,就開始在院子里,而向東方,蹲練猴樁。     謝寸官先站在那里,雙腿并立,雙臂自然下垂,舌往上卷,一搭雀橋,呼吸之間,意念日月之輝光由頂門照入,腦中一片玉明,渾身四肢百骸之氣,都往丹田中斂收。     等平心靜氣之后,雙肩就向前合,這在戴家心意拳里,叫包肩。雙肩盡力前合,雙手背就在腹前靠在一起,然后雙手臂往上,雙肘緊貼自己的肋部,往兩邊屈起,雙手手背相貼,慢慢地從丹田往上經(jīng)過心口,直到咽喉之后,再從下頜順嘴吧往前,雙手掌翻轉(zhuǎn)朝前,掌心朝上如托盤盛物一般,然后就往下降,隨著手臂下降,身體就仰頭、裹臀送胯,膝蓋就自然彎曲,丹田小腹上翻,骨盆小腹如同一個鍋子,將丹田盛在腹中。     這樣,隨身體下蹲,雙手掌心就翻向前面,手背貼在自己膝蓋上方。此時,頭雖然仰起,看眼睛卻向前看。這時整個身體,有頭頸、腰胯、膝蓋三處彎曲,呈現(xiàn)出龍身三折之勢。
          一身三折,收臀弓腰實腹地包天,此為天地翻。
          而頜尖、膝尖和腳尖相對于一線,此為三尖相照。
          在蹲體束身天地翻的時候,要先從尾閭卷起,先是尾巴骨,再是第一節(jié)脊椎,然后第二節(jié),這樣一直向上,隨著身體束蹲,一節(jié)節(jié)拉扯,直到頸項之處自然被拉彎,讓人的頭面自然朝天。此時在感覺上,丹田處要像一個發(fā)條的繞軸,腿胯和大脊,分別就像是繞軸上的兩根發(fā)條,緊緊地纏在繞軸上,隨著一呼一吸,要有愈來愈緊的念頭。
          這時,身體要盡量往后仰坐,直到腳上五指本能地趴住地為止。     這是猴樁中的束勢。     就這樣靜靜地呼吸一陣,直到人感覺有些累時,就開始展勢!     先是臀尾驚挺,一條大脊就隨著驚尾閭的運作,從前弓轉(zhuǎn)向反彎,此時丹田之氣息,要一分為二,上沖下塌。上沖的要翻襠過背,氣貼背走,順著大脊節(jié)節(jié)向上。下塌的要翻腰過腹,丹田里,順著腹直肌的位置,沿腹球滾動,往下沖壓,然后順兩腿直沖地下。    隨著這個動作,身體直起,頭懸頸豎,雙肘貼肋回拉,將手掌由掌心向前,翻轉(zhuǎn)為掌心朝里,拍向丹田。與此同時,四梢齊驚,發(fā)欲沖冠、舌欲摧齒、齒俗斷金,指甲足甲欲透骨而出。同時,氣沖穴竅,滌蕩身心,氣沖牛斗,不由地發(fā)出一聲“噫!”來。
          猴樁用祁縣的土話來說,叫蹲猴猴。因為從外形來說,猴樁仰面、包肩、裹臀、頂胯,小腹上翻,僅從外表看,就像是一只仰面望月的猴子。
          這個是外形,猴樁中,主要還是氣機運行。而氣機的運行,則主要來自于內(nèi)外天地翻。內(nèi)外天地翻主要表現(xiàn)在頭、腹、足的外形上,頭仰頜朝天,腹仰丹田朝天,足仰腳尖朝天。這是外在的形狀,內(nèi)在的,則是丹田的氣機。     在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翻轉(zhuǎn)之后,漸漸地會在身體里找到一個似乎存在而其實不存在的軸,當(dāng)出現(xiàn)這個軸的感覺時,就會讓腹部的翻轉(zhuǎn)變得協(xié)調(diào)、自然。     這樣就算完成了第一步的功夫。
          到了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練閘氣,具體的作法,就是在猴樁的束勢中,將一口氣吸入丹田中,隨著吸氣,將腿胯和脊柱這兩根伸入丹田中心的發(fā)條擰得更緊。然后呼氣時,這兩根擰緊的發(fā)條,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更進一步緊起來。
          在緊的過程中,無論是吸氣還是呼氣,都要有將部分丹田存納的氣機,分散于四肢梢節(jié)、以及背部脊柱上的意識。     而在一次呼吸之后,還不放松丹田,而且要在第二次呼吸中,進一步將氣納入丹田,使丹田更加鼓漲起來,但在呼氣時,丹田照樣不能放松,重復(fù)第一次呼吸的動作。     閘氣就是這樣一口一口地閘,最開始可能閘兩三口氣小腹就撐不住了,閘不住時,就要展身。展身時,就要由內(nèi)外天地翻的束勢,回復(fù)到正常的狀態(tài)。     起身時,丹田中閘好的氣,要像以前沒有閘氣時一樣,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向上沖,另一部分下塌。身形束展,氣走開合,就是猴樁。     而這中間要注意的是,開始練猴樁閘氣時,不能強練,因為戴家拳就是講一個靈字。靈勁上身天地翻!如果強練,則身僵氣孥,不僅不能長靈勁,反而會因孥氣傷身。     當(dāng)閘氣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丹田氣足,小腹會膨起,對氣機的感應(yīng)和控制能力加強,這時候就可以將翻丹田當(dāng)做日常生活中,行走坐臥的一部分,練丹田存氣用氣的習(xí)慣和持久性。這個就好像練力量時,一種練法是將力量暴發(fā)練大,而一種練法是要將力量練持久一樣。只不過這個是練的丹田氣機,而不是力量。     早在京城就聽戴若夕說過,在祁縣戴家拳,有三年猴猴兩年步的說法,意思正式練拳之前,先在蹲三年猴樁。等猴樁練出來,丹田氣足,身法到位,就要開始將猴樁丹田束展的身法動作,合到步法上。
          戴家拳譜上有話,行如槐蟲,起如桃擔(dān)。
          起如桃擔(dān),其實就是猴樁里練出的束展勁最形象的描述。如果我們練猴樁展勢時,找不到感覺,就想像一下身上挑個擔(dān)子起來的感覺,找到這個感覺就對了。而戴家拳的步子,是槐蟲步。重心在后時,是前腿出,后腿蹬,重心前移。而重心一到前面,就要前腿出扒勁,將后腿拖上去。這個走步的樣子,有點像夏天時槐樹上,農(nóng)村人俗稱吊死鬼的小青蟲。     而槐蟲步也是雞腿法,前腿出則提踩趟頂,后腿拖則尖膝刮扒。     在動勢中,要有兩腿并一腿的緊急。     三年猴猴兩年步,一般是指一個人從沒練過拳,到練出丹田勁,進入戴家拳大門的大概時間。但對于謝寸官這樣已經(jīng)練武多年,本身精氣神意已經(jīng)相當(dāng)足備的人來說,自然不可能要化這么長時間。
          拳行里雖然有話,學(xué)拳容易改拳難,但那一般是對初了者而言,對于一個練功已經(jīng)練到勁力順達的人來說,已經(jīng)不需要改拳,而只是將所學(xué)的東西,校正融入到已經(jīng)上身的功夫中。所以謝寸官雖然開始學(xué)習(xí)戴家拳,但壓根就沒有想放棄自己滬上心意的意思。對于他來說,這不是改投門派,只是一種融入式的學(xué)習(xí)。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學(xué)習(xí)戴家拳的短打法,而且能將戴家拳的丹田勁應(yīng)用到自己的技擊中。
          謝寸官因為有多年武術(shù)基礎(chǔ),所以對戴家拳接受很快,越練他越感覺到了猴樁的神奇。因為隨著他的鍛煉他發(fā)現(xiàn),猴樁這個姿勢,是最容易開胯的動作,臀尾一收,丹田一翻,胯骨一頂,自然就是一個圓檔開胯的動作。     而且,這個動作,最容易讓勁上脊背,也最容易節(jié)節(jié)貫通脊椎。     內(nèi)家拳,一旦勁能出胯上背,那就出了龍虎二勁,也就是豎橫二勁了。
          另外,不說那些玄之又玄的內(nèi)力,僅就從物理力量上來說,猴樁的動作也充滿了科學(xué)性。在這個身法中,胯骨盆腔就好像一個雙向凸輪,一邊的傳導(dǎo)杠是脊柱,另一邊的傳導(dǎo)桿是雙腿。長期的蹲猴訓(xùn)練,一是能加強腹直肌和臀背腰肌的力量,另一方面,讓丹田小腹鼓漲圓起,一是也能擴大凸輪的直徑,使腹直肌和臀背腰肌起作用的力臂加長,這樣一來,力量就是不算氣機鼓蕩時帶來的力量,也會使人的勁力成倍增加。
          而且,謝寸官練了一段時間,練順后,加上同田先生那一次試拳的感覺,他越發(fā)感覺到,田先生說,猴樁是戴家心意拳的身法一句話,絕不是空穴來風(fēng),而是一種科學(xué)的認知。因為,這個束展勢用于技擊中接手打人,簡直太科學(xué)了。
          -------------------------------------
          轉(zhuǎn)帖戴氏心意傳人曹繼植在“搏擊”上發(fā)表的心意拳樁功文章,以下是該文章:
          心意拳的樁功叫“渾元樁”,有束有展,有吞有吐,有起有落,有斜有正,一切拳勢自此衍變,實為拳法之母。
          樁功精義
          渾元樁是武當(dāng)導(dǎo)引功法,屬龍門派心意門技法。據(jù)傳,此功法在張三峰開創(chuàng)內(nèi)家拳之前由長春真人邱處機所創(chuàng)。此功法以單純追求丹境而達到意在養(yǎng)生長壽為目的,講究“清靜無為,養(yǎng)生全形”,不僅有變僵為松,由松入柔,積柔成剛的外功練法,而且有煉性修真、培元固本、返樸歸真的內(nèi)功心法,實屬強內(nèi)壯外之全形功法。此功法立于心,精于意,重神不重形,重內(nèi)不重外。寓無極、太極之秘,含虛實剛?cè)嶂?是道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的修真大道。功法以束展為勢,輕靈柔順、圓活連綿、勢勢曲走、處處皆環(huán)。勁力變化講究曲蓄善變,纏絲順道,柔化剛發(fā),功架盡合陰陽五行,同時講究以德為首,以養(yǎng)練功,注重修養(yǎng)。內(nèi)練養(yǎng)生,貴化而不貴抗,尚意而不尚力。外功主于練“形”, 意在散架柔化,觸度綿力,靈活身法;內(nèi)功主于練“氣”,旨在貫通全身經(jīng)脈,氣循周身運轉(zhuǎn),返還先天之純陽體,平泌后天之陰陽二氣,煉性修真,期達上乘丹境,以求得自身“精氣神”的充實,達到強身健體、性命雙修之目的。久練此功,勁力渾圓,此又是技擊之所求。
          樁功意蘊
          渾元樁取義于勁力功能的組合,旨在滋養(yǎng)本體,充實勁力,這就是“雞腿、龍身、熊腰、猴背、鷹膀、虎豹頭”。雞腿穩(wěn)固,根基深沉,單腿支撐如立木頂千斤,因而有“金雞獨立”之說。人之下肢是全身之根節(jié),根節(jié)穩(wěn)固是行拳走勢之要害,故取“雞腿”之義;龍為神幻動物,身形矯健,亦柔亦剛,可騰躍凌空,能傲然暢游,有“蒼龍神游”之說,故取“龍身”要義;熊體碩大,巍然勢傲,腰軸扭動是其行動要樞,故取“熊腰”之義;猴背常呈曲弓之勢,或奔或躍皆自曲背展騰開始,曲則蓄勁,展則開張,故取“猴背”要義;鷹抓獵捕食爪為本,抓取之前先用膀擊,鷹膀堅硬力在翅根,意在近戰(zhàn)“根”擊,故取抓擊之意;虎豹王者風(fēng)范,體態(tài)威嚴,虎視眈眈,仰俯多呈威懾神態(tài),故取“虎豹頭”之義。綜觀而論,雞有獨立之功,故為拳法之“腿”;龍有驚抖之法,故為拳法之“身”;熊有泰然之勁,故為拳法之“腰”;鷹有束翅之術(shù),故為拳法之“膀”;猴有縱靈之能,故為拳法之“背”;虎豹有威嚴之神,故為拳法之“頭”,六法渾然一象,意指腿穩(wěn)根基硬,身段若龍行,腰巍似熊踞,膀堅固自根,轉(zhuǎn)動靈如猴,虎豹出威神,六象聚一體,形神勢必真。
          樁功構(gòu)象
          渾元樁乃六象融一,旨在煉精化氣養(yǎng)神蓄勁,滋養(yǎng)丹田功能。滋養(yǎng)就須“曲蓄”,展放才能爆發(fā)內(nèi)勁,所以渾元樁為“圓勢”構(gòu)成,圓勢即腿微曲胸微涵,頭頸微仰,軀體呈曲縮半蹲勢,形同“猴子觀景”,所以也叫“蹲猴勢”。按照拳法而論,“圓”內(nèi)含陰陽,陰陽相合渾然一體。整個大圓實際上內(nèi)含三個小圓:腿微曲形成下圓,胸微涵形成中圓,頭微仰形成上圓。圓是五行的自然軌跡,相生相克皆在其規(guī)律之中。圓則滾,滾則進,必然在行拳走勢中形成上旋下旋,內(nèi)旋外旋,平旋立旋,橫旋順旋。旋為形,滾為勁,動之如螺旋無堅不摧,起落似彈簧蓄勁呈威??雌涔スブ杏蟹?觀其防防中有攻,身落手起束中進,身
          起手落展中擊。一切變化賴依圓的運轉(zhuǎn),盡在陰陽轉(zhuǎn)換之中。
          樁功練意
          演練渾元樁旨在“深沉內(nèi)勁,變化自如”,但須“三節(jié)要明,六合要真”。三節(jié)不明渾身空,六合不真枉練功。三節(jié)即下肢為根節(jié),胸腹為中節(jié),上肢為梢節(jié)。三節(jié)乃人體周身部位之統(tǒng)稱,也是技擊的關(guān)鍵所在,渾元樁就是淬練三節(jié)壯實體魄,充分發(fā)揮周身的技擊功能。然而淬練三節(jié)還須銘記六合,才能形神合一達到形隨意功,功藝大成。六合分內(nèi)三合和外三合,沒有內(nèi)外六合,必然滾不成一股勁,合不成一股力,雜亂無章,難成正果。內(nèi)三合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心指大腦,意指意識,必須心神聚一,意識敏銳。而意識對動作的反射,若無充沛之內(nèi)氣配合,丹田內(nèi)勁難以催達四梢,所以意欲發(fā),“氣”先行;有氣無力缺乏質(zhì)的飛躍,欲速則不達,所以氣欲行,“力”為本。只有“意、氣、力”相聚相合,才能將精氣神淬練為剛?cè)釀?并將丹田之勁通達周身。外三合是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外三合是指肢體三節(jié)部位而言,從微觀角度分析,還有“節(jié)中之節(jié)”說。根節(jié)之三節(jié)分:胯、膝、足;中節(jié)之三節(jié)分丹田、心、胸;梢節(jié)之三節(jié)分肩、肘、手。三節(jié)六合是扎好底功之要害,不論練柔勁還是練剛勁,必須做到內(nèi)外合一,不松不散,動作一致,才能整勁齊發(fā),拳法嚴謹,技擊時突然發(fā)勁,勁力齊猛。
          樁功內(nèi)容
          渾元樁包括蹲丹田、抱丹田、射丹田、砸丹田、養(yǎng)丹田。
          蹲丹田。下肢為人體之根,支撐軀體,承載負重。行拳走勢,奔騰爆發(fā),也離不開下肢的繃蹬釘挺,所以增強下肢功能極其重要。蹲丹田注重“久蹲不起”,自然呼吸,氣沉丹田,腳心微提,意念吸取地氣,腳汗?jié)裢感?言指古代布鞋),闖過憋脹疼麻,即不僵且感舒適。站個虎步,如同石柱入地,推不動,壓不倒,搏擊時就能穩(wěn)如泰山應(yīng)付自如。
          抱丹田。抱丹田是加進手法的束展樁,身束手落,身展手起,束身垂手時手梢不過膝,展身回手時兩手抱丹田,旨在氣沉丹田,抱而不露。用在拳法上則是手隨身走,步到手到,一觸即發(fā),發(fā)而即收。手自丹田出,回手護丹田,培養(yǎng)身手步法的高度統(tǒng)一。
          射丹田。射丹田是滋養(yǎng)丹田內(nèi)勁爆發(fā)的功法。內(nèi)勁的爆發(fā)是意識對動作的反射,能在一寸前,莫在一寸后,手法變化在瞬間,內(nèi)勁爆發(fā)在剎那,培養(yǎng)閃電般的應(yīng)變能力。
          砸丹田。砸丹田是滋養(yǎng)丹田的側(cè)轉(zhuǎn)功能。心意拳的側(cè)轉(zhuǎn)是依賴丹田的側(cè)滾。丹田的側(cè)滾,牽引著手法的瞬間變正為側(cè),以斜打正,故曰“看斜而有正,看正而又斜”。對方正面攻來,我則側(cè)轉(zhuǎn)丹田避其鋒芒,但側(cè)轉(zhuǎn)時既防又砸,繼而轉(zhuǎn)守為攻。
          養(yǎng)丹田。養(yǎng)丹田是身法與手法呈對立狀,即束身進步呈低進勢,而手法卻呈高起勢,步法低進,手法高去,形同“獅子大張口”,既拔根又取梢。
          五種樁功均為束展身法(蹲丹田為一半)。束展有氣沉丹田、勁達周身之意,如同彈簧之性,束為壓簧,展為繃彈,不同的是手法各有所求,抱丹田有手腳一致的相融性,射丹田有條件反射的突發(fā)性。砸丹田有攻防自如的靈變性,養(yǎng)丹田有低進高去的強攻性。從勁力路線分析,既有正斜相融的十字勁力,又有高低落差的相合勁力,還有避中有打的反沖勁力。因而說,練好樁功,就等于入了拳門,悟透功能就等于認識了拳法,用好勁力就等于諳熟了心意拳。一句話,練好了樁功,就是夯實了拳法基礎(chǔ)。
          樁功練法
          蹲丹田。立正姿勢。兩腳并攏且齊。目平視,兩手抱丹田。左掌壓右掌,然后作束身動作。即頭微仰,胸微涵,腿微曲,緩緩束蹲。隨著束身,兩臂微下垂,下垂時兩肩內(nèi)扣促胸內(nèi)涵,兩臂靠攏,臂轉(zhuǎn)內(nèi)翻,手心朝前,掌沿相挨,手梢垂至膝蓋。此時勢呈“猴子觀景”,體呈三圓聚一(頸項圓、胸背圓、腿彎圓)。同時三尖(鼻尖、膝尖、腳尖)垂為一條線,保持不俯不仰重心平衡。蹲丹田時間不限,視體力自定。自然呼吸,肌肉放松,不可聚力。憋脹疼麻是正?,F(xiàn)象,自然舒適是功力反應(yīng),蹲的時間越長功力越為深沉,此乃蹲丹田的基本要求。
          抱丹田。抱丹田是蹲丹田的延續(xù)發(fā)展,即既束又展。繼蹲勢緩緩地蹬腿起立,挺胸豎背,頭頂收頜,隨之兩手扣抱于丹田,復(fù)原勢。
          射丹田。身法依舊有束有展,但手法有所變化,打右射動作時,束身起右臂作前平抬勢,背面向上,呈八字型手(拇食指叉翹,其它三指扣握),左手護于右肘彎里側(cè)。展身時,右臂作翻轉(zhuǎn)塌踐反射勢,右肘頭塌落至丹田處,再復(fù)射出去呈前沖狀,變背面向上。塌踐時,兩臂皆作翻扭動作,不論塌踐反射,左手始終不離右肘彎。打左射動作則束身時起左臂,以此類推。
          砸丹田。束身為砸,展身為攻,以右砸勢為例。束身時平抬右臂,肘彎呈直角置于胸前,握虛拳。展身時,丹田側(cè)轉(zhuǎn)向左,頭卻朝前,右肩頭左轉(zhuǎn)搶前,右臂砸于左下方,左手回拉呈左轉(zhuǎn)勢。展身時,雙拳翻擰擊之。打左砸勢時作反向動作。
          養(yǎng)丹田。養(yǎng)丹田是身束而手起,身起而手落。束身之際,兩手從丹田處向上提,手背相并,手指朝上,順著胸前提至口平,然后隨著展身翻轉(zhuǎn)手掌,背面向上,手心朝下,從胸前落至丹田。起手、回手呈立圓前滾狀。
          樁功要領(lǐng)
          要領(lǐng):(1)三尖要齊。渾元樁呈圓勢,鼻尖、膝尖、腳尖垂直,如同一個大圓切為兩片,這就是陰陽相融的明圓。三尖對齊則重心適中,既不前傾,又不后仰,氣可沉丹田,重心在腳心,勁力才可圓潤,發(fā)功則能自如。(2)三心要震,三心指頂心百會穴、足心涌泉穴、手心勞宮穴。三穴乃人體之極端穴,震拂端位穴則勁力充沛,盡可以氣催勁,勁達四梢,否則憋氣在身,勁力不暢,功夫難達上乘。如何震?束身時微提腳心,微曲手心,微縮頂心,意念三心吸氣,充盈體氣。展身時腳微蹬,頭微頂,手微挺。柔練柔震,剛練剛震。(3)剛?cè)嵋?。剛?cè)崮藙帕?練其勁力也要用剛?cè)醿煞N法?!皠偂钡臉?biāo)準是“脆、猛、快、實”,即干脆、猛烈、快捷、實在;“柔”的標(biāo)準是“輕、靈、勻、緩”,即輕柔、靈活、勻稱、緩慢。兩種練法均在展身過程中得以反應(yīng),但需下肢的“繃蹬釘挺”作默契配合。(4)臀部要收。渾元樁呈圓勢,臀部就不可撅撩為坐姿,臀部不圓就將產(chǎn)生拽力,形不成丹田勁力的圓弧爆發(fā)。(5)涵胸收腹。涵胸收腹,中節(jié)必呈凹勢,有利于封門閉戶,養(yǎng)丹蓄氣,展身爆發(fā)內(nèi)勁才有相當(dāng)?shù)臎_擊力。(6)沉肩垂肘。肩肘是上肢的根節(jié)和中節(jié),是技擊的重要部位,沉肩垂肘才能松靈兩節(jié)使用靈活。(7)松靈自然。演練樁功必須輕松自然靈活關(guān)節(jié),不能憋氣用力,要去僵變靈。只有退去本身膂力,才能孕育真正的功力。(8)運氣得法。鼻吸口呼,束吸展呼是心意拳的運氣法,是陰陽之法,旨在以氣催勁,一氣呵成。(9)發(fā)音要脆。心意拳有柔化剛發(fā)之說,這就是打快勁(即發(fā)剛勁)腳要蹬,頭要頂,手要挺,而且意要斂,氣要足,力要猛。同時要喊“呵”音,而且音要脆,聲要短,旨在煥發(fā)神威,勁達四梢。(10)眼神妙用。眼是洞察對方心理變化的監(jiān)察神,也是反映拳法變化的屏幕,為牢牢掌握戰(zhàn)機,隨時變化拳法,我之兩眼必須緊盯對方兩眼。為使“視點”不移,就需以頭的仰和俯來調(diào)節(jié)視角控制視點,使兩條視線相交,保持視點不移。故爾又稱“眼與目合”。
          樁功分靜練、動練兩大步驟。靜練即原地不動,開步則為動練,內(nèi)容皆為抱、射、砸、養(yǎng)。動步為虛靈步變虎步,不論靜練動練,還需熟練剛?cè)岫?。淬練柔勁時,謹記“慢了慢了還嫌快”,淬練剛勁時,謹記“快了快了還嫌慢”,同時要注重剛?cè)嵯酀?積柔成剛。深沉內(nèi)功,滋養(yǎng)丹田勁力。
          練功歌訣
          渾元樁意蘊深沉,練法卻不很復(fù)雜,身有束展起落,手有展出回拉,腿有曲展繃蹬,練功方法分原地靜練和開步動練,不管靜練、動練。皆有剛?cè)醿煞N練法。為使初練者正確領(lǐng)會樁功的盤練,本人根據(jù)多年的實踐,編撰了練功全程歌訣,供初學(xué)者參考和引導(dǎo):
          手抱丹田身軀正 二目平視腳并行
          身定心寧無雜念 輕松自然講虛靈
          虎視眈眈不轉(zhuǎn)睛 束身曲腿勢不停
          含胸拔背肩內(nèi)扣 手膊相挨向下沉
          指梢下垂至膝面 邊垂邊翻見手心
          守洞塵技不見痕 收腹曲蹲呈圓形
          收臀裹胯如忍便 陰起陽蓋才有勁
          舌抵上腭周天通 頭要微仰頸要挺
          束身吸氣沉丹田 三圓聚一為束身
          展身也要講虛靈 徐徐起勢勁不停
          挺項收頜頭微頂 視點不移眼出神
          展胸豎脊腳微蹬 手抱丹田氣呼盡
          繃蹬釘挺加微頂 若打快勁發(fā)呵音
          束勢注意三尖齊 陰陽二勢銘記心
          作者留言:武林摯友,受《搏擊》抬愛,老朽以論文形式論述了戴氏心意拳的五行拳和十大形。經(jīng)十七個月的連載,業(yè)已完成計劃,值此向《搏擊》各位老師致謝,并向武林同仁致謙,終因本人武功平平,文筆平平,實實難以如愿,誠望昨鑒諒,期盼斧正。
          xinyiyouwen:蹲猴猴是戴氏心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功法。各支練法大體相同。所謂蹲猴猴不是蹲著不動,而是一蹲一起,身體甚至眼睛也隨著進行陰陽轉(zhuǎn)換,看似很簡單,實際上很精奧!只有下功夫練才能體會出來,言語實難表達!鍛煉時,身體、手或有麻、脹、熱、冷、放電等感覺,均無需害怕,為自然現(xiàn)象。功深者,會通周天。周天都不通,內(nèi)家拳也不會真正練好。由于外形的描述,在各個網(wǎng)站、書籍都有介紹,如下僅提一下要領(lǐng):
          1、蹲下、起來都要慢,不急,特別要注意體會身體卷縮和逐節(jié)展開
          2、蹲時,雙手交疊,至底,始翻轉(zhuǎn)為掌心朝外,此時,雙手肘盡量相合(但不要使勁,要一任自然),頭自然靠于枕骨,不要將頭伸出來(這一點也是初學(xué)者通?。?。另外在此過程中,眼睛要漠視前方,如同哭泣狀
          3、起來時,快到位時,眼睛要逐步瞪起來(為陽)。到位時,雙肩稍稍外展(也不要用力),頭要虛領(lǐng)頂勁,不要用力上頂。
          4、起來后,手自然交疊于小腹即可。
          另外,踩步子實際上就是走步的蹲猴猴。是在踩的時候,保持身法不變。
          蹲的時候要到位,不要搖晃,下去時要有沉入海底之意思,上來時,要有頂?shù)缴n天之意,上來時注意不要挺腰。
          另外練這一式的時候,最近的確有“天地翻”的感覺,那是一種十分微妙的感覺,動作很微小,但是自身感覺比較強烈。戴氏心意最基本的東西,我想我已經(jīng)算是初步入門了。
          今日(20110626)在武魂雜志看到薛顛一脈的蹲猴練法,有些比較有啟發(fā),摘錄如下:
          蹲猴樁出翻浪勁,是丹田里走翻浪,如卷地風(fēng),用身法打人,身形微動,勁道透體而出,大動就不好用了。蹲猴樁是百會、膻中、勞宮、涌泉都往一個點聚,這個點在命門與肚臍之間,兩腎向前包裹的圓點,薛顛存世拳照都是“束”,團聚縮的典范,待“展”時,已敵我兩不知的鬼使神差打完了。束展是筋骨變化,暗勁不見形,
          xinyiyouwen:該內(nèi)功是當(dāng)年戴家人傳到上海的。
          1、兩腳并步站立
          2、兩手掌心向前上方,兩臂抬起來至頭頂,兩掌相合下來至胸前,此時,兩掌稍向胸部傾斜一點(顧堅師父就這么練的),然后,將兩掌轉(zhuǎn)向下,指尖指向地面
          3、兩掌繼續(xù)向下伸,兩臂伸直
          4、此時,兩手向內(nèi)反轉(zhuǎn),手背相對向胸前上來,然后向下翻,同時,身體下坐,隨著下坐,頭隨著往上仰。下坐至這樣:膝尖、腳尖、鼻尖三點一線
          5、蹲的時候,注意,兩手掌外側(cè)相對,兩臂往里裹(顧堅師父示范時,手心是稍向左右兩側(cè)翻一點點),手掌要稍有個彎度,不要伸直
          6、蹲累了,站起,兩手大拇指交疊置于肚臍,然后以肚臍為中心劃圓,大圈小圈均可,順時針逆時針均可,劃多少下都可以,沒有定論
          7、蹲猴時間長了,下丹田會充實,氣會在督脈上來,通周天
          8、另外要注意臀部向里扣,不要撅。
          xinyiyouwen:——段天林口述 樸石整理
          蹲猴樁是戴家心拳拳法之母,所謂樁者,即立身如樁之深埋地中之意也,故名。蹲猴樁為戴家拳諸法練習(xí)次第之首,向無文字記述法要,屬口傳身授之藝,非戴家傳人鮮窺其徑,今我?guī)煻翁炝?,承段錫福先生傳承,經(jīng)四十余年驗證,略陳端緒,與有志者共之。
          勁法釋義:剛為猝,內(nèi)勁快為剛,內(nèi)勁實為剛,勁力深沉則剛。柔為綿,內(nèi)勁綿為柔,內(nèi)勁靈為柔,勁力輕靈則柔。勁源于內(nèi),力發(fā)于外,動作快慢是剛?cè)嶂庠诒憩F(xiàn)。內(nèi)勁剛?cè)崾琴|(zhì)的反應(yīng),內(nèi)勁是精氣神的升華,精氣神是心靈意念的六合勁!心動似火焰,必然產(chǎn)生內(nèi)勁之剛,心靜如平水則生發(fā)勁力之柔,剛?cè)釋α⒔y(tǒng)一,方能體現(xiàn)拳法之靈魂。純剛易折,純?nèi)釤o力,剛?cè)嵯酀四茏兓療o方。勁乃精氣神聚合之一種體現(xiàn),心意一動內(nèi)勁則可瞬間爆發(fā),速度快,穿透力強,拳發(fā)之于無形,身法化之于不覺,內(nèi)功勁力實為戴家心意拳拳法之魂。在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功夫的進度引導(dǎo)下,蹲猴樁又演為五步功法:稱做蹲丹田,抱丹田,(搬丹田)射丹田,砸丹田,養(yǎng)丹田。五步功有靜養(yǎng)和動養(yǎng)兩個方面,原地不動為靜養(yǎng),動步為動養(yǎng),在行拳走勢中涵養(yǎng),故有無樁不養(yǎng)功,無勢不含樁。
          每日早晚,擇空氣清新之地,靜心斂氣,束身蹲踞。鼻尖,膝尖,足尖,三尖相照成龍身之勢。谷道上提,舌頂上腭,目光隨頭部方向平視。身須中正,兩手心向上,分置大腿膝面以上,兩肘相挨,十指松開,掌心內(nèi)含,置于膝上,指尖朝下??s肩彎脊,兩足并立,兩胯內(nèi)裹,重心在涌泉。,周身合力。初練時俟支撐腿腳力盡,則雙腿蹬,頭虛頂,展身。要求:頭微仰,胸微涵,腿微曲,三元聚一,通體呈圓,蹲丹田就是曲蹲不展,旨在滋養(yǎng)丹田,深沉下肢功能,下肢是人體三節(jié)之根節(jié),根節(jié)穩(wěn)固乃拳法之本,采用三尖對齊(鼻尖,膝尖,足尖),做到沉穩(wěn)健。保持自然呼吸。演練蹲猴樁是為養(yǎng)丹之根本,抱丹田有束有展,做到外引內(nèi)行。此為手隨身落,手隨身起之演練方法。此為拳法出手之基礎(chǔ),手法出於丹田,收自丹田。
          射丹田則是隨束展,單手從丹田處向前抖射,勁意在根節(jié),做到根節(jié)催,中節(jié)隨,捎節(jié)追。
          砸丹田:做到腰軸側(cè)轉(zhuǎn),根節(jié)演變,旨在橫排斜撥。
          養(yǎng)丹田:身落手起,身起手落,旨在使內(nèi)勁達於四梢,內(nèi)含心意拳之手法。
          合論:束、鉆、抖、擻、剎。束是束身,束為起勢始,無束而無展,無束而無法,束是進法之根本,束是展的初始。鉆為進也,乃拳法變化之始,無論前進后退,高去低就,一切從身法的轉(zhuǎn)換生出。抖是順也,此為拳法之順勢。擻是橫也,以橫破順,如同火柱投爐灰之理。剎是住也,此為勁達四捎之致也。
          蹲猴樁對應(yīng)拳法變化,而拳法變化又對應(yīng)根本勁力,此即踩、撲、舒、裹、絕。踩者如踩毒物也,撲者如虎撲物也,舒者舒展其力也,裹者包裹而不露也,絕者無所不絕也,踩勁出至蹲丹田,久蹲腳力深沉,出步之后必有踩勁,撲勁來自抱(搬)丹田,無抱而無撲,抱為撲之始,。舒勁源于射丹田,射必勁發(fā),舒展達意。裹勁取于砸丹田,側(cè)轉(zhuǎn)砸擊,砸必含裹,裹而不露。絕勁生于養(yǎng)丹田,起落反射有蹬有頂,勁達四捎,勢完勁止。
          蹲為勢,束為向,踩為勁,抱為勢,鉆為向,撲為勁。射為勢,抖為向,舒為勁。砸為勢,擻為向,裹為勁。養(yǎng)為勢,剎為向,絕為勁。
          踩要毒,撲要勇,裹要滾,絕要短,此即拳經(jīng)所述:踩.撲.裹.舒.絕.毒.勇.猛.滾.短.毒是心靈反應(yīng),毒則手法奏效。勇為勁氣之帥,勇必不懼,猛是神形俱至,猛烈無敵。滾是用勁之法,滾必利裹,裹則能排。短是快捷之義,根節(jié)取人謂之手法短,快速取人謂之時間短,一招制勝謂之拳法短,寧短勿長,越短越好,能在一寸前,莫在一寸后,即是其理也。
          勢向勁本是保精蓄氣養(yǎng)神之統(tǒng)一體,勢為拳法是構(gòu)勢,向為拳法之趨向,勁為拳法之靈魂,此乃拳法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實為演練戴家心意拳樁功之基礎(chǔ)。
          xinyiyouwen:心意拳內(nèi)功練習(xí)(轉(zhuǎn))
          一、什么是心意內(nèi)功?
          心意拳的內(nèi)功就是丹田功,也就是“意守丹田”。意守丹田是心意拳的修煉內(nèi)壯的主要方法。古人說:“心猿意馬最難收”,意守丹田很難靜下來,容易雜念叢生。而心意拳是動功,練起來,渾身一動無下動,若在動中求靜,在動中運氣于丹田,這樣長期的鍛練,就能達到丹田氣足的內(nèi)壯目的。這種以意化形、以形煉意、以意領(lǐng)氣。以氣引力的鍛煉,能使精、氣、神充足,身法快捷,從而達到上乘心意武功的目的。
          二、什么是丹田?
          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分。上丹田:有說頭頂百會穴,有說在兩眉問印堂人,有說在人中。中丹田:有說在膻中人(心窩),神闕(臍中)肚臍為前丹田,陽關(guān)命門為后丹田。下丹田:有說在臍廠二寸,臍內(nèi)一寸三分,臍下二寸,臍下一寸半;有說在會陰;有說在涌泉穴。練心意拳的人認為:下丹田是指臍下氣海穴,這是人的中部,就應(yīng)意守這部位。這地方練好了,“練成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無人敵”。
          三、怎樣練?
          具體可分以下步驟:
          1.抱丹田
          早晨(寅時最好)選一空氣清新,有松柏樹叢之處(湖泊河水邊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平行而立,身體微下蹬,膝稍彎曲,頭直目正,身端氣靜,松肩垂時,十指分開,手心向內(nèi)置與腹前,兩手相抱若抱球狀。此時要身體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隨意呼吸,莫令耳聞。這樣站立一段時間后,再做下一動作。
          2.轉(zhuǎn)丹田
          立正站立,開左腳向左與肩同寬,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領(lǐng)氣,以丹田為圓中心,自左向右轉(zhuǎn)36下,吸一口氣咽下。再從右向左轉(zhuǎn)36圈,再吸一口氣咽下。是為轉(zhuǎn)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全身放松,用腰部帶動,自左向右作圓形晃動。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為圓中心。先隨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圓周晃動,當(dāng)身體晃動時,先向左半周吸氣,吸氣時舌頂上腭。當(dāng)身體轉(zhuǎn)向右邊時呼氣,呼氣時舌抵下腭。但晃動時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絲呆板之意,共約36下。這樣的平行轉(zhuǎn)圓可以使代脈得到鍛煉。
          4.揉丹田
          如前兩腳立正站立,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兩手虎口張開對稱放在丹田兩旁。以丹田為圓心,自左向古作劃圓運動,也是吸氣舌頂上胯(搭鵲橋),呼氣舌抵下腭。約36下。
          5.擊丹田
          如前兩腳站成與肩同寬,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腳向左前方半步,兩臂鳥展翅一樣向后用力展開,為白鶴亮翅,舌頂上腭吸氣。然后左腳后收,與右足井齊,兩掌變?nèi)积R向丹田兩邊猛擊,舌抵下胯呼氣。計36下。
          6.折丹田
          輕步站開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護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護去。然后兩掌交叉一齊向前撲去,撲時叩首,為“以首叩碑”呼氣;起時吸氣。這樣腹部會得到壓迫的鍛煉,丹田也會充實起來。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隨意坐下,右腳落地,腳心斜向前方,左腿壓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兩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時,呼氣。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氣,氣貫丹田,如此36下。再換成左腳落地,腳心斜向前方,右腿壓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兩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時,呼氣。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氣,氣貫丹田,也36下。
          8.噴丹田
          兩腳立正,并腳而立,兩手掌從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兩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氣。然后一齊向前猛然推去,為“嬰兒擊食”,推出時喊“喝”,呼氣,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領(lǐng)左手,高舉在頭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處,兩腳尖掂起,向空中吸氣。然后兩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樣,用力一齊向下拽,兩肘打墜勁,墜到兩手落到胸前,呼氣。這樣子起吸氣,下墜呼氣,計36下。通過強行呼吸,丹田氣足,內(nèi)氣鼓蕩,能達到內(nèi)壯的目的,只有內(nèi)壯才能力源豐富,勁力渾圓,用之不盡。
          四、丹田功的效應(yīng)
          練功練到一定的程度,會覺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熱氣感,或者形成一個 “氣”上感,這就是內(nèi)氣聚集、儲蘊的表現(xiàn)。通過進一步的鍛煉,這個“丹田”之氣就會循經(jīng)絡(luò)系統(tǒng)運行全身,你會感到一條熱氣流下伸至?xí)幯?,往后向上升?jīng)督脈經(jīng)絡(luò)的尾閻、夾脊、玉枕、百會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脈經(jīng)絡(luò)經(jīng)“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現(xiàn)任督經(jīng)氣循環(huán)的感覺。再進一步鍛煉,可出現(xiàn)內(nèi)氣沿周身十二條經(jīng)絡(luò)及奇經(jīng)八脈路線循環(huán)感覺。練功到此,人就會感到周身經(jīng)絡(luò)氣血通暢,精力充沛。功到高級的上乘功夫時,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視,不用耳朵而能聽,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聲而能聽。
          ==============================================
          武術(shù)萬維網(wǎng)
          白丁:我曾跟上海一心意拳師學(xué)過名為蹲猴樁的樁式:雙腿并攏屈膝下蹲,膝不過趾。雙臂貼于大腿雙肘內(nèi)裹,手掌外翻掌心向上。抬頭,下頜略上揚。提肛。意略守丹田,不強求。 此外沒有別的要領(lǐng)。似乎與山西戴家傳人曹先生所介紹的樁法頗為貌似。 在上海似乎僅凌漢興老先生(盧嵩高之徒)所傳一支習(xí)練此樁,并視其為根本,后階段心意丹田功全靠此樁聚氣培元打下的基礎(chǔ)。我試練一段時間覺得不得其要領(lǐng),也沒有機會再請教這位老師。請各位明白人賜教此樁的功法功理。先謝了!
          吳利民:戴氏心意拳的樁功勁力對應(yīng):
          混元勢: 渾圓樁,蹲猴猴)是拳法母架,剛為猝,內(nèi)勁猝為剛,內(nèi)勁實為剛,勁力深沉則剛。柔為綿,內(nèi)勁綿為柔,內(nèi)勁靈為柔,勁力輕靈則柔。勁源于內(nèi),力發(fā)于外,動作快慢是剛?cè)岬耐庀蟊憩F(xiàn)。內(nèi)勁剛?cè)崾琴|(zhì)的反應(yīng),內(nèi)勁是精氣神的衍化物,精氣神是心,靈意念的六合勁,!心動似火焰,必然產(chǎn)生內(nèi)勁之剛,心靜如平水則生發(fā)勁力之柔,剛?cè)釋α⒔y(tǒng)一體拳法之靈魂。純剛易折,純?nèi)岵涣?,剛?cè)嵯酀κ前l(fā)化衍變的正道。勁是精氣神聚化的一種能流,意念指揮可瞬間爆發(fā),力度大,速度快,穿透力強,轉(zhuǎn)瞬急逝,發(fā)之于無形,化之于不覺,勁力故為拳法之魂。在練精氣神的原則下,將渾圓樁分五種功法:叫做蹲丹田,抱丹田,(搬丹田)射丹田,砸丹田,養(yǎng)丹田。五種功有靜養(yǎng)和動養(yǎng)兩個過程,原地不動為靜養(yǎng),帶步為動養(yǎng),行拳走勢中涵養(yǎng),故有無樁不養(yǎng)功,無勢不含樁,樁功總架勢,頭微仰,胸微涵,腿微曲,三元聚一,通體呈圓,蹲丹田就是曲蹲不展,旨在滋養(yǎng)丹田,深沉下肢功能,下肢是人體三節(jié)之根節(jié),根節(jié)穩(wěn)固乃拳法之本,采用三尖對齊,(鼻尖,膝尖,足尖)自然呼吸演練此樁是養(yǎng)丹之基礎(chǔ),抱丹田是有束有展,束吸展呼,外加手隨聲落,手隨身起,手抱丹田的演練方法。此為拳法出手之母型構(gòu)架,一切手法出自丹田,收自丹田射丹田則是隨著來展勢式的起伏,單手從丹田處向前發(fā)射,意在根節(jié)催,中節(jié)隨,捎節(jié)追。砸丹田是依附于束展勢式,腰軸側(cè)轉(zhuǎn)的根節(jié)演變,旨在橫排斜撥。養(yǎng)丹田則是身落而手起,身起而手落的對立反射,旨在勁達四指,收勁往勢。樁功是拳勢田型,田型內(nèi)含拳法趨向,它就是束.鉆.抖.擻.剎,束是束身,束為起勢之源,無束而無進,無展而無法,束是進法之母,束是展的伊始。鉆是進也,也是拳法變化之始,不管前進后退,高去低就,一切從身法的轉(zhuǎn)換反映出來。抖是順也,這是拳法的順勢是向。擻是橫也,以橫破順,如同火柱投爐灰之理。剎是住也,這是勁達四捎之終也。
          樁動對應(yīng)著拳法去向,而拳法走向又對應(yīng)著母型勁力,這就是踩.撲.舒.裹.絕。踩者如踩毒物也,撲者如虎貓撲物也,舒者舒展其力也,裹者包裹而不露也,絕者無所不絕也,踩勁出至蹲丹田,久蹲腳力深沉,出步之后必有踩勁,撲勁來自抱(搬)丹田,無抱而無撲,抱為撲之始,。舒勁源于射丹田,射必勁發(fā),舒展達意。裹勁取于砸丹田,側(cè)轉(zhuǎn)砸擊,砸必含裹,裹而不露。絕勁生于養(yǎng)丹田,起落反射有蹬有頂,勁達四捎,勢完勁止。
          按照陰陽相合,五行相變之理,勢向勁互為依存,相互對應(yīng),內(nèi)在有著本質(zhì)之聯(lián)系,并且都有束展開合,拳法變化和勁力運用之對應(yīng)體系,也就是蹲為勢,束為向,踩為勁,抱為勢,鉆為向,撲為勁。射為勢,抖為向,舒為勁。砸為勢,擻為向,裹為勁。養(yǎng)為勢,剎為向,絕為勁。以上是勢向務(wù)對應(yīng)公式。另外還有五勁量化目標(biāo),這就是踩要毒,撲要勇,裹要滾,絕要短,這就是拳經(jīng)所云:踩.撲.裹.舒.絕.毒.勇.猛.滾.短.毒是心靈反應(yīng),毒則手法奏效。勇為勁氣之帥,勇必不懼,猛是神形俱至,猛烈無敵。滾是用勁之法,滾必利裹,裹則能排,。短是快捷之義,根節(jié)取人謂之手法短,快速取人謂之時間短,一招制勝謂之拳法短,寧短勿長,越短越好,能在一寸前,莫在一寸后,就是其理也。
          勢向勁本是你精蓄氣養(yǎng)神的統(tǒng)一體,勢為拳法是構(gòu)勢,向為拳法之趨向,勁為拳法之靈魂,此乃拳法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實是演練心意拳樁功之基礎(chǔ)。
          戴氏心意拳勁力談:
          人之生命在血氣,拳之靈魂在勁捷,勁力越豐富拳法越有生命力,勁力越藝術(shù),生命力越強盛,太極拳以勁力上的纏連綿柔,瀟灑飄逸,風(fēng)靡全球,少林拳以勁剛勢猛,氣勢磅礴,風(fēng)行大江南北,心意拳則以勁力富含科學(xué)原理,能將精氣神貫注于拳法變化之中,既富技擊又可強身健體。故而為中青年所厚愛。
          勁向六說:
          勁力即內(nèi)勁之力,是精氣神聚合為一的抽象衍化物,是意識對動作產(chǎn)生反射的紐帶,是拳法變化的內(nèi)在動力。靜若處子,動似電流,通過丹田的催動,它將使肢體產(chǎn)生生理性震動,可謂拳法之靈魂。
          心意拳是由內(nèi)催外以根帶捎之內(nèi)功拳,拳法以內(nèi)向為特征。外形變化來自于內(nèi)在勁力牽動,故在內(nèi)勁上既講內(nèi)容又講藝術(shù)。因而有無法不含勁,無勁不見法之說。形變是勁變的表現(xiàn),勁變是形變的母源,實質(zhì)是修練內(nèi)勁也。一日可練二一式,三年難悟一勁,勁支為輻射通達,輻射系指勁力的走向,通達系指勁力的應(yīng)用,故有勁向六說,和勁用三法之說。勁向六說是上捧,下押,左旋,右轉(zhuǎn),前擰,后拽,,六說之中各具諸勁,都是以勁向論述, 可謂五花八門無所不有。上捧勁力叫:挫.捧.掇.掀.挺.提.劈.托.勾.頂。挫為:旋轉(zhuǎn)或立挫。捧為:翻滾式上捧。掇為:平旋式立掇。掀為直立式上掀。挺為立滾式挺立,提為上提式提拉。劈為斜起式陡劈。托為平舉式上托。勾為上提式的掛。頂為沖立式上頂。上捧十股勁皆以園弧路線運轉(zhuǎn),抱括縱上和斜上三個方面。也可稱為起勁類。下押勁力為:押.閘.扣.剁.斬.勁力走向都是直下或斜落,各股勁力都內(nèi)含右相關(guān)的園勢拳法之中,左旋右轉(zhuǎn)皆為橫向性勁力,內(nèi)涵六勁,叫做疊包裹,斜里撥,反向捌,拗勁捩,兩邊捋,左右搡,前擰勁力包括,鉆滾剪移里,六股勁力皆為前沖性,叫做前擊涵鉆易內(nèi)傷,滾勁擊敵無遮攔,肘頭剪胸難脫逃,擰勁可穿斤重山,扛桿移動最省勁,里劈肋間更難防,六股勁力皆走園弧路線,勁達勢至,后撤勁力內(nèi)含撤勾拽拉,撤為步向,卻含撤勁,撤中有勾,一法二勁,拽拉涵于手法之內(nèi),扣彼腕勁,不動步為拽,步后撤為拉,三十多股勁力是精氣神聚合為一而外放之表現(xiàn),有單一勁和復(fù)合勁之說,不可弧立地認識或機械地理解,但勁力自轉(zhuǎn)于園勢軌跡拳式之中卻是對勁力的共識,俗稱勁園力足,勢園勁足,內(nèi)外融一是也.
          CTD2006:蹲猴樁沒有傳說的那么神秘,也不是很復(fù)雜的東西,但卻確實是必須老師言傳身教的東西。
          都說胳膊扭不過大腿,那么大腿扭不過什么呢?大腿扭不過腰。因為以腰如樞,人的整個身體就成為一個大胳膊,能用這個大胳膊打人,才能以弱勝強。因為,就連大腿也扭不過這個身體。
          不過,人們對于腰,有一個誤區(qū),認為腰勁如何如何,其實腰勁并不是由腰發(fā)出的,腰勁的最大能量來源,是來自于腹肌。
          就是腹部力量越大,腰的力量就越大。
          而腹部對腰供勁,就在于束展小腹,翻丹田。
          這就是傳統(tǒng)武術(shù)一直對丹田多有強調(diào)的原因,就是因為,丹田有勁,腹有力,才有腰勁。打個比方,丹田勁兒,對于人體來說,就像是人胳膊上的二頭??!
          所以太極拳就講卷放,就是將人的身體從小腹處先卷起來,胯向前向上送,然后放開,就像鐘表的發(fā)條一樣。
          心意拳,特別是戴家講丹田勁,行如槐蟲,起如挑擔(dān)。槐樹上的青蟲兒,西安土話叫吊死鬼的,走路一拱一拱地束腰展腰,其實就是將腰(腰部丹田)勁合到人的一舉一動上。
          形意拳說的束展,應(yīng)該也就是這么個意思。
          大家都知道薛顛前輩的故事,都知道薛先生同人比武,輸了后,去山西五臺山苦練功夫,說是遇到了虛無飄渺的靈空上人,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去山西尋根,走李老能先生當(dāng)年走的老路子,去心意拳里找東西。(此為個人臆測之言,薛前輩的支系當(dāng)笑話聽就好,勿做無謂的門派之爭)
          都知道心意拳講七拳十四處打法,這七拳十四處,就是人身體這個大胳膊上的部件兒,打人時用的勁兒,都是由腰發(fā)出來的。
          記得多年以前,就從重慶市一位姓李的老先生口中聽過一句話:丹田如球腰如軸。
          后來,又聽一位練太極的老先生講太極拳的卷放:翻襠過背舞大龍。
          當(dāng)然,還有一句老生常談的話,力發(fā)于根,主宰于腰,過肩跨背形于梢。
          其實都是講全身發(fā)勁的。
          力發(fā)于根這句話,大家都知道,但主宰于腰就有點暈了吧。其實在這里,根勁為挺,就是支撐的作用,根勁并不能打人,它就是個支椽子的作用,說白了,就是槍炮的后座兒,沒有后座兒,槍炮往后一退,炮彈也就打不遠了,勁泄了。
          所以說,腿上無力人無根,就是這個意思。往前一打,自己的腿先撐不住勁兒,發(fā)軟兒,那還不自己先一跤先跌倒了。
          所以,于我來說,練一個腿上有根,于敵,就是要用技巧拔他的根兒,他腿上就是有勁,咱也想辦法讓他站不穩(wěn)。
          基本這就是力發(fā)于根在拳學(xué)上的應(yīng)用原則,想辦法穩(wěn)自己的根兒,想辦法拔別人的根兒。
          現(xiàn)在再說主宰于腰,其實就是人發(fā)勁的根源就在腰勁兒,就是腹力。但腰勁上不光是要擰上去,是要進行卷放的,就像鐘表上發(fā)條,卷得越勁,發(fā)出的勁越大。但這個勁怎么發(fā),就是翻襠過背舞大龍了。
          卷就是將丹田先往前往上用力翻,翻到翻不動為止,卷得越緊實,丹田越有勁兒,這樣往外一展,勁就從襠胯過背傳肩。這樣身體就真成了大胳膊了,有了屈臂(身體)之力。
          最后一句:過肩跨背形于梢,就在于一個舞大龍上,這個舞大龍,就是驚尾閭,尾閭一驚,往后一展一梢,整個大脊就像古代發(fā)石車的杠桿兒,將勁就傳到了肩部,然后就用上薛顛先生說的,肩窩吐氣,就能力達于梢。
          當(dāng)然,這個這程說的都是大勁兒,就是起主要作用的勁,還有一些小竅門,像驚四梢,松柔開活出靈勁,這些都是另外的技擊范疇了,不在這里做論述。
          說過了大胳膊發(fā)勁,然后再回到蹲猴樁。
          其他沒見過的名師高人,我不說人家的好壞,我只說我見過的。
          我見過的猴樁蹲得好的先生, 就是山西祁縣曉義村的田如文老先生。據(jù)說戴家心意拳的戴奎先生晚年就是在老先生家里老去的,這個我沒有考證真假,聊做一說,可信度大家自己去考證吧。
          但我在見老先生的第一面時,老先生讓我一摸他的丹田,我當(dāng)時就呆了,我平生第一次在人的丹田中摸到了一個球。
          這距離我聽丹田如球這句話已經(jīng)過去了足足近十個年頭了,我真正地、具像地在人的丹田中,摸到了一個球。當(dāng)時因為時間緊,還要拜訪另一位戴家心意拳名家,就沒在先生家多停,在先生家坐了四個鐘頭后,我就赴祁縣縣城了。
          然后,回到西安的一個多月里,我一直在琢磨這件事兒,后來終于忍不住,在十一期間,專門又再次來到曉義村。
          于是,我了解到了蹲猴的一些點滴。
          就我個人理解,蹲猴其實就是練一個丹田的束展卷放(個人理解,不能做標(biāo)準,感覺說的不對的,就當(dāng)笑話聽吧。)練習(xí)時大概分4個步驟:1、翻轉(zhuǎn)回滾;2、閘氣;3、射炸;4、合行。
          先說一:翻轉(zhuǎn)回滾就是將丹田翻起來,再滾回去,就像長拳拔筋盤補一樣,只不過長拳拔的是手足筋,而翻轉(zhuǎn)回滾拔的是丹田的筋兒,這個主要是加大丹田卷放的幅度,畢竟有了幅度,才有力度;
          再說二:閘氣就是給丹田灌氣,充實丹田。感覺上好像隨著呼吸,氣只進不出,其實是為丹田射炸做準備,也是強健腹肌的辦法。因為閘氣幾次后,小腹肌肉特別是膈肌就酸的厲害;
          再說三:對射炸最直觀的理解,就是進行丹田的沖拳運動,讓丹田這個大拳頭發(fā)力順達。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心意拳合一,心一動,丹田一炸,力就發(fā)。就是拳譜中所說的,火機一動物必落那種隨心所行的干脆;
          最后四:合行就是將丹田這種發(fā)力合到身體動作上,當(dāng)然,這一套用力的動作,最合順的就是戴家心意的動作,這是人老幾輩子總結(jié)出來的最合適的,不是我們一天兩天能發(fā)明出來的。
          我這里所說的,并不是田老先生所說的原話,而是自己文人式的理解。
          最后說一句,這個東西確實是要老師教著學(xué)的,稍不注意,會煉出毛病的。特別是像閘氣這種練法,好多門派都有,但都不一樣。個人感覺,戴家這個蹲猴,如果出偏,主要是在閘氣一關(guān)上,弄不好,頂氣沖腦,或者憋氣傷身。
          要知道這四個步驟里的每一動,都有特定的走氣路線,這個我不方便透露,因為我一不是田先生的弟子;二不是心意門人,更不是武林高手,充其量是一個和田老先生投緣的愛好者。而且,我自己所練的拳,主要是流傳于關(guān)中的紅拳,所以我對戴家蹲猴的理解,不是從戴家門里人的角度,而是從武術(shù)和技擊的角度來理解他。
          田如文先生教拳,我感覺不是那種保守的人,而且有著山西農(nóng)民最純樸的那種厚道。我沒有拜師,吃住在先生家里,走的時候掏一點飯錢,老先生當(dāng)時拒絕再三才勉強收下。后來才聽一位兄弟說,曾經(jīng)有外地的學(xué)生在先生那學(xué)拳,結(jié)果回家路費不夠了,老先生還反給學(xué)生貼補了路費。我聽后無言,因為老先生的家里的經(jīng)濟確實不寬展!
          老先生有一句話,我想在這里復(fù)述一下:不教外國人,特別是日本人!
          說他狹隘民族主義嗎?我不敢說,因為他不識字,所以我只感覺樸實!
          另外,我個人感覺,要了解這個,可以參考一下金家拳的開合功,二者有一點相通的地方。
          流年逝無痕:好像任師父講過,陰勁起于枕骨,陽勁落于額.束身時陰起陽落,展身時陽起陰落.兩個勁接為一氣.
          cyq02131:流年逝無痕,你講的對的,實是一束一吸陰面氣下落,一展一呼陽氣上升。這是對練通人講的,或者小孩練而啥也不需講的人行,對于半路改學(xué)蹲丹田的人那必須從基礎(chǔ)底子上來。上面那些沒必要講了。對于十八以下人練戴家樁,本身年青人骨軟筋柔按規(guī)矩幾月就能做到位了,可練過到的拳而且歲數(shù)起過二十幾歲的習(xí)武人或再大些年令的人學(xué),骨硬筋僵難一下適應(yīng)做到位,所以教蹲樁時就要有區(qū)別的教,循序漸進的改慢慢合規(guī)矩才能入門,不能教人一慨而論,分類對待才行。
          流年逝無痕:任師父講,蹲猴一般要蹲半小時,然后再練蹲起束展.蹲的時候按要點蹲就行了.功夫慢慢就會有.練蹲起束展時要脆要快,發(fā)音要尖,要短.頂勁從尾閭一起頂?shù)筋^頂.
          練走步時,每一步都要一腳半的距離.腳未落著要有搓勁,落時翻踩.腳下要有釘勁,頭上要有頂勁.丹田要往前射.背要拉得展展的.腿要極力蹬展.從頭到腳是一條線.
          在他那里規(guī)矩很嚴.稍有點小毛病都不行.
          任師父還講,戴家拳要練好,怎么也得下七八年的功夫.戴家打人把人放出一兩丈遠去是很容易的事.
          老先生還講他年青時候練時,在廊檐底下練,把整個廊下鋪的青磚條石都踩成小碎塊.每天雞鳴就起來練.冬天口外很冷.練完后眉毛上頭發(fā)上一層冰.
          我認識一個體重二百多斤.身體彪悍,過去練拳擊和摔跤,后來又改練武術(shù)的王師父.前幾年車禍去世了.他曾跟過任師父幾天,但并不是遞帖弟子.他曾對我講.過去任師父在開化寺平房住.跟他一接手,就把他這么大的塊頭從房里扔到門外去好遠.最少有兩丈遠.任師父的功夫,是他見過的最好的之一.太歷害了.一般的拳師跟本沒得比.
          XUEYIN:1剛開始蹲時眼與前方物體不能太遠.2漆不能超出腳尖,重在體會收臀逼漆,臀極力往回收,提肛,倆腿夾緊腿根往回縮,胯要包裹.3膀下沉再包裹,下顎微抬感到喉部舒展及可.做了半天動作為了追求啥呢?一個字---松!?。?!站的就要累死了,再挺一會那松就來了,那就對了,要不戴家咋叫它舒式呢.那展式呢?在松的前提下腳要踩漆彎要挺,腰要松胸要展頭要頂,就和毛毛蟲爬一樣就好.勁的順序就是腳,肚,胸窩.注意頭頂?shù)目炝司桶训叫馗C的勁帶走一部分,慢了加重勁的負擔(dān),漫漫體會就做好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松的前提下完成那才美呢,哈哈.
          cyq02131:關(guān)于蹲丹田應(yīng)該是雙腳并住練的。教人是要這樣教的。我?guī)煾笟q數(shù)大了,而且內(nèi)勁轉(zhuǎn)換靈活自如,也不講究外形了,我自由練慣了有時不守規(guī)矩,今后注意。你說的走步時前臂內(nèi)翻雙肘相靠住為好,戴家拳外形好似緊實際要求全身相對是松靈的。我?guī)熤v:不用是一絲勁也不擱的。這樣才能提住虛靈勁之意的。肘靠住雙膀自然翻塌垂下來了。孩子們骨軟筋柔還是按老規(guī)矩為好。關(guān)可戴家拳與別門都不一樣你可參考胎兒在母體中姿勢與嬰兒側(cè)臥翻滾極柔軟無骨的動作是否有啟發(fā),我想問題都從最原始及最簡單處著想的。不知我瞎縐的對否。不對給予指正。
          王氏后學(xué):您說的很對,就是胎兒在母體中的先天姿勢,也就是先天功法,應(yīng)該是從小孩子練起,三四歲時候應(yīng)該最適合,嚴格按照三年蹲猴三年步子練出,就象少林童子功夫那樣,到了八歲都能用碗扣在小腹上被人提起,可見丹田的吸力多大了,再有就是在少年第一次遺精之前已經(jīng)把丹田功夫養(yǎng)成了,我們現(xiàn)在只能練個后天內(nèi)壯功了,和從小練出的童子功沒法比的。我看了最近戴氏心意拳在祁縣的大會和在紫金山上練的,好幾個都是四五歲的小孩,骨頭軟都能雙肘合住了蹲猴。您看過那個開始是戴軍帽的小孩練踩步子視頻嗎,不知是哪位?應(yīng)該是八十年代初錄的吧,或許愚夫先生知道吧?他當(dāng)時應(yīng)該是六歲,學(xué)了兩三年了吧,現(xiàn)在應(yīng)該三十出頭了,一定是好手了。解說稱王映海先生是五十九歲,練的扭扣三刀,前面一個老者應(yīng)該是王步昌先生練的四把,還有岳建祖和董正龍練的五行和閘勢。
          您師父和師兄雞腿步子與現(xiàn)在看到的不同,技擊性非常強,暗腿彈出不見形,身子反弓一展,真的如虎過澗一般,言語難以描述,我看的是九十年代初日本人來祁縣的錄像,王老先生拳勢古樸極為珍貴,演練了磨手、不來顧手、挑領(lǐng)鷹捉、雙把、六合棍,講解長兵短用,短兵長用(鐵筷子)技法,我每隔一兩個星期看一遍,每次看都有新感受。
          ==================================================
          蹲猴樁--百度博客
          兩腳兩膝并攏,屈膝下蹲,兩掌根相并五指全開如扇,掌心向前,置于兩膝前。(不做教學(xué)依據(jù))
          民秋:
          此樁乃形意門秘傳之猴蹲身,與戴家拳的樁法截然不同。猴蹲身形成于形意拳初期,是古傳內(nèi)功之一,旁支亦有其它的叫法。形意拳保留了原始的煉法,系統(tǒng)完備,又不出偏差。猴蹲身可煉出“腎息”,能逐漸過渡到體呼吸。站猴蹲身時會明顯感到兩腎象肺一樣在縮漲,小腦、腎、性腺都能得到開發(fā)。煉畢氣血團聚于腰腹,異常舒爽。不知樓主是否由此效驗?
          形意門的猴蹲身與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截然不同?。?!現(xiàn)在假東西太多,千萬不要輕信宣傳?。?!下面是我一摯友寫的文章
          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 在未失真?zhèn)髦?,是功簡效宏的?但在喪失真?zhèn)骱?,弊端叢生。祁縣老百姓稱之為招邪。 我在山西祁縣學(xué)拳時,租住的院子里,同院的一位女孩子,是祁縣名拳師元培少的親外甥女。 在祁縣學(xué)拳時,廣泛與當(dāng)?shù)氐男囊猓ㄐ我猓┤瓗熀屠习傩战煌蟆?驚訝得知: 祁縣名拳師元培少晚年得了嚴重的高血壓病和心臟病。 戴奎的十大高徒之一岳蘊忠晚年下肢癱瘓,在床上躺了兩年后,在極痛苦中辭世。 發(fā)生這兩種情況的人不在少數(shù)。不一一說明。 經(jīng)丹道界和武術(shù)界高人指點分析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后,得出一點淺見: 一,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要求鼻尖,膝尖,腳尖三尖要在一條垂直線上。百會,氣海,涌泉要在一條垂直線上。下腭要上抬,頭向后仰。要領(lǐng)為:抱沉肩,裹胯,縮尾,縮頸,后塌腰,猴背出,涵胸,上腹。 束勢:天收地出。 展勢:地收天出。 天者:胸,上腹為內(nèi)天,天庭,頭之額頂為外天。 地者:下腹,丹田為內(nèi)陸,地閣,嘴及下巴為外地。 哪一地方出的毛??? 就在頭仰之處,頭一仰,君可體會壓迫的是何處? 此處名之為,玉枕,站的時間越長,積在玉枕的氣血就越多。猛一展身頭頂,積在督脈玉枕下的大量氣血就往大腦行,而人大腦的血管都很細小,長此以往,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病就出來了?。?! 二。武術(shù)要講陰陽虛實,要與易理合。 孫公祿堂就評價過: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為雙重樁法,不分陰陽虛實。 所以就能從孫公拳學(xué)各功法上和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的功法上比較而出,誰是養(yǎng)生,誰是傷身的。 從孫公拳學(xué)的無極,太極,兩儀,三體功法都可見到“坐滿足跟”的功法要求。 這就是將陰陽虛實貫徹實施到每一具體之處。 三,關(guān)于戴家拳的發(fā)聲 戴家拳的每一發(fā)聲,都是氣往外發(fā),而且舌不頂上腭。 舌不頂上腭,直接導(dǎo)致任督二脈的斷流,陰陽二脈之氣不能上傳下達,無法融匯。須知孤陰不長,孤陽不生。人體陰陽不平衡,就會百病叢生。開始上火,氣血上涌。 氣往外發(fā)的流弊頗大,絕對是錯誤的。 氣往內(nèi)發(fā)才是心意雷聲的真訣和和真義。 可參看李仲軒老人佳作〈尚云祥說虎豹雷音〉 另本人所習(xí)的金家功夫雷聲自古以來就是氣往下行,氣往內(nèi)發(fā)的。 四,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樁特殊的外型導(dǎo)致下腿承重負壓本身就過大,不分陰陽虛實。 而且展身時還得用力蹬,如此練習(xí)?晚年氣血一衰,焉得不癱瘓? 我愛戴家拳,更愛真?zhèn)鞯膶W(xué)術(shù)。 不敢欺世人,故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出。說點真話。 有人恨,有人愛。 做人但求暗室不欺心,以上所言,我壓在心中已很久。 今日說出,一吐塊壘?。。?! 戴氏心意拳的拳史頗多評書演義,甚或在造假!??!
          俗稱蹲猴猴,蹲丹田,渾元六合樁、天地渾元六合樁,蹲丹田,丹田功等等。
          獨上高樓:
          我講幾句吧.第一要強調(diào)的是,沒有師父不要練這個東西,很容易把身體練壞.
          第二,中國武術(shù)都強調(diào)丹田.蹲猴的優(yōu)點在于不像其他方式,要意守丹田.而是通過特定的形式,蹲著蹲著丹田自然就會有感覺.感到充實.不需要刻意的意守.個中滋味練過以后才能知道.
          第三,蹲猴就是要蹲,一次要蹲半小時或稍長點.這樣才能出功夫.所以沒有人教,一定不要練,戴家的東西很保守,外面講的和師父教的,有時候區(qū)別很大.最好不要看書練.
          第四,蹲時要極力放松,稍蹲幾分鐘,氣血就會到達雙手,雙手就會發(fā)紅,這也是檢驗蹲得對不對的標(biāo)準之一,有人管這個叫朱砂掌.
          第五,面如童子方為正宗,蹲對了,皮膚光潤,雙手不生硬死皮.手指肚會慢慢飽滿起來.再通過踩子步,可將大腿前面筋騰起來,腰上的兩條大筋也騰起.這些都是檢驗是否功夫吃進去的標(biāo)準.
          第六,通過蹲猴,把尾上的勁和外腎的勁接上,外腎向上帖起.和陰面的勁接上.
          第七,功夫到了,盤腿坐在床上,丹田一翻,就可以把整個身子彈騰起來.想想,光憑丹田的勁就可以把一二百斤的人彈起來,如果通過縮展身法步法,打上人是什么概念.
          第八,傳統(tǒng)武術(shù)的媚力就在于一接手就把人打飛,即使不飛,也要跌出一兩丈去,跌坐倒.如果沒有這點功夫,練傳統(tǒng)武術(shù)還不如練拳擊散打.蹲猴功夫到了,就會出這種效果.并非虛言.
          =============================================
          蹲毛猴(六合混元樁)的歷史沿革與修煉中易出現(xiàn)的問題。蹲毛猴,是戴龍邦祖師根據(jù)李政傳授的“蹲猴”樁法,并結(jié)合道家內(nèi)功而創(chuàng)立的一種培元養(yǎng)氣的樁功,這種樁法的竅要在于內(nèi)氣形成后通中脈而開頂,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內(nèi)功根基不厚者切忌嘗試。無論是多么好的功夫,修煉都要因人而異。
          口琴協(xié)奏曲(93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網(wǎng)上看到的一點蹲猴猴的東西
          戴家心意拳蹲猴樁(轉(zhuǎn))
          戴氏心意拳的勁力
          戴氏心意六合拳的樁功
          心意六合拳拳藝談----譚全勝 - 心意六合拳論壇 - 【格斗教室武術(shù)論壇】通背拳,心意拳...
          《內(nèi)功心法》并州文老前輩傳世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