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于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xiàn)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懂美學的人都知道,好的藝術需要脫離“畫得真像,彈得真快,唱得真高”,如果只是畫得像,齊白石不足以成為齊白石。
疏與密,工與寫,動與靜。齊白石的畫作中處處都是章法和節(jié)奏。
小雞也是他常畫的一個題材,幾筆就能把圓滾滾、胖乎乎的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它們的動態(tài),憨態(tài)可掬,惹人歡喜。
白石老人的藝術保留了中國藝術中最核心的靈氣。齊大師木匠出生,沒有接受過嚴格的教育,恰與當時的繪畫改革相契合。
畫中草蟲栩栩如生,逼真形態(tài)無以復加,除了沒有聲音,與自然界中真實的草蟲別無二致,甚至還更加憨態(tài)可掬,惹人憐愛。
再看結構,這植物也有門道。白石老人篆書極其精彩,今天咱們就不說篆書了,只說畫,植物的用筆結構,和右下角的簽名結構是不是非常相近?這是以書入畫的結構。
白石老人畫的蜜蜂,短圓可愛,還有毛茸茸的質感,同時翅膀做嗡嗡狀。
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這個空間里表達他自己。一花一木,一只小蟲,都能在這里找到它自己的位置。
這是一個生態(tài)平衡的世界,沒有憎恨,沒有殘殺,和諧共存。
在齊白石的眼里,萬事萬物都可愛,渺小或龐大,宏觀或微觀,都是一個宇宙。
齊白石畫蝦的時候會利用墨沒干的特性,在蝦頭的部位加上一筆重墨,蝦身在水中那種透明的感覺就有了。然后兩道橫點出蝦的眼睛,就把蝦給點活了。
齊白石在繪畫上的成就當代可以說是無人能超越,就連有著“東方之筆”稱號的張大千也有所不及,如今提起齊白石的名字,已是無人不知不人不曉。
中國畫靠的是皴法,比如牛毛皴、批麻皴。到了齊白石這里,變成了極簡的寫意,多以線勾勒,少皴擦,以極簡的構圖顯示出無限的空間感。
蜻蜓則有一種精致妖異的美感,翅膀上的紋路清晰可見,齊白石在繪畫方面的天賦確實無人能及的。
他是真的愛生命,哪怕是油燈間弱小的飛蛾,他都給予了憐愛之心。
植物花卉和昆蟲搭配,荷花、稻穗、牽?;ā⑺傻然ɑ茼б饷枥L,螳螂、蜻蜓、蟬、蜂等動物則穿插其中,或棲息樹葉之上,或追逐于花陰之下,或振翅欲飛。
他說過,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一句話,把中國兩千年的畫論都講完了,就像老子用五千字把上下四方,古今往來,大千世界都講完了。
自古以來,寫意畫和工筆畫都是兩個相對的派別風格完全相反,一般畫家要么一寫意畫見長,要么以工筆畫見長,而唯獨齊白石在兩個派系都達到了頂尖級水平。
白石老人則喜歡畫青菜蘿卜,菇筍瓜果。因為齊白石覺得這些尋常物件入畫也同樣可愛。
他通過長期的深入觀察,再加上自己反復琢磨融匯貫通,終于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他對草蟲不但熟悉還有感情,在他眼里一年四季的蟲都很可愛。
齊白石的蟲造型質樸簡潔、色彩絲絲入扣,筆墨自然,親切可感,畫風生機勃勃,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工筆草蟲配寫意花草,畫面就不會顯得匠氣,這是藝術家和畫匠的眼光不同。
不論齊白石畫的什么,都是他所熟知見過的事物,可以看到一種純真、質樸、詼諧、旺盛的生命力,飽含著自己的真情實感,正如他自己所說:“不常見的,我覺得虛無縹緲,畫得雖好,總是不切實際?!?/p>
紅花配墨葉,是白石老人獨特的大開大合生命力。
齊白石的畫還有一大特點,那就趣味性,并且見微知著,描繪的看似是一個不經意的瞬間,但其中的情緒、氣氛、細節(jié),生動入情,耐人品味。
畫中表達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向往,捕捉生活中微小卻真實的感動,記錄生命中的每一個值得記憶的片段。
以簡畫繁是他的特點,看似簡單的畫面、筆法,卻是多年觀察、總結、積累的成果。
白石老人在創(chuàng)作之前,往往會在畫稿上反復推敲,直至每根線條,每處墨塊達到他滿意的程度,才正式作畫。
余秋雨評曾說:大地賦予了齊白石至高的藝術成就,而齊白石的性格與“天趣”密切,農民般的樸實,孩童般的天真。齊白石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結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齊白石與湖湘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同時又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茍,極為精細。齊白石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等藝術大師。
晚年的齊白石日趨簡化的畫風,是日益強化了“不似之似”的造型,也日益強化了“神”的主導地位,臻于"筆愈簡而神愈全"的境界。齊白石對點、線、面的構成極其重視,因此多有奇妙的章法和生命的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