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文稿
圖/來源網(wǎng)絡
-
馬可·奧勒留說:
“做事不可遲緩,言談不可雜亂,思想不可游移,靈魂不可完全傾注于自身,
或者過分焦躁不安,生活中不可始終忙碌不止?!?/strong>
古話言,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竟無一二。
說話、做事、做人,盡顯一個人的思想、修為以及靈魂。
其實,當一個人懂得了在說話、做事上下功夫,做人自然就能夠贏得更多的機會。
比如思想生活了,修為高深了,以及靈魂清凈了,自然生活就過得更好。
1:做事不可遲緩,言談不可雜亂
人,做事最忌就是光說不練,而且還常常說誑語,說胡話。
做事遲緩的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養(yǎng)成了懶惰的心態(tài)。
決定一件事成敗的,始終都是執(zhí)行力。
有了目標,但被思想上的各種阻撓,被想法和懶惰的心態(tài)所吞噬的話,自然再好的主意也無法實現(xiàn)。
遲疑了,我們浪費的可能是一種靈感,但若是及時執(zhí)行了,便可能得到一種成功。
太多的人,人生的道路走得越來越窄的原因,就是太喜歡“等”了。
讀書時,不到睡覺時間,作業(yè)不做完;工作后,不到上班時間,工作就拖著;晚年了,不到病得不能拖了,就繼續(xù)死撐著。
電影《中國合伙人》有一句臺詞說得特別好:
“年輕的時候,不該什么都不想,也不能想太多,想太多會毀了你?!?/strong>
事實上,做事也是如此,如果想得太多,太遲緩,太拖延,也會毀了你。
同理,一個人也要在做事之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嘴巴。
不要事情還沒做,嘴巴就說得洋洋得意了。
生活里總有那么一種人,明明事情還沒執(zhí)行,自己就在那里滔滔不絕說個天花亂墜。
要他說個所以然,卻發(fā)現(xiàn)他們根本沒有做充分的準備,更沒有說得過去、合理的執(zhí)行邏輯和步驟。
這類人說到底,就是缺乏基本的思考能力,更無法看清事物本質(zhì),于是自然做一事,敗一事。
讓自己先做起來,步履不停,動起來,讓靈感逐步閃現(xiàn)光芒。
同時,管好自己的嘴巴,有邏輯、有眼界、有格局地做好準備,而不是口頭準備,更不是雜亂無章地像一個無頭蒼蠅亂飛亂撞。
2:思想不可游移,靈魂不可完全傾注于自身
你的思想,并非真的屬于思想。
有一個很經(jīng)典的故事:
一位男子想要換一個工作,覺得那樣的日子如同機器人一樣,機械化,干澀無比,生活乏味。
于是,他給表哥發(fā)了條信息,說自己不想上班了,這個廠里的氛圍配不上自己的思想。
表哥問他,那你找到了其他工作了嗎,有找其他公司,還有就是簡歷投了嗎?
他說沒有,自己正好想閑下來,理清一下自己的打算,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想。
過了半個月,表哥特意來找他,卻看到他一副精神萎靡,狀態(tài)特別糟糕的樣子。
表哥見狀,便說:“你說你有思想,但這真的是思想嗎?你的思想就是這樣對你的嗎?你的思想都靈魂出竅了?!?/p>
的確,現(xiàn)實里總有一些人,喜歡將失敗、痛苦和不幸,歸咎于社會的不公,以及生不逢時。
甚至還標榜自己始終沒錯,也沒有做錯的地方,覺得自己無辜,可憐。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更有一些人,非但憤世嫉俗,還特別喜歡彰顯自己的“思想”和“才華”。
但現(xiàn)實就是,這類人走到哪里都混不好,一會不喜歡做這個工作,一會厭惡那個工作,幾年下來,換來不止幾十種工種。
一個浮躁的人,心自然難以安靜下來,心無法冷靜,靈魂就散了,到處游移。
可悲的是,越是快要走到死胡同里的人,他們越是堅定地相信自己完全沒錯,死要面子活受罪。
說白了,這些人不光靈魂渙散,也喜歡將誤認為智慧的“智慧”,全部傾注于自身。
曾國藩說:“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辨析自己的思維,提煉自己的思想。
才能在處于低谷時,以全新的姿態(tài)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改變自己的命運。
3:生活中不可以始終忙碌不止
如果說一個人想得太多會毀了自己,那么,一個人若是一直忙碌的話,也同樣會毀掉自己。
忙,是一種生存狀態(tài),一直忙,也就意味著這個人要么能力太差,要么運氣太差。
運氣太差的話,總有一天也是能走好運的,可若是能力一直太差,自然也就一直要忙著求生存了。
這樣的人,自然是活得不開心,也是非常辛苦的。
說白了,一個人若是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連喝茶閑聊的時間都沒有,甚至忙到連夫妻生活都沒有的話。
這樣的人生,請問還有什么意義呢?
忙碌不止的人生,注定是悲劇的人生。
與其忙碌地做這樣、做那樣的事情,不如專挑一件你覺得可以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然后,專注于當下這種工作,不斷地深挖,假以時日,你付出了足夠多的時間、精力和心力,自然能夠取得一番成就。
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而且這種能力也是可以培養(yǎng)的。
羅曼·羅蘭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
鑿一口深井,只是暫時,或者是讓你有那么一段時間處于忙碌不止的狀態(tài)。
但當你消耗了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專注于其中的發(fā)展時,總有一天,會看到不錯的效率,也能夠得到不錯的回報。
但是,若是一直處于非常忙碌的狀態(tài)同時鑿許許多多的淺井,首先時間上你很難看得到何時看到井水,其次便是,你未必有耐心就鑿一口井。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做出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人生難免坎坷,但真正具備智慧的人,總會在背后默默地尋找方法,追求效率,然后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畢竟,生命是有限的,懂得取舍,敢于打磨,勇于行動的人,才能活出快意的人生。
愿大家都能夠找到那個最好的自己,然后活出最好的人生。